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养生 养心修性要遵循3原则
中老年养生 养心修性要遵循3原则
一、静神少虑
1、老年人精神上要乐观开朗,不要为了一些琐事去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2、注意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寻找事业的精神支柱;
3、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4、注意仪容仪表,不同的场合装束要得体,心态年轻化,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
二、劳而勿过
1、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3、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
三、节欲保精
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
很多老人信奉“千金难买老来瘦”,认为年纪大了就要瘦,能预防“三高”。老人适当保持身材对健康有益,但过瘦也不科学,潜伏着诸多健康风险,要知道瘦弱老人也有可能脂肪超标。老人太瘦要注意这些疾病。
警惕营养不良
瘦老人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都会比正常老人低,体质相对较弱,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能力差,常常会感觉精神不振,易出现疲劳和头晕目眩的现象。此外,有些老年人并非天生就瘦,而是盲目推崇素食,只吃米面、蔬果、豆类等植物性食物,拒绝肉鱼禽类等动物性食物,这些老年人可能存在营养不足、能量缺乏,进而发生贫血、免疫力低下、骨质疏松等。
免疫力下降
瘦弱的老人免疫功能往往低下,对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感冒、发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及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并且一旦患病,往往经不起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折(。
易引发疼痛
脂肪是内脏器官、皮下组织的保护器,起着衬垫支撑、缓解震动的作用。精瘦的人由于没有足够的脂肪作为骨骼的缓冲物。他们久坐时,臀部骨骼常因为被压而感到疼痛。由于脚底脂肪垫薄,走路也会觉得痛。
血瘀体质养生需要遵循的原则
血瘀体质的朋友,很容易出现情绪激烈过度,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的话,对于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血瘀体质养生一定要及时科学。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血瘀体质养生需要遵循的原则。
1、当体质发生明显偏颇时稍微用点活血化瘀理气的药物,但是这种药不能久用,和调整是热体质的药物一样,不能久用,相对来说这样的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不利的方面要大一些。
2、淤血体质主要和肝有关,和肝经常饿不到疏泄有关。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停则血瘀,气滞则血瘀。肝本身又是藏血的,如果你肝气经常淤滞的话,慢慢的就形成淤血体质。这种体质应重点保护肝脏,注意疏肝理气。
3、肝为将军之官,情绪。季节的转化,有时不良的气候变化都会对它形成影响,饮食也会,如喝酒,包括衣着也会。春天生发时,你穿得很紧的衣服,再生点闷气,再久坐室内,耽于网络,让肝脏不高兴了,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这种体质。
中医饮食养生应当遵循的原则
(2)饮食有常,物我相适
饮食有常,“常”即指常规、一定的规律性、规范性而言。
祖国医学“饮食有常”,在饮食卫生方面,包括按时、按量、细嚼、寒热适宜等内容。如《养生庸言》云:“不论饭菜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张呆在《医说》中说:“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
“饮食有常”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物我相适”,即食物的性味要与人体的阴阳气血状况相适应,以人体需要来决定食用何种适当的食物。如人体质有偏于寒热虚实之分,饮食上则主张分别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燥者濡之”的原则进食。如气血虚的人,冬春季宜进食温热生血的当归羊肉汤和桂圆肉、大枣等滋补食品。
(3)饮食以时,四季五补
中医在养生中主张顺应四时养生。《内经》中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记载。这一思想被后世养生家奉为宗旨,在饮食方面讲究在不同季节、气候、时间,服食不同性味的食物,以适应环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四时变化。
《饮膳正要》阐述了四季适宜食物:“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获以凉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燥;冬气寒,宜食枣以热其寒。”
这些四季进补的养生要则,对养生延年大有裨益。
(4)饮食洁净,进食宜忌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卫生也是祖国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食物宜新鲜洁净,富有活力;必要时尚要辨别有无毒性,慎从口入。
《饮膳正要》指出:“猪、羊疫死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用”、“浆老而饭嫂不可食”,《食疗本草》亦载“鳖赤足不可食”、“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随息居饮食谱》亦云“河豚鱼其肝、子与血尤毒”等。
物性不同,有相合相反之诫;病体有别,因而有宜食宜忌之谓。元代贾铭《饮食需知》中,论述了共325种饮食性能及宜忌。所谓“宜”,即以相宜食性的食物治病养体;而“忌”指不相宜食物应禁食,又称“忌口”。(本草纲目》中就列举出63种饮食禁忌。<随息居饮食谱》载:“糯米,性太粘滞,难化也。小儿、病人尤当忌之。”诸如此类,中医书中记载颇丰,形成了祖国医学饮食养生学说的一大特色。
我国饮食养生的基本要则,是祖国医学瑰宝中珍贵科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我国饮食养生学与现代营养学融为一体,将给人类医疗保健和养生长寿事业带来新的活力。
老人秋冬养生 饮食要遵循10个原则
1、老人饮食—蔬果宜鲜
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2、老人饮食—数量宜少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老人要吃多种食物,但每种食物数量不宜过多,每餐七八分饱。
3、老人饮食—质量宜高
