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酒的营养价值 抗菌、抗溃疡
蜈蚣酒的营养价值 抗菌、抗溃疡
蜈蚣酒中含有琥珀酸等有机酸成分,琥珀酸具有抗菌、抗溃疡的功效,还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这也是蜈蚣酒中起抗菌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
蜈蚣有什么作用
抗肿瘤作用。
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抗菌作用。
本品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管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对葡萄球菌,八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并不显示直接的抑制作用。
促进免疫功能。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药前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分别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
止跌打。
蜈蚣泡酒能治跌打,对于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肿痛,用蜈蚣酒擦之,能快速消肿、止痛,同时对毒疮和无名肿毒也有良好效果。
通络止痛,用于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
本品亦有与全蝎相似的搜风通络止痛作用,用于风湿顽痹,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攻毒散结,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如不二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可治毒蛇咬伤。
丁香的营养价值 抗胃溃疡
可抑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形成。丁香挥发油和丁香酚可使胃黏液分泌显著增加,而酸度不增加。丁香酚可能是抗溃疡的活性成分。
葶苈子的营养价值 抗菌抗癌
葶苈子苄基芥子油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本品对宫颈癌细胞株和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一)蜈蚣的功效
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入肝经。
功用主治: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癥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治疗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结核、骨结核、乳腺结核及颈淋巴结核等),癌症(食道癌、乳腺癌、皮肤癌、肺癌、子宫癌、唇腺癌等)。
第1步《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第2步《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第3步《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第4步《日华子本草》:"治癥癖。蛇毒。"
第5步《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第6步《本草述》:"治疠风。"
第7步《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二)蜈蚣的作用
第1步抗肿瘤作用。
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第2步抗菌作用。
本品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管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对葡萄球菌,八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并不显示直接的抑制作用。
第3步促进免疫功能。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药前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分别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
第4步止跌打。
蜈蚣泡酒能治跌打,对于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肿痛,用蜈蚣酒擦之,能快速消肿、止痛,同时对毒疮和无名肿毒也有良好效果。
第5步通络止痛,用于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
本品亦有与全蝎相似的搜风通络止痛作用,用于风湿顽痹,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第6步攻毒散结,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如不二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可治毒蛇咬伤。
蜈蚣的用药禁忌
1、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2、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
3、不良反应及治疗:主要为过敏反应:
(1)因臂痛服用乌头汤加服蜈蚣2条,翌日双脚皮疹隆起,用抗过敏药后恢复。
(2)因口眼歪斜,在服牵正散时加服蜈蚣2条,研末冲服,6h后出现皮疹,停药后消失。
(3)因风湿痹痛用生蜈蚣研粉,日服2g,第一次服药后2小时,服部及下肢起红疹,搔痒,再服时病情加剧,停药后,服抗过敏药,痒止疹退。后因风湿痹症加剧,继续服生蜈蚣粉1克,随即又起疹,后用文火培至黑褐色的蜈蚣粉,未发生过敏。
(4)因患面神经麻痹,每日服中药一剂,内有蜈蚣4-5条,半月后出现胃痛,给予对症治疗。服中药至35天,累计服蜈蚣150余条之后,患者出现胃痛心悸,胸闷、气短,心电图呈ST-T改变,因考虑所服中药方中除蜈蚣外均无毒。可能系药物中毒导致心脏损害、并确证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对症治疗半年后恢复。
中药蜈蚣的新功用
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
传统主要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症,以及疮疡肿毒、顽固性头痛、风湿痹痛等。
抗肿瘤、镇静、止痉和抗真菌等作用。
据现代药理研究,蜈蚣具有抗肿瘤、镇静、止痉和抗真菌等作用。蜈蚣的药用成分,正是它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据临床试用,具有以下新的功用:
治传染性肝炎。
用蜈蚣注射液,每次肌注2毫升,每次1~2次,10日为一疗程。
治肺结核。
将蜈蚣去头足,烘干,研末内服,每次为3克,每日3次,连服一个月,停药休息一周。
治癌症。
取蜈蚣晒干,研末,每日量约为2~3克,分3次服。
治男人不举。
蜈蚣18克,当归60克,白芍60克,甘草60克,共研细粉,分为40包,每次服0.5~1包,早晚各一次,空腹用黄酒送服,15日为一疗程。
治癫痫。
蜈蚣、全虫等量制成片剂,每片0.3克,每次4~5片,每日两次。
治慢性骨髓炎。
蜈蚣60克,淫羊藿30克,肉桂10克,研细末,每日服20~30克,分2~3次用温开水送服。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1、止痉作用
止痉散(全蝎、蜈蚣)每天1g,连服1、3、9天后,惊厥均有对抗作用。
2、抗真菌作用
蜈蚣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紧密着色芽生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抗肿瘤作用
蜈蚣水蛭注射液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蜈蚣的药理小偏方
1、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
方法: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
2、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
方法: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并去失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通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熟(酒)调下,日一服。
3、治中风口眼歪斜
方法: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
4、治惊痫
方法: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
5、治小儿急惊
方法: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
6、治蛇咬
方法:白芷一两(取白色者),雄黄五钱,蜈蚣三条,樟脑三钱。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
7、治蛇窠疮、蛇咬伤
方法:蜈蚣十条(为末不可经火),白芷三钱(为末白者佳),雄黄三钱(为末),甘草(末)三钱,香油二两。将四味浸之三日或随浸调搽。
8、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
方法: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
蜈蚣酒的营养价值 蜈蚣酒的营养成分
蜈蚣酒中含有酒精、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胆碱、蜈蚣毒、酷胺酸、蚁酸、胆甾醇、脂肪、花生四烯酸、琥珀酸、组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酷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谷氨酰胺、几丁质、脱乙酰几西质、葡萄糖胺、酸性磷酸酶等,尚含糖类、蛋白质、铁元素、锰元素、钙元素、锌元素、镁元素等营养成分。
蜈蚣的营养价值 蜈蚣的营养成分
蜈蚣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固醇、蚁酸等。亦曾分离出δ-羟基赖氨酸;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谷氨酸。
丁香的营养价值 抗菌、抗病毒
丁香油和丁香酚有广谱的抗菌作用。丁香中的鞣花单宁有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抗真菌:其水煎剂或乙醇浸出液有广谱的抗真菌作用,或杀死作用。丁香酚对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有显著的杀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