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劳七伤指的是什么 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
五劳七伤指的是什么 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
指勉强用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举重,或长时间坐在潮湿的地方,会引起腰酸背痛。中医认为,腰为肾所在部位,腰酸背痛是伤肾的表现。
五劳七伤指的是什么 大饱伤脾
吃太饱会加重脾胃消化吸收的负担,进而损伤脾胃功能。因此中医讲求饮食有节。
黄瓜籽粉的营养价值 抗疲劳
黄瓜籽粉能调节人的“五劳”、“七伤”,对长期劳伤和骨质损伤及股骨头坏死有恢复和治疗的功能,对人体疲劳过度有能迅速恢复体力的功能。
长寿离不开的养生“十不过”
1.衣不过暖。 道家讲究衣着简朴、得体和舒适,根据不同时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的修炼境界选择最适宜的服饰。人体经脉气血畅通,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衣不过暖”指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穿衣来实现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对于“捂”和“冻”的问题,道家更多地是选择“冻”。“穿到七分暖,神敛心也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食不过饱。 道家修行绝非“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是要放下世间的喧嚣与嘈杂,寻求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食不过饱”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经常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多食不利于养生,正所谓“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辟谷”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道家养生方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甚至长期不食果蔬米面和烟火熟食。推荐少吃是对的,但“辟谷”要有专业指导,一般人切莫随意、盲目去做。
3.住不过奢。 居住环境要简单、接地气。道家养生中的“九守”,就是要人们守住奢侈之风,与道沉浮,自可长生不衰。九守即:守和———阴阳调和;守信———内守精神;守气———内守血气;守仁———遵仁义之道而行之;守简———俭以养生而不贪;守易———不为外感而保全性命;守清———清虚而顺应自然;守盈———知足常乐;守弱———和乐其气而平夷其形。其中守简、守易、守清就是提倡要简易清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4.行不过富。 道家并非排斥财富,“行不过富”是说不能过度追逐金钱或为金钱所困。行指出行、行为、行事、行动,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华舟车、行为不能一掷千金、行事不能重财轻德、行动不能以金钱来开道。道家认为“财能破气”,过度追逐金钱就会影响修炼,甚至造成“精气离散”。 5.劳不过累。道家养生十分注重形体修炼和体力劳动,但也强调“劳作有度,不使伤身”,“五劳七伤”为道家养生之大忌。“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因此,善养生者要尽量避免五脏、气血、经脉、筋骨因过度疲倦或七情太过而受损。
6.逸不过安。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家所提倡的飘逸洒脱、安贫乐道,并非让人们内心空虚、安然守旧,而是要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让身心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增长。
7.喜不过欢。 喜是七种情志之一,但对好事、喜事、高兴和快乐事的兴奋极致也应有所矜持和节制。“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喜极而泣。“喜不过欢”是提醒人们喜与欢不宜太过,不可超出人们的心理阈值。
8.怒不过暴。 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历史上“冲冠一怒为红颜”、 “雷霆之怒动九霄”,小则误人误事、害人害己,大则干戈四起、祸国殃民。老子说得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没有涵养的表现,也是道家养生大忌。火气大的人应加强修养,注意制怒。世人的许多怒气来自贪欲与私心,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也就淡化和释然了。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令人气愤的事,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
