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遗尿症
什么是遗尿症
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
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儿童遗尿症的诊断标准
儿童遗尿症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但是因为家长对遗尿症还不够了解,常常被家长所忽视。其实3岁之后,孩子会进入心理发育和性格成熟的关键期,尿床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直接杀手,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接下来就由济南六一儿童医院的医生为我介绍一下儿童遗尿症需要较哪些检查?
遗尿症多发生于2~5岁儿童,男孩较多见。患上遗尿症的孩子不仅仅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们一定要慎重。那么,孩子尿床到底是不是遗尿症,遗尿症要如何判断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遗尿症的诊断吧!
儿童遗尿症的诊断标准
1、原发性遗尿:是指出生后一直尿床者。
2、继发性遗尿:指患儿在5岁以内,曾有一段时间(约3~6个月)不尿床,尔后再发生遗尿者。
3、与睡眠障碍有关的遗尿,绝大多数是属原发性遗尿症。本症通常可自愈,随年龄增大后遗尿消失,大多数在8岁以后就停止尿床。
4、2岁或5岁以上(或智龄4岁以上)反复有不自主排尿(日间或夜间)。
5、遗尿严重程度:2~6岁儿童,每月至少有2次遗尿,6岁以上儿童每月至少有1次遗尿。
6、不是由于神经系统损害、癫痫、躯体疾病或药物所引起遗尿。
儿童遗尿症诊断内容
①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排尿症状者可能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
②体检: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
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
④X线检查: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
⑤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
小孩遗尿不治疗危害很大
儿科主任介绍,遗尿不仅仅是尿床这一种,还会影响智商、身体健康,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调查研究发现,尿床儿童比正常儿童智商低17%-23%,多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大脑神经发育与精细动作不协调等。遗尿症还会导致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差、挑食、厌食等。遗尿症的患儿男孩易出现小阴茎、小睾丸,女孩易出现小子宫、小卵巢等症状,成年后容易患不孕不育症。儿科主任提醒家长,孩子儿童时期正是身体发育关键期,抵抗力相对成人较弱,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检查和治疗。
治疗遗尿症需针对病因,辩证施治
济南六一儿童医院首席儿科主任告诉我们,遗尿症虽然复杂但并非无法治疗,疗效不好多是由于治疗方法的不当,导致许多遗尿症患儿反复治疗却不见起色,甚至在治疗过程中受到不正规治疗的伤害。对此儿科主任提醒,对待遗尿症,必须针对病因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治好,并建立孩子的自身免疫,避免复发。
国际诊疗技术:中医缩泉治疗措施诊疗理念,治好杜绝复发
为提升疾病诊疗实力,济南六一儿童医院引进国际诊疗技术:中医缩泉治疗措施,制定适合于患者的诊疗方法,以中医汤药结合针灸为核心进行根源性治疗,创造了遗尿症临床极高治好率。中医缩泉治疗措施凭借超高的临床治好率获得广大遗尿症患儿家长的一致推荐,同时也受到医学医生推崇。
权威报道:据治疗患者回访数据反应,“中医缩泉治疗措施”检查精确度达99.3%,迄今为止济南六一儿童医院临床治好率高达90%以上,倍受医学界的推崇和患者的信赖,其显著临床疗效开创了安全治疗遗尿症的新纪元。
五岁多的孩子还经常尿床是怎么回事
遗尿症在儿童期很常见
父母往往觉得尿床不是病,一拖再拖。事实上,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遗尿症在5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5%,7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0%。有些遗尿症症状会随着患儿年龄增长而消失,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不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个矮、偏瘦或虚胖,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异常心理。此外,国外有研究认为,尿床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
小孩为何夜间遗尿?
儿童遗尿症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主要包括:第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碍,即在每天凌晨十二点到四点,抗利尿激素分泌高峰时,孩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够。第二是觉醒障碍和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尿感信号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大脑。第三是膀胱功能障碍,包括膀胱容积小和膀胱肌肉收缩失控的情况。第四则是遗传,父母双方都有遗尿症的,孩子有70%的遗传可能。
过度依赖纸尿裤增加遗尿风险
都市家庭对纸尿裤的依赖越来越重,有的孩子一穿就穿到3、4岁,这样有增加患遗尿症的风险,但不意味着一直戴纸尿裤的孩子5岁后一定会遗尿。一般孩子到两三岁后,就开始有了控制排尿的意识,有了尿意后会提示大人。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还一直戴着纸尿裤,想尿时就随时尿,就可能会减少以上功能训练的机会,可能增大患遗尿症的风险。
孩子患遗尿症,家长怎么做?
