大人尿裤子不要怕羞
大人尿裤子不要怕羞
小孩尿裤子在大人眼中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大人“尿裤子”让人看起来就不正常了。这不,生完孩子不久的郑女士,居然跟儿子一样每天也会“尿裤子”,这让郑女士非常的害羞。
大人“尿裤子”?!说出来往往会被一些人嘲笑,郑女士非常不好意思地说:“那么大人了,怎么还有这毛病?是否有办法控制或治疗?”殊不知,尿失禁这一现象其实在女性中非常普遍,它既是妇女的多发病,又是常见病。有的人是在咳嗽、大笑或提重物时发生尿失禁,也有的是在跑往厕所的路上裤子就尿湿了……中老年女性,包括一些年轻女性应该重视自己身体出现的这类问题,疾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尿失禁既能预防,也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控制或者治愈,及早求治才是首要之选。
尿失禁是一种症状,指尿液失去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流出。女性常见的尿失禁有三种情况: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急迫混合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也叫张力性尿失禁,是妇女中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是指当咳嗽、喷嚏、大笑、起立等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失去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流出。急迫性尿失禁指突然想小便,并且感觉特强烈,好像马上就憋不住了,往往这种情况发生时来不及上厕所就已经尿湿了裤子。最常见的起因是尿路感染。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通常在女性中同时存在,也就是常说的混合性尿失禁。
治疗尿失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又分药物治疗、理疗和功能锻炼。但以上方法只适用于轻度尿失禁患者,中、重度患者仍需手术治疗。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轻中度患者而言,首要的是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因为盆底肌肉功能训练简单易行、无创无痛、效果好又没有副作用,非常值得推广。盆底功能训练就是有意识有节律地做骨盆底肌的收缩与放松运动,从而加强骨盆底肌的力量,并提高妇女有意识地控制这些肌肉的能力。大多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过正确的盆底训练都有良好效果。对于一些中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雌激素类药物有一定的效果,可以作为生物反馈治疗的辅助手段。重度尿失禁患者在通过盆底训练、药物等方法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手术治疗。
在门诊中医生经常发现,通常尿失禁的病人不会去就医,而是自己扛着。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病人过于害怕或难堪而不愿和医生讨论这种问题,还有的是误以为这是一种老年化的正常反应,所以使得很多能被治愈或控制的病情拖延。其实,尿失禁既可预防,也完全能被控制或治愈,尤其是进行早期治疗。因此,一旦出现尿失禁,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通过肾病医生的讲解,郑女士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怀孕生小孩导致的自己尿失禁。幸好郑女士的尿失禁症状还比较轻,通过系统的治疗就治好了。
把尿不把尿究竟拿什么来做衡量
把尿派观点
大部分被把尿的宝宝家里面都有一个自认为很有经验的老人,他觉得你小时候,你爸小时候,她小时候都是这样,哪儿能给孩子用纸尿裤,所以很多老人甚至从你的娃一出生起就开始“嘘嘘”~还有随着把尿成功的欢呼声。
反对把尿派
1、对娃的脊椎不好
2、对娃的括约肌不好,会让娃可能有尿不会自己尿,而一把没尿也会憋出尿
3、对娃的心理不好,你想啊,本来玩的好好的,突然被拎起来小便啥的,还有那么多嘘嘘嗯嗯的伴奏,舒服不?害怕不?
