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主要功能
脑垂体主要功能
垂体各部分都有独自的任务。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有7种,它们分别为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黑色细胞刺激素。神经垂体本身不会制造激素,而是起一个仓库的作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制造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通过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神经纤维被送到神经垂体贮存起来,当身体需要时就释放到血液中。
腰子的主要功能
分泌与代谢
分泌尿液,排出代谢废物、毒物和药物:
肾血流量约占全身血流量的1/4~1/5左右,肾小球滤液每分钟约生成120mL,一昼夜总滤液量约170~ 180L。滤液经肾小管时,99%被回吸收,故正常人尿量约为1500mL/d。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多肽类物质和少量蛋白质,在近曲小管几乎被全部回收,而肌酐、尿素、尿酸及其他代谢产物,经过选择,或部分吸收,或完全排出。肾小管尚可分泌排出药物及毒物,如酚红、对氨马尿酸、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等;药物若与蛋白质结合,则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排出。
调节体内平衡
调节人体水及渗透压平衡的部位主要在肾小管。近曲小管为等渗性再吸收,为吸收Na+及分泌H+的重要场所。在近曲小管中,葡萄糖及氨基酸被完全回收,碳酸氢根回收70%~80%,水及钠的回收约65%~70%。滤液进入髓袢后进一步被浓缩,约25%氯化钠和15%水被回吸收。远曲及集合小管不透水,但能吸收部分钠盐,因之液体维持在低渗状态。
调节电解质浓度
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多种电解质,当进入肾小管后,钠、钾、钙、镁、碳酸氢、氯及磷酸离子等大部分被回吸收,按人体的需要,由神经?内分泌及体液因素调节其吸收量。
调节酸碱平衡
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包括:①排泄H+,重新合成HCO3-,主要在远端肾单位完成;②排出酸性阴离子,如SO42-、PO43-等;③重吸收滤过的HCO3-。
内分泌功能
可分泌不少激素并销毁许多多肽类激素。肾脏分泌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血管活性激素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类物质,参加肾内外血管舒缩的调节;又能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3及红细胞生成素。
总之,肾脏是通过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分泌内分泌激素,以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为维持正常的排泄功能,肾血流量一般保持在恒定范围内,肾小球滤过率约120mL/min。肾脏有自身调节功能,通过管球反馈、肾神经及血管活性物质等环节调节肾血浆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肾小球滤过率受毛细血管内压、肾血浆流量、动脉血白蛋白浓度及滤过膜的通透系数的影响,当血压过低,肾血浆流量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或通透系数下降时,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或停止。肾小球滤过膜对大分子物质具有屏障作用,滤过膜的屏障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机械性屏障,与滤过膜上的孔径大小及构型有关;二是电荷屏障,肾小球滤过膜带负电荷,可以阻止带负电荷的白蛋白滤出。在某些病理状态下,滤过膜上的负电荷消失,使大量白蛋白经滤过膜滤出,形成蛋白尿。
尿素、肌酸、肌酐为主要含氮代谢产物,由肾小球滤过排泄,而马尿酸、苯甲酸以及各种胺类等有机酸则经过肾小管排泄。主要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内分泌的途径来排泄代谢废物,以肾小管近端排泄为主,除排泄有机酸外,还排出许多进入体内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头孢霉素等也从近端肾小管排出。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量比血红蛋白大的蛋白质外,所有物质都随水分滤至肾小囊腔内,称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各类物质又被选择性重吸收回血液,其余形成尿液。其中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全部重吸收,水、钠、钾、氯等大部分重吸收;对机体无用或有害的物质,如尿素、尿酸、磷酸根等只少量重吸收,肌酸酐全部不吸收。除重吸收外,肾小管和集合管还有分泌与排泄的功能,如尿中的氨,绝大部分由肾小管和集合管所分泌,故虽然一昼夜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总量可达100~200升;但每天排尿量只有1~2升,而且其成分与血浆有很大差别。
排泄过程
排泄是机体物质代谢全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肾脏的基本生理功能是生成尿液,从尿中排出各种需要消除的水溶性物质。肾脏泌尿活动的生理意义,一方面是排泄上述各种新陈代谢的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药物和异物等;一方面又调控体液的容量及其成分的排出,保留体液中各种对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和重要的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以及氯离子等,排出过多的水和电解质,尤其是氢离子。由于从肾脏排出的物质种类最多,数量很大,而且可随着机体的不同情况而改变尿量和尿中物质的排出量,在调节机体的水和渗透压平衡、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肾脏已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排泄器官,而是机体内环境调节系统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肾脏还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即兼有一些内分泌功能,例如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和高活性的维生素D3等,能起到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生成和调节钙磷代谢等作用。故肾脏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正常功能所必需的重要器官。
脑垂体的分泌功能