发现孩子尿床,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夜遗尿并不是孩子的过错,家长不应因此对其进行责罚。其次,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睡觉前尽量少给孩子喝水,让他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潮湿的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所以要保持被褥干净、暖和,尿湿后及时更换。同时,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有利于遗尿改善。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及时表扬或鼓励。
增加膀胱容量有助改善尿床
儿童尿床可先通过训练增加孩子的膀胱容量。白天让孩子多饮水,有尿意时忍住,每次忍尿不超过1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次数。还可进行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如训练未能改善孩子遗尿症状,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但需医生根据具体病情确定,不可擅自服用。
如何训练孩子定期排尿
在把尿时也要注意时机和顺应孩子的尿意,通常喝完水一小时后,喝完粥或牛奶2~3个小时后可以给孩子把尿一次。蒋小云表示,这些训练也要循序渐进,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2~3岁的孩子若还常常遗尿,家长就要加紧注意,及时采取训练措施,预防儿童遗尿症。
遗尿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我儿子今年10岁,每天晚上都要将他叫醒两次到厕所里解小便,才不会尿床,叫醒上厕所时他是迷迷糊糊的,有时连厕所也找不到。因为我老公小时候也会尿床,到十三四岁才不尿床的,有些老人说,孩子尿床与遗传有关,请问这与遗传有关吗,是病吗,有地方医治吗?
根据你所说的情况,你儿子患有遗尿症,而遗尿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对于5周岁以上频繁尿床的孩子,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其他疾病,应该到医院查一查有没有糖尿病、泌尿系统等疾病。如果检查没有疾病,那么是原发性遗尿症。
原发性遗尿症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一是遗传因素,可能父母双方在儿时都是遗尿症患者;二是有些孩子是因为夜间膀胱不稳定或膀胱容量减少,出现抑制性收缩而出现遗尿;三是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夜间尿量增多,部分患儿过于沉睡,难唤醒,而造成遗尿。可以说,遗尿是遗传因素、膀胱功能、内分泌调节及睡眠状态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小儿夜间尿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排尿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关系密切,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尿床是自然现象。随着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2-3岁的小儿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已能控制排尿。
如果孩子5周岁以上仍在夜间睡眠中尿床而自己不知道,并且每周尿床两次以上,持续半年或更久,则称之为小儿夜间遗尿症。
据国外研究报告,5岁儿童约有15%、10岁儿童约有7%患此病,而20岁左右青少年患遗尿症者占1%-2%。
有不少家长认为尿床不是一种疾病,不需要治疗。但值得提醒的是,长期遗尿不但容易致使孩子受凉感冒,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会使孩子造成一种自卑心理。
如果孩子到了5周岁还经常尿床,建议到医院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对于原发性遗尿症,可在晚上睡觉时将孩子叫醒,让他将小便及时解掉,不让他尿在床上。但是一定要将其叫醒,不能让他迷迷糊糊地解小便,否则很难纠正回来,只有将他叫醒了解尿,孩子才会有印象,才会逐渐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很长一段时间后还是没有效果,那么可服用药物配合治疗
小儿遗尿的自我诊断
我们在生活中诊断小儿遗尿症的时候,应该要注意自己的诊断标准,认为什么样的情况才是小儿遗尿症,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了解一下小儿遗尿症的自我诊断方法,希望对于你们是有用的。
小儿遗尿诊断一、患儿和家庭的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取得患儿和家庭的信任,这是遗尿症治疗的一个前提。
