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橙的产地环境
绿橙的产地环境
琼中绿橙得益于海南这个“健康岛”和生态省的大环境,特别是在琼中特定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下,琼中绿橙展现了优良的品质。它以无污染、无公害、皮薄汁多、甜酸适度、化渣率高等特点和品质优、上市早、果实大、适应强的优势,十分适合现代人对商品质水果的需求,具有“南国佳果”、“橙类王子”之美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处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脉、毗邻万泉河源头,地处亚热带,年均气温22.8℃,年均日照1741.l/小时,年均降雨量2444毫米,发展海南绿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独特自然条件孕育的海南绿橙产品。
文冠果的产地环境
文冠果原产于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天然分布于北纬32°-46°,东经100°-127°即北到辽宁西部和吉林西南部,南自安徽省萧县及河南南部,东至山东,西至甘肃宁夏。集中分布在内蒙、陕西、山西、河北、甘肃等地,辽宁、吉林、河南、山东等省均有少量分布。在黑龙江省南部,吉林省和宁夏等地区还有较大面积的栽培树林。在垂直方向上,文冠果分布于海拔52-2260米,甚至更高的区域。[2]
文冠果适应在草沙地、撂荒地、多石的山区、黄土丘陵和沟壑等处、甚至在崖畔上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中国北方许多地区如内蒙、山西、陕西、河北等省曾大面积栽培。
杏的产地和生产环境
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斐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癌之国”。而据科学分析,经常吃杏可能是斐济人无癌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杏一直以果实早熟、色泽鲜艳、果肉多汁、风味甜美、酸甜适口等特色,在春夏之交的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深受人们的喜爱。杏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还有良好的医疗作用,在中草药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杏性温,一次不可食用过多,否则会上火。另外还需要注意:苦杏仁含有苦杏仁苷,可分解出毒性很强的氢氰酸。因此,如食用杏仁,须先在水中浸泡,并加热煮沸,使氢氰酸溶入水中或蒸发掉,而后才能食用。
产地
杏原产中国,遍植于中亚、东南亚及南欧和北非的部分地区。杏的产量以西班牙为最多,其次是伊朗、叙利亚、美国、法国、意大利。
杏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除南部沿海及台湾省外,大多数省区皆有,其中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江苏、安徽等地较多,其集中栽培区为东北南部、华北、西北等黄河流域各省。
生长环境
杏对土壤、地势的适应能力强,多种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在800~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长,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碱性土上甚至在岩缝中都能生长。杏树耐寒力较强,可耐-30℃或更低的温度,杏也耐高温,如新疆喀什等地,夏季最高气温℃仍能正常生长结果且品质佳。但杏树不耐水涝,地面积水3天就会烂根树死。
品种
杏的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肉用型(食用果肉),也是主要类型;仁用型,果肉较少而口味较差,但仁大而适合食用(或药用);兼用型(榛杏)。其中,肉用型的品种主要有金太阳、凯特杏、红丰杏、新世纪杏、大棚王等,榛杏的著名品种有红金榛、沂水丰甜榛杏等。
白鸭的产地环境
连城白鸭主产于福建省连城县,连城也被命名为“中国连城白鸭之乡”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连城县位于福建省的西部,海拔为1000米左右,属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0℃,无霜期为27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710毫米。武夷山脉纵贯全县,境内峰峦绵延,丘陵起伏,溪涧纵横交错。水田、山塘、小河中各种水草和螺、蚌、小鱼虾繁生,为养鸭提供了丰富的天然动植物饲料。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当地群众向以稻谷作为鸭的主要补充饲料。
保持连城白鸭独有特征和价值所需的原产地自然生长环境属于中亚热带、冬暖夏凉,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9℃左右。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有清沏的水质来源、优质的山区生态环境,属于红壤土、紫色土、冲积土、水稻土、稀土、膨润土六种类型土壤。连城白鸭只有生长在上述特殊的气候、地貌、水土等自然环境中,才能保持其独有的特征和价值。
香沙芋的产地环境
靖江市位于江苏省苏北平原南端,东南西三面环江,南与张家港市、江阴市、武进市隔江相望,东北至西北与如皋、泰兴市毗连。其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1°56′-32°08,东经120°01′-120°33′之间,全市土地总面积664.76平方公里。
地理结构上,靖江市位于下扬子三角洲苏北平原地带,构造上属四级构造单元的下扬子台褶带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江阴、常熟穹断褶束的一部分。境内有一独立丘陵──孤山,余皆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以横港为界, 南低北高,多在黄海高程2.5~4.5米。
气候方面,靖江市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受季风环流势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性和过渡性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冷寒少雨,春秋冷暖、干湿多变。[5]
