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药物影响维生素B12吸收
有些药物影响维生素B12吸收
维生素B12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维生素,它的吸收必须有肠道分泌的内因子的帮助,有些药物会干扰或破坏内因子,使维生素B12无法吸收。
维生素B12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维生素,它的吸收必须有肠道分泌的内因子的帮助,有些药物会干扰或破坏内因子,使维生素B12无法吸收。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致肠超微结构的改变,损害回肠黏膜功能,进一步引起维生素B12及叶酸的缺乏。
这类药物有甲氨蝶呤、消胆胺、新霉素、秋水仙碱、对氨基水杨酸钠、二甲双胍或苯乙双胍,以及硝普钠等,均可导致血维生素B12的水平降低。
另外,女性口服雌二醇衍生物类避孕药,也可致维生素B12水平降低。
许多维生素都需要在体内转化为辅酶或其他活性形式后起作用。例如叶酸需要转化为四氢叶酸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像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甲氨苄啶(TMP)等干扰这一转化过程,引起叶酸缺乏的症状。还发现有几种药物如异烟肼和肼苯达嗪能与吡多醇发生特殊的化学反应,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B12,进而产生神经性疾病。特别是患有血液疾病或某些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需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的患者,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近几年研究表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均会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因病需服上述药物的朋友们应注意适时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防止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防止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做到科学合理选用各类药物,尽可能避免长期大量单独使用干扰维生素、叶酸等营养成分吸收的药物,保证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正常水平,预防药源性营养不良症。
有些药物不仅仅影响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吸收,还使其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减少,丢失增多,您还需额外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弥补体内的不足。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
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最重要因素,它的活性形式是1,25-二羟维生素D3,它能促进小肠细胞合成钙结合蛋白,钙结合蛋白与钙有高度亲和力,能促进钙进入肠黏膜细胞,使血钙升高。1,25-二羟维生素D3在促逬钙吸收的同时,磷的吸收也增加。
尿酸的正常值是多少 尿酸低有什么临床意义
恶性贫血是因胃粘膜萎缩,内因子缺乏,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引起的。此病可引起尿酸降低。
是一种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引起低尿酸症。一般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脱水、发热等等。
如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作用可使尿酸出现偏低。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概括起来有激素的调控、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基因、免疫调控异常、药物影响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或是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或是影响维生素 D 活性物质的代谢,或是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减少重吸收,或是激活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吸收,或是减弱成骨细胞的作用,使骨基质形成减少。总之,就是打破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平衡,使吸收超过形成,从而造成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麦胶肠病及热带口炎性腹泻的巨幼细胞贫血
麦胶肠病(原称非热带口炎性腹泻或乳糜泻)是因对麦胶(小麦的一种蛋白质)过敏,空肠粘膜的绒毛发生萎缩而影响其吸收功能。维生素b12的吸收也受障碍。约1/3病人可因维生素b12缺乏而发生巨幼细胞贫血,但更多见的是叶酸缺乏或叶酸与维生素b12两者同时都缺乏。
热带口炎性腹泻主要是因空肠的吸收功能障碍,引起叶酸缺乏。但慢性病例的晚期,整个肠道的吸收功能均有障碍,可以合并维生素b12缺乏。放射性维生素b12吸收试验:第一、第二部分结果均不正常。
老人贫血怎么补 老人贫血的原因
由于老年人牙齿咀嚼不力、胃肠消化功能减弱,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而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原材料就会缺乏。
胃老化,胃分泌的内因子不足,影响维生素B12吸收。老人睾丸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生成素亦随之下降,这就导致血红蛋白不足,形成贫血。
由于老年人免疫器官衰退,免疫功能就会出现失调现象,往往把自身正常的血细胞当成异己,加以破坏,结果造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如存在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或胃肠息肉、癌瘤等会有隐匿性失血。肾病的隐性血尿。老年女性的子宫、宫颈病变的少量失血等都可能是引起贫血的原因。
