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中医辩证类型
甲亢的中医辩证类型
1、气滞痰凝证
证候:颈前肿胀,烦躁易怒,胸闷,两胁胀满,善太息,失眠,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2、肝火旺盛证
证候:颈前肿胀,眼突,烦躁易怒,手指颤抖,多汗,面红目赤,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
证候:颈前肿大,眼突,心悸汗多,手颤,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消瘿散结。
4、气阴两虚证
证候:颈前肿大,眼突,心悸失眠,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汗多,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纳差,大便溏薄,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消瘿散结。
腿肿中医辩证
气虚水肿型
常见于久坐办公室的人,双腿长时间处于较低位置,因重力作用,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困难,血液就会在静脉内淤积,使血管内压力增加,部分血液渗透到血管外的皮下组织间隙,从而产生水肿。
气滞血淤型
常见于久站的人,双腿长时间站立会引起反射性的醛固酮激素分泌增加,使肾脏排除水、钠的功能减弱,导致水、钠滞留,小便的次数和量就会减少,因而导致下肢水肿。建议这类型肿胀的多做些泡澡、穴位按摩,使下半身的肌肉放松而有弹性。
湿热肿胀型
常见于曾经喜爱运动的人,由于后来运动量减少,造成肌肉较为壮实的下半身肿胀,常伴有肢体沉重感。建议这类型肿胀的多做些拉筋的运动,使腿部的线条修长。
宫寒的中医辩证
中医诊断
1、望 经血颜色黯黑、白带色白清稀,面色黯黑或苍白无华,舌色黯淡,舌苔白而且水滑。
2、闻 白带有腥味。
3、问 痛经、黄褐斑、性冷、月经延期甚至闭经、腰膝酸冷、四肢不温。
4、触 小腹温度较低。
中医解析
中医学认为宫寒与肾虚,脾气虚,血虚,肝郁,痰湿,湿热,血瘀等原因有关。而西医认为这样的一些症状多与年龄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下丘脑、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发育因素,炎症,肿瘤,等有关。宫寒想要怀孕应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平素注意不可过食生冷寒凉,注意季节变化,保暖。第二可以服用中草药温阳化气,固本添精,调理冲任。
在中医门诊上,很多女性常常听到:“您这是‘宫寒’”的说法,由于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宫寒”,她们非常担心,害怕这种问题会影响生育能力。其实,“宫寒”是中医学上的一个概念,直白地说就是“子宫寒冷”。但是,中医所说的“子宫”与西医所指的子宫不同,它的范围要更大些,包括子宫、卵巢等多种器官。
骨关节炎艾灸好吗 骨关节炎艾灸注意什么
通过中医辩证,骨关节炎分为风寒湿痹症、血淤阻痹症、肾虚骨痹证、湿热痹阻证,不同症型的骨关节炎的艾灸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用艾灸治疗骨关节炎时不仅要清楚病变的部位,还要清楚病变的中医类型,否则不仅不会对骨关节炎有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
水疱型手癣中医辩证
病初外感湿热毒邪,蕴结皮肤则见手掌起水疱,指间潮红,糜烂渗出;湿热燥盛,热伤营血。肌肤失于荣养则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状如鹅掌。
1.风湿蕴肤
证候: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涠干脱屑,境界明显,渐次扩大,或指间潮红,湿烂,舌红,苔白或腻,脉滑。
辨析:①辨证本型常见于汗疱型或指间型。以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或指间潮红,湿烂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内蕴湿热,兼感风邪,风湿相搏,蕴结于皮肤则见水疱如晶,指间潮红,湿烂。舌红苔白或腻,脉滑为风湿之征。
2.血虚风燥
证候: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龟裂,或水疱不显,干涸落屑,舌淡红苔薄,脉细。辨析:①辨证:本型相当于鳞屑角化型以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龟裂、干涸脱屑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病久风热化燥,伤及营血,阴液被耗,肌肤失养则皮肤粗糙肥厚、干燥、龟裂,干涸脱屑。舌淡红苔薄,脉细为血虚风燥之征。
中医辩证分类施治
1、纤维素性乳房炎
感染主要指乳汁有絮状物,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早期阶段。主要表现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乳区肿胀,疼痛,坚实。乳汁中含有絮状物,条状物。治疗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类药,用药时可配合中药双黄连,穿心莲效果更好。链球菌性乳房炎可使用正泰霉素,头孢菌素。支原体性乳房炎可使用泰乐菌素。
2、化脓性乳房炎
化脓性放线菌引起"干奶牛"或夏季乳腺炎。感染多发生在干奶期,并因干奶牛处于脏湿泥泞的环境而增加。由于化脓性放线菌是乳牛皮肤常见菌,在夏季蝇蚊叮咬乳端发病,多发生于干奶2周后,且多在泥泞,潮湿环境中,发病率可达25%。主要表现一个或多个乳区浮肿,硬实,乳汁夹有脓液,后期变软,皮肤破溃,流脓。治疗时应注意环境卫生的改善,青霉素,头孢菌素对化脓性乳房炎是有效药物,配合乳房冲洗,乳管送药。
