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得癔病了怎么办
老年人得癔病了怎么办
癔病是意识领域狭窄及运动——知觉系统障碍的疾病。在老年期,典型的癔病并不少见,其中以女性居多。
癔病患者一般具有某些性格特征,如情绪不稳定和感情胜过理智,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特别是待人接物,友好时如同手足,爱之欲其生;交恶时如仇敌,恨之欲其死。
对暗示敏感,周围人的只言片语或神态变化都能起暗示作用。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得到大家注意、赞赏和同情,因而说话、动作矫揉造作和夸张。想象力丰富并好幻想,有明显癔病性格特征的人.受到一定的精神刺激就容易发病;身体虚弱、长期劳累、精神压抑也会诱发癔病的发作。
老年人适应能力减弱,当遇到困忧和刺激时不易摆脱。但也正是在老年期,人会遇到特殊的变化,如亲朋故去、家庭不和、邻里不睦、身患疾病等。人到老年易动感情,显得幼稚、不稳定。所以人们常把老人叫“老小孩”。老人大脑部分退化,对感情的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易患癔病。
癔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人称癔病患者是“疾病模仿家”,即各种疾病的症状都可能被癔病患者模仿表现出来。癔病根据症状可分为两类:主要表现在躯体方面的称为转换型,表现在精神方面的称为分离型。
老年人转换型癔病主要表现为运动性麻痹,如偏瘫或截瘫、失声(声带瘫痪造成),以及失明(对周围光刺激仍能感觉到)等。此外,还有疼痛等症状。
分辨小儿癔症和儿童羊角风
癫痫俗称羊角风,癫痫的症状多种多样,在癫痫的诊断时,很容易和其他的一些症状相似的疾病弄混,比如小儿癔症。小儿癔症和小儿癫痫发作时的症状是极其的相似,那么我们改如何分辨呢?
下面就请癫痫治疗专家讲解小儿癔病性发作与小儿癫痫的区别:
1:小儿癔病性发作多见于年长儿,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2:癔病性抽搐杂乱无规律,不伴意识丧失和二便失禁.
3:癔病性昏厥缓慢倒下,并不受伤,面色改变,瞳孔反射正常,发作后能回忆.
4:癔病性发作与周围环境有关,常在引人注目的时间、地点发作,周围有人时发作加重.
5:暗示疗法可终止癔病性发作.
6:癔病发作时脑电图正常.
以上便是专家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专家提醒:家长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一旦发现类似癫痫发作的症状,要尽快到医院去检查,诊断,治疗。同时,家长还要多了解一些癫痫常识,有利于癫痫的治疗,同时也可以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
人为什么会得心理疾病呢
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性心理疾病: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自恋癖、性厌恶、恋物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等。针对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痴呆、阿尔采莫氏病、老年期谵妄、退离休综合症。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划分:
不良习惯及嗜好:偷窃癖、纵火狂、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人为什么会得心理疾病这一问题的知识总结,希望有这种现象的广大朋友能够依据以上的建议,调理好自己的生活作息,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清淡的为主,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癔症的症状
一、临床表现
癔症起病急骤。起病前多有心理社会刺激,通常为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汇总的一般矛盾,强烈刺激则很少见。多数起病于青年期,35岁以后初发者极为罕见。
癔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癔症症状,即无病理基础的症状和体征。癔症症状与患者想象中的疾病的症状相似。它可以是患者见过或听过的亲友等曾经出现过的某种疾病的症状,也可以是患者本人曾经有过外伤等不健康体验而想象必然会伴发出现的症状,如有过腿伤史的出现“瘫痪”症状,有头部撞伤史的出现“遗忘”症状等。癔症症状与真正疾病症状的相似程度,则取决于患者对该种疾病的知识水平。知识水平越低,癔症症状越不像真正的疾病症状;知识水平越高,则癔症症状就越像真正疾病的症状。
尽管癔症症状表现为患者自己想象中的疾病症状,但癔症症状并不是故意的,而是无意识的,也即不是装出来给人看的,不管是在人前还是独处,在发病期间,癔症症状同样存在。
具体表现可分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两大类。
癔症性精神障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情感爆发。患者一会狂笑不止,一会儿又嚎啕答哭;一会儿捶胸顿足,一会儿又满地打滚;一会儿拼命扯头发,一会儿又极力撕衣服……以幼稚、做作、夸张性表演的姿态,尽情诉述和疏泻自己的委屈、痛苦和愤怒、历时可达数小时之久,甚至彻夜不眠,给人一种精神错乱的感觉。如果伴有幻觉和毁物、伤人、自杀等举动,则有时也被称之为“癔症性精神病”。
