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病因及传播途径
恙虫病病因及传播途径
恙虫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其实恙虫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并不是虫类,而是鼠类,如沟鼠、黄胸鼠、家鼠、田鼠等。当然除了鼠类,家兔、家禽甚至某些鸟类也能感染本病,成为病菌宿主。因为恙螨幼虫是该疾病发传播媒介,所以被称为“恙虫病”。
恙螨幼虫作为本病的传播媒介以近3000多种种类存在,但是并不代表这三千多种恙螨幼虫均为传染该疾病,能传播本病者主要为地里常见的恙螨,红恙螨与高湖恙螨。它们在外形上与昆虫的最大区别在于:成虫不是3对足,而是有4对足。恙螨传播的病原体为东方立克次体,东方立克次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
恙虫喜欢的生活环境是温度高、湿度大的丛林、河流湿地处、草地及潮湿土壤中如田地里,幼虫遇到动物时会吸附着于动物身体上叮咬吸血,如被叮咬的动物体内带有病原体,则幼虫因此受到感染,病原体在幼虫体内经过繁殖传递给了第二代幼虫,如果第二代幼虫叮咬人或动物,则成为了传播恙虫病的途径。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寄生于细胞内的恙虫病立克次体对一些抗生素诸如氯霉素、四环素类和红霉素类等非常敏感,但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却具有抵抗力。
人类在被恙螨幼虫叮咬后发生感染。医学理论上来说潜伏期约为6-21天左右根据疾病案例数据来看通常平均是10-12天,患者发病通常具有突发和急性特征,患者常以恶寒或寒战开始,很快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度,并且伴随严重的头痛和结膜感染充血等症状表现。一般在持续发热的5-8天,躯体则开始出现斑疹,并且迅速扩展到手臂和腿肢体部位。当然这些斑疹也可能很快消退,或者反而色泽加深。在整个发病的过程中患者同时会有疲劳瞌睡,食欲不振,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伴随。
预防和远离恙虫病的防护措施是避免在河流湖泊小溪边的草地上坐卧,避免或者少去杂草灌丛及农田里,生产劳动时穿戴好衣服,扎紧袖口,尽可能避免身体
蛔虫病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蛔虫寄生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吞入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水、蔬菜水果等。蛔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不需要中间宿主,可以附在飞扬的尘土中,儿童吸入咽下后就会感染蛔虫病。儿童由于喜欢玩土,手上可能沾有蛔虫卵,如果饭前不洗手,蛔虫卵即可以通过手而被吞入胃内,所以儿童容易得蛔虫病。
儿童得了蛔虫病后,家长只要给他们服用蛔虫药,就可以将蛔虫杀死或驱出体外。经过驱虫治疗,一般3-4个月后检查粪便中没有虫卵就治好了。服用蛔虫药最好禁食油类食物。现在的蛔虫药一般毒性较小,但吸收后仍有可能产生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如果儿童患有蛔虫病其他并发症,则需要对症治疗。
出血热到底是怎么传播的
(一)虫媒传播
日本学者在40年代观察到寄生在黑线姬鼠身上的优势寄生虫革螨有叮咬吸血能力,将革螨制成悬液,注射人体,可产生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故提出革螨是传播本病的媒介之一。近年来已从革螨体内分离到本病毒,并证实病毒可在螨体内经卵传代,成为储存宿主之一。革螨通过叮咬吸血可在鼠间传播,也是鼠-人之间传播本病的途径之一。韩国李镐汪等对革螨传播作用作了研究,未能证实上述结果。有人提出恙螨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并在小盾恙螨体内分离到本病毒。
(二)动物源传播
近年来国外研究证实通过带毒的鼠排泄物可传播本病,已引起重视。
(1)呼吸道传播:黑线姬鼠感染后第10天,其唾液、尿和粪便开始有病毒排出,尿排毒时间可长达1年以上。带毒的排泄物可污染尘埃,人经呼吸道吸入后可引起发病。
(2)消化道传播:摄入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发病者已有报道,也有进同一食物而引起人大批发病的事例。病毒可通过破损的口腔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发病。
(3)接触传播:由感染鼠的排泄物或病员血标本污染破损皮肤、粘膜而感染引起发病的报道已引起重视,但此种感染机会毕竟较少,不能作为主要传播途径。
此外,还发现在患病孕妇的流产死婴的肝、肾、肺等脏器内,以及疫区黑线姬鼠、褐家鼠等的胎鼠中,也均分离到本病毒。说明本病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鼠间病毒垂直传播对保持自然疫原地有一定意义,但在人间其流行病学的意义较小。
科学预防艾滋病的方法都有什么
1、避免与他人口腔亲密的接触:
这种情况一般是有口腔溃疡的一方用牙齿弄破了另一方患有艾滋病的患者的口腔皮肤的黏膜,那么就有可能会被感染上艾滋病。这主要是由于口腔的接触是很容易使得双方的皮肤黏膜破损的,从而造成了病毒的传染。
2、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使得人们对于艾滋病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其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能够更加熟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避免不洁性交,尤其是避免与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男同性恋者之间的性行为,有一种特殊的方式,因此很容易损伤出血。所以,如果对方含有病毒的精液经破损的地方进入体内,会引起感染。因此,同性恋者性生活时要做好安全措施,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
3、小心消毒剂引起的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是非常脆弱的,和许多消毒剂可以杀死它。但在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有没有影响。因此,艾滋病病毒表面消毒的性器官可以杀死过性生活,从感染HIV的性生活会导致相同的。