3、浆液性乳房炎
主要以乳房内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低血钙。出现乳房均匀肿胀,乳区水肿,无任何柔软空隙,不痛不热,呈水样乳汁。多发生于胎产次高或产奶量高的奶牛。临床上多伴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消炎、利水、制止渗出为原则。常用药物:硼酸钙、氯化钙、乌洛托品、抗生素(妥布霉素)。中药可选用: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白术、茯苓。
4、坏疽性乳房炎
临床上主要以乳汁中含有污秽不洁、味恶臭、色发绿的异物为特征。主要由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除乳汁含有异物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乳房坏疽的皮肤冰冷、呈蓝黑色,释放特殊恶习臭味。一般来说,预后不良。治疗时可选用林可霉素、安普霉素,配合强心输液中药紫花地丁、郁金、黄连、穿山甲。配合外用玉红膏(甘草、紫草白蜡、当归、白芷、轻粉、白竭),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5、出血性乳房炎
指乳汁内含有大量红白球的炎症。多见于机械性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乳汁中夹有血丝、血块,其他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粗暴挤奶,挤压或乳房封闭损伤乳腺内血管所致。治疗时可采用安络血或止血敏肌注止血,配合抗菌消炎药。可外敷白芨膏,口服止血素。
6、增生性乳房炎
以乳腺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形成硬块为特征,主要因各类乳房炎迁延导致,尤其是支原体诱发乳房炎导致乳腺纤维化和乳腺细胞萎缩。治疗时主要以控制发展为主,难以完全治愈,用药可选用氟苯尼考、洛美沙星。中药山甲珠、皂刺、青皮、桃仁、瓜萎皮具有一定疗效。
7、病毒性乳房炎
大多数是继发感染,如牛痘病毒、疱疹病毒等,经由皮肤继发感染,治疗时使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有一定疗效。
8、真菌性乳房炎
主要指由曲霉菌引起的乳房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抗菌药,引起了真菌的二重感染导致乳房炎的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性经过或乳房轻度炎症,质地呈面团状,经久不愈。治疗时可选用咪康唑,制霉菌素,碘制剂。
泄泻的中医辩证分型
泻下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腹痛即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或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大便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或垢浊,脉滑。
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即发生腹痛泄泻,便后腹痛略减,再痛再泻,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
大便不实,时溏时泻,每因稍进油腻或劳累之后,则便次增多,甚则夹有不化之物,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脐腹隐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男人盗汗吃什么好 男人盗汗吃什么药膳可以调养
根据自身的体质,盗汗者应该根据辩证类型,尽量选择气味,口感较好的具有调节盗汗作用的药食兼备之物加入一定调理烹制食用。盗汗调理常用的中药包括白术,黄芪,防风,乌梅肉,龟板,莲子,枸杞,百合,五味子,山药,麻黄根,煅龙骨等。
不孕症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么样的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肾气虚证)
可见不孕,月经不调,经量异常,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等症状。中医认为系因肾气不足,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补肾益气、填精益髓为原则,方选毓麟珠。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肾阳虚证)
不孕症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么样的?可见不孕,月经不调或闭经,量少色淡,白带增多,伴有腰痛如折,腹冷肢寒,性欲淡漠,小便频数或失禁,面色晦黯等症状。中医认为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冲任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温肾助阳、化湿固精为原则,方选温胞饮。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肾阴虚证)
可见不孕,经期延后,量少色淡,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眼花心悸,皮肤不润,面色萎黄等症状。中医认为系肾阴亏损,精血不足,冲任空虚,不能凝精成孕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滋肾养血、调补冲任为原则,方选养精种玉汤。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肝郁证)
