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你是已经习惯溺爱孩子的父母吗?

你是已经习惯溺爱孩子的父母吗?

买贵重东西送孩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小朋友接触到高科技产品。走在街上,坐在公园里,你会发现很多小朋友手中都拿着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机等,由于孩子的好奇心重,他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就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台。

于是,无论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孩子都吵着闹着希望父母能够买一台给自己。父母想到自己就只有那么一个孩子,于是,就顺应孩子的要求,也让孩子拥有名贵的电子产品。

只要孩子喜欢的玩具都会买

孩子好玩是天经地义,但是孩子对事物的新鲜感有限,所以,孩子买了东西后,不久之后就为成为弃物。当孩子见到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就千方百计让家长买。

有位妈妈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看完《熊出没》以后,看到街上的小店有一只抢是会发出“站住,光头强”的声音,就吵着要买回家。其实,儿子的玩具已经堆积如山,关于动画片里面的玩具多不胜数。

只要想吃的都要求

孩子对自己的节制能力较差,见到喜欢的食物都控制不住。很多小朋友放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家长买零食。

特别是有老人的家庭,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很多老人告诉我们,孙子孙女在路边看到想吃的东西,就一定要吃到为止,大人是哄、骗,还是用其他的方法,都无补于事。

自私自利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6个长辈喂养一个孩子,于是,宝宝一出生就犹如众星捧月般的让全家人爱到心坎里。看到宝宝哭闹、不小心跌伤,父母都心痛不已。

但是,许多家长对于宝宝想要的东西从不舍得说不,如果宝宝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处处优先,只要提出要求就会得到满足,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宝宝,容易忽视别人的需求,以自我为中心。

称王称霸

父母的过度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容易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进而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

而大部分家长,只要一看到宝宝哭闹,就会无条件满足宝宝,甚至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宝宝没有好恶之分,像个小霸王一样,认为别人的东西也是属于自己的。这种孩子,在幼儿园也容易和别的小孩发生矛盾。

小孩什么时候刷牙比较合适

“儿时牙口好,老来少遭罪”,孩童时代满口好牙,是老年时的健康基础。两岁后的小宝宝就可以开始学习刷牙了。

父母可以为宝宝购买儿童专用的牙刷和漱口杯。每天父母刷牙时,让孩子学习模仿刷牙,父母要非常耐心地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要培养孩子的刷牙兴趣。从2岁到3岁,大约1年的练习,宝宝基本可以学会刷牙了。当宝宝3岁后,就可以自己独立刷牙了。

虽然宝宝还很小,但是保护牙齿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养成宝宝爱护牙齿和清洁牙齿的好习惯。并不能因为家长溺爱孩子,就忽视了对宝宝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宝宝在没有牙齿之前,也要帮助宝宝清理舌苔和口腔。

什么是溺爱

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艰苦经历的影响,将自己的一切希望系于孩子身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产生了“绝不能让孩子遭一点罪、受一点委屈”的心理,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对孩子的溺爱可以说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无时无刻、无代价的爱造成孩子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从而变得自私自利、不珍惜爱、不会给予他人爱的个性特征。

溺爱就是过分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从而导致孩子产生各种不良习惯。还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妨碍孩子独立发展。而导致孩子变得毫无独立性。

溺爱孩子为什么恨父母

在严重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没可能长期不离开父母的,一旦离开家必会遇到大问题。在家中,他们习惯了别人替他做事情,他可以颐指气使,但到了家以外,很少有人会愿意接受他的颐指气使,相反,什么事都要他自己去完成。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则习惯以为,他可以靠别人实现他的愿望。在家以外,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一个习惯了溺爱的孩子会无法在学校和社会上靠自己去实现他的愿望,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是他切切实实地无法实现他的目标。

如果遇到的挫折太多,自己就会恨自己的父母,对父母产生很大的怨恨,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能帮助自己完成这些事情,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这么没本事,为什么自己不生在一个有钱有权的家庭,这样自己就什么都不操心。

溺爱一个孩子,居然会让他恨父母?其实是“你们对我好是理所当然的,是应该的,是欠我的”这种想法的一个逻辑结果,就是说,按照这种想法,一往前走,就走到了恨。

为了自己的孩子长大不恨自己,不要过份溺爱孩子,挫折教育也是每个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的,没有必要什么都替孩子做完,长大以后他就很难适应这个社会,很难独立。