小儿遗尿诊断二、病史。史中还要包括家族史及以往治疗的情况。父母或近亲是否有遗尿史,应当详细地采集病史,包括遗尿开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频度,是白天遗尿还是夜间遗尿,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以及尿量的多少。如是夜间遗尿,每晚遗尿的次数等。家长携患儿就诊的理由及何时开始就诊等。在睡眠方面,要了解患儿在睡眠中是否易被唤醒。其他如食物过敏与遗尿的关系也需要考虑。
小儿遗尿诊断三、体格检查。大多数遗尿症儿童在体格检查中无异常发现。体格检查的重点是腹部的触诊、生殖器的检查,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另外应观察脊柱下端外观有无小凹及皮肤异常。如病史中有排尿时的异常,还需观察儿童排尿情况。
小儿遗尿的自我诊断
小儿遗尿诊断一、患儿和家庭的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取得患儿和家庭的信任,这是遗尿症治疗的一个前提。
小儿遗尿诊断二、病史。史中还要包括家族史及以往治疗的情况。父母或近亲是否有遗尿史,应当详细地采集病史,包括遗尿开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频度,是白天遗尿还是夜间遗尿,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以及尿量的多少。如是夜间遗尿,每晚遗尿的次数等。家长携患儿就诊的理由及何时开始就诊等。在睡眠方面,要了解患儿在睡眠中是否易被唤醒。其他如食物过敏与遗尿的关系也需要考虑。
小儿遗尿诊断三、体格检查。大多数遗尿症儿童在体格检查中无异常发现。体格检查的重点是腹部的触诊、生殖器的检查,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另外应观察脊柱下端外观有无小凹及皮肤异常。如病史中有排尿时的异常,还需观察儿童排尿情况。
小儿遗尿诊断四、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
1、儿童年龄与智龄至少5岁。
2、不自主地或有意尿床或尿湿裤子,7岁以下每月至少2次,7岁以上每月至少1次。
3、不是癫痫发作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遗尿,也不是泌尿道结构异常或任何其他非精神科疾病的直接后果。
4、不存在符合ICD-10类别标准的任何其他精神障碍的证据,如精神发育迟滞、焦虑症、抑郁症等。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患有遗尿症
1.患儿和家庭的评估 在评估的过程中,取得患儿和家庭的信任,这是遗尿症治疗的一个前提。
2.病史 应当详细地采集病史,包括遗尿开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频度,是白天遗尿还是夜间遗尿,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以及尿量的多少。如是夜间遗尿,每晚遗尿的次数等。家长携患儿就诊的理由及何时开始就诊等。
病史中需了解有关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患儿对遗尿的感觉如何;家庭中,父母及患儿,谁对此最为烦恼,父母是否因遗尿而惩罚患儿。患儿是否要求治疗,家庭中最近或经常有无情绪冲突。遗尿对儿童生活有无影响,患儿是否因为遗尿而不能参加集体活动如夏令营、春游等;父母对遗尿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患儿的要求是否合理。
病史中还要包括家族史及以往治疗的情况。父母或近亲是否有遗尿史,如有,何时消失。以前治疗的日期,持续的时间及疗效,治疗方法包括服药或其他措施。此外,还应询问患儿每天清醒时排尿的次数,有无尿急、尿流细等现象,以排除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还应了解患儿的大便情况,有无便秘或遗粪情况,在睡眠方面,要了解患儿在睡眠中是否易被唤醒。其他如食物过敏与遗尿的关系也需要考虑。
3.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的重点是腹部的触诊、生殖器的检查,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另外应观察脊柱下端外观有无小凹及皮肤异常。如病史中有排尿时的异常,还需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大多数遗尿症儿童在体格检查中无异常发现。
4.实验室检查 应进行尿常规或尿培养检查以排除尿路感染、慢性肾脏疾病等。尿比重测定排除因血管加压素缺乏所致的遗尿。大多数遗尿症儿童的病因并不复杂,但也有少数病例需要作详细的检查。
尿床都是遗尿症吗
国内标准
须符合以下3项:①5岁或5岁以上(或智龄4岁以上)反复有不自主排尿(日间或夜间);②遗尿症严重程度:5~6岁儿童,每月至少有2次遗尿,6岁以上儿童每月至少有1次遗尿:③不是由于神经系统损害、癫痫、躯体疾病或药物所引起遗尿。
国际标准
3岁以内小儿夜间无意识尿床,属正常生理、心理现象。国际一的诊断标准是:5-6岁儿童每月至少尿床两次,再大些儿童每月至少尿床一次,才诊断为遗尿症据临床,16%左右的遗尿患者具有器质性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包皮过长等,而90%右的遗尿患者则是由心理因素造成。
