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的特点
腹痛的特点
1.疼痛的部位
我们腹痛的时候,疼痛的部位通常就是我们身体有病变的部位,胃痛是位于我们腹部的中上位置,肝胆疾病的话是在我们腹部的右上位置。
2.疼痛的性质与程度
消化性溃疡穿孔常突然发生,呈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中上腹痛。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也相当剧烈,病人常呻吟一已,辗转不安。
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脊髓痨胃肠危象表现为电击样剧烈绞痛。
3.诱发加剧或缓解疼痛的因素
急性腹膜炎而引起的疼痛会在我们静坐的时候有所减轻,但是当我们对腹部加压力或者改变我们的体位时就会疼痛加剧。
铅绞痛时病人常喜按。胆绞痛可因脂肪餐而诱发。暴食是急性胃扩张的诱因。暴力作用常是肝、脾破裂的原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多与饮食不洁有关。
4.腹痛的性质和程度
腹痛的性质与病变所在脏器及病变的性质有关如绞痛常表示空腔脏器梗阻;胀痛常为内脏包膜张力增大系膜的牵拉或空腔器官胀气扩张所致疼痛的程度有时和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但由于个体差异有时疼痛的程度并不反映病变的程度。
5.腹痛部位
腹痛的体表位置常和脊髓的节段性分布有关通常情况下疼痛所在部位即为病变所在部位但有一些病变引起的疼痛放射至固定的区域如急性胆囊炎可放射至右肩胛部和背部阑尾炎引起的疼痛可由脐周转移至右下腹。
经常腹痛是慢性胃炎吗
腹痛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种病。当患者腹痛时,应该了解其病史及腹痛部位、时间、特点,以及饮食情况等,再判断是不是患了慢性胃炎。
如某一病人有慢性上腹痛,其部位范围不大,为饭前痛,即饥饿痛,常在寒冷季节犯病,伴有反酸、烧心症状,即可考虑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如病人在病程中,常有明显上腹痛,甚至有时出现剧烈绞痛,伴发热,皮肤发黄(黄疸),平时腹痛与进油腻食物有关,即可考虑为胆囊炎、胆结石。
慢性胃炎当然是引起慢性上腹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病人腹痛特点无规律性,多为程度不剧烈的隐痛或胀痛,在进餐后明显,还伴有打嗝(嗳气)、恶心、早饱等症状。但是,胃部的其他一些疾病,以及十二指肠、胆囊、胰腺等疾病,也可引起慢性上腹痛。
胃溃疡上腹疼痛的特点
1、慢性过程:除少数较早就医的患者外,多数患者病程已长达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时间。
2、周期性:大多数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并且发作期与缓解期随季节变换、精神紧张、情绪波动、饮食不调或服用与发病有关的药物等因素的变化互相交替出现。反映了溃疡急性活动期、逐渐愈合、形成瘢痕的溃疡周期的反复过程。发作期可达数周甚至数月,缓解期可长至数月或几年。发作频率及发作与缓解期维持时间,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溃疡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及巩固疗效的措施而异。
3、节律性:溃疡疼痛机制主要与过多的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有关,故不同部位的溃疡病疼痛具有不同的规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再次进餐后疼痛重复出现,如此反复循环。当胃溃疡位于幽门管处或者与十二指肠溃疡同时并存时,疼痛节律可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同。但是,有些特殊类型的溃疡病的疼痛节律性不是很明显,如老年人的溃疡及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等。值得注意的是当疼痛的节律性突然发生变化时,应考虑病情有所发展,或可能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4、疼痛的部位: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即通常所说的心窝窝)正中或偏左,疼痛范围一般较局限,局部有压痛,但是疼痛的部位,并不一定就是溃疡所在的部位。当溃疡深达浆膜层或为穿透性溃疡时,疼痛可扩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等身体其他部位。