4、容易引发痔疮和脱肛(这点在自得欣然医生的帖子里有图片,触目惊心啊)
5、对孩子不尊重
分析
一、把尿能达到训练孩子控制排便的目的吗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
尤其是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这还是比较成功的排尿训练。
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泼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1岁之后,孩子们开始有了一点控制便尿的能力,但是并不完善。这和老年人控制不好大小便是一个道理。很多家长苛求孩子,一旦孩子把尿时不尿,或者不把尿的时候自己尿了,就会责怪孩子,甚至用呵斥打骂的方法来要求孩子尿尿之前必须告诉家长。这样的家长,等老了之后,自己大小便控制不好的时候,要祈祷你的子女不要为此而呵斥你哦。
二、不把尿,少把尿,孩子更早学会自主便尿
实际咨询中发现,晚上穿纸尿裤睡觉的孩子,很多在2岁前后甚至更早就能够控制夜尿,或者整夜憋尿到早上。而夜里把尿的孩子,2岁时多数还需要烦劳父母半夜起来把尿。
白天也不把尿,或很少把尿的孩子,更是普遍较早开始主动告知便尿,较早开始会使用尿盆,或蹲下尿尿。
这是因为不把尿和少把尿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是依据便意来排尿的,所以对便意的掌握比较好。而过多把尿的孩子,始终在根据便意排尿和根据把尿动作排尿之间被混淆,对便意的掌握很差。
三、用纸尿裤好不好
纸尿裤最大的问题是不环保。因为其中的吸水成分是不能降解的。另外穿着纸尿裤总没有光屁股舒服。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其他问题了。传说中纸尿裤的很多问题,都是谬论,甚至可笑的谬论。妈妈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而且也推荐妈妈们至少在宝宝睡觉时给穿上纸尿裤,这样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好些,妈妈也休息的好些。
四、怎样适当把尿?(该论点是针对部分“难做”的麻麻,本人无论如何都不主张把屎把尿)
孩子会爬,尤其是会走之后,很多妈妈发现,适当把尿是很方便的事情。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适当把尿也确实是可行的。
适当把尿,可以在6个月之后,宝宝睡醒后,吃奶后10-15分钟尝试把尿。而且要做到“四不”:
(1)过早。孩子出生后头几个月,便尿频繁,且规律性差,自己也完全没有控制便尿的能力。
(2)不强迫。如果宝宝打挺反抗,要立即放下宝宝停止把尿。尊重孩子体现在每个养育细节。
(3)不要在宝宝玩耍得正开心,专注的时候把尿。否则会影响宝宝的专注能力。有不会尿尿的人吗?但专注能力如果不好好保护就会失去。
(4)不要夜里把尿。
把尿的妈妈还要知道一个普遍规律——孩子即便一开始很配合把尿,也迟早会开始反抗把尿。很多孩子在10个月左右开始,很多孩子更早。这不是孩子“学坏了”,而是孩子对尿意的感觉发展了。
他们开始在被把尿的时候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尿,还不想尿。另一个原因是自主意识的增强,开始讨厌被强迫做事情。于是很多孩子即便有尿,也不肯被把。“把就不尿,一放下就尿”,这是很多喜欢强迫把尿的妈妈的抱怨,也是很多宝宝反抗强迫把尿的方法。虽然妈妈会觉得不如以前随便把尿那么方便了,但你愿意因为宝宝的发展进步而惩罚他吗?
五、“尿布+纸尿裤”经济而舒适的选择
白天尿布+晚上和出门时纸尿裤,这是很多妈妈的选择。一来更经济,二来夏天宝宝更凉快,三来可以避免和反对使用纸尿裤的家人起太大的冲突。
六、宝宝讨厌把尿,也讨厌尿布,怎么办
很多宝宝七八个月开始会讨厌穿尿布。于是很多妈妈干脆白天只给孩子穿裤子,尿湿了就换一条干净的,一天七八条裤子足够了,晚上扔进洗衣机一起洗,一点也不劳累。如果怕宝宝不穿尿布尿了床铺和沙发,可以在宝宝坐着玩耍的时候,铺上大隔尿垫,或者干脆白天就用大号隔尿垫把沙发和床铺上。
现在购买隔尿垫很方便,一平方米见方的,两面细绒的隔尿垫只要几十元钱而已。孕婴店买不到,可以到淘宝上买,样式图案都有很多选择。
七、真正有效的排尿训练
宝宝1岁半左右,很多妈妈发现给宝宝有时能在尿尿前提前告知了。这意味着妈妈可以开始做些简单基本的排尿训练了。(当然,如果继续给宝宝穿纸尿裤,等到2岁再开始训练也是完全可以的,且宝宝会学得更快。)
准备一个可爱的尿盆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个方便而可爱的尿盆会让宝宝更愿意在有尿的时候主动去找尿盆,或者告诉大人。还会让宝宝慢慢学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学会控制自己准确坐上尿盆的动作,和不尿到外面的技巧。这些能力的提高,还会增强宝宝的自信。(如果这时还在把尿,甚至因为宝宝不配合把尿或不提前告知尿尿而呵斥宝宝,宝宝能学会什么呢?)