孩子为什么爱发脾气

1、溺爱

现在家庭很多都只生养一个孩子,对于这家里唯一的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都是各种疼爱,孩子有什么需求都答应,不少家庭存在过分溺爱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都比较娇贵,要什么就要给什么,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话就会发脾气。

2、有样学样

父母的一些特征在孩子身上往往都会找的到,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如果父母本身就是爱发脾气的人,动不动就通过发脾气来解决问题的话,无形之中你的孩子也会和你一样,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发起脾气来,这无疑是个坏榜样。

3、身体不适

人们在身体不适的时候都会长脾气,稍微一点不顺心的事都会搅得你睡不着觉,让你举得烦躁,孩子也是一样的,当他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脾气也会变差。

宝宝不会说话的原因 语言教育环境差

宝宝不会说话与所处的语言环境密切相关:

1、父母少言寡语,宝宝缺乏学习与模仿的语言环境。

2、父母说话速度偏快、偏长、偏于复杂,以致宝宝模仿困难。

3、家人的口音很杂,方言,普通话交错,导致孩子思维混乱,不知道怎么讲,最后索性不说了。

4、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迁就,总是根据孩子的手势、眼神来满足其要求,忽视了对孩子语言的训练,致使孩子养成用手势来代替说话的习惯,从而延缓了孩子语言的发展。

教子应循三大原则

当今父母为何难当?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家庭教育专家许建国提出,家庭教育首先应从家长教育开始。许建国分析,造成如今父母难当的原因有五:

第一,现在社会文化多元了,生活环境变了,孩子复杂了;第二,父母管教孩子还用着自己当孩子时的经验,然而两个时代的孩子不一样;第三,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望子成龙越来越心切,教育孩子越来越烦躁;第四,父母爱子天经地义,父母教子不会变通,容易造成两个极端:0到12岁的“前半段”教育,是溺爱、迁就、娇惯、满足、让步,12岁到高年级,是唠叨、训斥、打骂、强制、放弃。

“两极分化”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第五,父母往往认识不到,父母自身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家庭的生活情调是教育最好的教材。

当今父母这么难当,到底咋教育孩子?许建国提醒广大家长,父母教子至少要遵守三大原则:

第一,平等尊重原则。当你尊重了孩子,孩子也会尊重你,不要把孩子的情感不当一回事;

第二,家庭本位原则。因为孩子0到12岁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这段时间内,家庭教育要重于学校教育,家长应当用友好、开明的方式每天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孩子就会把心底的秘密告诉父母;

第三,带着笑脸坚持原则。应当让孩子适当吃苦,锻炼孩子的意志,家长不能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

溺爱孩子危害大如何避免毁灭式溺爱

古语说,“慈母多败儿”。联想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案例,就会发现,这句话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后汉书。仇览传》中,有一个“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的故事,讲的就是古代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一直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撒娇而顶嘴,由顶嘴而骂母亲,最后竟发展为打母亲。一天他见一只母牛的奶子鲜血淋淋,原来是被小牛犄角触伤了,听见别人说“牛是畜生,可是有的人连畜生都不如。”发现大伙是在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才改正了自己的行为。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就是《红楼梦》中的薛蟠,由于他幼年丧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从而导致他游手好闲,成为败家子。

这些,都说明了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么,什么是溺爱呢?

所谓溺爱,即不管对错,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一味惯着孩子。那么,有哪些行为比较明显地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呢?

首先,包办负责孩子所有事情。这里的包办负责,主要表现为:父母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完全安排好,不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同时,完全阻断孩子的选择权,由父母决定孩子的去向意愿。

第二,对孩子袒护过度,也是溺爱孩子的表现。父母呵护孩子,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错误是孩子自身造成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应该由孩子自己来负责,但有好多父母偏偏不这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强奸案,梦鸽女士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袒护孩子的表现。

另外,溺爱孩子还体现在孩子的特殊待遇上。不管什么好吃的,首先都给孩子吃;家里有好玩的,也是先给孩子玩。长期下来,会让孩子习以为常,从而养成自我中心的坏毛病。

溺爱有毒,溺爱不是有形的物质,为何说它有毒呢?其实指的就是溺爱这种行为如同毒品一般,给孩子带来的只有无穷尽的坏处而没有好处。而美国父母,在宠爱孩子上,就有自己的原则。