5、疼痛的性质与程度: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故溃疡病疼痛的程度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其性质也视患者的感觉而定,通常被描述为饥饿样不适感、钝痛、嗳气、压迫感、灼痛或剧痛和刺痛等。
女人腹痛是什么原因 痛经腹痛
女性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主要是与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寒冷、情绪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生育,一般可以自行消失;继发性腹痛主要是疾病因素引起的腹痛,疼痛特点为周期性发作,逐渐加剧,这种情况通常需要药物治疗方可治愈。
自然流产时的症状 腹痛
流产前通常伴有轻微下腹痛,胎动有下坠感、腰酸腹胀,而真正流产时腹痛系阵发性宫缩样疼痛。
早期流产出现阴道流血后,胚胎分离及宫腔内存有的血块刺激子宫收缩,出现阵发性下腹疼痛,特点是阴道流血往往出现在腹痛之前。
晚期流产则先有阵发性子宫收缩,然后胎盘剥离,所以晚期流产者一般现有腹痛,再有阴道流血的现象。
经期乳房痛怎么办 疾病因素
经期乳房痛可能是乳腺增生引起的,乳腺增生通常发生在双侧乳腺,其中一侧更加明显,患者常常感觉到乳房胀痛,特别是来月经前一周更痛。另外乳腺增生疼痛还会随着情绪、劳累、天气的变化而波动。
经期来了乳房疼痛考虑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引起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患者除了出现乳房疼痛外,还可能出现头痛、腹痛、肠痉挛等,另外还可表现为紧张、情绪波动、易怒、抑郁不乐等。
乳房疼痛特点:经前期感觉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以及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重,严重的患者还可能放射至腋窝及肩部。
阑尾炎症状 腹痛
急性剧烈腹痛一般常由于急性阑尾炎引起,典型部位多在上浮、剑突下或脐周围,经过8个小时左右,腹痛部位最后停留于右下腹部,这种腹痛特点以多突发、持续为主要特点,常因为患者无法忍受选择就已确诊。而慢性阑尾炎会时常感觉到右下腹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多因为在饱餐、运动、长期站立等因素诱发腹痛,而且会有压痛感。
胃溃疡的腹痛特点是什么
1慢性疼痛病史:由于溃疡愈合后容易复发,所以病人常有慢性长期、时轻时重的上腹痛病史。据临床统计,病史平均长达6~7年之久,有时可长达30~50年,但也有少数病人的症状只有几天或儿周。
2疼痛的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发作期间上腹痛可持续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然后又出现一个时期的缓解。一年四季都可出现病情加重,但以春冬季多见。一些病人经过长年累月的发作之后,似乎病情趋于严重,表现为发作周期频繁,发作持续时间变长,而缓解期相应缩短。
3疼痛的部位:多位于上腹中线的左侧或左上腹部。
4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溃疡疼痛的程度一般较轻,可以忍受,其性质常被描述为钝痛、烧灼痛、锥痛、压迫或胀痛。
小便疼痛特点
(1)排尿开始时尿刺痛明显,或合并排尿困难者,病变多在尿道,常见于急性尿道炎。
(2)排尿终末时疼痛,且合并尿急者,病变多在膀胱,常见于急性膀胱炎。
(3)排尿末疼痛明显,排尿后仍感疼痛,或觉“空痛”,或不排尿亦痛者,病变多在尿道或邻近器官,如膀胱三角区炎、前列腺炎等。
(4)排尿突然中断伴疼痛或尿潴留:见于膀胱、尿道结石或尿路异物。
(5)排尿不畅伴胀痛:老年男性多提示前列腺增生,亦可见于尿道结石。
(6)排尿刺痛或烧灼痛:多见于急性炎症刺激,如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
家长如何区分小儿腹痛
一、从年龄看腹痛:不同年龄宝宝的腹痛原因也不同,3岁以下尤其小婴儿多见肠胀气、肠套叠、肠绞痛、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而急性阑尾炎、肠道寄生虫病则相对少见。年长儿为多见胃肠道感染、肠寄生虫病、肠系膜淋巴结炎、胆道蛔虫病、大叶性肺炎、腹型癫痫,过敏性紫癜等。