市面上卖的尿盆有很多种,有跨坐的,靠背式的。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爱好来选择。一种不喜欢就换一种试试。
很多妈妈发现,领宝宝到卫生间,让宝宝学习蹲下尿尿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国外很多父亲在帮两三岁的男孩子学习尿尿时,会带宝宝到尿盆或者小马桶旁边,或者在马桶旁摆个脚凳,丢一个麦圈到水里,让男孩子瞄准麦圈“开火”。这样积极引导的创意,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排尿训练时的好思路。
还有一个广泛适用的办法,就是大人上厕所的时候让孩子进来“观摩”。小孩子都是从模仿中学习的,尤其喜欢模仿大人的做法,做起来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感觉。告诉宝宝,“妈妈想尿尿了,要去厕所,坐在马桶上,然后嘘嘘,然后起来提裤子,然后冲水。”很多宝宝会仅仅因为喜欢冲水而喜欢使用马桶的。
八、保护小屁屁
小屁屁的困扰,一是尿液的浸泡,二是外伤。
无论使用尿布,还是纸尿裤,都要注意勤换,勤洗屁屁,必要的时候用护臀霜或者香油保护臀部皮肤。要给小屁屁留出晒太阳和通风的时间。
如果不穿尿布或者纸尿裤,请尽量给孩子们穿闭裆裤,而不是开裆裤,无论男女。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屁屁不被脏东西和细菌沾染,也可以让男孩子的小鸡鸡减少磨伤刮伤的可能。有的妈妈抱怨穿闭裆裤会经常尿湿裤子。实际上不就是多洗几条裤子吗?就准备个五六七八条呗。晚上过一次水,洗去大部分尿液后扔进洗衣机,何其方便。
哆啦育儿观点
不仅不应给小婴儿把尿,也不应给大婴幼儿把尿。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孩子会感觉尿排在纸尿裤内的不适感。先是尿完后给予家长提示;逐渐就会在尿前给予提示。家长需要耐心等待,2岁左右,婴儿就会有一定表示了。频繁把尿容易造成肛裂,这与腹压频繁增高对本身较僵硬的肛门压迫所致。
给婴儿把尿并不是一件好事。把尿既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也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1岁半左右的孩子就逐渐有自主排尿意识了,到时因势利导很容易形成排尿习惯,戒掉尿布。有人担心尿布使用时间长,可能影响孩子的生育能力,其实国外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也未发现这种现象。
纸尿布(尿不湿、纸尿裤)影响孩子生殖器发育是不科学的说法。很多国家已用几十年也未发现类似问题。倒是传统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婴儿脱肛现象,造成痔疮的前提。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孩子带纸尿裤并不是为了使大人省事,关键是不要给孩子造成不良刺激。待孩子2岁后会感到排尿或排便至尿裤内不舒服时,家长就要因势利导带孩子到坐便器的地方,使孩子形成排便与坐便器的关系,很快就会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懒惰的家长为了省事,就会使孩子过度依赖纸尿裤。
使用纸尿裤与训练孩子排便没有任何冲突,训练排便并不意味着把孩子排便。孩子能够接受排便训练的前提是: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2.对坐便器和排便产生联系;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能够接受这些前提的孩子应该不早于1岁。一般1岁半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不提倡把尿,不利于膀胱储尿功能建立。对于把便,一般孩子大便前都有一些面部表情,如眼睛发红,嘴角向两边使劲裂嘴,或者发出吭吭的声音,孩子可能要大便了,这时把便是可以的,但是把便的时间不要长,一般5分钟左右即可不要超过10分钟。随着孩子6个月学会坐以后,建议坐盆大便。
把尿问题已经多次陈述过我的观点---不主张过早把尿。因为宝宝的排泄功能及自控能力到2~3岁才逐渐完善,孩子的一切能力都要遵照其生理发育规律,否则会有相应的弊端。夜间给孩子带上尿不湿,大人孩子都能睡个安稳觉,何乐而不为呢!