癔症性精神障碍的其他临床表现还有:
癔症性遗忘:遗忘为突然发生,可能遗忘某一重要事件或遗忘某一阶段的经历,也可能遗忘以往的全部经历和事件,严重时甚至连自己的姓名和身份也会遗忘。但患者意识清楚,其他认知功能和适应功能良好。
癔症性漫游:漫游为突然不辞而别,到处游逛,既无目的也无计划,数小时或数天后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陌生环境,但不知为何会来这里。在漫游期间,可进行复杂的活动,不仅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照顾,如饮食、避免危险等,而且能很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如问路、乘车、购物、看戏等。
癔症性假性痴呆:痴呆发生突然,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回答错误百出,记忆完全丧失,但又似乎给人一种装出来的感觉,并不像真正的痴呆,使人摸不着头脑,难以判断。
癔症性交替人格:患者突然改变身份成为另一个人,被神灵鬼怪或亲友的亡灵所附体而出现附体症状。这时患者把自己真实的身份排除在意识范围之外,完全以神灵鬼怪或已故亲友等新身份说话和行动。
癔症性躯体障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癔症大发作。患者突然跌倒,手足乱动,虽类似癫痫样的抽搐和挺直,但没有痉挛和强直的规律。无明显的意识障碍,能根据周围人的举动、言语等反应对发作症状作相应的调整。
癔症性躯体障碍的其他临床表现为癔症性运动障碍和癔症性感觉障碍。
癔症性运动障碍有癔症性瘫痪、癔症性失音、癔症性震颤;癔症性感觉障碍主要有癔症性失明、癔症性失聪、癔症球、癔症性肤觉缺失等。
老人睡觉说梦话是什么原因
说梦话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说梦话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如果老年人晚上睡觉说梦话,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很可能是老年痴呆症或者是脑萎缩等脑部疾病引起的,如果是老人意识清醒,只是夜间说梦话,这大多数是正常情况,如果平时有健忘、意识混乱,一般就是老年痴呆,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对于说梦话的患者来说,我们就需要抓紧时间去进行治疗,癔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精神的障碍,对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的巨大,一般都是生活引起的,而且心理的治疗效果是很好的。老年人晚上发癔症说梦话还打人,情况还是不严重,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点,还要保护好患者的身体,年纪大身体都是比较差的。
引起癔症的原因有哪些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最早的癔症遗传学研究是Kraulis在1931年完成的。他调查研究了1906~1923年期间被Kraepelin诊断为癔症患者的所有亲属,发现患者父母中有9.4%曾患癔症住院;兄弟姐妹中有6.25%曾患癔症住院。癔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分别有1/2和1/3的人有这种或那种人格障碍。
(2)素质与人格类型:通常认为,具有癔症个性的人易患癔症。所谓癔症个性即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国外还有不成熟、要挟、性挑逗等特征的描述。
(3)躯体因素:临床发现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有促发癔症的倾向。多发性硬化、颞叶局灶性病变、散发性脑炎、脑外伤等均可导致癔症样发作。
2、心理因素现代医学观点倾向于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癔症的影响作用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癔症的发病形式、临床症状等方面,有人认为也影响其发病率。
癔病和癫痫该如何区分
小儿癔病临床表现的特征在于夸大性、缺乏真实感和过分表演化,症状复杂多样且不恒定。由于小儿生活经历短浅,思维、感情均较为单纯,故发病少,症状也较成人简单。
小儿癔病性发作与癫痫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小儿癔病性发作多见于年长儿,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② 癔病性抽搐杂乱无规律,不伴意识丧失和二便失禁。
③ 癔病性昏厥缓慢倒下,并不受伤,面色改变,瞳孔反射正常,发作后能回忆。
④ 癔病性发作与周围环境有关,常在引人注目的时间、地点发作,周围有人时发作加重。
⑤ 暗示疗法可终止癔病性发作。
⑥ 癔病发作时脑电图正常。
癔症的两大引发因素