香沙芋是冲积平原的特有产品,粮菜兼用,靖江市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历史悠久,产品营养丰富,口感好,素有“芋粟”美称。
猕猴桃产地 生产环境和品牌
猕猴桃产地
猕猴桃的祖籍是中国,1904年,新西兰一位名叫伊莎贝尔的女校长到中国湖北宜昌看望她的姐姐,并把中国的猕猴桃种子带回了新西兰。迄今为止,新西兰出产的猕猴桃已经风行全世界,而新西兰在奇异果营销、研发和价格方面的影响力,也是世界第一。
1952年,猕猴桃鲜果首次出口到英国伦敦。由新西兰培育出来的品种还被逐渐引种到澳大利亚、美国、丹麦、德国、荷兰、南非、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而在我国,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和毗邻的宝鸡市眉县因盛产猕猴桃成为名符其实的猕猴桃之乡。
猕猴桃生长环境
猕猴桃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土壤适宜、排水良好的环境,萌芽期怕晚霜和大风,生长期怕旱、怕涝,成熟期怕霜冻和降雪。因此,适宜猕猴桃生长的园地必须水源充足,而且海拔高度在300至1200米之间,另外,园地不能建在风口上。山地建园
要选择坡向,早阳坡和晚阳坡较好,坡度不能超过30度。
猕猴桃品种
在我国,猕猴桃主要有楚红猕猴桃、华优猕猴桃、亚特猕猴桃、红阳猕猴桃、西选猕猴桃、秦美猕猴桃、金香猕猴桃、海沃德猕猴桃等品种。
磨盘柿子的产地环境
房山区的磨盘柿栽培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它一直是皇宫的贡品。房山区根据自身的地理、气候、地形、温度等多方面的条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三个主栽树种,在三个主栽树种中又以磨盘柿为重中之重,目前全区磨盘柿栽培面积达到12.1万亩。 环境:柿喜温暖,但也耐寒;年平均气温9-23℃地区均可栽培,而以11~20℃最为适宜,甜柿要求年均温13℃以上,生长期(4-11月)17℃以上,果实着色期日平均气温为21-23℃,采收期需要15℃以上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是什么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是二者经过的渥堆发酵工艺不同。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渥堆”这道工序,完全依自然转化而成,是历史上的传统制法。熟茶是指毛茶经过“渥堆”,通过湿熟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发酵,促进多酚类化合物非酶性自动氧化,转化成茶叶内含物质,减除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缩短其陈化阶段。
1、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料,然后通过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步骤做成的紧压茶。青饼,也可以俗称生饼,是比较传统的加工工艺,当年的茶叶直接压制成饼,不经过人工发酵,靠时间和岁月的流逝,自然发酵,一般5到10年的茶才好喝。生茶外形色泽墨绿、香气较熟茶更香一些、味道较浓,汤色呈金黄色,比较透亮,生饼霸气十足,起到刮油的功效,不建议餐前饮用。
2、熟茶
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或者紧压茶。熟饼经过卧堆,并适度发酵,可以直接饮用,茶饼呈现深黑色,汤色呈红褐色、汤色较红亮,具有清热、消暑、解毒通便等。
绿色食品的等级分类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A级标准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消费者在选购此类食品时,应认清“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A级标志为绿底白字,AA级标志为白底绿字。该标志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认定颁发。
威灵仙的产地环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贵州(海拔150-1000米)、四川(500-1500米)、陕西南部(1000米以下)、广西(160-1000米)、广东、湖南(80-700米)、湖北、河南、福建、台湾、江西 (140-700米)、浙江、江苏南部(140-320米)、安徽淮河以南。生山坡、山谷灌丛中或沟边、路旁草丛中。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东黄埔。
菟丝子的产地环境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省。伊朗、阿富汗向东至日本、朝鲜、南至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等国亦有分布置。[1]
生于海拔200-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
蟹味菇人工栽培
栽培场要求
蟹味菇栽培的产地环境总体要求,应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5358-2007)((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1)基本条件。 蟹味菇的栽培场所应区分两个不同生理阶段。前阶段为营养生长需120天,后阶段为生殖生长,即长菇仅需30天,两个不同阶段的时间培养相差3倍;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环境条件相差较大,前者要求环境干燥,恒温,遮光,室温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为70%;后者要求环境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5%~90%,温度8℃以上,22℃以下,适度散射光;菇棚“三阳、七阴”,光照度300-500勒。
(2)发菌室。 前阶段发菌培养一般专业性栽培厂场,必须建造专门菌袋培养室,农家可以利用住房、仓库空间、地下室、防空洞等。只要具备环境卫生,干燥,保温和通风条件良好,均适于发菌培养。塑料大棚昼夜温差大,若无相应的保护设施,不适于作发菌室。
(3)长菇房。 长菇房南北省、自治区有别。南方多采用野外搭盖简易草棚,为了保温出菇,菇棚四周用膨体塑料泡沫板衬丝塑料膜围盖,棚顶覆盖塑料膜,并铺20厘米厚的芒箕等野草。北方可采用地沟菇棚栽培,这种设施利用土壤是热的不良导体,有利于降低与外界温度的干扰,保温性好;又利用土壤是水分的良好载体,具有很高的持水能力,所以又有利于保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