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的炮制方法
地龙的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
二、切制 洗净,切段,干燥(《药典85》)。
三、炮炙
1.酒制 取净地龙段,加入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棕色时,取出,放凉。每地龙100kg,用黄酒12.5kg(《规范》)。
2.滑石粉制 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后,投入地龙段,拌炒至鼓起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辽宁》)。
3,甘草制 取原药材,用清水洗净内含泥士,捞起,晒至8成干,切成1.5cm长段,放入甘草浓汤中,浸泡2小时,捞起,晒干,即成。每地龙1kg,用甘草120g(《广东》)。
4.炒制 取地龙微炒或炒黄研细(《集成》)。
5.烫制 先将沙炒热,加入地龙拌炒至鼓起,筛去沙即可(《集成》)。
石蟹的炮制
一、采集加工
挖出后,去尽表面附着泥土。
二、炮制方法
1、石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捣碎或碾成粉末。
2、煅石蟹:取净石蟹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晾。
3、醋淬石蟹:取净石蟹,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后趁热投入米醋中淬酥,取出晾干,捣碎或碾成粉末。每石蟹100kg,用醋20kg。
制巴戟天的炮制
巴戟天:拣去杂质,用热水泡透后,趁热抽去木心,切段,晒干。炙巴戟:取甘草,捣碎,置锅内加水煎汤,捞去甘草渣,加入拣净的巴戟天,煮至松软能抽出木心时(此时余汤不宜多),取出,趁热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两)盐巴戟:取拣净的巴戟天,用盐水拌匀,入笼蒸透,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巴戟天,须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待稍软漉出,却用酒浸一伏时又漉出,用菊花同熬令焦黄,去菊花,布拭令干用。”
②《纲目》:“以酒浸一宿,判焙入药,若急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只以温水浸软去心用。”
地龙的炮制方法
1.酒制 取净地龙段,加入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棕色时,取出,放凉。每地龙100kg,用黄酒12.5kg(《规范》)。
2.滑石粉制 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后,投入地龙段,拌炒至鼓起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辽宁》)。
3,甘草制 取原药材,用清水洗净内含泥士,捞起,晒至8成干,切成1.5cm长段,放入甘草浓汤中,浸泡2小时,捞起,晒干,即成。每地龙1kg,用甘草120g(《广东》)。
4.炒制 取地龙微炒或炒黄研细(《集成》)。
5.烫制 先将沙炒热,加入地龙拌炒至鼓起,筛去沙即可(《集成》)。
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
生黄芪、炙黄芪两者是不一样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1、生黄芪的名称有非常之多,比如黄耆,棉芪,绵芪,绵黄芪,北芪等等,而且也分很多种类别,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生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生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生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比如上半身气虚可以用生黄芪,下半身气虚也可以用生黄芪。生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炙黄芪是传统黄芪炮制而成的,是将生黄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较为粗糙,劳动强度大。炙黄芪,长于补气生血,适于肺虚气短,气虚血弱,气虚便秘,医生常常给“中气不足,脏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炙黄芪重在补气升阳,在黄芪的诸炮制品中应用最多,由于饮片的临床需求量大,炮制研究也就尤受重视。如传统方法的改进、炮制温度、炮制时间、辅料用量、成品质量分析等研究报道较多。
丹参的炮制
采集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1、丹参: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酒丹参:取丹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取出放凉。
地龙的食用方法
地龙的食用方法
1、滑石粉炒法
将滑石粉置锅内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投入地龙段,不断翻动,使其鼓起,筛去滑石粉即得。
2、酒炙法
取地龙段与黄酒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每100kg地龙用黄酒18kg)。
3、酒闷砂炒法
取地龙段,与酒拌匀,稍闷,取砂子置热锅中,炒至滑利状态,投入生地龙,不断翻炒至表面棕黄色微鼓起时,取出,筛去砂子,摊凉。
4、蜜麸炒制法
取地龙段用酒(100∶15)喷匀,闷润1h,另将蜜制麦麸置锅内炒至略起烟,即投入地龙共炒,不断翻动,拌炒至地龙表面棕黄色时取出,迅速倒入容器内,上盖麻袋焖5~10min,筛去麦麸,摊凉。
同时,我们试用电热恒温箱炮制,取地龙段用陈米醋(1∶0.2)拌匀,闷润1h,待醋被吸尽后平摊于搪瓷盘中,厚度约3cm,放置于电热恒温箱中100℃烘2h,中途翻动一次,烘烤至地龙表面呈棕色时,取出摊凉即可。
延胡索如何炮制 延胡索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或洗净干燥后捣碎。
远志的副作用有哪些
(一)毒性
远志根皮小鼠灌胃的LD50为10.03±1.98g/kg,远志全根的LD50为16.95±2.01g/kg,而根部木心用至75g/kg仍无死亡。100%远志注射液灌胃对小鼠的LD50为22.52g/kg。
(二)不良反应
据报道,远志内服致过敏反应1例,表现为舌及下颌部麻木,面部潮红,并出现散在性丘疹,停药后消失。另有1例,因工作中接触远志饮片导致过敏性哮喘。
(三)用药禁忌
(1)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
(3)《药性论》:畏蛴螬。
远志的炮制方法
一古代炮制法
南齐时代就有“去心”(《鬼遗》)用法。至南北朝刘宋时代提出“用时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闷”。用熟甘草汤浸(《雷公》),此法沿用至今。此外宋代增加了炒黄甘草煮、生姜汁炒(《普本》)、酒浸(《鸡峰》)、焙制、酒洒蒸(《局方》)、姜汁淹、酒蒸炒(《心因》)等方法。明、清时代又增加了小麦炒、干姜汁蘸焙(《普济方》)、灯心煮(《奇效》)、甘草、黑豆水煮后姜汁炒(《入门》)、猪胆汁浸过,晒干,姜汁制(《回春》)、米泔浸、米泔煮(《准绳》)、微炒(《正宗》)、炙制(《金鉴》)、炒炭(《治裁》)等炮制方法。
二近代炮制辑要
远志的炮制方法,近代以来,全国各地尚有“蜜制”、“朱砂制”、“炒制”、“蒸制”、“制炭”、“生姜、甘草制”、“麸制”等制法。现行《药典》收载有远志和制远志两种饮片规格的炮制方法。
远志的炮制作用,现代一般认为远志生品“戟人咽喉”,有解毒消痈之功效。
[转载需保留出处 - 苹果绿养生网] 远志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