老年人疾病多,用药也多,而不少药物都有抑制造血的副作用。最容易引起造血障碍的药物有细胞毒药物,抗菌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更易引起。
维生素B12缺乏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有哪原因
概 述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核苷酸代谢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称巨幼细胞贫血。那么叶维生素B12缺乏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有哪原因呢?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步骤/方法:1摄入减少:完全素食者因摄入减少导致VitB12缺乏。
2吸收障碍:这是VitB12缺乏最常见的原因,可见于:①内因子缺乏,如恶性贫血、胃切除、胃黏膜萎缩等;②胃酸和胃蛋白酶缺乏;③胰蛋白酶缺乏;④肠道疾病;⑤先天性内因子缺乏或VitB12吸收障碍;⑥药物影响;⑦肠道寄生虫或细菌大量繁殖可消耗VitB12。
3利用障碍:先天性TCⅡ缺乏引起VitB12输送障碍;
注意事项:纠正偏食及不良烹调习惯。VitBl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肉、牛奶、蛋、鱼和甲壳类动物
老人为什么贫血
造血功能衰退
人的血液成分是在不断更新的,红细胞大约能活100多天,白细胞只能活几天、十几天。血细胞更新换代的任务主要靠骨髓的造血功能来完成。人的造血功能也随着人的老化在衰退,骨髓中能造血的红骨髓逐渐退化为不能造血的黄骨髓,到80岁时仅为壮年期的30%。
造血原料不足
由于老年人牙齿咀嚼不力、胃肠消化欠佳,造成营养不良,造血所需的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原材料就会缺乏。
生血因子减少
胃老化,胃分泌的内因子不足,影响维生素B12吸收;老人睾丸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生成素随之下降,导致血红蛋白不足,都会导致贫血。
抑制因素增加
老人接受的环境污染增加,特别是老人病多,用药亦多,而不少药物都有抑制造血的副作用。最容易引起造血障碍的药物有细胞毒药物,抗菌素特别是氯(合)霉素、解热镇痛药、抗惊厥、抗糖尿病、抗甲状腺药、抗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等。
血液破坏加速
免疫器官衰退,免疫功能失调,失去自我识别能力,往往把自身正常的血细胞当成异己,加以破坏,结果造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潜伏隐匿出血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及胃肠息肉、癌瘤的隐匿性失血;肾病的隐性血尿;老年女性的子宫、宫颈病变的少量失血等都可能是引起贫血的原因。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简介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简介
巨幼细胞性贫血,规范名称为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本症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该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原因
1.叶酸缺乏的病因
(1)摄入不足:叶酸每天的需要量为200-400?g。人体内叶酸的储存量仅够4个月之需。食物中缺少新鲜蔬菜、过度烹煮或腌制蔬菜、挑食均可使叶酸丢失。乙醇可干扰叶酸的代谢,酗酒者常会有叶酸缺乏小肠(特别是空肠段)炎症、肿瘤、手术切除及热带性口炎性腹泻均可导致叶酸的吸收不足。
(2)需要增加: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对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需要量增加;慢性溶血,长期发热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消耗量增加。
(3)药物的影响:如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影响四氢叶酸的生成。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叶酸的影响机制不明,可能是增加叶酸的分解或抑制DNA合成。约67%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患者叶酸在肠内的吸收受抑制。
(4)其他:先天性缺乏5,10-甲酰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患者,常在10岁左右才被诊断有些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患者常可出现急性叶酸缺乏。
2.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
(1)摄入减少: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储存量约为2-5mg每天的需要量仅为0.5-1?g正常时,每天有5-10?g的维生素B12随胆汁进入肠腔,胃壁分泌的内因子可足够地帮助重吸收胆汁中的维生素B12。故素食者一般约需10~15年才会发展为维生素B12缺乏。老年人和胃切除患者胃酸分泌减少,常会有维生素B12缺乏由于有胆汁中的维生素B12的再吸收(肠肝循环),这类患者也和素食者一样,需经过10-15年才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表现。故一般由于膳食中维生素B12摄入不足而致巨幼细胞贫血者较为少见。
(2)吸收不良:主要见于慢性腹泻、毕-2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全胃切除术后、空肠切除术后、酗酒、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等均可影响叶酸的吸收;自身免疫性胃炎、胃切除术、回盲部肿瘤及肠管切除、胃黏膜壁细胞分泌内因子障碍或维生素B12内因子受体等均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3)严重的胰腺外分泌不足的患者容易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良:这是因为在空肠内维生素B12-R蛋白复合体需经胰蛋白酶降解,维生素B12才能释放出来,与内因子相结合。这类患者一般在3~5年后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表现。由于慢性胰腺炎患者通常会及时补充胰蛋白酶,故在临床上合并维生素B12缺乏的并不多见。