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踢足球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倒了,划破了皮。一位中国妈妈走过来心疼地说:“孩子我们回家,妈妈给你敷药,这个足球,把宝贝弄伤了,真是个坏足球!”孩子乖巧地点了点头。而旁边的美国妈妈,则表示不同意中国妈妈的看法,她告诉中国妈妈说:“应该关心他并且告诉他防守的方法,让他下回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责怪足球!”很显然,美国妈妈的做法更加科学;而中国妈妈的做法,将孩子自己的过错,怪罪到足球的身上,显然属于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这样只会让孩子形成不正确的责任观。

溺爱最突出的危害,可以说是造成了孩子们严重的自我中心意识。从小就在父母庇护中成长的孩子,尝到的永远是生活中的甜,而不知道生活中的苦。受伤了,有父母的悉心呵护;犯错了,有父母的不责怪;想要某样物品,父母立刻满足,最终导致的就是他们期望不劳而获的想法。

日复一日,只会造成孩子们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是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愿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往往容易走向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极端。

溺爱的另一种危害,是导致孩子的能力低下。学习知识是为了用于生活上。父母一味的溺爱,其实不是对孩子的关怀,更多的是阻碍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发展能力。当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时,往往会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而被淘汰。

溺爱的危害如此之大,家长要避免对孩子过分的关心。家长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做法:

1、不有求必应

围绕孩子转,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这样只会让孩子进尺得寸。当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时,父母一定要慎重考虑,合理的就满足,不合理的要硬起心肠拒绝他。

2、不过分保护

孩子只有脱离了大人的庇护,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勇敢的探索。在《爸爸去哪儿》中,我们会发现,当爸爸们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孩子就会依赖爸爸,很多能够自己做的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去做,相反,当他们离开了爸爸的庇护,反而变得飞信那个勇敢好学,Cindy前后的转变就是最好的明证。

因此,家长要勇于把孩子推出去,让他们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尤其是夏令营之类的,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意志。同时,父母应该鼓励宝宝自由地探索和研究,比如在家里为宝宝单独开辟一块场地,里面有安全标号的柜橱和抽屉,可以让宝宝随意去探索。

3、不包办代替

父母应该放心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事事都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孩子爱顶嘴父母应该怎么办

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有一天,小家伙突然不听从你的号令,居然鼓着嘴巴和你顶嘴了。相信这是几乎所有家长在孩子成长中必经的过程。其实,这是孩子比较正常的成长表现,起码他是在证明给你看,他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

一般来说,顶嘴现象的发生有如下几种情况:

●没顾及孩子感受:比如孩子正玩得兴头上,你却让他立即去睡觉。

●缺乏足够的交流:孩子觉得父母是在干涉自己,就会顶嘴发表自己的意见。

●溺爱的结果:被溺爱的孩子对长辈有恃无恐,语言上产生顶撞就不足为怪了。

●反面榜样力量:如果父母经常和家庭其他成员顶嘴,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并加以运用。

面对孩子的顶嘴,父母该怎样办?

减少溺爱举动

如果是因为溺爱造成孩子顶嘴,只能从治根开始。只有把对孩子溺爱的氛围驱除了,顶嘴现象才能减少。最好是全家统一思想,如果孩子明显是不讲道理的顶嘴胡闹,大家都不要理他,孤立他,让他承受后果。当他变得讲道理听话时,再用鼓励的言行强化他的转变。

营造民主气氛

为让孩子有话轻松讲出来,父母不能时刻以权威自居。不妨在家里营造出足够的民主气氛,谁说的有理就听谁的。并鼓励孩子随时讲出自己的感受,化解孩子的委屈,不必担心如此会降低你的威信。其实你越这样做,孩子越会理解和认同你。反之,总是以大压小,会导致孩子日后形成逆反或逃避心理。

用心倾听想法

孩子虽小,但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顶嘴,家长先不要动怒,而是心平气和地把孩子拉到身边,抚摸他的脑袋。然后循循善诱,用温柔的话语引导孩子,倾听他辩解的理由。如果孩子说的有道理,不要端着家长架子不肯让步。如果你强硬地把孩子的话堵回去,而不是疏导,孩子长大些,顶嘴将更严重。

用童话故事引导

孩子虽然顶嘴了,但也许并不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和后果。家长可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里的人物来引导他。如孩子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是小王子,可以编一个小王子顶嘴的故事来教育他。如果孩子最崇拜奥特曼,可拿奥特曼做主角,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给孩子缓冲时间

孩子在玩或看电视时,大人如果命令他停止,马上去弹钢琴或睡觉,孩子一下子不能从原来的活动中脱离出来,就会顶嘴。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比如告诉他:“妈妈现在去刷牙,等刷完牙你就要关掉电视了啊!”或者告诉他,分针指到哪个数字就要去弹琴了。当然你得说到做到,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再执行起来就不困难了。

