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的生长习性
冬枣的生长习性
冬枣的生长习性
二次生长习性
冬枣有二次生长的习性,冬枣盛花期大约在6月上旬。其早花早果性强。
主芽萌发能力强
冬枣冬剪时,只对枣头主枝短截,剪口下二次枝基部的主芽也能发出新枣头。因此,冬枣冬剪时,除一些下垂和特别平斜的枝外,一般只对枣头主枝短截,即可达到扩大树冠早果丰产的目的;同时,枣股的顶尘主芽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多数能抽生出枣头,这有利于填补树体空间,增加结果面积。但由于生长直立,多数会徒长,消耗大量树体养分,不利于坐果。因此,夏剪时应对这些枣头进行控制,有生长空间的枣头留2~3个二次枝短截,没有生长空间的只留基部枣吊进行重摘心。
二次枝易极性生长对新生枣头留几个二次枝摘心后,剪口下的第一个二次枝往往会极性生长(斜向上直立尘长),使得摘心后的枣头枝仍生长旺盛,停止生长晚。这样往往达不到抑制营养生长、促进坐果的目的。因此,夏剪时,除幼树主侧枝延长头外,一般结果树对枣头摘心时应少留或不留二次枝,进行重摘心,且摘心后留下的二次枝也应适时摘心,控制其延长生长。
冬枣枣吊有二次生长的习性,枣吊的第二次旺长在6月中下旬,易与冬枣的开花坐果产生营养竞争,一般对坐果不利,宜进行摘心。但天津地区,冬枣盛花期在6月上旬,此时气温高、干热风多,对坐果不利,在冬枣上盘花坐果少,或坐果后果实生长缓慢的情况下,枣吊加长生长快。枣吊末端的新生花坐果时,气温高,但雨水较多,温湿度利于冬枣坐住果。因此,枣吊的二次生长能弥补冬枣上盘花坐果少的不足,有利于冬枣的丰产稳产。在管理上,可对冬枣二次生长的枣吊不摘心或晚摘心。
早花早果性强,自然坐果率底
当年嫁接的冬枣树往往结果满枝,其早花早果性强。但冬枣的花量较大,其自然坐果率低,为促进坐果应在花期对其进行开甲。在同样条件下,冬枣开甲的时间应较小枣晚2~3天。由于冬枣生长旺盛,开甲后甲口愈合速度快,因此,甲口应较金丝小枣树稍宽1~2毫米,且开甲后7~8天,还应沿上次甲口环切1次,深达木质部,切口宽1~2毫米,保证甲口能完全愈合,又可以延长愈合时间,使愈合时间在30天左右。愈合的过早,坐不住果,愈合的过晚,往往年产量高,但后两年不坐果。
树体生长量大,枣花夜间开放
冬枣易被绿盲蝽象危害。由于冬枣的年生长量大,枣头、二次枝、枣吊停止生长晚,可为绿盲蝽象的为害提供充足的食源。特别是在开花前防治不利的情况下,绿盲蝽象花期食害花蕾,使花蕾停止发育,提早枯落,往往会造成绝收。因为冬枣的花在夜间开放,绿盲蝽象在花期高温天气下,白天不活动,夜间大量食害枣花,使枣花不能坐果。因此,在冬枣的管理上,花前控制住绿盲蝽象的为害,是冬枣丰产稳产的保证。
冬枣的形态特征
枝条特征
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有长枝,短枝和无芽小枝(即新枝)比长枝光滑,紫红色或灰褐色,呈之字形曲折,具2个托叶刺,长刺可达3厘米,粗直,短刺下弯,长4-6毫米;短枝短粗,矩状,自老枝发出;当年生小枝绿色,下垂,单生或2-7个簇生于短枝上。
叶子特征
叶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7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钝或圆形,稀锐尖,具小尖头,基部稍不对称,近圆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仅沿脉多少被疏微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
花朵特征
花黄绿色,两性,5基数,无毛,具短总花梗,单生或2-8个密集成腋生聚伞花序;花梗长2-3毫米;萼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倒卵圆形,基部有爪,与雄蕊等长;花盘厚,肉质,圆形,5裂;子房下部藏于花盘内,与花盘合生,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半裂。
核果特征
核果矩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厘米,直径1.5-2厘米,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核顶端锐尖,基部锐尖或钝,2室,具1或2种子,果梗长2-5毫米;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牛蒡生长习性
温度
牛蒡喜温暖气候条件,既耐热又较耐寒。种子发芽适温20~25℃,植株生长的适温20~25℃,地上部分耐寒力弱,遇3℃低温枯死,直根耐寒性强,可耐-20℃的低温,冬季地上枯死以直根越冬,翌春萌芽生长。[2][3]
光照
牛蒡为长日照植物,要求有较强的光照条件。
水分
牛蒡是需水较多的植物。从种子萌芽到幼苗生长,适宜稍高的土壤湿度;生长中后期也要求较湿润的土壤条件,但田间不能积水,夏季若积水12h,直根将发生腐烂。土壤和养分
作蔬菜栽培时,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沙土或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7.5为宜。
