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长寿的心理因素
老人长寿的心理因素
情绪稳定长寿老人比较注重自己的情绪调适,使中枢神经处于相对稳定的良好状态,进而使机体的生理功能协调。
95%以上的长寿老人情绪安定,适应能力强,经受得起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
他们即使受到精神刺激或创伤,也能自我控制,并很快恢复心理平衡。
心境愉快愉快标志着老年人身心活动和协调。
长寿老人大都精神爽愉,笑口常开。
笑是一种简单而又愉快的运动,可使胸、膈、腹以及心、肺、肝等脏器都得到有益的活动,神经、骨髂和肌肉得到放松,且可驱除忧愁烦恼,减轻精神压力,抒发健康的感情,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胸襟豁达长寿老人在人际关系方面态度真诚和善,对同辈人尊重,对晚辈人慈爱,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处世。
这种长者的情怀和气质,是健康的保证。
热爱生活长寿老人大都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向往之情,他们积极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劳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快慰和乐趣。
老人长寿秘
“晚上别吃太多,否则会生病。”
106岁的斯坦尼斯拉夫·科尔瓦斯基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说。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在夜间进食过于油腻的 食物,身体会更倾向于把这些热量作为脂肪存储起来,而不是把它作为能量来燃烧,这就会导致体重增加,埋下多种健康隐患。因此,进食的时间会对健康产生重要 影响。
“每天都坚持锻炼是我例行的生活常规。”
101岁的艾达·柯灵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使其程序化,就 像刷牙和洗澡不可少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重复性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实践活动都会让大脑的神经连接变得越来越强壮和厚实。让体力活动自然而然地成为你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会令肌肉更为强壮发达。
“我只想前行,不想走回头路。”
艾达·柯灵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还说。要为自己的生活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从简单和小的事情开始做起,一旦 达成,你就希望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比如,不要打算在秋季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而是每周都慢跑2~3次;不要在下个月才做出减重8公斤的努力,而是每周 从事45分钟中高强度的有氧锻炼。实现这些小的目标之后,就会激励你去达成更大的目标。
“做什么事情都适度,态度积极,对周围的事物怀有感恩之心。”
100岁的劳蕾塔·泰吉特在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说。心态会影响到健康,精神面 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面颇为广泛,其中包括心肺功能、睡眠模式和身体姿态等。保持乐于成长、热爱学习和关爱他人的心态会让人们打开心灵的大门,乐于接受新体 验,促进创新观念的迸发,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周围的人。
能够让我们长寿的秘籍
心理共性
在很多长寿老人的调查报告中,非常重视心理活动的特点。长寿老人的确有一些健康的心理共性。例如,长寿老人多有坚强的意志,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对信念与事业的追求多忠诚和执着,一般均有较高尚的道德情操。
“仁者寿”是有一定道理的,长寿老人的思维逻辑较一般老年人敏捷、合理、情感丰富、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知足常乐、爱好较广泛、生活内容充实。长寿老人的性格更温和、恬静、心胸开阔人际关系好、社会交往多……,如此种种,可以反映出长寿老人一部分健康的心理特点。其实,每一位长寿老人的心理特性并不可能一样,如择其益者为之,可益于长寿。
生活环境
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是影响长寿的一个因素,其影响作用的程度各不一样。世界各地的长寿老人有很多,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尽相同。繁华的大城市有老寿星,偏僻的山村,长寿老人也不少,身居寒冷的北方,生活在暑热的南方,均有高龄老人。然而,某些生活环境下的长寿者就比较多,至于有益于老人长寿的生活环境,还是有共识的。
一般地说,生活环境无污染、无噪音、空气新鲜的绿色天地较为理想,气温变化不大,寒冷的环境较暑热的地区好,阳光明媚,水流清清,有适宜的生活、居住条件及活动场所,良好的左邻右舍,这样的生活环境,长寿老人一定会多。
饮食习惯
全世界的人饮食习惯很不一致。一般地说,西方人肉食多,东方人素食为主,不同的民族,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的差异就更大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长寿老人都有可观的数量。不良的饮食习惯肯定不利于健康,更谈不上长寿了。通常认为,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讲究饮食卫生,适度饮酒、饮茶,都是很好的习惯,无疑对于健康长寿有利。
长寿心理因素有哪些
1.“好压力”有益健康。如果你讨厌所从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压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坏压力”;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就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关键一点是,工作必须是你的最爱,而且能让你产生成就感。
2.经常参加社交活动。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帮助,有益长寿。如果你朋友不多,建议多参加社会组织或者志愿工作。
3.不要把宠物当成最好的朋友。养宠物的确有益健康,但是宠物毕竟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研究发现,养宠物的人并不比其他人群更长寿。相反以宠物取代人际交往的人,寿命更短。
4.爱操心不是坏事。如果你是个爱操心的人,那或许是件好事。很多实例证明忧虑有益健康,尤其是对于男性而言。当你为某件事担忧的时候,自然会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制订相应的预案。这时候,操心就是有益无害的。
5.单身也能长寿。“结婚使人长寿”只适用于那些适宜结婚和婚姻生活美满的人。糟糕的婚姻则会折寿。有时候,男人再婚会缓解离婚造成的伤害,女人离婚后日子也能红红火火。新研究发现,保持稳定的单身生活其实有利于延年益寿。