质量高不意味着价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质量高的食品,老人应当经常食用。还要注意多吃鱼,少吃肉。糖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和蔬果,尽量减少白糖、红糖、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
4、老人饮食—食物宜杂
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类、蔬果、菌藻等多种食物,还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泽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5、老人饮食—质地宜软
老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饭菜质地以软烂为好,可采用蒸、煮、炖、烩等的烹调方法。选择的食物尽量避免纤维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类可多选择纤维短,肉质细嫩的鱼肉;牛奶、鸡蛋、豆制品都是最佳选择食物。
6、老人饮食—味道宜淡
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建议老人一日的食物组成:谷类150-250克,鱼虾类及瘦肉100克,豆类及其制品50克,新鲜蔬菜300克左右,新鲜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调用油30克,食盐6克,食糖25克,少饮酒,喝足够的水分。
7、老人饮食—饭菜宜香
老人食欲降低,在食品的制作方面要更加精心,注意色、香、味、形的调配。此外,优雅、安静、整洁的就餐环境;集体或结伴就餐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就餐兴趣。
8、老人饮食—速度宜缓
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鱼时更要注意。鱼肉由于肉质松软、细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优点,是老人的首选食品。但由于鱼刺的问题,限制了许多老人的食用。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选鱼刺较少的鱼类,吃鱼时,最好不要与米饭、馒头同时吃。
9、老人饮食—饮水宜多
老人对口渴的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敏感,因此,要自觉多喝水,可选择淡茶或白开水。千万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以免缺水。缺水会引起老人便秘和体内代谢失调。
10、老人饮食—温度宜热
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过程是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的。老人对寒冷抵抗能力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就会影响到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肠道疾病。因此,老人的食物以温热为主。
老年人养生养心三原则
一、静神少虑
1、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2、注意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寻找事业的精神支柱。
3、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4、注意仪容仪表,不同的场合装束要得体,心态年轻化,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
二、劳而勿过
1、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3、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有句谚语“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三、节欲保精
1、欲不可纵。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健壮则人能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泰定养生主论》曰:“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能保持始终者,祛疾延年,老当益壮。”这说明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2、养血固精。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以“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来说明节欲保精的重要性,而东汉医家张仲景则以“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阐述了节欲保精不但有利健康,而且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
老人养生需遵循6大法则
一、补充钙质
老年人易出现骨质疏松及脱钙现象,应多补钙,多吃乳品、豆制品、芹菜、山楂、香菜等含钙较多的食品。
二、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的养生指南应该坚持锻炼可以延缓衰老,防止人体机能过早退化。
三、定期体检
再好的身体,也不阻挡疾病的侵袭。尤其是恶性疾病诸如肿瘤、癌症等,前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
四、低盐饮食
每人每天不超过1钱(5克,约一小勺)的食盐,可以减轻肾脏的负荷,减轻血管阻力,有利于防治高血压。
五、少荤多素
动物性脂肪含有胆固醇和脂肪酸较多,使血脂增高,动脉硬化,是造成冠心病的重要因素。这是老年人的养生指南之一。
六、食醋有益
食醋可增加食欲,预防疾病,对于感冒可以有非常好的预防作用。醋泡花生米经过一昼夜后,每日清晨服10粒,可以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这同样是老年人的养生指南。
老人养生需遵循6大原则
1、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的养生指南应该坚持锻炼可以延缓衰老,防止人体机能过早退化。
2、补充钙质
老年人易出现骨质疏松及脱钙现象,应多补钙,多吃乳品、豆制品、芹菜、山楂、香菜等含钙较多的食品。
3、定期体检
再好的身体,也不阻挡疾病的侵袭。尤其是恶性疾病诸如肿瘤、癌症等,前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
4、低盐饮食
每人每天不超过1钱(5克,约一小勺)的食盐,可以减轻肾脏的负荷,减轻血管阻力,有利于防治高血压。
5、少荤多素
动物性脂肪含有胆固醇和脂肪酸较多,使血脂增高,动脉硬化,是造成冠心病的重要因素。这是老年人的养生指南之一。
6、食醋有益
食醋可增加食欲,预防疾病,对于感冒可以有非常好的预防作用。醋泡花生米经过一昼夜后,每日清晨服10粒,可以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这同样是老年人的养生指南。
孕期女性保养要遵循四大原则
孕妇如何科学使用晚餐?
