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熟食七成不合格
超市熟食七成不合格
5、淡食。
包括少盐、少油、少糖三大内容。现在人们将多盐、多油、多糖称为"三害",代谢性疾病有一大半与这三害有关。而应对之道,只一个"淡"字即可解决。
6、热食。
中医认为,人之热腹不宜承受过多的冷食,即使在盛夏,也不主张多进冷饮,因为冷食可加重胃肠负担,从而加重胃和肝脏原有的疾病,或引起新的疾病,尤其是体虚老人,更不宜冷食。现在又有一种提法,即冷食;这可能是受到低温可延寿的启发,冷食是有效的内部降温法,据说还可增强消化道功能。但这种冷食提倡,还未得到足够的证据。
7、熟食。
与热食相关的是熟食,即食物要吃熟的,而不要吃生的。通过高温煮食,可以杀菌灭毒,还能把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分解、挥发或转化成无害的物质,同时还确保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释放出来。这样,既有利于营养卫生,又有益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超市熟食七成不合格
对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卤制的肉类、热腾腾的馒头、包子这些熟食为他们在家“开伙”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报道,近日广州市消委会工作人员在多家大超市购买共计44批次即食熟食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熟肉制品达标率仅为26.92%。另据10月18日报道,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家熟食店销售含有亚硝酸盐的食品,导致26人中毒,1人死亡。那么,人们在选购熟食时是否发现过问题?调查中,1384名参与者中,77.5%的人遇到过熟食品存在问题。
微生物超标最严重。广州市消委会的调查显示,熟食制品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在44批次样品中,有19批次样品菌落总数超标,24批次样品大肠菌群超标,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2批次样品,还有个别样品被检出亚硝酸盐残留量超标、添加了不允许添加的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着色剂。在调查中,消费者指出,味道不鲜、颜色不正常和变质是最常出现的问题,分别占到64.1%、20.51%和15.38%。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告诉记者,微生物超标是熟食品最常出现的问题。其中,菌落总数可用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大肠菌群可用以判定食品是否被肠道致病菌所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致病菌,可造成皮肤、器官的化脓性感染,重者可引起败血症,且其中某种菌株污染食物后,可产生肠毒素,造成人类食物中毒。此外,非法添加的着色也会损害人体健康。
熟食不安全5大原因。专家分析认为,熟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第一,销售部门对进货质量把关不足,进货后没有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检测;第二,部分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不够严格;第三,盛装即食熟食的容器清洁不彻底;第四,熟食的密封性难以保证;第五,未严格制定、落实即食熟食售卖时限制度,未明示即食熟食销售起始时间。
熟食“保质期”只有4小时。这种情况下,人们是否会继续购买熟食品?78.75%的人表示会偶尔买,12.5%的人则不会买。
专家表示,消费者购买熟食前,首先尽量选择卫生、洁净、符合相应温度要求的销售环境。销售人员应着装整洁,戴好口罩、帽子和一次性手套,并使用干净的餐具为顾客分拣、包装食品。其次,仔细查看售卖起始时间和时效。即食熟食一般的贮存时效以4小时以内为佳,消费者在购买后应尽快食用,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以烹煮的方式加热后再食用。最后,肠胃敏感的人群尽量少吃外卖的熟食。
教你掌握蔬菜农残的规律
1.韭菜、卷心菜和豇豆属于“农残高危菜”。在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进行的一项贯穿2000年至2004年的农残调研结果显示,韭菜是唯一一种四年 都登上农残不合格榜单的蔬菜。李世东指出,韭菜合格率最低主要与其根部易受韭蛆侵害有关。除韭菜外,卷心菜也是一种“农残高危菜”,其农药残留主要因“灌 心”施药所致。豇豆也要利用大量农药防治害虫,且施药期一般距离采摘期较近,这会导致一些已成熟的豇豆还没等到农药自然分解,就被拿到市场上售卖,所以农 残也较高。
2.豆类、绿叶类和茄果类蔬菜的农残检出率较高,瓜类、食用菌类比较让人放心。杭州市余杭区农产品监测中心实验室历时一年,对44万份蔬菜样本进行 检测的结果显示,蔬菜品种不同,合格率也不同。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是豆类(豇豆、刀豆)<茄果类(茄子)<绿叶蔬菜(芹菜、油麦菜)<芋薯根菜类(马铃 薯)<葱蒜类(香葱)<瓜类(黄瓜、苦瓜)、食用菌类(平菇)。括号内的是农残检测超标的蔬菜。其中水生蔬菜、野生蔬菜、苗芽类蔬菜最令人放心,合格率为 100%。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蔬菜产地有差异,这一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全国各地。
3.从月份来看,6月和8月蔬菜合格率最低,3月份最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全年蔬菜农残的超标率,随 着时间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月的蔬菜农残超标率最低,6月最高,8月次高,11月又再次明显降低。这与国内其他许多研究结果几乎类似。李世东 指出,这一直观曲线的起伏,还掺杂着诸多变数,如气候的变化、夏季病虫害发生严重等。