(4)小肠内存在异常高浓度的细菌和寄生虫也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因为这些有机物可大量摄取和截留维生素B12。小肠憩室或手术后的盲端襻中常会有细菌滋生以及肠内产生的鱼绦虫,都会与人体竞争维生素B12,从而引起维生素B12缺乏(5)先天性转钴蛋白Ⅱ(TCⅡ)缺乏及接触氧化亚氮(麻醉剂)等也可影响维生素B12的血浆转运和细胞内的利用,亦可造成维生素B12缺乏。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危害
1、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会让孩子得智力低下,小孩子有了这种病必须足够重视起来。得了此病以后皮肤发白,黯淡无光。皮肤还会变的非常粗糙,难看得很。有一些人得了这种病以后还有可能诱发溶血性,甚至皮肤会变黄。
2、得了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后呼气会变的非常费力气,特别是在活动的时候呼吸会相当难受,心里会碰碰的跳个不停,活动的量越大则呼吸会感觉到愈发困难。严重的情况下稍微剧烈活动一下就有可能脸色发白然后晕倒。
3、巨幼细胞性贫血还会让人的消化功能下降,吃饭以后肚子胀胀的很不舒服,食欲会因为此病而降低,大便会变得极其没有规律,有时候一天要大便很多次,有时候却几天大便一次。这种病还有可能让皮肤的感觉功能出现异常。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高发人群
叶酸或(及)维生素B12缺乏人群。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预防方法
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习惯及不正确的烹调习惯。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在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高发区应积极宣传改进食谱。对慢性溶血性贫血或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者应给予叶酸预防性治疗,全胃切除者应每月预防性肌内注射维生素B12一次。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不酗酒。血液透析,胃肠手术患者加强营养,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服用影响叶酸、维生素B12吸收利用的药物时应及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孕妇应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蛋白质,妊娠后期可补充叶酸。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症状是什么
1、摄入不足: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肝、肾、肉类较多,奶类含量甚少。叶酸以新鲜绿叶蔬菜、肝、肾含、较多。维生素B12主要需要量成人为每日2~3g、婴儿为每日0.5~1g。叶酸的生理需要量成人为每日50~75g。婴儿为每日6~20g。如不及时添加辅食、或年长儿长期偏食,易发生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
2、吸收和利用障碍:在慢性腹泻小肠切除,局限性回肠炎、肠结核等皆可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吸收,肝脏病、急性感染,胃酸减少或维生素C缺乏,皆可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代谢或利用。
3、需要量增加:未成熟儿,新生儿及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物质需要量相对增加,如摄入不足,则易缺乏。反复感染时,维生素B12吸叶酸消耗增加,从而需要量增多而易导致缺乏。
4、先天贮存不足:胎儿可通过胎盘,获得维生素B12叶酸贮存在肝脏中,如孕妇患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时则新生儿贮存少,易发生缺乏。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小儿。叶酸缺乏者4~7个月发病、而维生素B12缺乏者则在6个月以后发病。其中单纯用母乳喂养又不加辅食者占绝大多数。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一般表现
多呈虚胖体型或轻度浮肿,毛发稀疏、发黄,偶见皮肤出血点。
2、贫血表现:轻度或中度贫血占大多数,面色腊黄、疲乏无力。因贫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应,且呈三系减少现象,故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3、精神神经症状
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或不哭、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如原来已会认人、会爬等,病后又都不会,此外尚有不协调和不自主的动作,肢体、头、舌甚至全身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浅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4、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溃疡、腹泻等。
了解了这些症状和原因,是不是觉得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因为营养导致贫血的孩子们,所以说人类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健康,不然很多疾病都会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各种因素感染上疾病,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