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的辨病论治
颅内肿瘤的辨病论治
鱼脑石汤 主治脑胶质细胞瘤。鱼脑石15g,石决明、广郁金、钩藤、白芍各12g,石菖蒲、天竺黄、赤茯苓、地龙、桃仁各10g,珍珠母、川牛膝各25g,代赭石 30g,橘络、橘红各6g,煅磁石3g.(吴大真,柯新桥,李宁.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的良方妙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348)
补肾化瘀汤 用于癌瘤部位险恶病情危重正气亏损,肾阴耗竭者。①龟板胶、鹿角、枸杞子、熟地黄、当归各15g,补骨脂18g,巴戟天、何首乌、黄芪、党参、金毛狗脊各 30g。②荸荠60g,天葵子、白花蛇舌草、石决明、半枝莲各30g,重楼、半夏、白术各15g,三七、白僵蚕、天麻各l0g,全蝎3g,水煎服,每日1 剂,两方交替服用。
什么是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即各种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占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少儿以颅后窝及中线肿瘤较多见,主要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脑半球胶质瘤为最多见,如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为脑膜瘤、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胆质瘤等。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男稍多于女。
颅内肿瘤怎么预防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脑部部位的疾病发病率愈来愈高,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总体上说,发病原因并不明确,环境致病原包括物理因素如离子射线与非离子射线,反复发作性头痛、复视、腹痛、功能性头痛、继发性视神经萎缩、颅内压增高、颅压增高、麻痹。那么我们平常该怎么预防?
1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颅内肿瘤治疗的药
1、卡莫司汀注射液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卡莫司汀。
功能主治:恶性黑色素瘤,胶质细胞瘤,脑瘤,脑干胶质瘤,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室管膜瘤。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按表面积100mg/m2.每日一次.连用2-3日,或200mg/m2,用一次。每6-8周重复,溶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50ml中快速点滴。禁忌症:既往对本药过敏的病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紫杉醇成分:紫杉醇。功能主治: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1.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并查看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据。有过敏史者及白细胞/血小板低下者应慎用。
2.由于此药可引起过敏反应,在给药12 小时和6小时前服用地塞米松20mg,给药前30~60分钟给予苯海拉明50mg口服及西咪替丁300mg静脉注射。
3.常用紫杉醇的剂量为 135~175mg/m2,应先将注射液加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需用玻璃瓶或聚乙烯输液器,应用特制的胶管及0.22μm的微孔膜滤过。
4.滴注开始后每15分钟应测血压、心率、呼吸一次,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5.一般滴注3小时。6.注药后每周应检查血像至少2次,3~4周后视情况可再重复。禁忌症: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禁用。
颅内肿瘤病因
遗传因素(20%):
在神经外科领域中,某些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一般认为它们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外显率很高。
理化因素(30%):
物理因素中被确认的具有致肿瘤可能的是放射线,已有许多关于头颅放疗后引起颅内肿瘤的报道,在化学因素中,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和硝酸化合物,如甲基胆蒽,苯并比,甲基亚硝脲,亚硝基哌啶,在一些动物实验中都可诱发脑瘤。
病毒感染(20%):
实验研究表明,一些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若接种于动物脑内可诱发脑瘤。
免疫抑制(5%):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药的应用,会增加颅内或外周肿瘤发生的风险。
残余的胚胎(2%):
颅咽管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畸胎瘤,脊索瘤明显发生于残留于脑内的胚胎组织,这些残余组织具有增殖分化的潜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肿瘤。
发病机制:
分类:中枢神经系统颅内肿瘤分类方法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Bailey和Cushing的分类能反映肿瘤组织的来源及恶性程度,长期以来被世界多数地区的神经外科和病理科所采用,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如Kernohan的Ⅰ-Ⅳ级分类法,Russell的胶质瘤分类,较有影响的是Kernohan提出将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神经源肿瘤等,按其分化程度分为Ⅰ-Ⅳ级,根据这个分类似乎能够容易地判断肿瘤的发展和病人的预后,因此受到临床医师欢迎,在国内国际上使用多年,但此分类法也有缺陷,如同一肿瘤在不同部位,细胞分化即可不同,有些混合瘤无法分级,而有些肿瘤分级意义不大,在此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新的分类法,其特点是分类细致,包括了颅内发生的各种肿瘤类型,吸收了既往各种分类的特点和长处,既反应了肿瘤的形态学,又表明肿瘤的来源,并采用间变这一概念,可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分类。