4.超市的蔬菜不一定比农贸市场的更安全。2007年12月~2008年9月,一项对长沙市接近4万份蔬菜样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显示,来自 22家农贸市场的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要比26家超市的综合数据高。该课题组推测,超市的蔬菜主要来自于定点的蔬菜生产基地,讲究蔬菜外观品质,农药施用量 可能高于农家小规模自产蔬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很多蔬菜被检测出农残超标,但综合多项相关检测数据来看,全国蔬菜农残合格率平均在90%以上,比如上述提到的针对44万份蔬菜 的检测合格率为99.91%。经过正确处理,大家完全可以吃上放心菜。
关于农残蔬菜的知识你都了解么
1、韭菜、卷心菜和豇豆属于“农残高危菜”。
农残调研结果显示,韭菜是唯一一种四年都登上农残不合格榜单的蔬菜。李世东指出,韭菜合格率最低主要与其根部易受韭蛆侵害有关。除韭菜外,卷心菜也是一种“农残高危菜”,其农药残留主要因“灌心”施药所致。豇豆也要利用大量农药防治害虫,且施药期一般距离采摘期较近,这会导致一些已成熟的豇豆还没等到农药自然分解,就被拿到市场上售卖,所以农残也较高。
2、豆类、绿叶类和茄果类蔬菜的农残检出率较高。瓜类、食用菌类比较让人放心。
杭州市余杭区农产品监测中心实验室历时一年,对44万份蔬菜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蔬菜品种不同,合格率也不同。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是豆类(豇豆、刀豆)<茄果类(茄子)<绿叶蔬菜(芹菜、油麦菜)<芋薯根菜类(马铃薯)<葱蒜类(香葱)<瓜类(黄瓜、苦瓜)、食用菌类(平菇)。括号内的是农残检测超标的蔬菜。其中水生蔬菜、野生蔬菜、苗芽类蔬菜最令人放心,合格率为100%。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蔬菜产地有差异,这一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全国各地。
3、从月份来看,6月和8月蔬菜合格率最低,3月份最高。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全年蔬菜农残的超标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月的蔬菜农残超标率最低,6月最高,8月次高,11月又再次明显降低。这与国内其他许多研究结果几乎类似。李世东指出,这一直观曲线的起伏,还掺杂着诸多变数,如气候的变化、夏季病虫害发生严重等。
4、超市的蔬菜不一定比农贸市场的更安全。
2007年12月~2008年9月,一项对长沙市接近4万份蔬菜样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显示,来自22家农贸市场的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要比26家超市的综合数据高。该课题组推测,超市的蔬菜主要来自于定点的蔬菜生产基地,讲究蔬菜外观品质,农药施用量可能高于农家小规模自产蔬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很多蔬菜被检测出农残超标,但综合多项相关检测数据来看,全国蔬菜农残合格率平均在90%以上,比如上述提到的针对44万份蔬菜的检测合格率为99、91%。经过正确处理,大家完全可以吃上放心菜。
慧眼识别不合格酱油
酱油有分类 用途各不同
酿造酱油 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 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调味品。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特制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后制成的液体鲜味调味品。
按食用方法,上述两种酱油又可分为:
烹调酱油 是不直接食用的适用于烹调加工的酱油。
佐餐酱油 是既可直接食用又能用于烹调加工的酱油。
酱油有标准 选购可参考
我国的酱油卫生标准自1977年试行,经过3次修订实施至今,已有33年之久。目前正进行第四次修订。此外,我国还制定了酱油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有关报道涉及的酱油不合格检验项目中有两项属于食品添加剂使用超标。
按照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无论哪种酱油,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必须符合现行的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例如——
防腐剂 允许酱油使用的防腐剂有五种,即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甲酯、乙酯)及其钠盐、乳酸链球菌素。其最大使用量分别为1.0g/kg、1.0g/kg、2.5g/kg、0.25 g/kg、0.2g/kg。如果不加防腐剂,酱油容易霉变。而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酱油的防腐剂不会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
甜味剂 允许酱油使用的甜味剂有两种,即三氯蔗糖和乙酰磺胺酸钾。其最大使用量分别为0.25g/kg、1.0g/kg。而糖精钠属于违法添加剂。
氨基酸态氮 根据行业标准,市售酱油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酱油,其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分别为0.8g/100ml、0.7g/100ml、0.55g/100ml及0.4g/100ml。按此标准,氨基酸态氮含量低于0.4g/100ml的酱油为不合格酱油。
选用酱油三注意
注意1:标签标注是否完整。包括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添加剂的名称等。如果发现是保质期已过或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的酱油,就不要购买或要求退货。
注意2:标签标注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根据不同用途选购不同的酱油,不要把烹调酱油用于凉拌。
在此,建议消费者尽量到信誉可靠的大超市购买知名品牌的酱油。
注意3:夏季注意防霉。在天气炎热的夏季,要特别注意保持容器清洁,并放几瓣去皮大蒜或滴几滴白酒,以防止酱油发霉。
话梅太美小心是漂白的
话梅“太美”漂白的!
