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核脱出的简介
痔核脱出的简介
在得痔疮的病人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比较常见的是生“痔核”,它是由关闭肛门的“密封圈”隆起引起的。由于下蹲过久或排便用劲使肛门负担加重导致直肠肛门部分充血,甚至使直到粘膜与肌层松弛分离逐渐隆起,就会导致系一个疙瘩一样的痔核生成.所以,痔核又被俗称为“疙瘩痔”,给肛门造成最大负担的是大便干燥秘结等情况,每个人都生有不同程度的痔核.只是在出现了出血,脱肛等症状时,才被当做疾病。
内痔核脱出怎么治疗
内痔核脱出怎么治疗:
水疗法
①矿泉浴:如氡泉、硫化氢泉、氯化钠泉、碳酸泉等。温度37~38℃,每日1次,15~20分钟,20次为1个疗程。碳酸泉浴时温度为30~35℃,每日1次,5~1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
②松脂浴:在浴盆中加入松脂粉60克,每日1次,15分钟,15次为1个疗程。
③低压淋浴:水压用1个大气压以下,温度为37~38℃,每日1次,15~30分钟,20次为1个疗程。
④温水浴:温度为37~38℃,每日1次,15~20分钟,20次为1个疗程。
鉴别诊断
很多的时候,人们都分不清楚直肠脱垂与内痔脱出的区别,将直肠脱垂与内痔脱出混为一谈,都被称为“脱肛”,但实际上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①视诊:内痔脱出物为充血肿大的痔块,呈花瓣状或环状,可见有出血,痔核之间凹陷有正常的粘膜。
直肠脱垂的脱出物为直肠,有明显的放射状纵形沟纹或直肠环圈,色淡白或淡红,无出血。
②指诊:内痔脱出,肛门松紧度正常。
直肠脱出,肛门括约肌明显松弛。
③窥器检查:内痔用窥器检查时,可见到粘膜呈花瓣状且粘膜隆起的肉块大小不一。
直肠脱垂粘膜呈环状隆起,呈均匀状。
所以早治疗的时候也要特别的注意,分清直肠脱垂与内痔脱出的区别,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对内痔核脱出怎么治疗认识后,进行治疗内痔核脱出的时候,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不配合的治疗,对缓解自身疾病没有任何作用,同时对内痔核脱出治疗过程中,要选择简单的流食,这样的食物对身体不会有损害,这点要注意的。
痔核脱出用什么药比较好
首先要了解痔核脱出的原因。痔核脱出加重,直肠粘膜与肌层松弛。排便时脱出肛门外。最初,它会自然地回到肛门里。后来就不得不用手指压回去,更严重时用手指也压不回去。这时,痔核变硬,既不疼痛也不出血,呈脱肛状态。所以肛门处总是感到不舒服。脱肛部分沾染了粘液会弄脏内裤。随着内痔核脱肛程度加深,外痔核也随之生成,这时就被称为内外痔核肛门部分生的外痔核一旦脱肛或是受伤,就会感到剧痛。
那么一旦发生痔核脱出怎么办呢?专家给出如下合理建议。
1、温水坐浴,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可以适当加入少许高锰酸钾粉。
2、肛门内置消炎止疼栓,可以有效消肿止痛,
3、疼痛明显时加服去疼片,大便干燥时加服通便灵胶囊,
痔疮危害有哪些 什么是内痔
所谓内痔,是说发生在肛管齿状线上,在皮肤粘膜下痔会发生扩张、曲张,出现柔软静脉团。受植物神经支配,对疼痛感并不会显现出来,很少具有疼痛感。
就表现来说,内痔表现出便血、痔核脱出,排便的时候会异常困难,出现内痔,可能会因为咳嗽,导致痔核脱出。
内痔有什么特点
内痔有什么特点?内痔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但是一般痔疮主要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不同类型的痔疮有其自己的临床的特点,所以更好给与区分和诊断。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内痔有什么特点?