4、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注意自已的伤口不要碰到别人的体液。 避免有病毒的血液进入体内,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或伤口,必须接触时要带手套或者使用其它可能的隔离用品。不和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牙刷,刮壶刀,剃须刀等有可能有血液接触的用具。
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
传染源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野兔、家兔、 家禽及某些鸟类也能感染本病。患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传播途径恙蛾幼虫是本病传播媒介,可隔代传播。人群易感性人对本病均易感,但病人以青壮年居多。 感染后免疫期仅持续数月,最长达10个月。且只能获得对原株 病原体的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不同株而发病。
钩虫病的传播途径
钩虫病的传染源是钩虫病患者和感染者,钩虫感染在我国分布极广。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温、湿度的土壤中孵化。约1周左右经杆状蚴发育成具有感染力的丝状蚴,丝状蚴接触人体即钻入皮肤,随血液流经右心到肺,穿透肺泡毛细血管后循支气管、气管而达咽喉部,然后被吞入胃,构成钩蚴移行症。钩蚴主要在空肠,少数在十二指肠及回肠中上段内发育为成虫。自丝状蚴侵入皮肤至成虫在肠内产卵约需50天,成虫的寿命可达5-7年,但大部分于1-2年内被排出体外。
本病主要是经皮肤接触感染。农民赤足下地,幼虫易钻入皮肤而致病,故农村中感染率较高。钩虫卵在低于5-10℃时易死亡,而25-30℃和湿润土壤最适于虫卵孵化和幼虫生长。故我国南方钩虫病的流行远较北方为重。本病在我国流行地区甚广,除黑龙江、青海二省外,均有不同程度流行,尤以华南、华中、四川及海南省等地较多,其他各省也很普遍。在华南和西南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各省则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农村较城市受染机会多,与随地大便习惯及人粪施肥以致污染地面有关。虫卵随粪便在泥土中发育成蚴,当小儿赤足或裸体坐于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泥地或水田中,或在农村婴儿使用沙土包裹代替尿布的习惯,此蚴即能钻入皮肤而获得感染。因洗晒尿布落地被蚴污染,偶能间接地使婴儿受染。吃进污染的菜蔬及食物也是感染方式之一。菜园、果园、茶园、桑园、红苕地、包谷地等旱地作物,因栽种季节和施肥方法,最宜钩虫发育。煤矿内温度、湿度也有利于钩虫发育,应加以注意。小儿年龄越大,感染率和发病率越高。南方较北方的感染率为高。
弓形虫病的传播途径
本病的病原体是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原虫。因其滋养体的形状而得名。以猫和猫科动物为其终末宿主和传染源,而中间宿主是人和除猫和猫科动物以外的动物宿主,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各种家畜、家禽在内。
弓形虫在生活史中有五种不同的形态,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滋养体呈香蕉形成半月形,长约4~7μm,宽约2~4μm。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具有全部五种形态,而在中间宿主体内只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在弓形虫的传播中意义最大的是卵囊和包囊,其次是滋养体。
任何动物食入弓形虫的包囊,卵囊或活体,都能受到感染而患弓形虫病。猫科动物的粪便中,常带有卵囊。可以污染草原、牧场、蔬菜、水果等。猫的身上和口腔内常常有弓形虫包囊和活体,直接接触猫易受感染。而狗的身上和口腔内常有包囊或活体,养狗的人不小心可能感染。
其他家畜、家禽,如:鸡、鸭、鹅、猪、牛、马、羊等动物体内有时带弓形虫包囊和活体,所以食用肉,蛋奶也可能感染。鱼肉体内有时也有弓形虫包囊或活体,鱼也是一个传染源。另外某些吸血昆虫,叮咬人时也可以感染。
人和人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染。怀孕妇女,可以把弓形虫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患弓形虫病的妇女,在怀孕期如果有血播期(即弓形体、燕形体、尖形体活动)胎儿一定被感染。
淋球菌感染有哪些传播途径
当无法诊断是否有淋球菌感染时,可以通过很多的方法判断淋球菌感染疾病,如果出现淋球菌感染疾病的情况时,说明淋球菌感染疾病已发生。淋球菌感染患者在平时要多加注意,淋球菌感染患者身体的调养不要让病情恶化。淋球菌有以下感染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4、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淋球菌感染疾病的出现在现在社会中,不仅仅是危害的是淋球菌感染患者的健康,更多的时候危害着淋球菌感染患者的身心健康。淋球菌感染患者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会严重影响淋球菌感染患者的正常的生活的。
蛔虫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蛔雌虫生殖能力非常强,每天可产虫卵20万个,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的温度下经过3——4周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
人食入感染性的虫卵后,蚴虫在人小肠内钻入肠壁粘膜血管,沿血管到达肺脏,通过支气管到达咽喉部再咽下到达胃至小肠,并最后发育成成虫。
1、虫卵可随尘土飞扬而被吸入咽部吞下而引发感染。
2、以人粪作为肥料时,蔬菜、瓜果被虫卵污染成为中间媒介,生吃瓜果不洗烫、生食未经洗净蔬菜、腌菜和泡菜造成感染。
3、在农村地区,随地大便造成庭院地面污染,儿童在地上玩耍,吸吮手指,进食前不洗手,甚至边玩边吃,容易感染,当水源被污染时,喝生水可被感染。
弓形虫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hasma gondii)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和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
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主要经口感染:食入被猫粪中感染性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或未煮熟的含有包囊和假包囊的肉,蛋或未消毒的奶等均可受染.猫,狗等痰和唾液中的弓形虫可通过逗玩,被舔等密切接触,经粘膜及损伤的皮肤进入人体.