胖大海生长习性
①温度。胖大海原产于热带,要求年平均温度为21~24.9℃。在中国海南引种区适宜生长的月平均温度为24~28℃,月平均温度降至20.0℃以下时,停止生长。
②湿度。成龄树较耐旱,适宜生长的月降雨量为100~300毫米。
③光照。胖大海是喜阳植物,在阳光下,芽生长肥壮,叶片宽大浓绿。
胖大海因茎秆细高,木质部松脆,根系不发达,抗风能力极差,在沿海台风频繁地区种植,极易造成断干或倒株,必须选择避风地区种植。
栗生长习性
栗生长习性栗树生长快,管理容易,适应性强,抗旱抗涝,耐瘠薄,能在荒山、河滩大量发展,而且丰产、稳产,寿命长。
温度
栗适于在年均温10-17℃的范围内生长。生长期(4-10月)的日均温为10-20℃,冬季温度在-25℃以内,开花期适温为17-27℃,低于15℃或高于27℃均将影响授粉受精和坐果。8-9月间果实增大期,20℃以上的平均气温可促使坚果生长。
水分
年降雨量在500-2000毫米的地方都可栽种板栗但以500-1000毫米的地方最适合。不同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和反应不同,特别是秋季板栗灌浆期,如水分充足,有利于坚果的充实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光照
栗为喜光性较强的树种,生育期间要求充足的光照。日均光照时间不足6小时的沟谷地带,树体生长直立,叶薄枝细,产量低,品质差。因此在园址的选择,栽种密度的确立,整形修剪的方式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方面,应根据板栗喜光性强这一特点来考虑。
土壤 栗适宜在含有机质较多通气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长,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产生大量的菌根。在粘重,通气性差,雨季排水不良(易积水)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板栗对土壤酸碱度敏感,适宜的pH范围为4-7,最适为5-6的微酸性土壤。石灰岩山区风化土壤多为碱性,不适宜发展板栗。花岗岩、片麻岩风化的土壤为微酸性,且通气良好,适于板栗生长。
栗适应于酸性土壤的原因,主要是其能满足板栗树对锰和钙的要求,尤其锰元素,当pH值高时锰呈不可溶状态,不能被根系所吸收利用。板栗是高锰植物,叶片中锰的含量达0.2%以上,明显超过其他果树。但在碱性土壤中叶片锰的含量将低于0.12%,叶色失绿,代谢机能特低。因此,板栗必须在微酸性土壤地区发展。
荞麦的生长习性
生荒地、路边。荞麦喜凉爽湿润,不耐高温旱风,畏霜冻。积温1000~1 500℃即可满足其对热量的要求。种子在土温16℃以上时约4~5天即可发芽;开花结果最适宜温度为26~30℃,当气温在-1℃时花即死亡,-2℃时叶甚至全株死亡。
荞麦是短日性作物,当日照长度由15~16小时减少到12~14小时,生育期就缩短,晚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敏感。每株可开花2000多朵,但结实率很低。仅10%左右,加之叶片同化能力弱,花果脱落严重。
荞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需水量比黍多两倍,比小麦多一倍。种子萌发时约需吸收其自身干重50%的水分。在开花结果期间需消耗大量的水分。从开花到收获比出苗到开花需水要多一倍。开花盛期是需水高峰期。其蒸腾系数一般为450~630。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能低于30~40%。
荞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弱,种子顶土力差,要求土层疏松,以利幼苗出土和促进根系发育。生殖生长迅速,吸肥力强,适于新垦地种植。要求土壤酸度为pH6~7,碱性较重的土壤,不宜种植,每产100千克荞麦籽实,约从土壤中吸收氮3.3千克,磷(P2O5)1.5千克,钾(K2O)4.3千克。
荞麦是一种对肥料敏感的作物。施肥充足茎能产生大量分枝。磷肥可促进籽粒的形成,并能增加蜜腺的分泌。利用蜜蜂辅助授粉,从而提高产量。对钾肥的需要量较多,但含氯的钾盐易引起叶斑病。
荞麦开花时要求昼夜温差大;夜间较冷而白天气温高,晴朗无风,开花多,泌蜜丰富。早晨开始泌蜜吐粉,中午时泌蜜最多,以后逐渐减少,14时后停止。但由于高原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泌蜜能延迟到下午。雨后早雾即晴的天气,泌蜜最盛。泌蜜最适气温是25~28℃。气温在25℃以下时,随气温下降而泌蜜递减。
笕菜的生长习性
苋菜喜温暖,较耐热,生长适温23~27℃,20℃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要求土壤湿润,但不耐涝,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属短日性蔬菜,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
地理分布
编辑
