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的原因
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的原因
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的原因?多发性神经炎(末梢神经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的因素介绍
一、多发性神经炎营养代谢障碍: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
二、多发性神经炎中毒:如铅、砷、汞、磷等重金属。
三、多发性神经炎过敏、变态反应:如血清治疗或疫苗接种后神经炎等。
四、多发性神经炎感染:常伴发或继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结核、传染性肝炎、伤寒、腮腺炎等,少数可因病原体直接侵犯周围神经所致,如麻风神经炎等。
五、其它:如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缩症、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炎、遗传性感觉性神经根神经病等。此外,躯体各种癌症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且可在原发病灶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数月发生,应引起警惕。
除少数病因(如麻风)所致者周围神经有炎性改变外,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改变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少数病例可伴有神经肌肉连接点的改变。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合理的摄取营养,进行有益的身体运动是我们远离多发性神经炎这种疾病很好的预防措施,但大家如果有上面的多发性神经炎的症状,应马上去医院进行检查。
多发性神经炎严重吗
各种病因均可影响周围神经如同时发生周围神经的广泛损害,称为多发性神经炎。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活动、皮肤色泽、出汗等改变。任何年龄的男女两性均可发病。
病员往往先感到手足远端的异常感觉,如针刺感、蚁走感或烧灼感等。当触及患肢皮肤时,痛感加重。若用针轻刺患肢远端皮肤时,病员却感麻木,痛的感觉减弱或消失。在此前后或同时,病员感到四肢无力,可见上肢手、腕下垂,手不能握物、持筷、拿碗,下肢可见双足下垂,不能行走。他人去活动病员肢体时,可感到手、脚松软无力。患病时间长者,可发现四肢肌肉有萎缩,上肢主要为手部的小肌肉,下肢见小腿及足部特别细小。手足皮肤色泽也有改变,如无光泽、苍白或青紫,许多或无汗,触之较冷。
较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在发病前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症状,隔了1~3周后就发病,多为急性起病,这样一种类型的多发性神经炎称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此病以青少年较为多见,发病季节以6~10月最为常见。除四肢外,头面部的功能也常受到影响,如不能闭眼、露齿,吹口哨时漏气等,有时尚有声音嘶哑、呛咳和吞咽困难。脑脊液内蛋白质量增高,而细胞数不多。各种重金属及毒素中毒均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如砷、铅、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敌百虫、1605、1059)等中毒。有些药物,如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异烟肼、磺胺类药物,也可引起本病。
许多全身性疾病也是重要的病因,如消化道疾病、糖尿病、癌肿、恶病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
治疗
①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病因,如感染,重金属或其他毒物、药物中毒,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感染,可用抗生素及中药;药物中毒需多进饮料,保持大便通畅,严重者需补液、洗胃;毒物中毒用解毒剂等。
②服用大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2,改善神经营养。
③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一般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以期抑制炎症发展,减轻症状。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有时发病极为凶猛,一开始就可出现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伴有青紫、呼吸困难,因此需立即给氧,进行人工辅助呼吸,并送医院抢救。
多发性神经炎的症状
多发性神经炎在发病前往往有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发病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特征是四肢比较对称性的肌力差,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瘫痪多从下肢开始,向上发展,可在1~2日内发展为四肢完全性瘫痪,可于颈、背、腰、腿出现酸痛难忍感。
特别是在手的正反面(包括腕部)、足的正反面(包括踝部)可出现如穿上手套、袜子后的触觉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四肢麻木,伴有手足发凉甚至肢体冷汗频出。
往往先有咀嚼困难,进而在吃干食时发呛;而后,进食半流质或流质时也会发生呛咳。此时多伴有言语蹇涩,发音不清。病情进步加重后,则有呼吸短促、唇甲青紫等症状。脑脊液检查有蛋白质增高等现象。
多发性神经炎的症状 多发性神经炎是怎样引起的
目前,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有外感、内因及内外合邪等。
多因夏秋季节感受水湿,或久居湿地而感受湿邪,湿留不去,湿郁化热,浸淫筋脉,气血运行受阻,肌肉迟缓疼痛。
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等伤及脾胃,或素体脾胃虚弱(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化生气血,脾又主四肢肌肉),脾虚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不足,无以滋养四肢肌肉所致。
素体虚弱、久病大病或房劳伤精等,导致腠理不密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伤及肝肾。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是生命的源动力;肝主筋,肝肾不足,筋骨失养而成。
多发性神经炎治疗
第一:普通康复疗法
急性四肢瘫痪者应卧床休息,加强皮肤护理,急性期过后经常按摩及活动四肢,饮食应营养丰富。
第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寒湿侵袭,气血瘀阻(气血瘀阻【译】:气血凝滞在一起而出现的瘀阻不通状况)
手足麻木、疼痛、汗出、对称性的手套样或短袜样感觉减退、肢冷,手或足无力,甚四肢无力,四肢末端皮肤变嫩,红紫血肿,纳呆便溏。
[治法]散寒除湿,理气活血。
2.湿热侵淫,筋脉弛缓