脑垂体各部分都有独自的任务。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有7种,它们分别为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和黑色细胞刺激素。 神经垂体本身不会制造激素,而是起一个仓库的作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制造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通过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神经纤维被送到神经垂体贮存起来,当身体需要时就释放到血液中。
脑垂体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 泌乳素:促进乳房发育成熟和乳汁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刺激甲状腺增生,细胞增大,数量增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促进肾上腺皮质细胞增生; 卵泡刺激素:促进男子睾丸产生精子,女子卵巢生产卵子;黄体生成素:促进男子睾丸制造睾丸酮,女子卵巢制造雌激素、孕激素,帮助排卵;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控制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素合成;抗利尿激素:管理肾脏排尿量多少,升高血压; 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分娩。
脑垂体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
泌乳素:促进乳房发育成熟和乳汁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刺激甲状腺增生,细胞增大,数量增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促进肾上腺皮质细胞增生
卵泡刺激素:促进男子睾丸产生精子,女子卵巢生产卵子
黄体生成素:促进男子睾丸制造睾丸酮,女子卵巢制造雌激素、孕激素,帮助排卵
激素六项都有哪些
睾酮(T):
主要由男性睾丸和女性的卵巢分泌,部分由肾上腺分泌。T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和合成代谢。男性体内的总T水平异常低时,可能表示生殖功能不良、垂体机能减退、泌乳素过高症、肾衰竭、肝硬化等;总T水平高时提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异常等。女性体内的血清T浓度比男性约小10倍;水平升高可能表示多囊卵巢综合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紊乱、卵巢或肾上腺的肿瘤等。
孕酮(P):
非孕期由卵巢的黄体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变为分 泌期。连续血清孕酮监测可反映排卵和黄体功能。排卵后血清P升高,黄体不足时P降低。胎盘在妊娠前三个月的月末时成为P主要的分泌腺,P水平可协助评价早期妊娠状况,妊娠失败可以P下降为信号。
催乳素(PRL):
是由腺垂体分泌的多肽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汁合成和分泌。PRL分泌随时间变化,白天比晚上高2-3倍,而且随月经周期有较小的波动,另外,睡眠、锻炼、性交、低血糖及怀孕和手术刺激均会使PRL水平升高。PRL增高的病理因素有: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甲状腺机能减退和肾衰竭及使用某些药物等。
雌二醇(E2):
是生育期女性血浆中主要的雌激素。非孕女性的E2主要由卵巢和黄体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转变为增殖期和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由于E2的水平反映了卵泡的成熟度,对于分析发育状况、无月经的原因、不孕和绝经的成因都很有价值,在辅助生殖中有助于监测促排卵的情况。男性的E2水平异常升高表明有女性化综合征,如男性乳房发育。
卵泡刺激素(FSH):
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在女性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分泌雌激素。
黄体生成素(LH):
也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女性体内的LH刺激卵泡的最终成熟及排卵,在FSH的协同作用下,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一般通过测定LH与FSH的浓度对月经周期、生育及诸如早发性卵巢衰竭、绝经、排卵紊乱、和垂体衰竭等青春期异常现象进行检测。LH/FSH的比率用来帮助诊断多囊卵巢疾病。低浓度LH和FSH提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见于席汉氏综合征。而浓度升高的LH和FSH及浓度降低的性腺类固醇可能表明性腺衰竭(绝经期、卵巢切除术、Turner综合征)。男性升高的LH和FSH及低浓度的性腺类固醇可能表明睾丸衰竭或无睾丸症。
阴茎的主要功能
阴茎是性行为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排尿、性交和射精。
性交
性交(sex / sexual intercourse / coition)广义指雌雄异体动物种异性之间的交配行为,需要生殖器官的参与、刺激、兴奋。从生物学角度上解释,性交的目的是生殖繁衍。
性交是指男性把阴茎插入女性的阴道,由于兴奋产生射精,以输送精子的行为。性交时,男性的阴茎要勃起,女性由于兴奋阴道润滑,使阴茎容易插入阴道。
排尿
排尿(micturition) 尿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而暂贮于膀胱中,贮到一定量后,一次地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
阴茎是雄性动物排尿的出口。
射精
射精(ejaculation) 是雄性动物性行为时将精液射出的反射性动作。对于人类而言,射精通过生殖系统各部分的一系列协调动作,由阴茎射出精液。包括两步脊髓反射,初级中枢在腰骶段脊髓,其感觉冲动由阴茎龟头的触觉感受器传入。
射精是包括勃起、发射、射精和性高潮的一个复杂过程。勃起是由于阴茎的肿胀、变硬,它的初级神经支配是来自骶神经丛和骨盆内脏神经或勃起神经。发射是包括射精前收集精液并将其运送至尿道的前列腺部,随着膀胱颈和远侧尿道括约肌的闭合,尿道的前列腺部变成了一个蓄精池。这将诱发射精,即精液通过尿道有节律地射出,这个过程中会阴部骨骼肌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脑垂体的功能
垂体各部分都有独自的任务。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有7种,它们分别为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黑色细胞刺激素。
神经垂体本身不会制造激素,而是起一个仓库的作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制造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通过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神经纤维被送到神经垂体贮存起来,当身体需要时就释放到血液中。[2] [3]
垂体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