9.名不过求。 功名有如过眼云烟,有的人今天看似飞黄腾达,明天则有可能沦为阶下之囚。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和强求虚名。道家提倡“淡然”,凡事都要淡然处之,莫为镜花水月而强求。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门前花开花落”。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心宽大度、忘怀得失,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10.利不过贪。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凡利益熏心、贪得无厌之徒,肯定是一个不懂养生之人。道家养生提倡“十三虚无”:虚———遗形忘体,恬然若无;无———损心弃意,废伪去欲;清———专精积神,不为物杂;静———反神服气,安而不动;微———深居闲处,功名不显;寡———闲云野鹤,独得道游;柔———呼吸中和,滑泽细微;弱 ———缓形从体,以奉百事;卑———憎恶尊荣,安贫乐辱;损———遁盈逃满,衣食粗疏;时———静作随阳,应变却邪;和———不喜不怒,不哀不乐;啬 ———节视节听,精神内守。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去利存性,悟道修真”的养生法则。 道家养生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
五劳七伤指的是什么 久坐伤肉
人体在活动后,适当的静坐休息,可以使活动之余的气血津液滋养肢体肌肉,使肌肉丰满健美。
久坐,一方面会直接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癖滞,肢体肌肉失其所养;另一方面会影响脾胃运化,使人不思饮食,气血津液生化无源,从而使肢体肌肉失养,出现肌肉消瘦、萎缩,肌力减退等症状。
五劳七伤指的是什么 久行伤筋
适当的走动、跑步,可以使人体经筋更加柔韧强健,运动灵活。长时间的运动,又会使筋肉处于一种紧张和疲劳状态,变得脆弱,容易受伤。若活动量过大或活动过猛,更可能出现筋肉、关节的扭伤、挫伤,导致运动障碍。
“五劳所伤”提示我们,健康的生命活动应该动静结合、劳逸适度。这五劳的行为已经把“行立坐卧视”都包括了。其实,学习古代经典要举一反三,这5种活动只要适度,完全没有害处,相反可以变成“五养”,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神、适立养骨、适行养筋。
腰椎间盘滑脱怎么引起的呢
腰为肾之腑,腰肌劳损所包括的腰椎间盘滑脱责于组成腰椎的肝,肾。肝主筋,束骨,肾主骨。秉承肢干,平素内伤《请病源侯论,虚劳病诸侯》: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诸般外伤,行动不慎所致腰肌劳损之因,久之必有。《备急千金药方》谓七伤:"一曰阴衰;二曰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阴滑;五曰囊下湿;六曰腰胁苦痛;七曰膝厥痛冷不欲行,骨热,远视泪出,口干,腹中呜,时有热,小便淋沥,茎中痛或精自出"。等肝肾虚弱症,均为腰椎间盘滑脱的主要因素。
西医病因
(1)急性腰扭伤后及长期反复的腰肌劳损。
(2)治疗不及时处理方法不当。
(3)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如长时期坐位、久站或从弯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均可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而久之可导致腰椎间盘滑脱和椎体滑脱。
(4)腰椎间盘滑脱与气候环境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促发或加重腰椎间盘滑脱和椎体滑脱的程度。
虚劳病中医怎么治疗
虚劳(含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稳定失调、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营养缺乏、神经功能低下或过分抑制(非保护性)引起的疾病,以及其他器官系统功能衰退性疾病)
虚劳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脏腑元气亏损、阴阳气血不足为主要病理过程中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所以,凡以慢性功能减退或虚性亢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均可称为虚劳,又称为虚损。
中医认为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六极(筋极、骨极、血极、肉极、精极、气极)、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凡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虚致病,久病失调,以致脏腑亏损,气血虚弱,逐渐发展为元气亏耗,久虚不复而出现各种虚损证候者,均属虚劳病的范畴。
内疗辨治
肺气虚损型虚劳
[病因] 多由劳伤过度,病后体弱,久咳伤气等因长期肺气失于肃降,导致肺气亏虚,表卫不固所致。
[症状] 以短气自汗,时寒时热,易于感冒为证候特点。伴有倦怠乏力,懒言声低,舌淡脉弱。
[治法] 补益肺气。
[主方] 补肺汤。
脾气虚损型虚劳
[病因]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气亏虚,健运失职。
[症状] 以面色萎黄,大便溏薄,饮食不香,食后胃脘不适为证候特点。伴有神疲乏力,懒言声低,舌淡、脉弱。
[治法] 健脾益气。
[主方] 参苓白术散加味。
五劳七伤指的是什么 久视伤血
人身精气皆上注于目,但目与血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得血滋养才能视物、辨物,用目过度又会伤血。
日常生活中,如果长时间读书看报,或沉迷于电视电脑,就会引起视力疲劳,出现双目干涩、视力下降、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血虚症状。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不可长时间、过度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