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蛤的形态
雪蛤的形态
形态依据黑龙江黑河、尚志一面坡(50雄、16雌、5幼及卵),吉林长春、蛟河、珲春、白河、通化和集安(97雄、55雌及蝌蚪)标本。
成体:雄蛙体长63mm,雌蛙体长67mm左右,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322。体较粗壮;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钝圆而宽扁,突出于下唇;吻棱钝而明显,颊部向外倾斜,颊面略凹陷;鼻孔位于吻至眼前角的中央,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略小于上眼睑宽;瞳孔横椭圆形;鼓膜圆形,直径略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两小团,略呈椭圆形,自内鼻孔内侧前缘或中央斜向后方;舌后端缺刻深。前肢短,前臂及手长不及体长之半;指端钝圆;指较细长而略扁,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发达,指基下瘤较明显;内掌突大而略呈圆形,外掌突小而窄长。后肢较长,约为体长的175%,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前达眼或鼻孔,左、右跟部重叠较多;胫长大于体长之半;足比胫长;趾端钝圆而略窄;第三、第五趾等长,达第四趾第二、第三关节下瘤之间;趾间蹼发达,外侧3趾间几乎为全蹼,蹼缘几乎无缺刻或微具凹陷;雄蛙第四趾两侧的蹼略超过远端关节下瘤或几乎达到趾端,内侧3趾外侧和第五趾内侧的蹼均达趾端,雌蛙的蹼较雄蛙的略逊;外侧踱间蹼较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踱突为长椭圆形,其长约为第一趾长的3/4,外踱突小而圆或个别不明显。
背面皮肤较光滑,背部及体侧有少而分散的圆疣,有的个体在肩上方有“八”形长疣,雌蛙的体侧及肛部多密布小圆疣或痣粒;背侧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与颞褶相连,随即折向中线,然后再向后延伸达胯部,在颞部上方成曲折状;口角后的颌腺粗大;内、外跗褶明显。腹面皮肤光滑,仅股基部腹面有密集扁平小疣。
生活时体色随环境而异。背面灰褐色、棕褐色、深褐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上面多散以黑褐色或黑色斑点,有的个体却无斑点,背侧褶色略浅,为棕红色、浅褐色或棕色;两眼间一般有一深色横纹,少数个体的则不明显;鼓膜部位有黑褐色或黑色三角形斑;雌蛙体侧及肛部小疣或痣粒为朱红色或红黄色;胯部及股部前内侧为黄绿色;四肢背面有明显的深色横纹,股、胫部背面一般4—5条横纹。雄蛙腹面咽、胸部多为灰白色,有的个体还散有黑褐色或灰褐色斑点,腹部为土棕色或白色微带绿色;雌蛙腹面咽喉部浅红棕色,有的并散以黑褐色、灰褐色或灰色斑点,腹部及四肢腹面红棕色或红黄色。液浸标本背面多为灰棕色,深色斑纹仍清晰;腹面白色,斑点多变为灰棕色或灰色。
第二性征:雄蛙前肢粗壮,第一指上灰色或灰棕色状婚垫(刺)很明显,腹面观一般可分为4团,基部2团大,近腕部的1团显然大于指部的1团,其间界限清晰而无明显间距,近指端的2团很小,其问界限不分明;有1对咽侧下内声囊;有红色雄性线。
卵:卵群呈团状;卵径1.5~2.0mm,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灰褐色或白色;卵粒外包两层胶质膜,外层较内层厚。
蝌蚪:
