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发烧 当心中耳炎的存在
宝宝感冒发烧 当心中耳炎的存在
如果宝宝发热伴有挠耳朵,耳朵疼,耳朵有液体流出等情况,这些都是中耳炎的迹象。尽快看医生,医生会问到一些有关宝宝的症状,而且会用耳镜检查宝宝的耳朵,来确定是否有中耳炎的存在。耳镜检查是诊断中耳炎的重要方法,一般医生需要看清楚鼓膜,才能判断中耳炎的诊断。有些可能存在耳垢,需要清理才能看清楚鼓膜的情况。耳镜检查时没有疼痛的。
宝宝总是抓耳朵怎么办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导致小儿至少会受到一次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而中耳炎就是其一。由于预防和治疗不当,很多宝宝会反反复复地患上中耳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引起听力障碍,甚至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和学习能力差。
要是宝宝出现拉、揪、拽自己的耳朵,或者耸肩摩擦耳朵的现象,同时伴有爱哭闹、食欲降低、耳朵中流出黄色或白色的液体、耳部有难闻的气味的症状,那么宝宝可能耳朵感染发炎了,此时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董玉礼解释说,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与小儿的耳部解剖、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婴幼儿时期,不但中耳结构不健全,咽鼓管的发育也不完善,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较宽,咽鼓管的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这样,咽鼓管的另一端即鼻咽部开口端就几乎与鼻底相平。由于咽鼓管的这一特点,婴儿一旦患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的细菌很容易沿着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
幼儿耳疾家长要细观察,中耳炎不像感冒发烧,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有的宝宝还小,不会明确表示“耳朵疼”,家长便不容易察觉。如果宝贝有了以下这些表现,那么就可能患上中耳炎了。
发烧: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哭闹不止,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挠耳朵:如果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要想到宝宝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摇头: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宝宝耳朵可能不舒服。
哭闹: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宝宝去看医生。
耳朵积水: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发热降至正常,情况好转,就要注意了,可能急性中耳炎已经鼓膜穿孔了。
听力不好: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宝宝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宝宝去耳鼻喉科检查。
如何预防宝宝中耳炎
知道宝宝中耳炎症状后,那么如何预防呢?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宝宝中耳炎,必须做好宝宝的冬季防寒,积极预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宝宝患中耳炎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乳,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调整睡姿:仰卧或侧卧:因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宝宝感冒发烧当心中耳炎的存在
1.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的感染称之为中耳炎。对于儿童,中耳炎经常继发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在感冒时,会引起鼻咽粘膜肿胀,鼻咽部的免疫防御和清除细菌的能力降低, 故而鼻腔大量细菌生长,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也会引起咽鼓管功能的降低。咽鼓管功能损害,就会出现中耳压力改变,(就像在飞机起飞时你耳朵的感受)。中耳部分就会产生液体(或者称为渗出),从而滋生细菌或者病毒,导致中耳炎。鼓膜压力增高引起鼓膜膨隆。
2.中耳炎都有什么症状?
中耳炎孩子典型的症状包括:发热,耳痛,烦躁,耳朵里存在分泌物。
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表现为:在语言功能还没完善的孩子主要表现为发热,拉扯耳朵,或者表现为用头蹭东西,比平时烦躁或者精神差,活动少,食欲变差,吃的少了,呕吐或腹泻等表现。如果宝宝会说话了,他会告诉你说耳朵疼,有些孩子会出现耳朵“流水流脓”(也就是医生说的中耳渗出),即使疼痛和感染都消失之后,渗出的液体会在耳朵里存在几周到几个月,这些渗出液可能会引起暂时或轻度的听力下降。如果听力下降持续较长时间,可能会导致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说话能力,尤其是在语言和认知发育阶段的孩子更加明显。
3.中耳炎怎么诊断?
如果宝宝发热伴有挠耳朵,耳朵疼,耳朵有液体流出等情况,这些都是中耳炎的迹象。尽快看医生,医生会问到一些有关宝宝的症状,而且会用耳镜检查宝宝的耳朵,来确定是否有中耳炎的存在。耳镜检查是诊断中耳炎的重要方法,一般医生需要看清楚鼓膜,才能判断中耳炎的诊断。有些可能存在耳垢,需要清理才能看清楚鼓膜的情况。耳镜检查时没有疼痛的。
4.中耳炎怎么治疗?