颅内肿瘤如何预防
适量补充维生素A预防颅内肿瘤:
人类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维生素A对降低颅内肿瘤及其他癌症的危险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支持正常的黏膜和视觉,它直接或间接参与身体大多数组织功能,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如肝脏,全蛋和全牛奶,植物中是以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形式存在,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的过度摄入可以造成机体的不良反应而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则无此现象,血中低维生素A含量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
研究表明那些血中低水平维生素A摄入的人增加患肺癌的可能,而对于吸烟者血中低水平的维生素A摄入者有加倍患肺癌的可能,维生素A及其混合物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自由基可以引起遗传物质的损害),其次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和帮助体内分化细胞,发展成有序的组织(而肿瘤的特征是无序的),一些理论认为维生素A能够帮助早期受到致癌物质侵袭发生变异的细胞逆转过来而成为正常生长的细胞。
植物化学预防颅内肿瘤:
目前有关植物化学的研究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植物化学就是在植物中发现的化学物质,包括在植物中发现的维生素和其他物质,已经发现几千种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其中许多具有抗癌作用,这些化学物质的保护机制不但降低致癌物质的活性,而且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致癌物质的侵袭。
大多数植物提供的抗氧化剂活性超过了单纯维生素A,C,E的保护作用,例如一杯甘蓝只包含了50mg的维生素C和13U的维生素E,但它的抗氧化剂活性相当于800mg的维生素C和1100U的维生素E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推断水果和蔬菜中的抗氧化剂效果远比我们所知道的维生素的效果要强,无疑天然的植物产品将有助于今后的防癌工作。
颅内肿瘤手术治疗
手术为目前颅内肿瘤的基本治疗方法。进行脑瘤手术,要考虑下列原则:
①生理上允许、
②解剖上可达、
③技术上的可能、
④得多于失,利多于害。
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切除在肉眼难以识别的病理组织,且能避免损伤正常脑组织。近年来,超声吸引手术器(CUSA)与CO2激光都已用于神经外科领域,为脑瘤切除创造了新的条件。手术的方式如下。
1、完全切除:肿瘤能否完全切除,决定其性质与部位。在保证生命安全、尽量避免严重残废前提下,凡属良性肿瘤,分化良好的胶质瘤等,争取全切。颅内肿瘤中能达全切者约1/3,其中包括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微腺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先天性肿瘤或囊肿及少数胶质瘤的全切。
2、次全切与部分切除:肿瘤因部位所限或因浸润性生长周界不清,或已累及脑的重要功能区,生命中枢,主要血管,只能达到有限度的切除。有时采用囊肿穿刺术,如用以治疗颅咽管瘤,以缓解颅内压,同时可向囊内注入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治疗。
3、减压性手术与分流手术:如颞肌下减压术,枕下减压术,去骨瓣减压术与眼眶减压术(肿瘤累及颅眶部位)。这些手术的目的,是因为肿瘤不能全切除,合并脑肿胀或因手术后脑水肿反应严重时采用。手术切除一部分颅骨,并敞开硬脑膜减张,达到缓解颅内压增高的效果。
脑脊液分流术是在颅内肿瘤引起梗阻性脑积水或脑脊液吸收不良引起颅内压增高情况下,将脑脊液循环改道分流。将脑脊液直接引至静脉系统、淋巴系统及体腔内,以降低颅内压。如松果体瘤不能切除时,因导水管受阻,可于侧脑室安置一导管将脑脊液引至小脑延髓池,称为侧脑室一小脑延髓池分流术。尚有侧脑室一上矢状窦分流术,侧脑室一心房分流术,侧脑室一乳糜管分流术,侧脑室一胼胝体池分流术等,以及将脑脊液引入输尿管或膀胱内的方法。
颅内压可在减压术后得到缓解,可以改善病人周身情况,有利于争取进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
颅内肿瘤的偏方
颅内肿瘤的偏方【方一】红粉、郁金各240克,血竭、蛤粉、雄黄各120克,硇砂、芥穗、急性子、川芎、乳香、没药各30克,朱砂320克,杜仲、山甲、蜗牛、槐米各30克,巴豆仁150克,苍术、银朱各60克,全蝎、黑芝麻、丁香各30克,天麻、白及、煅金礞石各15克,琥珀60克,白芷、川军各90克,蝉蜕、麝香各9克,蜈蚣10条,斑蝥30个。将药共研细末,枣肉为丸,每丸重约3克,口服,每日2m4丸,每日1次。 本方功能活血解毒,通络散结。 注:本方有毒,只为中医师提供参考。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颅内肿瘤的偏方【方二】威灵仙、七叶一枝花各30克,木瓜9克,三七粉3克。 前三味药水煎,冲服三七粉,每日1剂。 本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适用于脑肿瘤。
颅内肿瘤的偏方【方三】生石决明、生鳖甲、丝瓜络各15克,僵蚕、蝉衣、钩藤、蜂房、全蝎、晚蚕砂各9克,木贼、牡蛎各15克,甘菊花30克,地龙12克。水煎服,水煎2遍混匀,分2次服。
小儿颅内肿瘤为什么会发热
