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草乌的药用价值
制草乌的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1.5~3g,宜先煎、久煎。
【检查】取本品,照制川乌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炮制方法】取草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至取大个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后切薄片,干燥。
【用药禁忌】同制川乌。
【中西药分类】中药(药材及饮片)
制草乌吃完会犯困吗 制草乌吃多了怎么解毒
制草乌作为一种有毒的中药材,食用过多或不对症用药是会引起中毒情况的,这时不要慌张,若是轻微的麻痹等中毒情况,那么可以自己前往医院检查,并进行治疗,若是中毒情况比较严重,自身没有了意识,建议联系亲人送往医院,并后期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恢复。
乌药叶图片
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别名旁其、天台乌药、矮樟、矮樟根、鸡骨香、白叶柴等,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胸径4厘米。树皮灰褐色;根有纺锤状或结节状膨胀,一般长3.5-8厘米,直径0.7-2.5厘米,外面棕黄色至棕黑色,表面有细皱纹,有香味,微苦,有刺激性清凉感。幼枝青绿色,具纵向细条纹,密被金黄色绢毛,后渐脱落,老时无毛,干时褐色。顶芽长椭圆形。叶互生,卵形,椭圆形至近圆形,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药用价值。生于海拔200-1000米向阳坡地、山谷或疏林灌丛中,中国多地有栽培。
汉森四磨汤曾被报道其成分之一的槟榔为一级致癌物,但事实上汉森四磨汤成分的安全性质疑并非只有槟榔。三年前有媒体曾对四磨汤主要成分“乌药”的毒性产生过疑问,但这在当时并未引起舆论和业界的关注。乌药是一味行气、理气的常用中药材,但与不同中药配伍,可能会产生毒性。
草乌能长期服用吗 吃草乌的禁忌
1.草乌煮的时间不宜过短,生草乌的毒性比熟草乌的毒性要大一些,比较容易出现中毒的现象。
2.草乌需要经过泡制之后再食用,草乌本身的毒性比较大,需要经过泡制加工成制川乌、制草乌后,对毒性有所降低后再食用。
3.有上火症状者不宜食用,比如:长痘、口干舌燥等,容易增加体内阳气,对病情有所加重。
制草乌的毒性
毒副反应
乌头中毒多与超量、生用、配伍不当或与酒同用有关。表现症状为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头晕、耳鸣、言语不清及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腹痛腹泻等症。可用中药蜂蜜冲服解毒或饮绿豆汤。
用药禁忌
用量过大
乌头分川乌、草乌。草乌毒性更大。乌头因采集时间,炮制、煎煮时间不同,中毒剂量差别很大。川乌为3-30克,草乌为3-4.5克,乌头碱0.2毫克口服即可中毒。川乌中毒可见口舌及全身发麻、恶心呕吐、胸闷、痉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心律紊乱、神志不清、昏迷,以至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草乌中毒症状与川乌基本相同。乌头类中毒量个体差异很大,有人仅煎服川乌6克,亦有仅服草乌1克即引起中毒。因此应特别注意中毒的早期症状,及早救治。临床使用乌头也宜以小剂量开始试用。[7]
未经炮制
乌头毒性大,故必须经过炮制才可内服,内服处方上也应写明制乌头或制川乌、制草乌。未经炮制服用,很少量即可引起中毒。[7]
配伍不当
前人认为乌头不宜与贝母、白芨、半夏、瓜蒌同用。另外,临床有乌头与麻黄同用引起中毒的报道。[7]
煎煮时间太短
乌头久煎或新近采用的高压蒸制,能减少毒性。如病情需加大乌头用量,更宜久煎。煎煮时间过短易致中毒。乌头切忌生用。[7]
蓄积中毒
长期服用乌头,可蓄积体内引起中毒,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更易发生此类中毒。如病情需要久服含乌头的制剂,可用间断服药法。服用数日或数周后,间断1周。另外,每日服药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将每日总量分几次服用,有利于毒素的排泄。[7]
甘草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炙甘草,长于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等。
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节宜消肿毒、利关节;粉甘草,偏重清内热,泻心火。同是一物,其炮制所不同,则功效主治亦别。
1、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2、甘草治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150克,研细。每日取5克,童便三合调下。
3、甘草治小儿热嗽。用甘草100克,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4、甘草治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200克(炙),干姜100克(炮)。 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5、甘草治阴下湿痒: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渍洗之,日三、五度。
6、治农药(1059、1605、4049等有机磷制剂)中毒:甘草200克,滑石粉25克。用时将甘草煎汤,冷后冲滑石粉顿服。一日连服三次。
7、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50克。甘草100克。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8、甘草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5克,石菖蒲五分至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
9、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
10、甘草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150克,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11、甘草治婴儿目涩,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风:甘草一截,以猪胆汁炙,为末,每用米泔调和少许灌之。
12、甘草治汤火灼疮:甘草煎蜜涂。
13、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
14、甘草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一瓦楞子250克(煅研细末),甘草50克(研细末)。混匀,每服10克,每日3次。二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15、甘草治饮馔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本草蒙筌》) ⒃治铅中毒:生甘草15克,杏仁(去皮、尖)20克。二味煎服,一日两次,可连服三至五天。
16、甘草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100克,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17、甘草治热嗽:甘草100克,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