做个好榜样

如果你自己时常跟爱人顶嘴,跟老人冲突,那管教孩子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多以身作则,平日处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长辈言行尊重,孩子自然会听从你的教导,不再顶嘴了。

直升机父母是什么

如果你有很强的控制欲,希望每一件事都为孩子安排妥当,甚至不管不顾孩子的想法,那么你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直升机父母。直升机父母毫不吝啬的给予孩子关爱,不希望孩子受到一丁点伤害,但有时候即使你们付出了很多,但效果或许不会明显。

直升机父母的一大特点是,为了孩子的一切劳心劳力!比如孩子还不熟练用筷子夹菜,夹不到可能会哭泣,普通家长可能会在一旁安慰并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学习怎么拿筷子,但直升机父母会直接将孩子抱过来,亲自喂孩子吃饭。

其实现在很多小孩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们都会十分疼爱,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好,甚至洗澡、穿衣、吃饭都是一条龙服务,本来酱紫也无可厚非,毕竟家里只有一个小宝贝。但是过度的关爱会变成溺爱,酱紫孩子是长不大的。

老人溺爱孩子该怎么办

必须先肯定老人的辛苦

我们可以站在自身角度去考虑,如果我们替自己的子女辛苦带孩子,然而我们的子女对我们带孩子的方式等等非常不满,并指责我们不会教育孩子,那么我们的心情是如何的?所以说将心比心,本身父母年纪大了帮我们带孩子就会很辛苦,你又要求父母拿出适合现代教育孩子的理念教育孩子,父母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和精力呢?就算是重新学习,也要一步步来嘛。所以说你不要记者指责老人不会教育孩子,先肯定老人的辛苦,感恩老人的付出,让老人的心里痛快一些,舒畅一点,这样沟通起来才会好一些。

把孩子的缺点用诉苦的形式告诉老人

生活中很多儿媳妇不满意婆婆带孩子的方式,觉得好孩子被婆婆给带坏了,不懂礼貌,不讲卫生,不爱学习,任性不听话等等。她们几乎是用直接的办法指责老人,亦或是和别人诉说自己婆婆的不对,结果往往是老人委屈的不行,儿媳压抑的不行,孩子更加“倒霉”,受不到正确的教育,夹在妈妈和奶奶之间受夹板气。你要是发现老人真的过于溺爱孩子,你可以选择用诉委屈的形式告诉老人,比如告诉老人孩子在外边因为没礼貌,或者因为不讲卫生,被外人笑话,弄得孩子很郁闷,等等。

不要给予老人批评要先请教老人

老人溺爱孩子,这是属于普遍性的事实。你不用急着改变老人的态度,老人那么个岁数了懂得的道理不比你少,不过是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对罢了。当你发现孩子被老人溺爱出坏习惯之后,你就拿着孩子的那些坏习惯,对老人提出请教,孩子这样做,我该怎么办,等等。老人什么都会明白的,在以后的教育孩子中,自然会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注意一下的。这样一来也免去了老人觉得委屈或者彼此陷进尴尬局面的发生。

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老人坏话

这是不少儿媳和婆婆之间矛盾的形成原因。我们不能否认,有很多疼爱自己孩子与孙子辈的公婆,但也有很多不是很“有爱”的公婆,明明有能力有学问好好帮儿子儿媳照顾一下孩子,却不耐不烦,觉得你们过得不好与我何干,自己过得舒服比什么都好。遇到这样的老人,你若是让其帮忙带孩子,我可以肯定地说,你的孩子绝对受不到好的照顾,更接受不到正确的教育。还有一些老人溺爱孩子真的到了过分的地步,只要孩子高兴自己怎样都行,这样的结果更是给孩子惯出很多坏脾气。不管是什么情形,我们万万不可在孩子面前讲老人的坏话,孝道且不说,孩子一定会把你的话“传达”给老人,那么你们的矛盾必然会出现,对孩子的教育更加的会不好。

委婉一些的给老人意见

其实很多老人也是很开明的,并不都是我给你们带孩子,教育出什么样你们都得虔诚的接受并感激我。很多开明善良的老人在溺爱孩子的时候,并不会发觉自己的溺爱。这时候你可以委婉一些的告诉老人,孩子身上的坏脾气有哪些,咱们应该如何教育,让孩子把身上的坏习惯争取改正过来,不然到了社会上也会被人嫌弃的,等等。我相信你这样和老人沟通,开明的老人一定会注意的,且不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鱼矛盾。

