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1 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通常都能很好地理解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应以语言训练为主。(1)发音器官的训练: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其运动速度,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全舌动作;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训练。本组患者经1周训练,均能完成训练动作。(2)发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从英语音标元音a-e-i-o-u开始,然后学喉音h、ha,唇音b、p音,舌齿音d、t音。对本组患者训练1周后,元音发音效果好,而喉音、唇音、舌齿音训练有一定难度,1个月后14例患者基本掌握,7例患者只能达到有时发音准确但有时困难。(3)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如“西瓜”、“床”、“鸡”、“吃饭”等。适当提示,如说“吃”,患者多会接着说“饭”,最后说出完整单词“吃饭”;如模仿吃水果动作,诱导患者主动说出“吃苹果”。0~1级患者以单词训练为主,2~3级患者以词组、短句为主。(4)阅读训练:本组患者失语程度达2级以上者,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5)书写训练:0~1级患者从简单字开始如“火”、“水”,逐步到单词―句子;2~3级患者进行单词―句子―短文的训练。这种训练每天10次,每次10min。
2.2 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感觉性失语的口语及书面语理解困难,应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声音刺激。让患者听广播、听音乐、听他人读报,每天2次,每次20min,刺激思维,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对患者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喝水,护士或家属做喝水动作,让患者模仿、重复,9例患者经7周训练能基本掌握,5例患者不稳定。(3)实物刺激:让患者说出所看见实物名称,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训练。(4)记忆训练:让患者回忆印象深刻的往事,对这些问题本组患者大多积极配合,回答较正确。(5)兴趣训练:从患者兴趣爱好着手,如打麻将、唱歌、下象棋等,由于记忆深刻,患者常容易接受。
2.3 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完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其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严重障碍,一般仅会发出单音。训练应以听、理解为主,辅以语音训练。此类患者对眼神、语调、表情、手势较为敏感,应以非语言交流训练为主,如以张开嘴表示喝水、吃饭、吃水果,闭眼表示睡觉,手指便器表示大小便,同时发出“吃”、“喝”、“尿”的音,本组患者经7周训练,能用简单的字词及简单的体语表达基本需求。
总之,上述训练方法需要医护人员耐心指导及患者家属密切配合;规范的训练方法,对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明显效果。
三种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
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通常都能很好地理解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应以语言训练为主。
(1)发音器官的训练: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其运动速度,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全舌动作;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训练。本组患者经1周训练,均能完成训练动作。
(2)发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从英语音标元音a-e-i-o-u开始,然后学喉音h、ha,唇音b、p音,舌齿音d、t音。对本组患者训练1周后,元音发音效果好,而喉音、唇音、舌齿音训练有一定难度,1个月后14例患者基本掌握,7例患者只能达到有时发音准确但有时困难。
(3)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如“西瓜”、“床”、“鸡”、“吃饭”等。适当提示,如说“吃”,患者多会接着说“饭”,最后说出完整单词“吃饭”;如模仿吃水果动作,诱导患者主动说出“吃苹果”。0~1级患者以单词训练为主,2~3级患者以词组、短句为主。
(4)阅读训练:本组患者失语程度达2级以上者,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
(5)书写训练:0~1级患者从简单字开始如“火”、“水”,逐步到单词―句子;2~3级患者进行单词―句子―短文的训练。这种训练每天10次,每次10min。