18、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200克,生姜(切)150克,人参100克,生地黄500克,桂枝(去皮)150克,阿胶100克,麦门冬(去心)250克,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19、甘草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100克、桔梗(淘米水浸一夜)50克,加入阿胶250克。每服25克,水煎服。
乌头的药用价值
乌头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适应症:乌头能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如乌头汤治历节病,散脏腑之寒而止痛,适用于寒邪所致心腹疼痛,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赤丸治腹满痛,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痛。
乌头除单独为方外,多与它药配伍使用。有相辅相成配伍者,如乌头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热之乌头为主药,逐寒止痛,与大辛大热之附子、蜀椒、干姜合用,相辅相成,以加强其温阳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饮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乌头与相反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强散寒化饮降逆之功。 附子含中乌头碱(mes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异乌头碱(isoaconitine)、塔拉弟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乙(chuan-wubaseA、B)。
草乌含剧毒的双脂类生物碱: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等。 川乌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约0.4%-0.8%。如乌头碱、中乌头碱等。经水解可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另有报道含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乙。草乌含果宁、β谷固醇等成分。
实验证明,乌头注射液(每ml含乌头碱0.4mg)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前胃癌Fc和肉瘤S180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抑制Lewis肺癌自发转移。以生川乌为主组成的复方三生针注射液体外实验,对人肺癌、肝癌、胃癌细胞均有直接杀伤效应和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以前,与长春新碱的作用相似。并能抑制人肺癌细胞、小鼠Lewis肺癌细胞及肝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尤对RNA的合成抑制最强。复方三生针的不同浓度对癌细胞的抑制率,肺癌为59.8%,肝癌为 82.7%。该药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 ANAE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gG及菌酶含量均无明显影响,提示复方三生针的抗癌机制可能主要是与其抑制细胞生长和核酸代谢有关。草乌能提高血清总补体的活性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恶性肿瘤
汤铭新等报道,用0.8mg/2ml的乌头注射液,每日1-2次肌肉注射,30天为1疗程,休息15-30天后继续给药,治疗晚期胃癌不能手术者16例,总有效率为61.54%;治疗胃癌姑息术后患者46例,有效率为80.0%;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 22例,有效率为 54.54%。有效病例表现疼痛缓解,食欲增加,存活期延长。临床观察认为四川产乌头制成的注射液疗效显著,它不但能缓解胃癌、肝癌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而且还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无毒副作用,不成瘾,优于化疗。
制草乌的作用
制草乌属草乌的炮制加工品,制草乌就是经过炮制的草乌,毒性虽没有生草乌大,在选购时更要注意勿与生草乌相混淆。制草乌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制草乌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制草乌在煎药时最好先单独用热水煎一会儿,建议市民最好到正规药店和医院药房开药材。此外,制草乌还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川乌乌药鉴别
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北乌头及其他同科不同属类的野生乌头,因其主根色黑,象乌鸦的头,故均被称为乌头。其主根如马铃薯的种子,可以生出好多小的子根茎,围在主根的周围,有小茎连接,为乌头生出的子代小乌头,附于周围故形象称为附子,故其子根称为附子。主根及其子根历来被药用,故称乌药。所以乌头是其主根,乌药是对整个植物的称呼,也包括各类乌头与附子。所产的附子来年又可以作为种子繁殖下一代附子,相对下一代的附子,原代作种子的附子就叫做乌头了。所以乌头与附子只有药材生长年龄的差异。这大概属于附子乌头原本的名称内涵。
由于人口的大发展,社会需要量的增加,野生附子已不能满足,所以家种附子的大规模生产实属必然。四川是附子的产地,早在宋神宗时期就有大规模、规范化的种植文献。如杨天惠《彰明县附子记》对四川附子的种植范围,种植时间,种植方法,采收季节,加工方法,植物特性等均有详细记载。其实当时不独四川一省,广西,云南,陕西,厦门,浙江等地都有种植,但四川产的乌头附子影响最大,效果最佳,久而久之,所有的家种乌头都以川乌命名,所有家种乌头的子根都叫附子。事实这一习惯一直沿用到了现在,目前对各大中药市场如陕西、湖南、湖北等家种的乌头都叫川乌,各地乌头的子根加工品都叫附子。
草乌属于野生乌药,主要指同科北乌头的块根,同科的其他野生乌头也属于草乌。《本草纲目》将其与川乌附子进行了区别。如在乌头条集解下曰:“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尔,然毒则甚也”。所以说各地野生的乌药不同于川乌附子。不仅没有严格规范的加工工艺,而且毒性较川乌更大,形态色泽也略有不同,所以加以区别。当然在乌药成为家种之前,所谓的川乌与草乌都是野生,两者的区别并不突出,应当都叫乌头。
乌药,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英文名:Root of Combined Spicebush。这种药材与上述乌药迥然不同,樟科乌药无毒,为理气药。
【药性】辛,温,有大毒。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扎冲十三味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扎冲十三味丸主要成分: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麝香、珊瑚、珍珠、丁香、沉香、禹粮土、磁石、甘草、肉豆蔻。诃子出自《本草图经》。为清凉解毒中药,主治久泻;久痢;脱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制草乌功效为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麝香功效为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所以扎冲十三味丸能用于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用于半身不遂,左瘫右痪, 口眼歪邪,四肢麻木,腰腿不利,言语不清,筋骨疼痛,神经麻痹,风湿,关节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