颅内肿瘤在小儿发病率比较高,发病年龄以5~8岁居多。肿瘤的类型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小儿颅内肿瘤的组织类型以胶质瘤最多见,其次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和室管膜瘤。
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发病初期,多以呕吐和头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多数伴有视力减退。小儿颅内肿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病程中发热。颅内肿瘤为什么会发热呢?因为小儿的颅内肿瘤在临床上的恶性居多。恶性肿瘤常常会引起出血、坏死和瘤细胞脱落。出血和坏死组织以及脱落的瘤细胞可以进入脑脊液,同时由于肿瘤的影响,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这两项原因是小儿颅内肿瘤发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颅内肿瘤所致的发热一定要积极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治疗原发病。对热势较高的患儿最好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治疗。
脑瘤有多少种类型
颅内肿瘤又称为脑肿瘤、颅脑肿瘤,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脑膜和生殖细胞的肿瘤,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蝶鞍区的颅咽管瘤与颗粒细胞瘤,以及转移性肿瘤。按其起源部位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继发性颅内肿瘤,按其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颅内肿瘤和恶性颅内肿瘤。它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起源于颅内组织的肿瘤,继发性颅内肿瘤是由身体远处部位转移或由邻近部位延伸至颅内的肿瘤。
运动神经元病的辨病论治
1.飞步汤(《千家妙方》)
组成:龟板,熟地黄,知母,黄柏,陈皮,白芍,牛膝,狗骨,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
功效:滋阴降火,强筋健骨,健脾益气。
适应证:肝肾不足,阴虚火旺兼见脾虚肉痿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
用法: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温服。
2.经验方(《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大全》)
组成:石菖蒲,麦冬,钩藤,佛手,牡蛎,龙骨,焦白术,桃仁,赤芍药,红花,神曲,麦芽,山楂,炙甘草,伸筋草,珍珠母。
功效:安神定惊,益心通络,养血活血,健脾生肌。
适应证:气血两虚,心神不宁,筋肉失养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
用法: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温服。
3.经验方(《神经肌肉疾病临床精华》)
组成:天麻,全蝎,蜈蚣。共为细末。
功效:平肝熄风,化痰止痉。
适应证:风痰阻络,筋惕肉瞤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
用法:每次2g,每天3次,温水冲服。
小儿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即各种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少儿以颅后窝及中线肿瘤较多见,主要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脑半球胶质瘤为最多见,如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为脑膜瘤、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胆脂瘤等。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男稍多于女。
颅内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传统中医认为,脑肿瘤的形成是由于内伤七情,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外邪侵入,寒热相搏,痰浊内停,长期聚于身体某一部位而成。专家们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潜心研究,将脑瘤的发病原因概括为内外两种,即内为素质因素或易感因素,外为诱发因素或为助长因素,但一不会发病。他认为脑肿瘤属祖国医学的“头痛”、“头风”等范畴,究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肾虚不充,髓海失养,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肝风内动,邪毒上扰清窍,痰蒙浊闭,阻塞脑洛,血气凝滞,“头为诸阳之会”总司人之神明,最不容邪气相犯,若感受六淫邪毒,直中脑窍或邪气客于上焦,气化不利,经脉不通,瘀血、瘀浊内停,内外全邪,上犯于脑,并留结而成块,发为脑瘤。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有两类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类是肿瘤基因,另一类是抗肿瘤基因。抗肿瘤基因的活化和过渡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肿瘤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肿瘤基因可以存在于正常细胞中,不表达肿瘤特性,当这样细胞受到致瘤因素作用时,如病毒、化学致瘤和射线等,细胞中的肿瘤基因被活化,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目前认为,诱发肿瘤发生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致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