过早把尿除了节约几块尿布之外,总的来讲是弊大于利,我是不主张这样做的,国外的宝宝带尿不湿都是到2~3岁,只有到这个年龄段,孩子才有控制排尿的能力。
长期被把尿的孩子会有反复,因为把惯了失去自我控制的愿望。同时也要明白4岁的孩子会急于玩而尽量憋住尿屎,以为那样可以多玩点时间。可以:固定时间让孩子去上一下厕所;固定时间提醒上厕所;一但尿在身上不要急于换衣服,让孩子感受一下不舒服;不打骂不给压力。
宝贝尿床如何改善
1.训练膀胱,白天多喝水
孩子年幼,膀胱功能没有发育好,一有尿就会尿掉,而不会像大人一样有憋尿功能。白天父母可以要孩子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喝水了自然就会有尿,膀胱的积尿功能就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有助于孩子改善尿床的习惯。给孩子穿容易脱的裤子,孩子一有了尿意就马上脱裤子尿,不要白天喝水多了又尿裤子,那就真麻烦了。
2.注意营养,关注健康
有些孩子有可能是营养不良所导致的尿床,虽然这样子的情况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但也还有存在。孩子可能有偏食,挑食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孩子们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做到营养膳食,适当运动,加强孩子的身体抵抗力,让孩子处在健康的状态,也是改善孩子尿床的办法之一。有些孩子可能因为遗传的原因,或是天生体弱多病,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不怎么好,这也有可能是造成孩子尿床的原因。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饮食摄入,补充营养,让孩子渐渐身体强壮起来,孩子自然也就会慢慢改掉尿床的不良习惯。
3.睡前少喝水,晚上不喝汤
有些家庭有晚餐喝汤的习惯,认为晚上喝汤滋补,对于有尿床习惯的小朋友来说,晚餐就尽量不要吃水样的食物,最好是吃米饭或是其他有助于消化的食物。摄入过多的水样食物,会导致孩子尿床的机率提升,水到了身体里需要排出来,尿床就很正常。孩子睡着不要喝太多水,就算孩子说口渴了,家长也不要给孩子喝太多水,往往喝太多水睡都容易导致孩子尿一床。
4.耐心等待,多与安慰
孩子尿床了,他们自己本身就觉得很丑,如果父母学用严格和不满的眼光看着他们,他们会更加地害怕和难过,甚至有些孩子因此而失去自信心,变得胆小又内向。尿床不是孩子的错,家长要多给与安慰,尿床之后要马上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衣裤了被子,不要打骂孩子。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是遗传性的尿床,基本上只能靠孩子慢慢长大而自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抱着良好的心态等待花开。
老人尿失禁该怎么办 老人尿失禁有什么影响
首先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导致多方面的生活不便。有人不敢多喝水,要带上尿垫才敢出门;有人怕尿湿裤子而频繁上厕所,耽误了很多重要的事情;有人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做清洁工作;还有人担心身上出现难闻的气味,不敢参加社交活动。
其次,由于经常尿裤子,长时间的尿液侵蚀刺激,会导致局部皮肤感染,引起反复的泌尿系炎症,严重者可能影响肾脏功能。患病的女性也可能对性生活产生排斥,影响了夫妻关系。尤其是老年人,多次急匆匆起夜还大大提高了摔跤、引起骨折的风险。
最后,还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丧失信心,害怕成为家庭负担,对事物冷漠、抗拒,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如羞愧、孤立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家庭和工作。
夏天到要不要给宝宝把尿
一、把尿派的观点
宝宝大小便训练越小开始越好,聪明的宝宝不尿裤子。我家宝宝最聪明,不到1岁就不尿裤子啦。
夏天到了,大人一个月每天都用卫生巾舒服吗?宝宝穿纸尿裤就这个感觉,太难受了,担心她热的出痱子,或者红屁屁!所以我让她光屁股玩、凉爽!可假如不把尿,那就屎尿到处是啊!所以现在要把尿才放心、省心呀!