生活时头体背面和尾肌多为黑褐色或黑色,少数为灰褐色、灰棕色或棕色;腹部色略浅,尾鳍半透明,其上满布灰褐色或灰棕色斑点。第32~36期蝌蚪全长38mm,头体长16mm,尾长23mm左右。尾高超过头体长之半。头体粗短,呈卵圆形;吻部略窄而吻端钝圆,尾肌弱,尾鳍较低,尾末端钝尖。鼻孔及眼位于头背侧,鼻孔在吻至眼的中央;出水孔在体左侧略斜向后上方,无游离管;肛管附着于下尾鳍基部,开口略斜向右侧。口在吻端腹面,上唇缘无乳突,下唇缘及两口角有一排整齐的乳突,口角处有副突;唇齿式为I:3+3/1+1:Ⅲ,少数Ⅰ:4+4/1+1:Ⅲ;角质颌适中。液浸蝌蚪头体及尾肌为灰褐或灰棕色,尾鳍色浅,其上的深色斑点仍清晰。
幼蛙: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体长l蛐左右,最大者达17mm;背侧褶及小疣显现,四肢背面横纹清晰。
吃雪蛤上火吗
饮食不当导致身体上火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每一种食物对身体的调理作用都是不同的,那么吃雪蛤会上火吗?下面一起看一下。
雪蛤的营养价值
1、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A、B、C、D、E)和矿物质,对肌体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和健康强壮诸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2、美容养颜:雪蛤经充分溶胀后释放出胶原蛋白质、安基酸和核醇等物质,可促进人体特别是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保持肌肤光洁、细腻、保持肌体的年轻态、健康态。
吃雪蛤上火吗
雪蛤属凉性,吃雪蛤不易上火。
食物是我们每天的必需品,所以平时就要注意饮食的选择,上面就是对吃雪蛤会上火吗的介绍,这样在平时吃雪蛤的时候就能特别注意了。
蛤蜊的形态
蛤蜊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许多贝类也具上述特点。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或其他各种蛤蜊的肉。产我国沿海一带。下
贝壳2片,坚厚,略呈四角形。壳长36~48毫米,高34~46毫米,宽度约当高的4/5。左右两壳相等。壳顶尖,略向前屈,位于贝壳背缘中部稍向前端。壳面中部膨胀,向前、后及近腹缘急剧收缩,致前、后缘多少形成肋状,小月面和楯面心脏形。壳面生长纹明显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贝壳具壳皮,顶部白色或淡紫色,近腹面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极狭的黑色环带。贝壳内面灰白色。铰合部宽大。左壳具1个分叉的主齿;右壳有2个排列成八字形的主齿;侧齿发达,均成片状。外韧带小,淡黄色,内韧带极发达,黄褐色。外套痕清楚,接近腹缘,外套窦不甚深,末端钝圆。前闭壳肌痕稍小,呈卵圆形,后闭壳矶痕稍大,近四形。外套膜边缘双层,内缘有分枝的小触手。水管为黄白色,末端具触手。足部发达,侧扁,呈斧状。生活于浅海泥沙滩中,我国沿海均有分布[1] 。
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你如何识别真假雪蛤
雪蛤营养
雪蛤,又名中国林蛙,系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的一种珍贵蛙种,因其冬天在冰雪中冬眠长达100多天,故又称“雪蛤”。而林蛙油就又叫雪蛤油,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林蛙油"解虚劳发热,利水消肿、补虚损,尤益产妇".自明代以来,它被列为四大山珍(熊掌、林蛙、飞龙、猴头)之一。从清代起作为贡品。林蛙油中含有4种激素、9种维生素、13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及多种酮类、醇类、多肽生物活性因子。