今天上午,北京市食药监局通报,12批次的食品被检不合格而全市下架。其中,不乏物美、美廉美、京客隆等多家知名超市销售的食品,出现最多的问题为面食铝含量超标。
本周的食品下架信息通报是今年上半年最后一次,《法制晚报》记者统计了上半年25周食品下架信息发现,共135批次的食品被检不合格。过度防腐、“美白”和“过甜”是不合格的主因,话梅果脯类食品居下架之首,不合格的原因也是过度“美白”。另外,个体户成下架占比最多的经营场所。
指标二氧化硫超标居不合格原因之首
统计分析发现,在流通领域的97个不合格批次中,共有25批次因为二氧化硫及残留量超标而下架。
97个不合格批次中,话梅果脯类占比近两成,位居榜首。调味面制品、腌制食品位居第二、第三。
品类腌制食品防腐剂超标多
食品专家称,腌制食品的主要特性是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口味甚至食材本身的变化,这类食品变成商品后,最大的问题就是防腐,因为其依赖微生物的作用而形成风味,如果微生物过量繁殖,有可能食品就变成了“废品”,因此如何防腐,是这类似商品必须考虑的问题。
苯甲酸和二氧化硫都是食品防腐剂,因此不法商家可能过量添加。
不合格果脯多被过度“美白”
统计发现,导致果脯话梅类食品频频上黑榜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超标。
食品专家苏女士表示,二氧化硫在工业上大多被用做漂白,此类漂白剂可掩盖发霉的蜜饯半成品、银耳等的霉斑。因此经过此方法处理过的产品还可能“以次充好”,使产品有好卖相。另外,二氧化硫还可用做食品防腐剂。
人体长期摄入二氧化硫,会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还会损害肝脏等,严重危害消化系统健康。
“过甜”面制品
多藏身个体小店
调味面制品不合格的主要问题是“过甜”。调味面制品大多在学校周边的个体超市或小商店销售,因售价低廉,购买人群以学生为主。
苏女士表示,调味面制品主要原料是面粉,这类食品大多使用食品添加剂“调”出味道。为了吸引青少年食用,甜味剂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类添加剂的超标也就成了不合格主因。甜味剂对青少年危害比较大,会影响营养吸收。
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38批次不合格企业产品当中,肉食、肉制品最多,其次是酒和糕点。
肉类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检出了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食品安全专家介绍,食品检出病菌,大多是因为厂家消毒不彻底导致的,另外,原料本身消毒的不彻底也可能导致食品带有致病菌。
上午,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开展夏季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巴沙鱼去腥味的方法 巴沙鱼吃起来为什么苦
可能是质量不合格。
巴沙鱼大多都是冷冻产品,所以其中添加有一定的保水剂,用来防止鱼、肉类在冷冻时细胞内液体结晶和解冻后水分流失变形。
而这种保水剂的成分主要是磷酸盐,如果巴沙鱼中磷酸盐含量过高时,吃起来就会带有苦涩的口感,所以在购买巴沙鱼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的超市或者市场购买,同时在烹饪之前也要将巴沙鱼清洗干净。
巴沙鱼如何去掉保水剂 超市冷冻巴沙鱼能吃吗
只要没有变质的话就是可以吃的。
因为巴沙鱼主要是产自于东南亚地区,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巴沙鱼大多都是冷冻产品,虽然说市面上也存在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巴沙鱼,但超市中的冷冻巴沙鱼一般都是通过正规渠道进货的。
所以只要巴沙鱼本身没有出现变质的情况,那么就是可以吃的,而且超市中所售的巴沙鱼一般都是没有刺的,用来做酸菜鱼、水煮鱼、或者下火锅等都是非常方便的。
扁平足能去当兵吗 当兵的下肢要求
双下肢不等长超过两厘米,或步态异常,不合格。影响功能的指(趾)残缺、畸形,足底弓完全消失的扁平足,影响长途行走的鸡眼、胼胝、重度皲裂症,不合格。
食药监局抽检白酒酒精度问题最多
国家食药监局近日公布了2014年白酒专项监督抽检结果。专项抽检共抽检样品3000批次,涉及全国30个省份的1147家生产企业,检出不合格样品278批次,抽检不合格率9.26%。国家食药监局表示,今年将加大对白酒专项监督抽检和不合格产品的处置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确保白酒质量安全。
专家说法
此次抽检中,共有132批次白酒酒精度不合格。专家解释说,酒精度是指在20℃时,100毫升白酒中含有乙醇(酒精)的毫升数,即体积(容量)的百分数。酒精度含量不达标会影响白酒的品质。本次抽检有132批次白酒酒精度不合格,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检验能力不足,造成检验结果偏差,或是包装不严密造成酒精挥发,导致酒精度降低以致不合格,也有可能是为降低成本,用低度酒冒充高度酒。