弓形虫病传播途径
● 食用生肉或煮得不够熟的肉类,特别是猪肉、羊肉和鹿肉 ;而食用生牛肉也被认为是城市居民感染弓形虫的最重要渠道。
● 运输或接触生肉或生的内脏后,没有清洁双手便放到嘴
● 接触猫粪便或接触与猫粪便接触的物体。
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病因
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病因。滴虫性阴道炎是一种传染性的阴道炎,有的人说我没有跟别人性交,为什么还会的滴虫性阴道炎呢?这个问题就要看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病因啦。
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病因
直接传染:经性交传播;间接传染:经公共浴池、浴盆、浴中、游泳池、厕所、衣物、器械及敷料等途径。
滴虫性阴道炎是从外界感染而得的。一种传染病之所以能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条件。
对于滴虫,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感染,而那些阴道酸碱度有改变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则更易于感染。感染滴虫后患者能自愈者极少,即使治愈,还可以下次再感染。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病因的传染源就是那些带虫者和被污染的物体。
至于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即性生活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在国外,阴道滴虫病主要是通过性生活传播,因此将它归属于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则传播方式有所不同。由于我国人口多,公共卫生设施较发达国家相对落后,因此,公共场所的传播也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例如,公共浴池的坐椅或公共厕所的坐便器被带虫者的分泌物污染,那么后来者如果直接坐在坐椅或坐便器上就有可能被传染。公共浴池的盆塘,夏天里密度很大又消毒不严的游泳池,借穿他人内裤,租用泳衣等,都可能造成滴虫性阴道炎的传播病因。
另外,家庭成员间互用洗浴盆、医源性交叉感染,也是导致滴虫性阴道炎间接传播的病因。
妇科专家提示:本病的病原体是阴道毛滴虫。毛滴虫是一种寄生虫,但是肉眼看不见,这种毛滴虫呈梨形,长为10--30μm,头部有4根与虫体等长的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毛滴虫。毛滴虫对不同的环境适应力很强,能在25℃--42℃条件下生长繁殖,3℃--5℃的低温可生存 21天,在46℃时仍能生存20--60分钟,脱离人体后在半干燥的条件下也可生存数小时。毛滴虫不但寄生于缺氧的阴道内,并可侵入尿道和尿道旁腺,甚至于上行至输尿管及肾盂。最适宜于毛滴虫生长的pH值是5.5~6,如pH为5以下或7.5以上则毛滴虫的生长会受到抑制。
恙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
(一)传染源本病主要流行于啮齿类动物中,野鼠和家鼠感染后多无症状,而在体内长期保存病原体,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得病后虽血中有病原体,但因恙螨幼虫螫人仅属偶然现象,故人作为传染源的重要性不大。
(二)传播途径传播本病的恙螨有地里纤恙螨、红纤恙螨等,恙螨很微小,成虫长义不超过1mm,色呈橘红、红或淡黄;多集居于杂草丛生的丛林中,幼虫当鼠类行经过即附着鼠体吸食其组织液,饱食一次后即跌落地上而发育为稚虫、成虫。幼虫自受染动物获得立克次体,发育为成虫后仍带有之,且可经卵传代。受染第二代幼虫叮咬鼠类时又可将病原体感染健康鼠,如此循环不已。人在疫区的田野或草地上工作、卧息时,可因被受染幼虫叮咬而感染,在农忙和洪水期间易发生流行。恙螨稚虫及成虫均自营生活,并可在泥土中越冬。
(三)易感者人对恙虫病立克次体普遍易感。农民、与草地频繁接触的青少年、从事野外劳动者易得本病。男多于女,得病后对同株病原体有持久免疫力,对不同株的免疫仅能维持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