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感觉性失语的口语及书面语理解困难,应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
(1)听觉训练:声音刺激。让患者听广播、听音乐、听他人读报,每天2次,每次20min,刺激思维,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力。
(2)手势训练:通过对患者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喝水,护士或家属做喝水动作,让患者模仿、重复,9例患者经7周训练能基本掌握,5例患者不稳定。
(3)实物刺激:让患者说出所看见实物名称,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训练。
(4)记忆训练:让患者回忆印象深刻的往事,对这些问题本组患者大多积极配合,回答较正确。
(5)兴趣训练:从患者兴趣爱好着手,如打麻将、唱歌、下象棋等,由于记忆深刻,患者常容易接受。
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完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其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严重障碍,一般仅会发出单音。训练应以听、理解为主,辅以语音训练。此类患者对眼神、语调、表情、手势较为敏感,应以非语言交流训练为主,如以张开嘴表示喝水、吃饭、吃水果,闭眼表示睡觉,手指便器表示大小便,同时发出“吃”、“喝”、“尿”的音,本组患者经7周训练,能用简单的字词及简单的体语表达基本需求。
总之,上述训练方法需要医护人员耐心指导及患者家属密切配合;规范的训练方法,对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明显效果。
失语症的治疗方法
1、在患者病情稳定一周内,就应该积极进行发音训练,如发音、短语、会话、朗读、复诵等,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2、然后可以进行文字、物品、执行、实物配对等方面的训练。
3、失语症患者恢复阶段,家属一定要极其耐心,可以说,失语症患者的恢复过程要比婴儿牙牙学语还要艰难。从单字到两个同样的字,再到两个不一样的字,到短语,再到句子,在恢复的过程中,患者经常会出现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这是很正常的,而且反复重复有利于患者改善记忆,加强记忆。
4、对于感觉性失语症病人的训练要比运动性失语困难些,需要使用将视觉逻辑法、手势方法结合起来,如让病人洗手的时候,可以给他拿过水盆,放好毛巾,然后示范洗手的动作,病人就会明白你是要让他洗手。反复训练之后,患者就就会将语言和动作结合起来。
失语症如何诊断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缺少语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需要语言来维持,失语症是一种语言上的障碍和退化。失语症对患者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上,对人们的读书,学习等也会产生影响,所以失语症患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诊断,了解失语症如何诊断,才能帮助失语症患者及时治疗。失语症患者只要调整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就一定可以尽快的恢复语言功能。
失语症在治疗上一般通过对语言进行训练是可以治疗的,并且在原则上所有失语症都是适应症,但也有特殊性,具有明显情感行为异常和精神病患者不适合训练。
失语症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言语信号的接收出现障碍,对音素的感知,以及对词汇和语义的理解,此外还有句法的理解等出现障碍那么患者及家属就要警惕是否出现了失语症的症状,从而在确诊之后及时的展开治疗。
失语症患者还会出现复述困难等的症状,一旦人们出现了这种情况就要警惕是否是失语症的征兆。表达性言语的最简单的形式是复述性言语,变成复述的另一条件是要具有相当精确的发音系统。
对失语症的诊断,患者除了通过一些临床表现,以及一些失语症的症状来进行判断之外,患者如果不确定的话,还可以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听取医生,专家的专业判断,以便能够及时,准确的确诊。
失语症的判断一般是比较明确的,首先患者可以通过一些明显的病症表现,以及发病特点来进行判断,一旦发现人们有语言障碍或者是理解障碍的情况就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诊断失语症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去咨询相关的医生,医生一定会给患者提供最专业,最准确的意见。
脑出血怎么样康复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训练,在病情相对稳定后即可进行,可在病后7-14日开始,包括运动功能,感觉障碍,痉挛,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障碍,方案包括良肢位的设定,然后被动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体位变化的适应性,还有平衡反应诱发的训练,整个训练过程中要贯穿松、静,松我们就是说动作要放松,心里放松,静就是心静,心宁,不能急躁,这是很关键的。
厌食症能治好吗 厌食症什么时候最容易复发