1.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
2.主要症状为大便时出血,或伴痔核脱出。
3.初期(工期)痔核较小,质柔软,痔面鲜红色或青紫色,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排便时出血或便后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呈间歇性发作。
中期(Ⅱ期)痔核较大,隆起,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纳。便后出血比初期减少。
后期(Ⅲ期)痔核更大,质地较硬,表面微带灰白色,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方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4.一般无疼痛感觉,中、后期可有肛门坠胀、瘙痒。如痔核脱出嵌顿,可致肿痛,糜烂、坏死,甚至化脓,继发肛瘘等证。
5.一般无全身症状。后期有的可继发贫血、大便困难、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状。
内痔疮与外痔的区分
专家指出,痔疮又叫痔核,肛门内外突起的柔软肿物都叫痔疮。但痔疮是以齿线为界分为内痔疮、外痔和混合痔。齿线是肛门和直肠的交界线,距肛门缘约3至4厘米,形如锯齿。发生在齿线上的叫内痔疮,发生在齿线下的叫外痔,横跨齿线上下的叫混合痔。
症状:得痔疮后最常见的表现是便秘,大便时肛门出血,严重时有柔软肿物脱出,肛门潮湿瘙痒,或肛门外有肿物疼痛。
专家提醒,早期内痔疮是大便时肛门出血,血量较多,血色鲜红,有时点滴而下,有时喷射,无疼痛和其他不适,有一定周期性。出血时间长了可引起贫血,患者感到头晕、气短、疲乏无力、精神差。
内痔疮发展到中期,除出血外,大便时会有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痔核可自行恢复原位。到晚期,大便后痔核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回到原位,需用手推回。严重时咳嗽、行走也会使痔核脱出肛门外。如痔核脱出后没及时送回,时间一长会肿痛,甚至出现坏死。外痔在发炎或形成血栓时则会感到剧烈疼痛。
痔核脱出怎么处理呢
痔核脱出怎么处理:
保守方法治疗轻度痔疮轻度痔疮采用保守治疗往往是足够的,尤其是那些发生在怀孕期间,因为他们往往在分娩后消失。一般的治疗措施:
1、包括高纤维的饮食和充足的液体摄入量,以避免便秘。
2、调节剂,如柔软剂或散装成型粪便也可能,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可能有助于预防慢性痔疮。
3、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可以缓解药膏或栓剂。
4、可用于滋润清洁垫后肠蠕动,保持肛门部位的清洁。
5、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可以帮助减轻疼痛,瘙痒和肿胀。6、暖坐浴至十分钟,每天数次,也可以减轻症状。
7、冰可以用来减轻血栓形成痔疮。
内痔外痔混合痔都有哪些症状
上面说到了内痔和外痔是以齿状线分界的,那么什么是齿状线 ?在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合处,可见到一条由肛瓣的边缘和肛柱下端连接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叫做齿状线。如下图:
内痔
发生在齿状线以上,以无痛间歇性出血,鲜红,滴血或喷血为主,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根据痔脱垂情况分为四期:
I 期:无痛性便血为主,血不与大便混淆,无脱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Ⅱ期: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有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
Ⅲ期:便时带血或滴血,出血有减少,痔核脱出后需借助外力才能回纳,当患者久站久蹲,咳嗽,劳累,负重等时痔核会再次脱出。
Ⅳ期:痔核长期脱出不能回纳,可伴发绞窄、嵌顿,疼痛等症状。
外痔
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的肛管及肛门缘。外痔表面盖以皮肤,可以看见或触摸,痔核不能送入肛门内,不易出血,以疼痛,异物感,肛门坠涨为主要症状表现,临床分为四型:
①炎性外痔:常有肛缘皮肤损伤和感染引起。肛缘皮肤皱壁突起如水泡样。肿胀疼痛明显。
②血栓性外痔:肛门静脉丛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特点为起病突然,局部肿胀、疼痛剧烈。
③结缔组织性外痔:因慢性炎症刺激,反复发炎、肿胀,致使肛门缘皮肤皱襞变大,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皮垂。
④静脉曲张性外痔:肛缘周围皮下曲张的静脉团,下蹲腹压增加,排便时增大,恢复正常体位后症状可不同程度的减轻。
混合痔
混合痔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无痛间歇性便后出血,以滴血为主,中期会有痔核脱出,继而出现疼痛,坠胀等症状;后期由于痔核长期脱出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出现,分泌物刺激肛周会引起肛门瘙痒或肛周湿疹。临床兼有内、外痔的症状。