从古至今,雪蛤作为养颜滋补佳品,其性味咸平,不燥不火,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少量有益人体的激素。雪蛤经充分发泡后释放出大量的胶原蛋白质,氨基酸及核酸等物质可以促进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防止皮肤褐色素沉淀,降低皮肤老化,对于女性护肤美白,调节身体机能有奇效。它还可以改变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心悸衰弱、头晕疲乏、心情烦燥等更年期症状。雪蛤除了对女性有显著的滋补养颜功效外,对男性也有诸多好处。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雪蛤膏可以“降血脂,抗疲劳,抗焦虑,增强肌体免疫力和耐力,增强性功能”。
赝品
目前,市场上的雪蛤赝品,多是从蟾蜍腹中取出的卵巢,还有一部分是青蛙的输卵管制品,更有甚者,以明太鱼的精巢、马铃薯或红薯等为原料制成的形似伪制品。尤其以蟾蜍制成的“雪蛤”为例,由于蟾蜍本身带有毒素,其输卵管是否安全实在令人担忧,用这种雪蛤赝品非但达不到养颜美白降压的目目前,还有可能引发中毒。
如何辨别
辨识真伪雪蛤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真雪蛤:优质雪蛤膏呈不规则片状,弯曲重叠,长1.5—2厘米,厚1.5—5厘米。表面黄白,蜡质状,微透明,有脂肪样光泽,偶带有灰白色薄膜状干皮。摸有滑腻感,在温水中浸泡,体积可膨胀10—15倍。气腥、味微甘,嚼有粘滑感。以片状多而粒状少的为佳。
假雪蛤:多用普通青蛙或者蟾蜍的卵巢;呈不规则条形状,排列成螺旋形,表面呈蛋黄色加浅青色。
辨别步骤
一 看形态 优质雪蛤膏一般呈不规则片状,弯曲重叠。表面黄白,蜡质状,微透明,有脂肪样光泽,偶带有灰白色薄膜状干皮。摸有滑腻感,在凉水中浸泡,体积可膨胀10-15倍。
气腥、味微甘,嚼有粘滑感。正宗雪蛤浸发出来之后是不会有异味的
二、看发泡比例
一般来说,好的雪蛤,发泡后体积膨胀成都与原来的比例为1-20,重量可以达到发泡前的40-60倍,并且颜色晶莹透明。雪蛤赝品则达不到这样比例,并且在色泽上也相差很多。因此,一经发泡,雪蛤赝品就会原形毕露了。
三看外形,以完整少碎片的为上。
四是看"发头",越是靓的雪蛤,浸发率越高,像一些卖250多元/两的雪蛤,浸发后可以达到1比60的比例。而一些级数不高的雪蛤,则可能只能一发五。总之,好的雪蛤,色泽偏白,肉厚,带有清淡的鱼腥味,用水浸泡之后发胀程度跟原来的比例为1∶60
如何鉴别雪蛤
1、外观:真林蛙油外观为,含潮20%状态下是黄色或淡黄色块状半透明,无潮干品林蛙油是浅黄色或黄杂褐色,蜡质明显半透状;伪品多以牛蛙肠子制成碎油,呈黄至浅黄色,色泽较真品浅,无真品特有黑色血管网。
2、浸水鉴别:真林蛙油吸水性强,水浸体积增大,而且由于吸水量大,林蛙油组织结构破裂,呈膨大的海绵体,真的联体油泡发倍数为60倍以上,线油为80倍左右,更优质的可达到100倍以上;假蛙油吸水量小,体积略微膨胀,由于吸水量小,泡发倍数也很低,目前市场上的假货如牛蛙油,泡发倍数10几倍、黑龙江小油30到40倍,朝鲜小油40倍以上。青蛙油和癞蛤蟆油普遍不泡发。
3、是要看产地,认准是东北林蛙所出(雪蛤的学名为东北林蛙,其他蛙种均不是雪蛤)。
4、看泡发状态,真雪蛤泡发之后呈现颜色为白色半透明,形状如棉絮、如云朵。