从现实生活中的病例来看,大多数厌食症患者在基本康复之后,出院之后的半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是比较容易出现厌食症的复发情况的。所以厌食症康复患者在此期间一定要加强警惕,保持康复训练。
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
语言障碍将影响儿童孤独症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尽力去训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文字训练:用文字卡来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儿童孤独症患儿除了认识文字外还会将文字与读结合起来。
2、语言理解能力训练:在单词训练阶段即可开始语言理解训练,如利用让儿童孤独症患儿从若干卡片中选择出要求的卡片来进行。
3、呼吸训练:在行为中加人由口吐气的动作,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发声训练。在训练中要反复示范及时给予正性强化,如赞扬,给糖果等。
4、说句子训练:可利用儿童孤独症患儿的一些要求进行,句子开始要简短,之后逐渐延长,最后加入一些表示礼貌和客套的词。
5、单词训练:从模仿说出实际物品的名称开始,物品最好选择儿童孤独症患儿感兴趣的食品或玩具,待能说出实物名称时可过渡到卡片。对一些动词,可通过动作去学习。
6、复述和对答能力的训练:可训练患儿听训练者念句子或文章,然后正确加以模仿和复述,在儿童孤独症患儿能复述20字以上后,可利用画书或日常情景训练他的对答能力。
7、朗读文章及表达能力训练:对于已经入学或认识一些文字的患儿,可让他朗读一些有简单文字说明的画书或配有一定图解的故事,然后请他复述故事并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8、口型和发音训练:让儿童孤独症患儿很快学会模仿口型和发音较为困难,可先从让他模仿一些身体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口型发音的模仿。对患儿来经特别训练之前的偶然发音要立即给予鼓励,以增加自动发音的频率。
如何有效的检查诊断失语症
1.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为目前英语国家普遍应用的标准失语症检查。由27个分测验组成,分为5大项目。(1)会话和自己发性言语;(2)听理解;(3)口语表达;(4)书写语言理解;(5)书写。
2.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NAB):由BDAE演变而来,可对失语性进行鉴别诊断,进行严重度分级。
3.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1997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编制由30个分测验组成,分为9个大项目。只适合成人失语症患者。
4.汉语失语盛大测验:由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心理研究室编制。1986年开始用于治疗。
功能性交往能力评价,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言语和非言语的交际内容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功能性评价着重了解被试是否能正常沟通,而不是他的缺陷。
失语症的治疗预后
一般,失语症的预后与原发病的预后一致,随着我国老年化步伐加快,也产生了失语症趋向重度化、复杂化。再加上年龄增加带来的脑功能低下,有时会出现症状加重的现象。若再次脑卒中或以进行性疾病为基础,失语症状也会加重。失语症的预后与以下因素有关:
1.语言训练开始越早越好。
2.患者年龄越年轻越好。
3.失语程度:轻度者较好。
4.原发症状:脑损伤范围小,初次脑卒中,预后好,脑外伤比脑卒中预后好。
5.合并症:无合并症者比有合并症者较好。
6.Broca失语,经皮质性运动性失语、伟导性失语、命名性失语比其他类型失语症的预后好。
7.脑出血引起失语比脑梗死引起者预后好。
8.如能长期加强化训练比较好。
9.利手:左利手或双手比右利手预后好。
10.失语类型:表达障碍为主比理解障碍为主者预后好。
11.智能水平:患者智商高考是比低者好。
12.自训能力:有自训能力和意识者好。
13.性格:外向性格者好。
14.对恢复的愿望:患者和家属对恢复训练愿望高者好。
患上失语症怎么办
对完全性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要像教小孩儿学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如让病人发“啊”音或用嘴吹口哨诱导发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行等,或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再依次教双音词、短语、短句、长句等。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如说“吃”时与饭菜结合起来,或以看图识字方法,说与看图结合起来。
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病人,能说出一些单字、词组、句子或说话不流利,病人常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对这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故事,练习灵活性,锻炼语言的运用技巧。