苋菜原产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自古就作为野菜食用。作为蔬菜栽培以中国与印度居多,中国南方又比北方多,在中国的南方各地均有一些品质优、营养高的苋菜品种,因苋菜的抗性强,易生长,耐旱,耐湿,耐高温,加之病虫害很少发生,故苋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得到发展。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时亦为半野生。原产印度,分布于亚洲南部、中亚、日本等地。
梨 生长习性
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苹果强。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冬季最低温度在-25度以上的地区,多数品种可安全越冬。
温度
梨树喜温,生育需要较高温度,休眠期则需一定低温。梨树适宜的年平均温度秋子梨约为4-12℃,白梨及西洋梨约为7-15℃,沙梨约为13-21℃。当土温达0.5℃以上时,根系开始活动,6-7℃时生长新根;超过30℃或低于0℃时即停止生长。当气温达5℃以上,梨芽开始萌动,气温达10℃以上即能开花,14℃以上开花加速。梨的耐寒力也不同,原产中国东北部的秋子梨极耐寒,野生种可耐-52℃低温,栽培种-30 —-35℃;白梨类可耐-23 —-25℃;沙梨类及西洋梨 类可耐-20℃左右。在山东莱阳茌梨花器的受冻临界温度,现蕾期为-5℃,花序分离期为-3.5℃,开花期1-2天为-1.5 —-2℃,开花当天为-1.5℃。
光照
梨树为喜光果树,年需日照在1600-1700小时之间,梨叶光补偿点约为1100勒克斯(lx),光饱和点约为54000勒克斯(lx);
水分
梨树生育,需水量较多。蒸腾系数为284-401,每平方米叶面积蒸腾水分约40g左右,低于10g时,即能引起伤害。秋子梨、白梨、西洋梨类耐湿性差,沙梨类耐湿性强。在沙壤土中当土壤水分含量在15-20%较适于根系生长,降至12%则根系生长受抑制;④土壤。梨树对 土壤的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水和保水性能好,地下水位低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梨树对土壤酸碱适应性较广,pH值在5-8.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以pH5.8-7为最适宜;梨树耐盐碱性也较强,土壤含盐量在0.2%以下生长正常,达0.3%以上时,根系生长受害,生育明显不良。一般杜梨要求偏碱,而沙梨和豆梨要求偏酸。
蓝莓生长习性
蓝莓的栽培种类有三大类,即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其中高丛蓝莓又分为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三类。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适宜在温带寒冷地区种植,北高丛蓝莓和一些半高丛蓝莓适宜在暖温带地区种植,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适宜在亚热带地区种植。
矮丛蓝莓
树体矮小,高30~50cm。抗寒,在-40℃低温地区可以栽培。对栽培管理技术要求简单,极适宜于东北高寒山区大面积商业化栽培。亩产量500KG左右。1.美登(Blomidon)加拿大品种,中熟。在长白山区7月中旬成熟。果实圆形、淡蓝色,被有较厚果粉,风味好,有清淡爽人香味。树体生长健壮、丰产。抗寒力极强。为高寒山区发展蓝莓首推品种。该品种已经被确认为供应日本市场加工冷冻果的指定品种。 蓝莓2.芬蒂(Fundy)加拿大品种,中熟。果实大小略大于美登,淡蓝色,被果粉。丰产,早产。
半高丛蓝莓
由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杂交获得。果实大,品质好,树体相对较矮,抗寒力强,一般可抗-35℃低温,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栽培。树高50~100cm。1.北陆(Northland)美国品种,中早熟。树体生长健壮,中度开张,树高可达1.2m。抗寒,极丰产。果实中大、圆形、中等蓝色,质地中硬,果蒂痕小且干,成熟期较为集中,风味佳。2.北蓝(Northblue)美国品种,晚熟。树体生长健壮,树高约1m,抗寒,丰产性好。果实大、暗蓝色,肉质硬,风味佳,耐贮。3.北村(Northcountry)美国品种,中早熟。树体中等健壮,树高70cm,抗寒,早产,丰产,连续丰产。果实中大、亮天蓝色,口味甜酸,风味佳。
高丛蓝莓
包括南高丛蓝莓和北高丛蓝莓两大类,南高丛蓝莓喜湿润、温暖气候条件,适于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如华中、华南地区发展、北高丛蓝莓喜冷凉气候,抗寒力较强,有些品种可抵抗-30℃低温,适于我国北方沿海湿润地区及寒地发展。此品种群果实较大,品质佳,鲜食口感好。可以作鲜果市场销售品种栽培,也可以加工或庭院自用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