正如以上两位家长所说,有些家庭的父母,或者是老一辈会坚持强行把尿,因为他觉得你小时候、你爸小时候都是这么把尿而带大的,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好。他们总觉得孩子包着纸尿裤到处走很热、很不利于发展。于是乎,很多老人甚至从宝宝一出生起就开始“嘘嘘”,还有随着把尿成功的欢呼声和赞美声。也许,这样就轻松一些了,纸尿裤少换一个省钱了,或尿片少洗一个,省事了。但是这样真的好吗?有哪些隐患呢?
二、不把尿的观点
我们现在在美国搞科研,宝宝也是在这里出生的,看到一些美国的宝宝家长,并无有意培养孩子的这种习惯,宝宝甚至都3~4岁还在用纸尿裤。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智力的差别。因此我就没有给Rallo把尿,顺其自然就行。
把尿容易造成婴儿脱肛 易发痔疮
传统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婴儿脱肛现象,造成痔疮的前提。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婴幼儿时期,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对尿意的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容易发生尿床的现象,而随着各器官发育的逐渐完善,尿床问题一般都会慢慢消失。只不过,在这期间,家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锻炼。在一岁前,最好别把尿。
冬天宝宝用纸尿裤还是拉拉裤
建议冬天给宝宝用纸尿裤。
冬天温度比较低,拉拉裤形式上和内裤差不多,每次换新都需要将裤子全脱掉,宝宝容易着凉,而且不一定会配合,而纸尿裤只要褪裤子,不用全脱掉。从纸尿裤和拉拉裤的穿脱上来说冬天选择纸尿裤给宝宝穿会更好。
如何训练宝宝自己尿尿
一、如何知道宝宝什么时候有尿?
第一,宝宝喝了水以后的半个小时左右,或者四十分钟左右,这个时候不仅会尿,而且会连着尿两三次。所以这个时候把她,或者让她自己蹲下尿,宝宝会很快明白过来。
第二,是宝宝午睡后(或者早上起来后的第一时间),一般会有尿的,因为睡着后是不会尿的。
二、如何让宝宝自己尿尿呢?
首先是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刚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尿的时候,难免会尿湿裤子,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打骂宝宝,毕竟他还小,就像我们一样,不可能做一件事一学就会,让你去一个新单位,完全陌生的行业你也会要求实习两个月再上岗的吧?如果老板一来就批评你做得不好,你也会很委屈的啊。
要让宝宝自己尿,关键是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而且要算下时间,所以多理解宝宝,多宽容宝宝。
在宝宝有尿的时候主动提醒他,在我们大人尿的时候让他在一边看下,或者我们做下假动作示范。不久宝宝就自然学会了。
还外面的时候,多抓住机会,有的小朋友会自己尿的,就让自己家的也跟着去学。但也是一个原则:不要强迫。你要相信,强迫只会起反作用。
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很强,特别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的时候。
当然,起初的时候肯定会尿湿很多次,有妈妈反映说,有一次刚换下就又湿了,连秋裤一起四条裤子,刚洗出来,宝宝又尿湿了。
虽然有点气,但妈妈还是不会在她面前表现出来,不然会让她产生恐惧的情绪,会认为自己做错了,虽然确实是做错了,但她也不是故意的是不是?