孩子一旦患上遗尿症的话,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很大影响的,家长们千万要注意了。希望上述信息可以帮助到家长朋友们。关注孩子的健康,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未来加油。愿你的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
儿童遗尿症的诱发因素
当孩子发生遗尿症的时候,家长们是一定要注意的,一般的遗尿症是不需要到医院治疗的,关键是看家长们怎样的规范孩子的症状,但是如果是因为疾病或者是遗传因素引发的遗尿症,还是要多听听医生的建议的。
1、遗传因素: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2、膀胱功能成熟延迟: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
3、排尿习惯训练不良:父母训练不到位,或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等这些都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4、疾病的因素: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5、遗尿症患儿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一周一次,或1月一次,重者每日一次,或一夜几次尿床,健康欠佳,劳累,过度兴奋,紧张,情绪波动等可使症状加重;有时自动减少或消失,又可复发,约30%有的呈间断性尿床,有的呈持续性尿床尿床)持续数月,数年。患儿可于3~5年内发作次数逐渐减少而自愈,也有一部分人持续,也有一部分人持续至青春期或成人。此外,如果发现经常尿床的患儿脾气古怪,烦躁易怒,干事注意力不集中,或耐力,信心不足,胆小怕事,性格内向,那么,家长就要意识到孩子得的不是一般的尿床,还是遗尿症了。
因为每个小孩子遗尿症的病情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就需要不同的应对措施,大多数的遗尿症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最关键的还是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正常的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这样也是缓解遗尿症的。
遗尿症的日常护理
遗尿症即我们平日所说的尿床,主要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入睡后还不能控制排尿的一种疾病。遗尿症的病因十分复杂,其中90%以上属于原发性遗尿症,仅不到10%的患者为继发性遗尿症。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我院专家对遗尿症的病因的解答。
遗尿症日常护理疗法
1、更换尿湿的被褥和衣裤。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遗尿症儿童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2、建立合理生活制度。使遗尿症儿童的生活、饮食起居建立起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妈咪唤醒。
3、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养成按时睡眠,睡前不可逗遗尿症儿童,不可让遗尿症儿童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免使遗尿症儿童过度兴奋。
4、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
5、调整饮食。遗尿症治疗需注意,遗尿症患者每天下午4点后,要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6、不要伤遗尿症儿童自尊心。遗尿可使遗尿症儿童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妈咪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遗尿症儿童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小儿遗尿的诊断方法
据报道,原发性遗尿占大多数,其中尤以夜间遗尿最常见,以男孩多见,夜间遗尿者约有半数每晚尿床,甚至每晚遗尿2~3次,白天过度活动、兴奋、疲劳或躯体疾病后往往遗尿次数增多,日间遗尿较少见。小儿遗尿患儿常常伴夜惊、梦游、多动或其他行为障碍。
1.患儿和家庭的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取得患儿和家庭的信任,这是遗尿症治疗的一个前提。
2.病史:应当详细地采集病史,包括遗尿开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频度,是白天遗尿还是夜间遗尿,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以及尿量的多少。如是夜间遗尿,每晚遗尿的次数等。家长携患儿就诊的理由及何时开始就诊等。
病史中需了解有关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患儿对遗尿的感觉如何;家庭中,父母及患儿,谁对此最为烦恼;父母是否因遗尿而惩罚患儿;患儿是否要求治疗,家庭中最近或经常有无情绪冲突;遗尿对儿童生活有无影响;患儿是否因为遗尿而不能参加集体活动如夏令营、春游等;父母对遗尿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患儿的要求是否合理。