肢体远端不完全性瘫痪、麻木不仁,手足肿胀汗出,倦怠无力,腹胀便溏,小便短赤。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3.气血亏虚
四肢无力,远端较重,麻木不仁,手足肿胀,出汗苍白,心悸气短,头晕眼花。
[治法]益气养血。
多发性神经炎治疗
1、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治疗
1.1、治疗原发病:依据疾病的病因,治疗原发病。营养缺乏及代谢障碍性多发性神经炎治疗原发病,糖尿病要注意控制血糖、尿毒症用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1.2、治疗各种炎症:对于胶原病性疾病SLE、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注射或疫苗接种等这类疾病,也可以进行病因治疗。
2、多发性神经炎的对症治疗
2.1、急性期:处于急性期的多发性神经炎,应该注意多卧床休息,特别是维生素B1缺乏和白喉性多发性神经病累及心肌者,应用大剂量维生素B族。
2.2、重症期:严重的多发性神经炎,加强日常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卧床时要定时翻身,保持肢体功能位。手足下垂应用夹板和支架,以防瘫肢挛缩和畸形。
2.3、恢复期:在病情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可用针灸理疗及康复治疗等配合主要疗法。
3、多发性神经炎的药物调养法
3.1、归芪通络汤当归10克,桂枝10克,生白芍20克,川牛膝15克,党参10克,川木瓜15克,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鸡血藤30克,桑枝30克,细辛3克,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温服。每剂药煎后可将药渣再加水2000毫升,煎取药汁1500毫升,兑入白酒50克外洗患肢,以配合治疗。适于肢体发凉、无力者。
3.2、苍术10克,板蓝根30克,黄柏10克,络石藤15克,虎杖15克,忍冬藤30克,鸡血藤15克,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温服。严重者可每日2剂。本方适用于急性感染性多发神经炎,表现为四肢酸沉无力,或口渴、小便短赤等。
多发性神经炎症状
本病共同特点是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自主神经障碍。
1、各种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形分布,可伴感觉异常,感觉过度和疼痛等刺激症状,疼痛是小纤维受损神经病 (如糖尿病酒精中毒卟啉病等),以及艾滋病,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副肿瘤性感觉神经病,嵌压性神经病,特发性臂丛神经病显著特点,遗传性感觉神经病,淀粉样神经病可见分离性感觉缺失。
2、肢体远端下运动神经元瘫:严重病例伴肌萎缩和肌束震颤,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踝反射明显,不能执行精细任务,远端重于近端,下肢胫前肌,腓骨肌, 上肢骨间肌,蚓状肌和鱼际肌萎缩明显,手,足下垂和跨阈步态,晚期肌挛缩出现畸形。
3、自主神经障碍: 体位性低血压,肢冷,多汗或无汗,指(趾)甲松脆, 皮肤菲薄,干燥或脱屑, 竖毛障碍,传入神经病变导致无张力性膀胱,阳痿和腹泻等。
神经炎的病因都有哪些呢
任何人的体内都有大量的神经,而且每一处的神经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现在有的人却患上了神经炎这个疾病,从而就影响了自己神经的健康,而且每一位神经炎患者都要尽早接受治疗,那样受到的伤害才小,那么神经炎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呢?
神经炎的起因
1.神经受伤如附近骨折和直接重击;2.神经受感染,如糖尿病血癌和痛风等;3.汞铅甲醇等中毒;4.饮食中缺乏维他命B群尤其关节炎是维他命B
注:末梢神经炎系由多种发病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神经炎的病因
一中毒:如铅、砷、汞、磷等重金属;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物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
二营养代谢障碍: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严格消化道疾病积累、妊娠等
三感染:常伴发或继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结核、传染性肝炎、伤寒、腮腺炎等少数可因病原体直接侵犯周围神经所致,如麻风神经炎等
四过敏变态反应:如血清治疗认识或疫苗接种后神经炎等
五其它:如结缔组织疑难常见病疾病遗传性师从疾病如腓骨肌萎缩症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炎遗传性感觉性神经根神经病等此外专业躯体各种癌症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且可在原发病灶出现疾病临床症状之前数月发生应引起警惕。
除少数病因如麻风所致者周围神经有炎性改变外病理改变主要基础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改变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少数病例可伴有神经肌肉连接点的改变。
因为神经炎是一个可以危害人们神经的疾病,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去重视神经炎这个疾病,同时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到要去学会保护好自己的神经,那样才可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可以防止神经炎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多发性神经炎病因
化学因素(15%):
1、药物:呋喃类药物,异烟肼,苯妥英钠,磺胺类,长春新碱,氯喹,乙胺丁醇,阿糖胞苷等。
2、化学:一氧化碳,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苯及其衍生物(苯胺,二硝基苯等),甲醇,溴甲烷,正已烷,丙酮,氯仿,氯丙烯,氯丁醇,三氯乙烯,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敌敌畏,1605,1059)等。
3、重金属:砷,铅,汞,锑,铊等。
感染性疾病(5%):
1、周围神经的直接感染如麻风,带状疱疹。
2、伴发或继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等。
3、细菌分泌的毒素对周围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如白喉,破伤风,菌痢等。
其他因素
1、结缔组织疾病:如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遗传:如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炎(Refsum病),进行性肥大性多发性神经炎等。
3、其他原因: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癌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4、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或复发性多发性神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