孩子偏食原因是什么

心理原因

父母在心理上是否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许多儿童偏食往往是受父母的影响而形成的,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说:“我不吃韭菜。”于是,孩子也跟着不吃韭菜。有的父母不喜欢吃鸭,于是家里就很少买鸭,并从语言和表情上流露出厌恶吃鸭,这一切都会使孩子不吃这些食物。

其次,孩子是否常有不良联想。儿童常常会以一种事物或现象联想某种食物,从而拒绝吃该食物。例如有的孩子因为看见把粪便浇在青菜上的情景而不愿意再吃青菜。

此外,父母可能在无意中强化了孩子的偏食心理。随着味觉的变化,儿童对某些食物可出现偏爱的倾向。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吃得多一点,明知偏食不好,还要投孩子所好。许多父母在买菜之前,往往先问问自己的孩子:“你喜欢吃什么菜?”只要孩子喜欢吃的就买。其实这样做,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偏食倾向。

家庭环境原因

独生子女,家人过于溺爱,零食不断,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甚至本身就父母偏食,直接影响宝宝的饮食习惯。

“我不要吃青菜,太难吃了!”“我不喜欢吃胡萝卜!”现在的家长,常常听到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孩子偏食、挑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专家近日介绍,到营养门诊就诊的孩子中,约有三成和偏食、挑食有关。而孩子偏食、挑食,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有着很大关系。

哪些不好的教育因素会导致儿童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因为家庭有多动症遗传病史,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成长环境,专家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好也会造成孩子多动症,我们来看看哪些不好的教育因素会导致儿童多动症?

  ①溺爱型:父母对子女过于娇纵溺爱,养成任性习惯,日后难以适应环境和约束个人行为

  ②专制型:家长或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在家中或学校中经常受到指责、打驾,儿童心理压力增加,精神紧张可致多动。老师的歧视、冷漠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致病。

  ③放任型:家庭破裂、父母离异或早丧,子女缺乏教育,放任自流,导致心理变态、行为偏离、社会适应不良,入学后易有多动表现。

  ④相关型:父母自身行为不端,举止不稳,耳漏目染、潜移默化,诱使儿童多动行为。甚至家长幼年患有多动症,成年后仍冲动任性、脾气暴躁,再把这种素质遗传给子女,故本病有家庭倾向。总之,家庭教育和父母对子女态度不当、家庭背景不良是多动症致病的重要原因。

  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里建议广大父母,为了孩子能够远离多动症,父母一定不要对孩子做到以上几点,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下去。

相关推荐

3岁前孩子不建议交给老人带

1、从孩子的安全感上看—— 3岁之前构建安全感最重要时期。孩子从一岁半就开始自我意识的萌芽,他们迫切想要了解“我谁”。在两岁左右,孩子会出现执拗表现,以及秩序感和完美敏感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偏执、叛逆、情绪化等“不讲道理”的表现。所以,父母需要体察孩子,并帮助他们顺利渡过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老人做得再好,也总有一些功能他们无法替代父母的。 2、从亲子关系上看—— 长时间离开父母孩子父母的联结就会变弱,甚至产生隔阂。孩子与其接触多的人感情深,让祖辈长时间地带孩子,会让父母在时间和空间

家庭教育课程

今天我们如何做家长,教育孩子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复杂,教育子女一门科学,科学就有规律就需要学习。父母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面对的什么样的孩子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只孩子,而父母。想要让孩子从不良的行为习惯中转变,家长首先要转变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大家门心自问,您在教育子女过程中什么样的状态,轻松快乐,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一过程,还步步艰难,感到苦恼困惑与无助。如果第一种那您个合格的家长,如果后者那您

不要溺爱孩子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但爱得过度就变成了溺爱溺爱和放任一样,对孩子的健康都有害的。那么,溺爱有哪些表现呢? 1、家长屈从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没有要求。 2、包办孩子的一切,过度照顾,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应该做的也不让孩子做。 3、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过分优越,甚至超过了家庭正常的经济能力。 4、不给孩子接触困难和艰苦环境的机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5、常当众夸耀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处处为孩子的缺点辩解。另外,家长还应该认识到,虽然,被溺爱孩子可能身体健康、聪