一旦产生这样的情绪,她就会忍住不尿,因为她可能会理解成,我一尿就会挨打,甚至挨骂,至少我会让妈妈生气。
所以在宝宝面前生气,这对宝宝的影响非常的大,他会很怕尿尿,就一直不尿,但忍不住了就会尿裤子,这样又会挨骂,是一个恶性循环。
宝宝真的是很聪明的,有些妈妈从爸爸一岁一个月左右开始训练,不到一个月就学会了,现在基本自己尿了,不会湿裤子了,但偶尔也会尿湿,换了就是,家里的里外裤子多准备几条了。多鼓励比多批评更容易让他接受的。
什么情况下可以训练宝宝坐便盆
大多数人在他们的孩子2岁左右就开始进行如厕训练,但也有些孩子可能要到4岁才能准备好。
1、宝宝开始自如行走,并且可以很轻松地起立和蹲下,可以安静坐上3-5分钟。
2、每次的尿量能攒起来了,能保持尿裤干燥2个小时以上,或者白天小睡时不再尿尿了,表明膀胱能攒得住尿了。
3、拉臭或尿尿之前有比较明显的暗示:烦躁、蹲下、拍屁股、拽大人衣服、突然间安静地坐或站,等等。
4、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例如,“宝宝把小凳子拿过来”,“坐下,起来”,等等。
5、可以拉起或脱下裤子。
6、能理解“尿尿”和“拉臭”的含义。
7、会对大人上厕所好奇,例如大人上卫生间时,会跟过去,大人在里面时会不断拍打卫生间门。
尿裤子知识
尿裤子知识---成人也会“尿失禁”
尿裤子知识---专家解析:“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漏出的现象。在许多人眼里,“尿失禁”大多是和婴幼儿相联系,其实不然。根据北京、重庆两地调查显示,“尿失禁”成人总发病率达29%。而香港的一次健康调查更让人吃惊,在香港15岁以上的女性中,有60万人有“尿失禁”的毛病。在患有这种病的人群中,有七成人从没有找医生看过病,前往就医者只占2.4%,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男性。专家介绍,患有“尿失禁”的人生活非常痛苦,巨大的心理压力常让他们感到喘不过气来。>>>女性易患“尿失禁”
尿裤子知识---我们知道,人的尿液由肾脏产生后,经输尿管流到膀胱,正常情况下,约400亳升的尿量储存在膀胱不会感到憋尿感。而一些疾病因素,像泌尿系炎症、梗阻、损伤,以及神经系统或妇科疾患,精神紧张等都可造成一过性的,或短期“尿失禁”。
尿裤子知识---尿裤子而一些较大的盆腔手术,老年退行性改变如前列腺增生、肿瘤、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可明显影响到膀胱储尿功能,导致严重的“尿失禁”。由此可见,“尿失禁”往往是某种疾病的信号。>>>>吸烟和喝茶与尿失禁的发生有关“尿失禁”需及时就诊当前,许多患有“尿失禁”的人不就医主要是缺乏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尿裤子知识---尿裤子有人认为“尿失禁”是中气不足,膀胱不能收敛;有的人认为与性生活过频有关,怕人笑话,难以启齿。尿裤子这种现象十分让人担忧。专家们指出,“尿失禁”不仅病因复杂,临床上分型也比较多,有的“尿失禁”本身就是一个危险信号,如中老年男性前列腺肿瘤等等都可引发充溢性“尿失禁”,极易损害肾功能。因此,患有“尿失禁”的病人,要更新观念,及时到正规医院泌尿科就诊。
宝宝多大可以不用尿不湿
一般来说,宝宝通常要到3岁左右才会自如地控制排便排尿,在这之前尤其是一岁半以前由于宝宝对大小便的把控能力有限。
这是由于婴儿大脑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对基本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而且控制排便排尿的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也尚未发育成熟。也就是说,即使你不穿纸尿裤,宝宝该尿还得尿,因为这是由身体发育决定的。 正如许多育儿专家所说,如果你把尿成功,并不是宝宝会憋尿了,可能仅仅是因为你找准了宝宝排尿的时间,比如喝奶之后或是睡觉醒来。
但是,纸尿裤是不是就真的一点也不会影响宝宝学会憋尿呢?