中耳炎的最佳治疗医生会根据宝宝年龄,以前是否有反复的中耳炎感染史,中耳炎的程度,其他潜在的临床问题来综合决定。主要治疗选择包括:抗生素治疗,临床观察和对症治疗。
这些临床选择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决定是否用使用抗生素,还会用到的一些对症的治疗包括:退热治疗和止疼治疗。对于退热止疼的药物主要就是我们常用的布洛芬(也就是美林)和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泰洛林),按医生交代口服即可。这两种药既有止疼作用,也有退热作用。
中耳炎感冒了怎么办 预防咽部疾病
引起中耳炎的原因与感冒发烧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感冒发烧后,咽部感染会使细菌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所以想要避免中耳炎反复发作,一定要积极治疗咽部疾病,防止咽部感染反复引起中耳炎发作。
小孩为什么会得中耳炎
小孩为什么会得中耳炎?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有大量的细菌繁生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到耳部进而出现中耳炎,那么,导致幼儿中耳炎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因此说导致幼儿中耳炎的原因之一就是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小孩为什么会得中耳炎?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
游泳也是导致幼儿中耳炎的原因之一。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
外出。在密闭的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在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病毒,也很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所以,带孩子外出,要尽可能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
通常急性中耳炎在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就认为宝宝已经好了,停止吃药和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中耳炎的原因之一。
宝宝中耳炎预防方法
1、及时将宝宝耳朵擦拭干净
宝宝躺着哭时,眼泪常可流入耳朵里,妈妈要用消毒棉棒及时将耳朵擦拭干净,给宝宝洗澡或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污水流入耳道。
2、使用正确方法擤鼻涕
妈妈应教会大宝宝正确擤鼻涕的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出另一侧。不可使用猛力擤鼻涕,如果鼻涕不易擤出,可先用浓度淡的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3、防止宝宝感冒
中耳炎常在宝宝感冒或者咽喉感染等病症时发生,是一种并发症,90%的宝宝患上中耳炎都是感冒惹的祸。
4、妈妈喂奶体位要正确
妈妈如果躺着喂奶,容易使少量的乳汁流入宝宝耳中,从而导致宝宝患上中耳炎。在喂奶的时候,可以选择斜抱位、半卧位或者坐位等,切忌躺着喂奶。
宝宝睡觉突然大哭是什么原因 疾病引起
宝宝若身体出现不适,也可能突然大哭。如尖叫样的哭声,常提示有颅脑疾患;而当宝宝感到疼痛时,哭声大而有节奏,同时伴有烦躁,难以用哄、抱、喂奶止住;另外如患有腹泻、腹痛、中耳炎、感冒、气管炎、肺炎等都可使宝宝哭闹不安。
tips:疾病引起的哭闹,只要家长细心观察,常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烧、拉肚子、厌食等症,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宝宝拉肚子吐怎么办
首先,首要工作就是要止泻。为避免宝宝拉肚子脱水的话,一定要做好止泻工作。建议家长们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止泻。胡萝卜汤和苹果泥是最为常见的止泻食物,家长们可以做给宝宝吃。宝宝拉肚子并伴有呕吐现象的话,就代表因为拉肚子而引起宝宝的食欲不振,这时家长们不可强求喂食宝宝,宝宝不吃的话,可以喂食宝宝水,让宝宝补充水份。其次,就是要保暖,防止宝宝感冒发烧。宝宝拉肚子呕吐的话,是很容易引发感冒发烧的,感冒发烧之后就会引起头疼发炎等情况,宝宝的情况就会更严重。所以一定要注重保暖,避免宝宝感冒发烧。
家长们的护理工作一定要以止泻和保暖为主要工作。如果发现宝宝拉肚子和呕吐现象非常严重的话,建议家长们可以立即送医治疗。这时再拖延的话可能造成宝宝脱水并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两岁宝宝感冒发烧怎么办
两岁宝宝感冒发烧怎么办:
如果宝宝发热没有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例如用一条温毛巾擦拭全身,或者给宝洗澡,要注意水温在37℃左右,出水时不要让宝宝着凉,及时裹上浴巾,还要用酒精擦手心脚心。
超过38.5℃要及时就医,以免有其他连锁反应,通过化验和检查,也便于查找到真正的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比如感冒有细菌性的和病毒性的,用药截然不同,发烧是由什么引起来的,诊疗方法应该也不同。不要因为惧怕抗生素而讳疾忌医,以免耽误宝宝)。
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爸妈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2-3段1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在对两岁宝宝感冒发烧怎么办认识后,改善两岁宝宝感冒发烧的时候,都是可以根据以上方式进行,宝宝情况不同,选择的治疗方法也是有一些区别的,因此在缓解宝宝感冒发烧的时候,也是要注意这些情况的,避免让自身问题加重。
小心宝宝因感冒患中耳炎
中耳炎是小儿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季节交替时也是婴幼儿感冒高发季,因此这个时节中耳炎与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也会随之迅速上升。有宝宝的家庭须要特别注意:两岁前尤其是半岁内的婴幼儿是高危人群,因为婴幼儿不会说话不能表达,此病常常被粗心的家长忽视,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
宝宝感冒为什么会引发中耳炎呢?吴医生说,由于儿童尚未发育完全,其咽鼓管相对短、平、粗,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更加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孩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加之婴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听力下降对其认知和心智成长也大大不利。中耳炎甚至会引发脑脓肿、脑膜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在孩子感冒发烧后,作为家长就要警惕中耳炎的发生,尤其是的婴幼儿,当他们出现持续低烧或突发高烧、抓弄耳朵等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到医院检查。
除了感冒会引发中耳炎,生活中还有很多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情况一样会诱发宝宝罹患中耳炎。吴兴香提醒,家长要提防小孩自己用手指或异物塞入外耳道导致中耳炎;日常的掏耳朵,家长如果不正确地挖耳、用力过大或使用掏耳勺、指甲、火柴棒等刺激到外耳道感染也会引发宝宝中耳炎;孩子感冒了,家长要针对性地帮孩子保护耳朵,比如用温热毛巾敷鼻子以减轻鼻塞;睡觉时将孩子的头垫高一些(1岁以下垫高婴儿床的床头即可),防止鼻腔内的黏液流到咽鼓管内,擤鼻涕时不要同时捏住两个鼻孔。最容易忽视也最应该重视的是,哺乳期的妈妈给喂奶姿势要正确,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奶,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防止小孩发生呕奶、呛奶,污染咽鼓管。
正确护理宝宝的耳朵
“油耳”“干耳”,无碍健康!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耳道分泌物多数人是干燥成鳞屑状,略呈淡黄色的痂块,叫干型耵聍。少数人分泌物始终呈油状或糊状粘稠的、颜色为深褐色的物质。无论宝宝的耳屎是干还是黏,都是正常的,而且都对人的耳朵有一定保护作用。它可以覆盖在外耳道皮肤表面,防止皮肤干裂和粘附灰尘,预防感染,而且万一耳道进水,它还可以起到防止作用。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怎样防止水进入宝宝的耳道里?