二、以疼痛特点看腹痛:发病急骤或阵发性加剧者常为外科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及疝嵌顿等,特点是持续性绞痛,局部压痛明显,有腹肌紧张;发病缓慢而疼痛持续者常为内科性疾病,如肠蛔虫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特点为发作性钝痛,反复发作、局部压痛不明显、腹部柔软。但要注意有时同一疾病的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在不同阶段其疼痛特点可以互相转换,如溃疡病原属慢性腹痛,如果腹痛转为持续性或突然剧痛的话,应注意外科急腹症的可能。
小儿急腹症的腹痛特点
腹痛是小儿腹部外科极为重要的症状之一,又是急腹症的主要表现。由于腹痛原因众多,发生机制复杂,除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外,许多小儿内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疾病也可伴有腹痛。如何客观正确的分析和鉴别腹痛特别是急腹症的腹痛特点,是儿科医师和许多家长们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
(1)、根据腹痛发生的时间,可将腹痛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 在急性腹痛中,最为重要的是急腹症所引起的腹痛,可分为以下几类:1)阵发性腹痛 阵发性腹痛是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为克服肠道远端的阻力,近端肠管发生剧烈的蠕动,疼痛发生间隔与肠蠕动的频率相一致,如急性肠套叠时发生的阵发性腹痛。完全性肠梗阻时除阵发性腹痛外,伴有停止排便排气和腹胀等表现。疼痛发作时可以听到肠鸣音亢进或气过水音。在闭襻式肠梗阻时,腹部可见限局性肠管扩张伴明显压痛。当肠管病变趋于严重,发生血运障碍导致绞窄性肠梗阻时,可出现剧烈的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病情急转直下,必须急诊手术探查。间歇性绞痛是腹部腔道堵塞后,管壁平滑肌强烈痉挛性收缩引起的症状,如胆道蛔虫引发的胆绞痛和输尿管结石发生的绞痛,疼痛难以忍受,腹部检查往往可发现固定的压痛点。此外,卵巢囊肿发生蒂扭转、肠系膜血管栓塞等都可以出现上述的剧烈腹痛。2)持续性腹痛 持续性腹痛提示器官和腹膜炎症,开始较轻,以后逐渐加重。当病变累及浆膜和腹膜后,疼痛部位趋于固定。如急性阑尾炎首先表现为脐周持续性疼痛,随着阑尾炎症的进展,疼痛以右下腹为主,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当发生阑尾化脓和穿孔后,表现为持续性腹痛伴反跳痛和肌紧张等腹膜炎改变。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穿孔均可引起严重的腹膜炎症,如外伤性肠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特点是起病急骤,腹痛剧烈,腹膜炎迅速扩散到全腹,腹式呼吸严重受限或消失,全腹压痛、肌紧张,年长儿可出现“板状腹”,肠鸣音消失,腹腔内常有游离气体和渗液。外伤性腹内脏器破裂出血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尤其交通肇事发生率逐年增加,在小儿腹部外伤病例中占很大比重,常见的如肝脾破裂和肠系膜血管破裂出血等,临床上有外伤史和失血性休克表现,腹膜刺激症状明显,穿刺可抽出不凝新鲜血液。3)其他内科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 内科系统疾患所引起的腹痛一般不是首发症状,往往出现在发热、呕吐之后,疼痛程度较缓和,部位不固定。如急性胃肠炎时,由于肠蠕动加快,表现为呕吐、腹泻,伴随阵发性腹痛,与急性肠梗阻不同,压痛无固定部位,全腹触之软,无抚摸刺激症状,肠鸣活跃,排稀水样便。肠系膜淋巴结炎症时,现有发热等感染征象,然后全腹疼痛,无固定压痛点,也无腹膜炎症性表现,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腔淋巴结肿大。在慢性腹痛中,多见于年长儿童和慢性或亚急性腹部外科疾病,如慢性阑尾炎,症状经常反复发作,查体为右下腹深在压痛。其他如消化道溃疡、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息肉、腹腔肿瘤等均可有较长的腹痛病史。