感觉性失语症病人的训练要比运动性失语困难些,可运用视觉逻辑法、手势方法进行训练。如给病人端上脸盘,放好毛巾,并对病人说“洗脸”,病人虽不理解“洗脸”二字之意,但从逻辑上他会理解你是让他洗脸。如此反复进行多日,就会使患者语言与视觉结合起来,语言功能得以恢复。手势方法即家属或陪护人员用手势与语言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病人。如让病人“吃饭”,训练者拿筷子做吃饭的动作,反复示范,病人很快就会理解,从而主动拿筷子吃饭。混合性失语症的病人功能训练更困难,必须采取说、看、听三结合的方法反复多次进行。如让病人穿毛衣,必须一边说“穿毛衣”让病人听,一边指着准备好的毛衣,并作出手势示意给病人看。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训练 语言训练
中风后的语言障碍主要有失语症和构音障碍两种。前者是因脑部器质性损伤使原来获得的语言功能缺失的一组语言障碍综合征;另一种是仅以口语表达障碍为表现的一种语言障碍。和肢体训练一样,语言训练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只要患者病情相对稳定,能耐受集中训练30分钟以上,就可以开始了。
偏瘫康复治疗要早介入
中风康复治疗关键要早
很多中风患者及其家属错误地认为,康复治疗要等到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周国平教授指出,其实,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则可在病后 7~14天开始进行。
中风后的康复分为急性期康复(中风后两周以内)、恢复期康复(中风两周后到半年内)和后遗症康复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时期的康复最重要,一旦拖到后遗症出现再来康复,效果将大打折扣。
由于病人身体还比较虚弱,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正确摆放肢体位置、保持关节活动度等。两周后到半年内为恢复期康复时间,患者80%的功能要在这个阶段恢复,如果错过了康复训练或康复训练半途而废,将会失去恢复的最佳时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中风后半年内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不但各种功能难以得到恢复,肩手综合征、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肢体痉挛、疼痛、骨质疏松等后遗症也可能一一出现。
临床研究证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基本治愈率是未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3倍。丹麦的一项实验表明,1197例在急性期就开展康复训练的中风患者,95%在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的病人在发病6周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脊椎空洞症康复训练
1、合理膳食,保持消化功能正常。脊髓空洞患者保持消化功能正常,合理调配饮食结构是康复的基础。脊髓空洞症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2、预防肌肉萎缩的训练:脊髓空洞的病人可运用工作肌群完成平时不能做的活动代偿丧失功能的肌群,如颈5损伤的患者可用肩外展和外旋通过重力来使肘伸展。选择性牵拉特定肌群,对脊髓空洞病人完成功能性作业是重要的,如牵拉绳肌,使仰卧位直腿抬高接近120°,有利于进行转移性活动和穿袜裤鞋及膝踝足支具。
3、手功能训练:四肢瘫病人大部分时间应训练手功能。运用指屈肌缩短来发展功能性的肌键固定术抓握,提供给病人健身球或让病人主动抓握笔来训练病人抓握和手指屈曲灵活性,对于不能主动伸腕的病人可用夹板来保持该关节活动度,或被动帮助病人伸腕关节。对于该病的治疗康复锻炼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才是康复的关键。
4、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肉萎缩发展。
自闭症日常训练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孤独症。儿童自闭症的出现其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比9。因此,专家表示,儿童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法是许多患儿父母最有必要了解的一门健康学问,这对于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恢复健康是有很大意义的。那么,自闭症康复训练有哪些呢?
1、艺术康复训练法:艺术康复训练法即一般所谓的绘画治疗。其目的是是藉着绘画及其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从绘画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2、行为康复训练法:行为康复训练法是自闭症教育治疗中最常被采用且有效的方法。其乃是应用个体自发性的反应行为,及所谓的操作制约,来改善与去除自闭症状与不适应行为或者形成适应行为与日常生活自理及专业技能。
3、音乐康复训练法:音乐康复训练法可分为团体治疗与个别治疗;主要的治疗工具为大鼓和铜钹,让自闭症儿童即兴、自由的敲打以达到自我宣泄、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音乐治疗可协助自闭者集中注意力、培养想像力、稳定情绪、促进社会化与语言互动、发展新的休息技能与新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