洗澡水、奶水、泪水一旦进入宝宝的外耳道,会使耳内的耳屎软化、膨胀,引发耳道堵塞、流水,发生外耳道炎;而且,宝宝外耳道进水后很容易带入细菌,增加耳道感染的机会。因此要谨防水进入宝宝的耳道里。
1.宝宝洗头时
让宝宝面部朝上,妈咪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部,同时用拇指和中指分别压住宝宝左右耳廓,使耳廓覆盖住外耳道,以防水流进耳道。
2.宝宝吃奶后
妈咪要把宝宝立起来抱,轻拍宝宝的背部,拍出奶嗝,防止被宝宝吐奶,造成奶水流入耳道。
3.宝宝躺着哭闹时
妈咪要及时擦净宝宝脸上的泪水,防止眼泪顺着脸颊流入耳道。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要不得!
经常掏耳朵对健康是有害的,具体表现在: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4.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误进杂物,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取出,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了解耳疾元凶——中耳炎
如何分辨宝宝是否患了中耳炎?
化脓 看宝宝耳朵有无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发烧 看宝宝是否发烧。中耳炎常常伴随着突发起来的发烧症状,体温有时候更会升至37.8℃~40℃。
疼痛 宝宝是否表现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因为吸吮和吞咽动作会压迫感染部位,使宝宝感到疼痛。
听障 看宝宝是否存在听力障碍。表现为对同样的声音刺激,宝宝的反应不如以前,或没有其他宝宝灵敏等。
中耳炎预防重点
积极预防感冒 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宝宝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尽量少含奶嘴 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
正确喂养姿势 喂奶时将宝宝斜抱起来,使其处于半卧位姿势,抬高头部,以免溢乳而导致乳汁流入耳中。
保持鼻腔清洁 用医用吸耳球帮宝宝吸除鼻腔中黏液。或滴入一些润舒剂,以防鼻涕和细菌进入中耳。
保持空气湿度 避免因空气干燥引起宝宝鼻腔干燥甚至发炎,造成咽鼓管肿大、阻塞。
调整枕头高度 如果宝宝鼻塞得比较厉害,睡觉时可将头部垫得高一些,以便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
仰卧或侧卧 专家认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夏天宝宝感冒护理原则
夏天宝宝感冒的症状
由于儿童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而且多属于病毒感染,医学上称之为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一般在受到感染后1~3天便会出现鼻塞、喷嚏、流鼻涕、咽部不适、轻咳、发热等,热度高低不一,重者畏寒、高热、头疼、胃口不佳、全身乏力等。
普 通感冒一般的症状比较轻,是可以自愈的。当然这也是要根据儿童自身的个体差异而言,如果体质不好,并且在感冒后期继发感染的话,可能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例 如肺炎,中耳炎等;如果因感冒发烧38.5度以上可能会出现脑电波异常,出现高热抽搐的情况,当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各位家长就需要多多注意,及时送医院进 行救治。
那么,夏天宝宝感冒后要如何护理呢?
夏天宝宝感冒的护理原则
让宝宝多卧床休息室温别太低。宝宝在感冒后,妈妈要保证他有足够卧床休息的时间,即使处在恢复期,症状减轻了也应该限制宝宝的活动。另外需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用空调时室温不要太低,一般维持在26度左右即可。
给宝宝多补充水分。由于外界环境的差异,机体水分的丧失,夏季感冒后的水分补充十分重要。婴幼儿最让人担心的是“脱水症状”。不管是母乳还是牛奶,或者是果汁和开水,只要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就可以了。
反复高热、咳嗽必须就医。宝宝感冒后,如果是轻度的,持续约12天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反复高热不退超过3天以上,且伴有寒颤、头痛甚至惊厥等,反复咳嗽超过5天以上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洗澡不受影响。对发热的宝宝来说,适当洗温水澡对降温有利,只要保持室温、不受凉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