孩子为什么会偏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宝宝偏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孩子都有偏食的坏习惯。而偏食的原因也有很多,一般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 1.父母错误饮食示范 宝宝偏食大多外因导致的,其中家庭的饮食习惯影响很大。一般宝宝在1岁以后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开始进行食物选择,这时父母的饮食偏好就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选择,父母的态度和偏好行为就成了一个坏的示范。 2.日常饮食比较单调 家长的烹饪水平也会使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美食通常会引起人的食欲,如果饮食过于单调,孩子自然也不喜欢,胃口就会变差。 3.父母的迁就和纵容 不少家长

宝宝发脾气的原因

1、父母过分溺爱孩子造成的。 心疼孩子,对父母来说,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记得有一个小故事说,让一对父母看幼儿园孩子,哪个最好看,这对父母看了又看,一致认为自己的孩子最漂亮,可见天下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态度了。爱孩子没有错,但一味溺爱孩子,任其为所欲为,有求必应,孩子就逐渐学会了利用父母的弱点,来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对父母的教育来说,这一种放纵失教的情形,会助长孩子们的暴躁性格。如一个小孩想有某某东西,但父母并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于孩子就大声哭闹,闹的大人心烦,于就说,“

宝宝哭闹的原因及护理

导读:宝宝哭闹不休,脾气大,比起人家的孩子个乖宝宝……如果的宝宝很难缠,又没有其他身体上的不适,会带宝宝去看心理医生吗?相信很多家长的答案都否定的,其实婴儿也存在心理问题。小编经过归纳,发现这些难缠宝宝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NO.1:病后失宠型 一不舒服便抱在怀里哄逗,或举起来摇晃。对其要求也百依百顺,那怕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去满足。待孩子病愈后,孩子便不愿躺在床上,只要将之放到床上就哭闹不休。不仅如此,对其需要如有一点怠慢或不满足便大喊大叫,又抓又踢。孩子的这种哭闹行为也父母在其生病期间强化

10个月宝宝教育方法

10个月宝宝教育方法 1、扶行到独走,站起坐下 继续让小儿扶物或扶手站立,并训够宝宝扶着椅子或推车迈步,可将若干椅子或凳子相距l尺让宝宝学走,也可让宝宝在父母之间学走,距离渐浙加大。父母扶宝宝学走时,先用双手,然后单手领着走。以后可用小棍子各握一头,持宝宝走得较稳时,父母轻轻放手,宝宝以为有人领着棍子,放心地走,渐渐过渡到独自走稳。继续9个月训练内容,能灵活由站着到坐下,由坐着到俯卧后再拉物站起,并行走。鼓励宝宝自由活动姿势多种体位的活动。 2、眼神的交流,和宝宝呀呀儿语 当可爱的宝宝睁开双眼时,一定要

直升机父母要怎么去改变

首先,审视自己对孩子的爱。直升机父母就要意识到对孩子怎么样才真爱,怎么样溺爱。真爱可以让孩子更强大,溺爱只会毁了孩子。所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爱,而不一味地追求自己心目中所想。 其次,不妨做“懒”父母。有时候,该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时候,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跌倒,去碰撞,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而不一味地护航。把生活中的困难、承担、失败都还给孩子,让孩子做自己,而不父母掌控下的好孩子。比如孩子常忘带书或者作业,就不要给他送,让他受批评,吃一堑就长一智,这样他下次就不会忘记了。 最后,做加油呐喊的父母,不

孩子太依赖父母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在孩子身上,在父母身上,孩子依赖父母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当培养孩子这种独立,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和人格,如果家长一味全部代替了,一种溺爱,那么孩子就放弃了自己做事的权利。比如说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能自己做点什么,在孩子能做的时候,家长给予鼓励,然后引导孩子去做些事情。那么这个就说平常生活当中, 第一:孩子要跟父母,我觉得分开来住,让自己能有一独立的空间; 第二:那么能让家长培养孩子做自己热爱做的事; 第三:孩子遇到了问题,父母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来决定,给他以支持,让孩子

学会14条育儿经养出性格阳光好孩子

1、让孩子活出自己,他才可能超越! 如果父母孩子的人生道路都给设计好了,可以确定——孩子的成就不太可能超越父母。即使最后他达到父母想要那个结果,他也不可能快乐。因为,他活出的不他自己的人生,他活出的只的人生而已。 2、做过“融合”孩子的事吗? 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会做出“融合”孩子的事情——把自己的情感世界完全覆盖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喜怒悲惧从属于父母的情感波动。而一个“有觉知”的母亲,则会给孩子留下空间。 举个例子,一位有觉知的母亲,当与老公发生矛盾的时候,她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