痔疮的分级
一度
便鲜红血,便后出血自行停止,无痔核脱出。
痔核在直肠粘膜下突起,质软,色红。
二度
便鲜红血、点滴或喷射状,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排便后因括约肌收缩而自然还纳肛门内。
痔核在粘膜下静脉曲张扩大,粘膜变厚,紫红色。
三度
便鲜红血,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回复,须用手还纳或休息后还纳肛门内。
用力、咳嗽、行走、下蹲、负重时都可使痔核脱出肛门外,痔核内有结缔组织增生,粘膜变硬、变厚,紫红色。
四度
内痔脱出不能还纳。痔核的静脉曲张扩张变粗,痔粘膜表面溃烂。
1-3度内痔是可以通过饮食、排便改善,适当使用药物缓解症状的。但是痔疮到了4度,不得不实话实说——早点安排时间进行手术处理是好的选择。
内痔的临床表现
1.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
2.主要症状为大便时出血,或伴痔核脱出。
3.初期(工期)痔核较小,质柔软,痔面鲜红色或青紫色,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排便时出血或便后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呈间歇性发作。
中期(ⅱ期)痔核较大,隆起,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纳。便后出血比初期减少。
后期(ⅲ期)痔核更大,质地较硬,表面微带灰白色,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方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4.一般无疼痛感觉,中、后期可有肛门坠胀、瘙痒。如痔核脱出嵌顿,可致肿痛,糜烂、坏死,甚至化脓,继发肛瘘等证。
5.本病需与下列肛门病相鉴别。
息肉痔:为直肠下端所生之息肉,质薄嫩,根蒂细,色鲜红。一般单发,偶有一连串二、三十个之多,状如葡萄。大便时可能脱出肛门外,多见于儿童。
锁肛痔:肿物不能脱出于肛外,触诊其质坚硬而凹凸不平。肛门狭窄,大便变细,或大便如痢,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时流臭秽败浆污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肛裂:好发于截石位6、12点处,肛门有裂口,出少量鲜血,大便时疼痛,有时便后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痔疮的典型症状
1.内痔疮
初期内痔以无痛性便血为主,痔核较小,质柔软,便血为手纸带血或是滴血,无疼痛,颜色以鲜红为主;中期内痔痔核较大隆起,质柔软,便时痔核脱出于肛外,便后能自行回纳,出血或多或少,肛门坠涨瘙痒;后期内痔痔核更大,质地较硬,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会发生嵌顿,疼痛难忍。
2.外痔疮
外痔,位于齿线以下,其主要症状为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根据其发展过程,可分为赘皮外痔、静脉出张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炎性外痔主要表现为肛缘皮肤皱襞突起,红肿热痛,排便时疼痛加重,并有少量分泌物。
三个时期痔疮症状的各自特点
痔疮的症状出现频率是极高的,古人云“十人九痔”,虽然夸张了点,但也可见痔疮发病率之高。痔疮的症状会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变化,也是医学上将痔疮分期的依据之一。
1期:痔核较小,质柔软,痔面鲜红色,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一线如箭,或点滴不已,无疼痛,不脱出,以便血为痔疮的症状特征。
2期:痔核较大隆起,质柔软,痔面鲜红色或青紫色,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便毕自行回纳,这个时期痔疮的症状多表现为便后出血或多或少。
3期:痔核更大,质地较硬,表面微带灰白色(即纤维型内痔),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痔核脱出的症状
痔核脱出是内痔的中晚期症状表现,通常先有便血,后有脱出。症状较轻的患者仅在排便时发生脱出,且便后可自行复位;症状较重的患者在排便时及咳嗽、打喷嚏、行走时都可发生脱出,且不能自行复位,需用手推回,更甚至即使用手或经卧床休息后仍不能复位。
便血是痔核脱出一个比较突出的症状,患者常主诉“便池中有鲜血”或“便纸上有鲜血”等。因此,无痛性、鲜红色便血为内痔的一个主要症状表现。
内痔核与外痔核
以直肠和肛门之间的齿状线为界线,痔核生在直肠部分的称"内痔核”生在肛门部分的为“外痔核”通常我们听说的“痔核”一般指内痔核。
内痔核的主要症状是出血的程度从粪便表面或是手纸上沾有少许血,发展到时有滴沥,或喷射而出等不同情况。内痔核越大出血量也越多。另外,随着内痔核的增大,直肠粘膜与肌层松弛。排便时脱出肛门外.最初,它会自然地回到肛门里.后来就不得不用手指压回去,更严重时用手指也压不回去。这时,痔核变硬,既不疼痛也不出血,呈脱肛状态.所以肛门处总是感到不舒服.脱肛部分沾染了粘液会弄脏内裤.随着内痔核脱肛程度加深,外痔核也随之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