(2)、根据腹痛的原因可分为内脏性腹痛和感应性腹痛。内脏性腹痛由交感神经的传入纤维所支配,其特点是疼痛感觉比较模糊,不易准确描述清楚疼痛的性质和部位。根据腹腔脏器和神经支配关系,上腹部疼痛可能来至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肝脏;脐周疼痛来至小肠、阑尾、输尿管等,如急性阑尾炎,虽然阑尾位于右下腹,但感觉疼痛在脐周;下腹部疼痛可能由于结肠、直肠和盆腔器官病变所引起。感应性疼痛是由腹部邻近的器官和组织病变的疼痛感觉传导到腹部。如胸膜炎、下叶肺炎可以引起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胆囊炎症、肝脏病变疼痛可以放射到肩胛区;输尿管结石时疼痛可放射到同侧腹股沟区。
(3)、腹痛的伴随症状 腹痛作为腹部外科的重要症状,但又不是孤立的,往往随原发病出现不同的伴发症状。与腹痛相关的主要症状有: 1)恶心和呕吐 为腹痛最常见的伴发症状,原因有消化道的机械性阻塞,如肠梗阻,导致消化道内容物返流,严重呕吐患者,可在腹壁上见到胃肠蠕动波形。如肥厚性幽门狭窄发生的喷射性呕吐。某些急腹症虽然没有造成消化道梗阻,但由于胃肠道受到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呕吐,如急性阑尾炎早期出现的呕吐。呕吐内容物的性状可帮助判定消化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非胆汁性呕吐多见于十二指肠壶腹以上的梗阻;碧绿色胆汁性呕吐提示梗阻部位在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近端,如肠旋转不良就是典型的高位肠梗阻;呕吐内容为黄褐色或粪样物时,说明梗阻部位较低。2)排便情况 发生腹痛的同时,要注意伴随腹痛的排便情况。阵发性腹痛伴停止排便排气提示肠梗阻的存在,若在阵发性腹痛同时排果酱样血便,则是急性肠套叠的征象;反复腹痛伴间歇性陈旧血便,需要注意肠重复畸形和消化道息肉的可能;腹痛腹胀,排洗肉水样便,是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特点。肛门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综上,小儿腹部疼痛既是腹部外科疾病非常重要的症状,又是许多脏器病变的共同表现。一般来讲,急腹症以腹痛为最早出现或最主要的症状,起病急骤,逐渐加重,发热和呕吐均出现在腹痛之后。腹部检查有明显的压痛,疼痛位置往往固定,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加剧并扩大到全腹,出现肌紧张和反跳痛。小儿由于网膜发育不完善,炎症限局能力弱,炎症扩散迅速,发生急腹症后病程进展更加迅速,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以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相反,如果患儿先出现发热和呕吐等症状后,再出现腹痛,内科疾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后者所引起的腹痛往往程度较轻或腹痛部位不固定,检查时腹软,不拒按,也无腹膜炎征象。因此,临床上要认真分析腹痛的发生时间、性质、部位和伴发症状,尤其是伴随的消化道症状,如呕吐、排便排气情况等等,才能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去伪存真,明确病因。
男人小便刺痛特点
(1)排尿开始时尿刺痛明显,或合并排尿困难者,病变多在尿道,常见于急性尿道炎。
(2)排尿终末时疼痛,且合并尿急者,病变多在膀胱,常见于急性膀胱炎。
(3)排尿末疼痛明显,排尿后仍感疼痛,或觉“空痛”,或不排尿亦痛者,病变多在尿道或邻近器官,如膀胱 三角区炎、前列腺炎等。
打嗝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癌、贲门癌、多种原因引起的胃潴留、胃扩张或胃腔狭窄(包括幽门梗阻、皮革胃、胃窦癌等)都可导致呃逆的发生。根据这些病变的临床表现,结合上消化道钡餐或胃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2、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肠麻痹时可发生呃逆。根据腹痛特点及伴随的恶心、呕吐、不排便、不排气、肠鸣音高亢等表现,再结合X线平片检查,肠梗阻、肠麻痹、肠高度胀气的诊断常无困难。
3、胆道与肝脏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癌、肝脓肿或肝癌等疾病,根据这些疾病的疼痛特点、疼痛部位,及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黄疸等症状、体征,再结合B超或CT、MRI等检查可确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