我们先在看看纸尿裤的作用,第一迅速吸水,第二表面干爽,除了尿包涨了有点重之外,宝宝并不会有过多的不适,就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个方便的尿盆,想尿就尿。
再来看看宝宝不穿纸尿裤会怎么样? 小一点的时候当然还是该拉就拉,但随着宝宝渐渐长大,他会发现拉在裤子上湿哒哒的不太舒服,如果加上大人的悉心指导,宝宝是有可能学会憋尿并去指定的地方方便的。
“尿不湿用到几岁合适呢?
其实并不是越早给宝宝把尿,宝宝就能越早学会自行尿尿而脱离纸尿裤。同时,若宝宝已经较大了,还是全天候纸尿裤伺候的话,有可能比不穿纸尿裤的宝宝晚些学会憋尿。
3岁前虽然不能完全学会自主排尿排便,但可以培养排尿排便的好习惯。在一岁半之前尤其是一岁之前还是尽量使用纸尿裤,让宝宝能随心所欲的大小便,不造成心理负担,也能好好睡觉。 一岁半以后,白天可以尝试去掉纸尿裤,训练孩子小便到便盆或者马桶里,夜间仍需要使用纸尿裤,随着孩子控制尿的能力增强,再逐渐去掉夜间纸尿裤。
那么,摘掉尿不湿后,宝宝有什么时候自己如厕呢?
1、孩子经常说我可以自己来做”,这表示他想变得更独立。
2、他已形成自己的排便习惯,比较定时,而且在快要大便的时候会脸红、神情专注。
3、他能自如地自行穿上裤子和脱下裤子。
4、男孩子很有兴趣跟他爸爸一起是上厕所,并模仿爸爸的动作。
5、他的体格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自己走到放置便盆的地方,坐在便盆上解决。
6、他知道尿尿和大便的区别,他可能会在你给他换尿布的时候提到这些。
7、你可能发现他能较长时间不尿湿尿布,最长能达到3~6小时的持续干爽状态。这显示他的膀胱功能和控制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8、他能理解你的话,并听从一些简单的指令,譬如去把你的小熊拿来。
9、他开始能意识到自己需要大小便时的那些感觉,而且能表现出来,譬如样子看起来很不自在、身体蜷缩起来。很快他就能学会在大小便之前告诉你他的这些需要。
10、如果尿布湿了,他会觉得不舒服,而且会向你抱怨求助。
11、他可能在每次尿湿之后都会把纸尿裤扯下来,这意味着他可能一天要用上10条纸尿裤。如果真的是这样,简单地计下成本,你就会发觉是时候让孩子学习用便盆解决问题了。 免费领取
宝宝脐带脱落会出血吗 宝宝脐带脱落前怎么预防出血
1.保持宝宝肚脐部位的干燥。特别是在给宝宝洗澡时,尽量避免将脐带残端弄湿。若不慎弄湿,可以用干净的小棉棒擦拭干净,再进行脐带护理。
2.避免磨蹭脐带残端。在给宝宝选择纸尿裤或衣物时,注意要避免脐带残端被磨蹭。纸尿裤或裤子不要刚好在脐带根部,否则在宝宝活动时易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