本次抽查统计,有18批次白酒固形物不合格。专家分析原因可能是企业生产白酒所用的水质差,生产处理技术不到位或添加增香物质等。氰化物是白酒中一项重要的安全指标,本次抽检共26批次氰化物不合格。白酒中氰化物超标可能是生产者直接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原料加工或用木薯为原料的酒精勾调制成成品白酒上市出售,也可能是生产工艺去除氰化物不彻底造成。根据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白酒产品标准规定,白酒中不允许添加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和安赛蜜是人工生产的甜味剂。此次抽检有177项次共108批次白酒甜味剂不合格,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同时增加产品的口感,在产品中添加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等甜味剂来调节口感,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辅料使用不当带入。
巴沙鱼和龙利鱼是同一种鱼吗 巴沙鱼为什么不能吃
并不是绝对的不能吃。
巴沙鱼是属于湄公河流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只要购买的巴沙鱼是正规进口来的产品,那么就是可以吃的。
但是现在市面上也存在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巴沙鱼,这类巴沙鱼中可能会含有较多的磷酸钠等添加剂,食用后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购买巴沙鱼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的市场或超市购买。
沙窝萝卜几月份上市 沙窝萝卜二月份能吃吗
能吃。
沙窝萝卜一般可以从11月份上市到来年的4月份左右,所以2月份的沙窝萝卜正是属于时令的食材,是可以吃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沙窝萝卜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贵,所以现在市面上的沙窝萝卜质量有好也有坏,所以在购买沙窝萝卜的时候也要注意擦亮眼睛,避免购买到质量不合格的沙窝萝卜,建议最好是去正规的食材或超市购买。
童车儿童玩具部分存在安全隐患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昨日发布了童车、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婴幼儿纸尿裤等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抽查结果。这是该局于去年11月至今年2月组织开展的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工作的汇总情况。
一、童车。
据对昆明市新螺蛳湾15家经销商的 30种产品的抽查结果显示:7个批次儿童三轮车全部合格;1个批次儿童自行车存在鞍座强度不合格的风险;有4个批次儿童推车存在危险夹缝、折叠锁定装置不合格的情况。童车类不合格的有:“福贝贝D580”儿童推车、“富康6517”儿童推车、“智鹏ZP-602”儿童推车和“贝加乐16寸”等。
二、儿童玩具。
有20批次合格,有4个批次的电玩具不合格,有8个批次毛绒、布制玩具不合格,有3个批次娃娃玩具不合格,有1个批次金属玩具不合格。不合格指标主要为锐利尖端和边缘、燃烧性能、活动部件间的间隙、小零件等。儿童玩具不合格的有“海阳之星SS999-13惯性车”、“宇琪DL958遥控车”等。
接种不合格疫苗后果
从疫苗的本质上来说是灭活的病毒,是在无害的条件下,激发身体产生抗体,以此来抵御某些病毒。但是打了无效的疫苗就意味着你机体无法产生有效的抗体,所以没有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从而可能会导致病毒大肆的破坏身体机能,让人感染某些疾病,特别是当你的孩子打了假疫苗之后,你可能也不知道,会放松警惕,等真正的被病毒侵犯之后,可能孩子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反应,甚至危险到生命。
超市熟食的健康隐患
通常,超市熟食的来源渠道有四个:一是超市直接从厂家配货;二是委托一些熟食工厂加工,贴牌销售;三是超市自己加工;四是熟食厂家租用超市场地,自设柜台销售。
烹调好的即食食品,应在短时间内售出、食用,常温下存放不要超过两个小时。销售时间超过两个小时的食品,应当在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进入超市,发现即食食品在常温下已经摆放了半天,就要经过再加热后方能食用。检测表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是造成这些食品污染常见的细菌。
加热后的食品也要在两小时内进食;隔餐、隔夜或冷藏的熟食,食用之前还要再充分加热一下,以达到食品中心的温度在80℃以上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