催乳素:促进乳房发育成熟和乳汁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刺激甲状腺增生,细胞增大,数量增多
促性腺激素:控制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促进肾上腺皮质细胞增生
卵泡刺激素:促进男子睾丸产生精子,女子卵巢生产卵子
黄体生成素:促进男子睾丸制造睾丸酮,女子卵巢制造雌激素、孕激素,帮助排卵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控制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素合成
抗利尿激素:管理肾脏排尿量多少,升高血压(由下丘脑产生,储存于垂体)
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分娩
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是利用激素调节身体健康平衡的总开关,控制多种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激素的分泌。人在40岁后,脑垂体萎缩,人体迅速衰老。
丝袜的主要功能
修饰双腿
腿部的一些细小瑕疵和缺憾可以被丝袜盖住,另外丝袜的柔顺、光滑可增加腿的美感,穿上丝袜可以给人庄重、美观、高雅的感觉。所以很多行业的女性员工在工作时必须穿着丝袜。
防寒保暖
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又不想穿太厚的服装,这时可以选择一双适当厚度的丝袜穿在腿上,这样即可以防寒保暖,又可以避免腿部过于臃肿。[7]
防晒防出汗
夏日里外出,腿上穿一双丝袜,可以极大地减少阳光照在腿上的强度,也对紫外线起到防护作用。
夏天穿长裤时,当腿上出汗,长裤会粘到腿上,增大腿部皮肤与长裤之间的磨擦力,给行动带来极大地不便。如果在长裤内穿一双光滑的、透气性强的丝袜,这时腿上无论是否出汗,长裤与腿部皮肤始终不会粘到一起。
防止水肿
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如迎宾员、服务员等,由于腿部长时间处于较低的位置,容易出现水肿现象。穿丝袜就相当于从腿的外面给腿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可极大地减轻腿部疼痛、肿胀及疲劳。另外,长时间坐飞机的人,穿上紧身的裤袜或长袜,也可以避免腿部出现血栓现象。[8]
总是不来月经的原因
1.脑垂体的原因
因为脑垂体而导致的总不来月经的情况,又被称为垂体性闭经。脑垂体主要控制的是人体的内分泌器官,当脑垂体的功能下降的话,就会直接被女性的月经周期造成影响,导致女性的月经总不来。
2.中枢神经系统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体的所有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会直接对女性的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如果卵巢功能受到影响的话,也会直接引起闭经,导致月经总不来。如果说生活遭受比较大的变动女性压力过大就会引起卵巢的病变,导致月经总不来。
3.卵巢问题
暖巢的病变直接影响到月经的变化,卵巢如果不能够分泌激素刺激你现在子宫内膜就会造成月经总是不来的情况。而且卵巢如果不能够分泌激素的,那么女性可能就会患上不孕不育、丧尸是第二性状的可能。
不来月经是怎么回事是很多女性共同的疑问。如果出现了总是不来月经的情况的话,一定要马上到医院进行治疗,防止身体组织病变的更加厉害引起癌症等疾病。
血液的主要功能
身务部分的组织细胞;并将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运送到排泄器官而排出体外,从而保证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2、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液通过血浆和红细胞中的缓冲体系,维持内环境酸碱度的相对稳定;通过血液与内分泌器官和排泄器官的联系,维持内环境中水、电解质相对平衡;通过血液及时将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带到皮肤散失,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3、防御保护功能
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如抗毒素、溶菌素等,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液中的白细胞,如粒细胞、单核细胞,对外来的微生物和体内坏死组织具有吞噬和分解作用;淋巴细胞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在机体内损伤出血时,能起凝血和止血作用。所有这些都表明血液对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
甲状腺主要功能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器官部位,每年患上甲状腺肿瘤的患者数不胜数。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呈薄薄的一层,位于甲状软骨下紧贴在气管第三,四软骨环前面,由两侧叶和峡部组成,平均重量成大约20-25g,女性略大略重。甲状腺后面有甲状旁腺4枚及喉返神经。
血液供应主要有四条动脉,即甲状腺上下动脉,所以甲状腺血供较丰富,腺体受颈交感神经节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代谢,一般人每日食物中约有100-200μg 无机碘化合物,经胃肠道吸收入血循环,迅速为甲状腺摄取浓缩,腺体中贮碘约为全身的1/5。
碘化物进入细胞后,经过氧化酶的作用,产生活性碘迅速与胶质腔中的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上的酪氨酸基结合,形成一碘酪氨酸(MIT)和二碘酪氨酸(DIT),碘化酪氨酸通过氧化酶的作用,使MIT和DIT偶联结合成甲状腺素(T4),MID和DIT偶联结合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贮存于胶质腔内,合成的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分泌至血液循环后,主要与血浆中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结合,以利转运和调节血中甲状腺素的浓度。甲状腺素(T4)在外周组织经脱碘分别形成生物活性较强的T3和无生物活性的rT3。脱下的碘可被重新利用。所以,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 T4、T3及rT3均增高,而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则三者均低于正常值。
甲状腺素分泌量由垂体细胞分泌的TSH通过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调节。而TSH则由下丘脑分泌的TRH控制,从而形成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节甲状腺功能。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甲状腺激素又会反过来刺激下丘脑与垂体,抑制下丘脑分泌的TRH与垂体分泌的TSH,从而达到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效果,这种调节又叫反馈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