6.防止过度乐观。过度乐观的人往往没有那些小心谨慎的人细心。为了保持健康,小心谨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护,更少从事高风险活动,比如,抽烟、酗酒、吸毒或者飙车等。这些人也会远离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7.讨厌健身就可不健身。尽管健身有益,但研究发现,一些长寿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并不怎么锻炼,反而是通过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活动起来更能长寿,比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等。
8.不要过早退休。很多人认为,早退休有益长寿。但新研究发现,持续工作的老人比那些早早退休的人寿命更长。
长寿心理因素
心理免疫
当代心理免疫学的研究表明,人在罹患疾病之时需要“心量抗争”。只有对战胜疾病有信心的人,才能有效地调动机体内部的免疫力量,进而可促进早日康复,即谓之“心理免疫”。
几十年来,许多专家在心理因素与疾病关系上作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及个人特征与疾病的发生明显相关;患病后讲究心理免疫的人,比那些精神情绪较差的人易于战胜疾病获得康复。这是因为精神因素与机体内在的免疫功能潜力密切相关,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有一位美国妇女,颈部长了一个肿块,经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当时她感到极度的恐惧、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整天萎靡不振,甚至拒绝进食,肿瘤也一天比一天大,身体渐渐消瘦,不久上身便不能活动,头颈歪向一侧,右侧上肢瘫痪,肌肉萎缩,医生判断她最长只能活3个月。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心理医生遇见了她,详细了解病情后,对她进行耐心的解释,告诉她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可以努力去战胜它。心理医生向她介绍了心理免疫的作用,要求她在进行治疗时,保持乐观情绪,尽量恢复正常起居,同时把颈部肿瘤看成敌人,想象自己的白细胞如同骑士的利剑,向瘤体砍去,并认为瘤体在渐渐缩小。在医生指导下,这位患者信心不断增强,情绪也渐渐乐观起来。一年后,颈部的肿瘤消失,果然恢复了健康。此例告诉我们,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情绪的调节。在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及中医治疗时,应结合使用心理治疗及护理。患者消极情绪的调控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其他治疗措施的落实及治疗效果的好坏。大量事实说明,在病魔面前,心理防线一旦崩溃,则会成为疾病的牺牲品。
长寿老人的五个好心理
长寿老人都有这样的心理
老人长寿是大家关心的,那么老人要如何长寿呢?长寿的老人都拥有哪些心理特征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心胸开阔,乐观豁达
长寿者大都心胸开阔,为人热情直爽,乐于助人,不易发怒。事实证明,心胸狭窄、忧愁多者,患病机会多;而心胸宽广、乐观向上者,患病机会少。
2、热爱生活,善于生活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都有明确的生活目的与奋斗目标,到了八九十岁仍能勤奋工作。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还有着科学的生活方式,愉快的情绪,使身体各器官协调,并处于良好的状态。
3、与人为善,知足常乐
许多长寿老人都是心地和善,不发怒,不奢华,勤俭朴素,敬老爱幼,能与家人和他人和睦相处,使他们的体质内环境长期处在平衡有秩的状态。
4、兴趣广泛,有所追求
书画棋琴能陶冶情操,使人心情愉快;有所追求,使人动脑思索,延缓大脑衰老。许多长寿者爱好棋琴书画,对工作负责,精益求精。由于艺术的陶冶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锻炼了身心,获得了长寿。
5、忘我无私,刚毅耿直
秉性耿直,坚强刚毅,坦率直爽,忘我无私,是那些事业心很强的长寿者的共同特点。刚毅、耿直的人胸宽气壮,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骤变;忘我无私则心胸坦荡,有利于长寿。
有这特征的老人最长寿
脸皮厚的人长寿
脸皮厚其实是代表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
这样的人不爱跟别人较真、对生活中的得失也想得开,所以更能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
反之,有些老人因为脸皮薄、怕羞,不敢穿新衣服、不敢学跳舞,到哪儿都怕因为说错话做错事而被人议论,以至于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使老人心情低落,从而影响身体内分泌的改变或造成生理紊乱,久而久之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免疫系统正常运行。
脸皮厚的人,也比较容易与人沟通交流。
交流本身就是让老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好手段,而且,老人参与社会团体活动的增多,还能使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及大脑思维得到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其实想要长寿很简单,不需要花大价钱。保持豁达开朗的心,这种生活的姿态会让你健康长寿的。
老人长寿的心理因素
情绪稳定长寿老人比较注重自己的情绪调适,使中枢神经处于相对稳定的良好状态,进而使机体的生理功能协调。
95%以上的长寿老人情绪安定,适应能力强,经受得起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
他们即使受到精神刺激或创伤,也能自我控制,并很快恢复心理平衡。
心境愉快愉快标志着老年人身心活动和协调。
长寿老人大都精神爽愉,笑口常开。
笑是一种简单而又愉快的运动,可使胸、膈、腹以及心、肺、肝等脏器都得到有益的活动,神经、骨髂和肌肉得到放松,且可驱除忧愁烦恼,减轻精神压力,抒发健康的感情,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胸襟豁达长寿老人在人际关系方面态度真诚和善,对同辈人尊重,对晚辈人慈爱,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处世。
这种长者的情怀和气质,是健康的保证。
热爱生活长寿老人大都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向往之情,他们积极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劳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快慰和乐趣。
长寿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专家们所依据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社会适应标准,一是医学标准。大多数专家倾向于用社会适应标准衡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
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
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
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作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
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