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灸的手法有什么

针灸的手法有什么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研究各种刺法和灸法的操作方法、临床运用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针法:又称刺法,指采用针具,运用手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

灸法:采用艾绒或其他易燃材料或药物点燃后以烧灼、熏熨穴位及患部,通过经络的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毫针刺法 有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出针法.

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

针尖: 松针状 钩 钝

针身: 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根: 牢固 锈蚀 松动

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平柄、管柄

针尾: 角度 艾灸

持针手法

持针的姿势、状如执持毛笔,故称为执毛笔式持法。根据用指的多少,一般又分为二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五指持针法。

1.二指持针法:即用右手拇食两指指腹挟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角。一般用于针刺浅层腧穴的短毫针常用持针法

2.多指持针法 :即用右手拇、食、中、无名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一般用于长针深刺的持针法。

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即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于短毫针进针。

2.爪切法: 又称指切法,临床最为常用。即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的手法。

3.夹持法: 即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当贴近皮肤时,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4.舒张法: 即左手五指平伸,食中两指分开置于穴位上,右手持针,针尖从食中两指间刺入皮下。

5.提捏法: 即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以上就是关于针灸的手法有什么,相信认真阅读的人应该都已经了解了吧,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临床治疗、针灸医经医籍、实验针灸等部分。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大家有空时可尝试一下,会对你有好处。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胃俞养生保健用法

1.按摩手法:正坐或站立,双手绕到背部,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钟。

2.针灸手法:取俯卧位,微斜向内斜刺1.0-1.5寸,局部可有酸,麻,胀感,并可向腰部放射,穴位的深面为腹后壁,与肝脏,肾脏等器官较邻近,深刺或向外斜刺过深时,易伤及这些器官,故不宜深刺。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拉肚子应该分型取穴进行艾灸:

湿热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灸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艾灸手法:用艾炷隔姜灸,将新鲜老姜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在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

艾灸疗法5:灸腹泻特效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灸法同上温和灸。

艾灸功效:健脾止泻。

便秘针灸哪里 虚秘针灸哪里

证候:便秘如属气血虚弱者,则见面色,唇爪?白无华,头晕心悸,神疲气怯,舌淡苔薄,脉象虚细等,如阴寒凝结,则见腹中冷痛,喜热畏寒,脉沉迟,舌质淡,苔白润等。

治法:补虚通便,气血虚弱者,补养气血,阳虚者,温肾助阳。

方义: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河车路,至阳至长强段;足三里,关元八阵,三阴交。

针灸手法:杵针用补法,并可加灸法。

方义: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河车路调补气血,阴阳,气血充,阴阳调,则便秘自可消失。足三里,关元八阵,三阴交调补气血,健运脾胃,通调大肠之气,脾胃运化正常,腑气通调,大便可通畅。

按摩哪里对身体好 注意事项

按摩穴位的手法有分补法与泻法,补法是比较轻柔的按摩手法;泻法则是针对穴道施与力度较大的手法,有些中医学派主张可用指关节按摩穴位。虽然按摩与针灸是很好的保健方法,在中医临床中也很常使用,但是如果有身体上的不适,是无法以按摩治疗,还是要尽速就医。

外关针灸位置图和作用 外关针灸手法

进针方向:直刺。与前臂背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0.5-1寸,可透刺内关,或向上斜刺1.5-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直刺时在局部有酸胀感,可有麻木电感想指端放射;向上斜刺时,酸胀感向上扩散至肘,肩部,以治肩,肘及躯干疾病。

针灸有什么注意事项 疏通经络

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行气血。经络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常,则脏腑协调,阴阳平衡;如经络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受阻,则会影响人体正常功能活动,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拘挛,萎软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针灸治疗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针灸手法的作用使经络畅通,气血正常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要注意什么

针灸是老中医留给我们的一种宝贵医学术,它可以保健也可以治病,但是人们看到针就害怕,怕针灸会疼,其实针灸手法得当的话疼痛感是很小的,另外,针灸也有很多注意事项要注意。

针灸疼不疼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针灸、拔火罐等作为中医预防保健的医疗手法,日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很多人都怕针扎起来很疼,其实扎针有多疼,这和医生的技术和手法有很大的关系。中医专家说,如果进针手法得当,疼痛就会非常微弱。因此选择正规的中医针灸诊疗机构对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针灸调节机能更符合生理规律针灸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和协调阴阳的功能,其最基本的作用是调节,通过调整人体失衡的功能而治疗疾病。尽管不用药,但通过调动人体自身“天然药库”的潜力,刺灸穴位可在体内诱发类药性的过程,既可纠正异常的功能,又不会干扰正常的人体机能,所以对于干预亚健康,纠正身心失调,是针灸的优势所在,它在调节机能这一环节上,发挥着比药物更符合生理规律的作用。显而易见,针灸也能进补,并且,它不用药的干预,决不会引致毒副作用,一年四季均可施行。它完全是一种绿色的中医膏方,可称之为“针灸膏方”。从这一侧面看,如果说“立冬到,忙针灸”,也是顺理成章的。

针灸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用针灸治疗疾病。

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4、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另外,中医专家提醒,露天里进行针灸、拔火罐等中医疗法,无法做到高压消毒,牵扯到扎针、放血等,可能会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患者应当选择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就医。