5、看输卵管粗细程度,一般牛蛙油会以碎油的形式去卖,其输卵管的干制品很粗,远远高于雪蛤油,黑龙江小油的输卵管低于雪蛤油。
蛤蚧的功形态
成年大壁虎全长可达300毫米。尾长与头体长相等或略长,是最大的一种壁虎。背面砖灰色,密布橘黄色及蓝灰色斑点,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色灰白而有粉红色斑。头大,略呈三角形,躯干背腹扁平,通身被覆细小粒鳞,其间杂以较大疣鳞,缀成纵行;腹面鳞片较大,略呈六角形。四肢长短适中,指趾扁平,其下方具单行皮肤褶襞;除第一指趾外,均具小爪,指间与趾间仅有蹼迹。雄性具肛前孔20余个。吻鳞不接鼻孔。体型较大,全长可达300毫米以上。背部粒鳞间散布的疣鳞约12-14纵列。指、趾间微蹼。尾基每侧肛疣1个或2-3个,雄性肛前孔和股孔16-26个。头体长为尾长的1.01-1.23倍,吻长大于眼径的两倍,吻鳞略呈五角形,不接鼻孔,体背面被多角形小鳞。尾稍纵扁,基部每侧具1个或2-3个肛疣,尾腹面被较大之方形鳞,中央无横向扩大的鳞板。生活时背面呈蓝灰或紫灰等颜色,具砖红色及蓝色的花斑,液浸标本体背面褐色,具不鲜明的砖红色及蓝灰色花斑。在颈及躯干背面。蓝色花斑形成6-8条窄横斑。四肢及尾背亦具横斑,尾背的横斑6-8条。幼体尾部为黑白环相交替,黑色环宽。体腹面为肉色。
雪蛤什么时候吃 一年四季什么时候吃雪蛤最好
雪蛤又叫林蛙,蛙类很多都是可以食用的。
1.若是食用鲜雪蛤的话,最好在秋季食用,这段时间雪蛤就快进入冬眠状态,这时候的雪蛤体内储存了大量的能量,其营养价值最高,滋补效果最强。
2.市场上卖的雪蛤都是干制品,有干剥雪蛤和鲜剥雪蛤的区别,购买时需要注意选择,鲜剥雪蛤的水分含量较重,泡发没有干剥的雪蛤好,营养价值也较低。干制的雪蛤一年四季都可食用,没有什么限制。
雪蛤是什么东西做的
雪蛤的输卵管组织。
雪蛤学名东北林蛙,是生活在中国东北的一种特殊蛙种,在生活中我们所说的一种颜色为白色且带有透明状态的食物,就是指的是雪蛤的输卵管组织,也被称之为雪蛤油。
雪蛤油又称雪蛤膏、林蛙油,是将雌性东北林蛙的输卵管组织取出,将其进行干燥炮制之后而成为食物。
因为这种干制品呈现油脂的颜色,所以被称之为雪蛤油、林蛙油,该种干制品泡发之后呈现出膏状,所以又被称为雪蛤膏,而通常人们为了方便,慢慢的就直接将其简化称之为雪蛤。
蛤蜊的形态特征
贝壳2片,坚厚,略呈四角形。壳长36~48毫米,高34~46毫米,宽度约当高的4/5。左右两壳相等。壳顶尖,略向前屈,位于贝壳背缘中部稍向前端。壳面中部膨胀,向前、后及近腹缘急剧收缩,致前、后缘多少形成肋状,小月面和楯面心脏形。壳面生长纹明显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贝壳具壳皮,顶部白色或淡紫色,近腹面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极狭的黑色环带。贝壳内面灰白色。铰合部宽大。左壳具1个分叉的主齿;右壳有2个排列成八字形的主齿;侧齿发达,均成片状。外韧带小,淡黄色,内韧带极发达,黄褐色。外套痕清楚,接近腹缘,外套窦不甚深,末端钝圆。前闭壳肌痕稍小,呈卵圆形,后闭壳矶痕稍大,近四形。外套膜边缘双层,内缘有分枝的小触手。水管为黄白色,末端具触手。足部发达,侧扁,呈斧状。生活于浅海泥沙滩中,我国沿海均有分布[1] 。
挖蛤蜊的方法
一把小铲子。退潮时,仔细看沙滩上会发现一些小洞。注意,小洞的直径一般不到三毫米。再大的可就是小沙蟹和海蚯蚓的洞了。用铲子贴着小洞铲下去,翻过来就是一个蛤蜊,运气好的话可能有两到三个蛤蜊。
还有一个方法很省力,但是效率不高。纯属运气。趁刚刚涨潮的时候,海浪会把沙中的蛤蜊卷上来,只要站在海水没及膝盖的地方,海浪过来,一般都能摸到一,两个。但必须是刚刚涨潮的时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