可见不孕,经期延后,经量异常,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胸胁不舒,小腹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等症状。中医认为系情志不舒,则肝失条达,气血失调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疏肝解郁、理血调经为原则,方选百灵调肝汤。
中医中药治疗双侧多囊卵巢有效么
一、中医辩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证)
此类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时宜补肾填精、调补冲任,因此可选用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等药物组成的右归丸,疗效显著。
二、中医辩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阻滞证)
此类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时宜燥湿除痰、理气行滞,因此可选用由茯苓、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神曲、生姜、当归、川芎等药物组成的苍附导痰汤加味,疗效显著。
三、中医辩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肝郁化热证)
中医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效么?此类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时宜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因此可选用由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的丹栀逍遥散,疗效显著。
四、中医辩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肝经湿热证)
此类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时宜泻肝清热除湿,因此可选用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当归、木通、甘草等药物组成的龙胆泻肝汤,疗效显著。
五、中医辩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气滞血瘀证)
此类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时宜行气导滞、活血化瘀,因此可选用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香附、甘草等药物组成的膈下逐瘀汤,疗效显著。
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
失眠与生理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很大。失眠症的情绪症状不是焦虑,也不是抑郁,而是烦恼。入睡困难是失眠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好不容易睡着了,若睡眠时间偏短,不能保证很好的睡眠质量,患者会感到自己似睡非睡,有人甚至觉得通宵做梦,根本没有入睡。
失眠的中医辩证分型
1、心火炽盛:烦躁心烦、口干舌燥、小便短赤、舌尖红,可用朱砂安神丸来清泻心火、安神宁心。
2、胃气失和:胃胀不适、胸闷嗳气、大便不顺,可用半夏秫米汤来和胃健脾。
3、肝郁化火:急躁易怒、头昏脑胀、口苦,可用龙胆泻肝汤来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4、心脾两虚:脸色苍白、四肢倦怠、多梦易醒、心悸、胃口差,可用归脾汤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5、痰热内扰:头重、胸闷、心烦、恶心,可用温胆汤来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6、瘀血阻络型 入睡困难,易于惊醒,噩梦纷纭,或彻夜不寐,久治不愈,伴有烦躁不安,面部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脉来不畅。
7、肝郁血虚型 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或胸胁胀满,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数。
8、心肝火旺型 如突受情绪刺激,烦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
9、胃气不和型 失眠而兼食滞不化的症状,如脘腹胀满或胀痛,时有恶心或呕吐,嗳腐吞酸,大便异臭,或便秘,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或滑数。
10、心虚胆怯型 虚烦不得眠,入睡后又易惊醒,终日惕惕,心神不安,胆怯恐惧,遇事易惊;并有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舌质正常或淡,脉弦细。
11、肝胆两虚型 肝病日久,身体亏虚,虚烦而难以入睡或入睡后容易惊醒,终日惕惕,胆怯恐惧,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等。