病史中还要包括家族史及以往治疗的情况。父母或近亲是否有遗尿史,如有,何时消失;以前治疗的日期,持续的时间及疗效;治疗方法包括服药或其他措施。此外,还应询问患儿每天清醒时排尿的次数,有无尿急、尿流细等现象,以排除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还应了解患儿的大便情况,有无便秘或遗粪情况;在睡眠方面,要了解患儿在睡眠中是否易被唤醒。其他如食物过敏与遗尿的关系也需要考虑。
3.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重点是腹部的触诊、生殖器的检查,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另外应观察脊柱下端外观有无小凹及皮肤异常。如病史中有排尿时的异常,还需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大多数遗尿症儿童在体格检查中无异常发现。
4.实验室检查:应进行尿常规或尿培养检查以排除尿路感染、慢性肾脏疾病等。尿比重测定排除因血管加压素缺乏所致的遗尿。大多数遗尿症儿童的病因并不复杂,但也有少数病例需要作详细的检查。遗尿症的实验室检查流程。
什么是遗尿症具体症状是什么吗
一、什么是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2岁以后的小儿在睡眠中经常出现不自主地排尿。可发生于夜间或白天,但多发生于夜间,又称夜尿症。临床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两类。
二、遗尿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李丽曼主任从医学视角为我们分析遗尿症的具体表现:
1、平时易出汗,尤其夜间出许多,睡觉姿势多为爬或蜷卧式,脾气古怪、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冬天或阴雨天加重。所以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变化,特别是在阴雨时期。
2、在生殖泌尿系统,男女差别甚大,甚至尿床的比例也有所不同,这在四至六岁男女皆相似。但到七岁后男孩却大于女孩子,十一岁时男孩尿床的比例比女孩高两倍,此可能是女孩的生理成熟较早,继发尿较少,如厕训练反抗性较少的原故。
3、幼儿园午睡时出现尿床的现象。虽然还不是“白天遗尿”,但几乎每天午睡时都难以克服。这种现象有时会延至四~五岁,并由于引起本人紧张和父母的注意与焦虑,因而变得越来越厉害,甚至有恶性循环的趋势。这类现象往往成为幼儿园全托保育的一个问题。
4、睡眠时候的症状:睡眠昏沉,难以叫醒,醒后不知。家人强拉下床,他常这儿转转,那儿站站,抓身挠头,神志迷糊,不知所措。家人叫其尿时,尿不出或尿不尽,往往随后上床睡一会,便尿床了。入睡后不自主排尿,常发生在夜间相对固定的时间,上半夜较多,有时一夜数次,甚至午睡也尿床,可持续数年。
解析孩子频繁尿床的原因
1、排尿习惯训练不良:父母训练不到位,或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等这些都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2、睡眠过深:这是遗尿症一个较常见的因素。
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3、膀胱功能成熟延迟: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
有人曾经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和膀胱B型超声检查,发现遗尿症患儿的膀胱容量比正常人少30%~50%。
4、心理因素:家庭发生变故,长期遭受父母打骂,黑夜恐惧受惊,精神紧张,均可导致孩子遗尿。
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5、儿童性格特征:迄今,虽然尚无足够证据说明,遗尿与儿童的性格之间有明确的关系。
但是,遗尿的儿童大多数具有胆小、被动、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的性格特点。
什么是遗尿症
长期睡中尿床,醒后方知,称谓遗尿。轻者3-5天一次,重者一夜尿床2-3次或更多。患者多表现为呼叫难醒、强拉下床仍模糊不清,尿脬小、夜尿多,白天尿急、憋不住尿,晚上需家长叫起夜,不叫则尿、尿后不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内向,自卑、不爱说话,学习成绩差等。尿床是由于排尿中枢神经、肾、大脑内分泌、膀胱、脾胃等脏腑功能不协调所引起,有的还与遗传有关。
我建议孩子有了尿床症状,一定要及早给孩子看看,毕竟这是一种疾病,可以用五位一体穴位感传疗法,采用缩泉宝灵丹治疗,相信可以治好的。
导致遗尿症的原因有哪些
一、遗传原因:研究资料显示,53%的原发性遗尿症儿童有家族史,另外发现印度裔血统是遗尿症多发的高危因素,这些资料均提示遗尿症与遗传相关。
二、生理原因:膀胱容量小也会导致孩子遗尿。
三、心理原因: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导致儿童遗尿症。
四、睡眠太沉:患儿晚间睡觉很沉,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导致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