鸠尾针灸手法 针刺鸠尾的功能主治

类属:为任脉络穴,膏之原穴。

功能: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化痰开窍,和中降逆。

主治病证:

1.痰浊阻肺之咳嗽,气喘诸病证。

2.痰蒙清窍之癫狂痫,脏躁诸病证。

3.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之心痛,心悸,胸闷,胸痛诸病证。

4.脘腹气滞,食滞胃肠之腹胀,呕吐,呃逆,反胃,噎膈诸病证。

相关推荐

中医教你如何治疗疑心病

一、中医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通过在疑病症患者体表一定的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或配合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这种推拿方法可应用于各科的治疗,对骨伤科疾患、小儿疾患及各种疼痛性疾病更为适宜。 二、中药熨帖疗法 中药治疗疑病症的特效疗法主要以药(热)熨疗法为代表,即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经加热后置于体表特定部位,促使腠理疏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多用于寒湿、气血瘀滞、虚寒证候的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敷脐疗法、腐蚀疗法、熏洗疗法、敷贴疗法等等。 三、中医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胃俞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胃俞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坐位,两髂前上棘最高点的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4腰椎,向上数4个椎体(第12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胃俞为胃的背俞穴,内应胃腑,是胃经气输注之处,胃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刺激胃俞可增强胃的功能,起到和胃调中,祛湿化痰,健脾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

甲状腺稍肿大怎么治疗

一、用药原则 1、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方法多种(包括内科药物、中医、针灸、手术等)原则上应首先内科治疗,只内科治疗欠满意的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再进行选择其他疗法。 2、散发性甲状腺肿,不论何种原因,都可补充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药物性甲亢。生理性甲状腺肿适当补充碘、过了这个特殊生理时期,即无需要再额外补充碘;药物性甲状腺肿,停用致病药物;先天性甲状腺肿,除补充甲状腺激素外,也可补充1-2滴卢戈氏液每日治疗。 二、治疗原则 1、散发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明显,常用甲状腺片治

耳和髎的定位与主治 耳和髎的作用主治

耳和髎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主要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头痛,耳鸣,外耳道炎;牙关紧闭,口眼歪斜,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炎等症。临床上与太阳,风池,合谷配伍按揉以治疗头重痛;配颧髎,阳白,迎香,地仓,颊车用艾灸手法治疗面瘫。

夏天艾灸出水是湿气还是出汗 艾灸去湿气要多久

因人而异。 艾灸能够去湿气,但是多久起到去湿气的效果也是需要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湿气程度不一样,采用的艾灸手法也是不一样的,去湿气的效果则也会不一样,所以时间则会不同。 一般来说艾灸去湿气,在1-2个疗程的时候,就能够看到变化,艾灸是一个慢性的养生方式,起效时间可能会长一些。

手三里什么经络 手三里的治疗手法

手三里穴点按方法:顺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泻火,功邪的作用,起到泻火,镇痛的效果。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则是调补气血,补益之功,起到调养,止痛的效果。 除此之外,按揉手三里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一侧的手臂放在桌面上,然后将另一侧的手肘放在穴位上,用手肘来轻轻的按揉此穴。 直刺手三里穴0.5—0.8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 艾炷灸或温针灸手三里穴5—7壮,艾条灸手三里穴10—20分钟。

如何避免乳腺癌晚期疼痛

乳腺癌现在越来越猖獗了,特别是到了乳腺癌晚期疼痛就更加变本加厉了,乳腺癌晚期患者因为疼痛而痛苦而终。我们如何做到让乳腺癌患者无痛生活呢?为乳腺癌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很多,像药物治疗、注意力分散法、神经阻滞止痛、针灸、手术等。 1、药物治疗:首先应考虑阿斯匹林、扑尔息痛等普通镇痛药。这些药物多数足以止住患者的疼痛,尤其定时服用,可避免疼痛的发生。一般镇痛药无效时,可用杜冷丁和吗啡等麻醉剂,最近国家已对使用此类药的剂量所放松,可效地止癌痛。 2、注意力分散法: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把注意力分散、转移到其他方面

眶上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

眶上神经痛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眶周不明原因灼痛或隐痛,眶上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哪些?一起看看吧: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

中封的意思是什么 中封的治疗用法

1、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针灸疗法:直刺中封穴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足背部放散。 3、艾灸疗法:艾炷灸或温针灸中封穴3—5壮,艾条灸中封穴5—10分钟。 4、按摩手法: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中封穴(内踝前1寸),左揉20次,右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中封穴,手法同前。

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哪些

牵引治疗法:这类方法大部分的颈椎病患者都曾治疗过,是颈椎病治疗的常见方法,它的远离主要是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慢慢的调经颈椎曲线歪曲的现象,对于初期和症状较轻的患者一定的疗效,但是对于突发急性的颈椎病患者是不适用的,以免出现发炎水肿的现象。 物理疗法:也是人们常说的理疗。这类方法通常是运用了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通过声波、电、热能等影响人体,虽然这种方法不能根治颈椎病,但是能在一定时间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 手术治疗:通常神经根压迫症状较为严重的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