12、阴虚火旺:头晕、心悸心烦、腰酸腿软、健忘、耳鸣,可用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13、心胆气虚:多梦、易受惊吓、胆怯心悸、倦怠乏力,可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温馨提示:失眠者皆有夜晚睡不着而白天却感到精神不振的体会。这样不但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很不利于健康。为了区分失眠的不同时间阶段,将失眠分为入睡困难、睡态不稳、早醒三种形式。失眠者切不可依赖于安眠药物,而应加强自我调理。
中医辩证气虚
气虚证
是指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辨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强弱与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气盛则机能旺盛,气衰则机能活动减退。由于元气亏虚,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以气少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清阳不升,不能温养头目,则头晕目眩;气虚毛窍疏松,外卫不固则自汗;劳则耗气,故活动时诸症加剧;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血不上营于舌,而见舌淡苔白;运血无力,故脉象按之无力。
疾病病因: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从病发原因、症状和脉象来对照现代医学,气虚同现代医学概念“亚健康”极为相似。亚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阴阳气血不足,五脏功能低下,也与元气不足、气虚相符。在调治上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行辨证诊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心、肝、脾、肺、肾整体调理,使机体有规律地自我更新、自我复制、逐渐恢复元气,也就把亚健康状态转化为健康。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贫血
贫血属于中医学“内伤血虚”、“虚劳亡血”、“虚黄”的范畴,其辨证如下:
(一)心脾两虚、气血双亏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四肢无力、饮食无味、大便溏薄、面色苍白、下肢水肿、口唇指甲淡白,可有鼻衄、齿龈或皮肤出血,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治则健脾益气、补血养心。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人参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请阅本刊2007年第6期《神经衰弱和失眠》一文。
2.胎盘片或紫河车胶囊,有大补气血之功能,用于治疗虚损劳伤、营血不足、精气亏损。临床见:咳血气喘、骨蒸潮热、盗汗、阳痿遗精、不孕、习惯性流产、乳汁分泌不足等。本品促进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过敏作用,并适用于各种贫血症。
3.健脾生血颗粒,能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
(二)肝肾阴虚、精血亏损 常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症状有头晕目眩、面赤耳鸣、腰酸腿软、遗精盗汗、午后低热、颧红潮热、手足心热、口干、烦急。治宜滋阴补血、养肝益肾。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河车大造丸,本药滋补肝肾,对因肝肾不足、精血亏损所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梦遗滑精、咳嗽无力、年老体弱,凡阴血不足者(如肺结核、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之效佳。
2.大补阴丸,参阅本刊2007年第6期《神经衰弱和失眠》一文。
3.归芍地黄丸,能滋补肝肾,益阴养血。对阴虚血少、头晕目眩、两胁作痛、午后低热、骨蒸盗汗、血虚头痛、咽干耳鸣、腰腿酸痛以及因肝肾阴虚所致妇女月经不调者适用。
(三)脾肾阳虚、血亏气弱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症状有:面色苍白,口唇、指甲缺乏血色,头晕眼花,心悸耳鸣,神疲体倦,畏冷,腰酸腿软,下肢水肿,少气懒言,食少纳差,易汗便溏。治则健脾益肾、补益气血。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生血丸,有补肾健脾、填精补髓的功能。治疗失血血亏,放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2.阿胶补血膏口服液(颗粒剂),对头晕眼花,失眠健忘,指甲变形,毛发枯黄,皮肤干燥,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服之效佳。
甲亢的中医辨证治疗
1、气郁痰结型
症见心情焦虑不安,心悸,失眠,易出汗,多食善饥而消瘦,口干,妇女月经不调,结喉两旁腺体或肿大,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本证多见于早期甲亢病人。治以解郁柔肝,养心肾之阴,佐以化痰散结。
2、阴虚火旺型
症见性情暴躁,手颤动,失眠多梦,胸闷心悸,汗出如流,消谷善饥,消瘦甚,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少津,多痰,结喉两旁腺体或明显肿大,或眼球突出,脉多弦数或滑数。
治法:治以壮水之主,养心、肝、肾,佐以化痰散结。
3、气阴两虚型
症见:心悸、神疲、口干少津,易出汗,胃纳差,面色淡黄,脉浮大而虚或细稍数。
治法:治以养心肾,益气阴。方用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