1、不能吃晚餐
晚餐所需的能量占全天所需总能量的30%,它不仅是对下午能量和营养素消耗的补充,也是对晚间活动和睡眠所消耗能量和营养素的一种供给。晚餐与次日早餐间隔的时间比较长,晚餐过后的活动和睡眠的基础代谢都是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尤其是怀孕的职场女性,中午餐会存在一些营养欠缺,晚上可以适当地弥补一下中午餐的不足。
因此不吃是不科学的。
2、晚餐怎么吃才合理?
晚餐既不能不吃,又不能吃过饱,那职场孕妈该如何吃晚餐呢?我身边的一些家庭只要有个孕妇,全家都跟着紧张,有些家长、朋友都认为吃得多、补得多,营养才充足。实际上,孕妈妈整个孕期体重增加12千克较为适宜,如果孕前就胖的人还要减少增重的幅度。而晚餐是最容易吃多增脂的一顿饭。因此,孕妈妈要改变以前的观念,只有合理的饮食对妈妈和宝宝才是最好的。
3、晚餐吃过饱对健康不利
职场孕妈白天忙了一天,到了晚上和全家聚在一起,晚餐会过于丰盛油腻。为了弥补白天营养的不足,孕妈们也有可能吃得过饱。有研究表明,如果晚餐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过多,患冠心病、高血压的几率会升高,还会使消化时间延长,引起大脑活跃,影响睡眠质量或导致失眠。另外,妊娠高血压疾病不但会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还会增加围产儿死亡的风险。
如果孕妈妈晚餐过饱的话,血糖和血液中氨基酸的浓度会增高,再加上活动量少、能量消耗过低,就会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而引发肥胖。因此多吃也是不科学的。
孕期女性保养要遵循四大原则
孕中期营养原则一:补充优质蛋白质
为了满足母体和胎儿生长的需要,并为分娩消耗及产后乳汁分泌进行适当储备,准妈妈应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每天比妊娠早期多摄入15~25克蛋白质。动物蛋白质应占一半以上。
孕中期营养原则二:保证适量的脂肪
准妈妈在孕中期应适当增加植物油的量,增加身体脂肪含量,为分娩和哺乳做能量贮存。也可适当选食花生仁、核桃、芝麻等含必需脂肪酸较高的食物。
孕中期营养原则三: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孕中期对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C以及其他B族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因此准妈妈应增加这些维生素的摄入。
含维生素的食物:米、面、杂粮,保证准妈妈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在北方日照时间短的地区会有部分准妈妈缺乏维生素D,应注意多吃海水鱼、动物肝脏及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孕中期营养原则四:补充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孕中期准妈妈应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每日应摄入钙不少于1000毫克;摄入足量的锌和铁也是同样重要的,建议准妈妈每日锌摄入量为20毫克、铁摄入量为25毫克。
钙的主要食物来源:乳和乳制品中丰富,小虾皮、海带等海产品,豆和豆制品等。
铁的主要食物来源: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等。
锌的主要食物来源:来源广泛,牡蛎含锌量最高。
老人夏季养生遵循6原则
1。充分休息:
老年人必须养成午睡的习惯,以保证每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
2。避免着凉:
夏季老年人避暑时注意对腰腹部进行保暖。
夏季老年人避暑时注意对腰腹部进行保暖
3。清洁皮肤:
夏季要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
4。预防中暑:
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下活动,同时注意补水。
5。调节饮食:
老年人代谢过程比一般人低10%-15%,所以夏季饮食应该新鲜可口、清淡易消化。
老人夏季养生要调节饮食
6。防肠道病:
老年人夏季不贪食生冷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出现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