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分离,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转换,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便褪色或消失,这时的躯体症状便叫做转换症状,转换症状的确诊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癔症是由什么引起的?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最早的癔症遗传学研究是Kraulis在1931年完成的。他调查研究了1906~1923年期间被Kraepelin诊断为癔症患者的所有亲属,发现患者父母中有9.4%曾患癔症住院;兄弟姐妹中有6.25%曾患癔症住院。癔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分别有1/2和1/3的人有这种或那种人格障碍。
(2)素质与人格类型:通常认为,具有癔症个性的人易患癔症。所谓癔症个性即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国外还有不成熟、要挟、性挑逗等特征的描述。
(3)躯体因素:临床发现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有促发癔症的倾向。多发性硬化、颞叶局灶性病变、散发性脑炎、脑外伤等均可导致癔症样发作。
2、心理因素现代医学观点倾向于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癔症的影响作用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癔症的发病形式、临床症状等方面,有人认为也影响其发病率。
喉咙有异物感怎么回事
不少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总感觉喉咙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它虽然不影响呼吸、吞咽功能,可本人会觉得特别难受,甚至带来极大的心理困扰,造成失眠、焦虑、抑郁、恐癌,医学上把这种病症命名为“癔球症”(中医称为“梅核气”),被认为是心因性疾病。
典型病例
离异女工总是“如鲠在喉”
47岁的阿敏是一名女工,3年前因丈夫有外遇而离婚。离婚后,阿敏很长一段时间心情低落,随后出现咽喉部梗阻感,但没有吞咽困难及吞咽疼痛感。开始时她也没当回事,可随后这种咽喉部的不适感越来越严重。因为总是关注咽喉部的异常,而夜晚的睡眠质量又不高,导致白天精神不好及注意力不集中,在工作中经常出错。
阿敏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癌症,因此先后辗转于多家医院的消化内科和耳鼻喉科,做了胃镜、电子喉镜、CT、肿瘤标志物等一系列相关检查,仍没能找到“病根”,而常规治疗效果又不好,导致阿敏的情绪变得更差,失眠也更加严重。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中心医院,该院副院长贾林接诊了阿敏,通过与她交谈,并进行焦虑抑郁量表、睡眠质量量表的评定,结果显示阿敏有轻度的焦虑和抑郁,失眠也已经达到了睡眠障碍的程度,确诊她为“癔球症”。
更年期女性易得“癔球症”
“癔球症”是什么病?贾林解释,顾名思义,癔球症就是总是臆想喉咙有个球(异物)而感到不适。患者通常会感觉有咽部阻塞感、紧缩感、压迫感和异物感,不过均没有吞咽困难及吞咽痛,也就是说,并不会影响正常的吃喝。如果进行经鼻咽镜、胃镜及血生化检查排除了咽喉及食管的器质性病变(如咽旁肿瘤、会厌囊肿、下咽部肿瘤、食道癌等)﹑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后,就可诊断为癔球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中心医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期间,在对该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82例癔球症患者进行了系统研究后,发现其中以女性居多,特别是正处于更年期的女性最为集中,占女性患者的72%。这些癔球症患者都曾反复到过多家医院就诊,半数患者像阿敏一样伴有轻度的焦虑或抑郁。但因查不出病因,78%的患者有恐癌倾向,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部分人甚至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进一步深入了解发现,这些癔球症患者在发病前,约有一半曾经历过负性事件,如离婚、失恋等。贾林分析,“应激事件”可能是某些患者的始发因素,而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可能会改变感觉的传递机制和对不适的感知,比如放大了这种“如鲠在喉”的不适。这种对不适的过度敏感,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焦虑和抑郁,而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这些患者的人格特征多为敏感、多疑,身体状况很容易受天气、压力及情绪的影响。总的来说,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征会使这些患者认为癔球症是疾病,并促使他们反复去医院就诊检查。
贾林介绍,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认识到梅核气(相当于西医的癔球症)与心理因素有关,认为其病因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脾滞、脾不化湿、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致。
“老药新用”取得确切疗效
据介绍,癔球症的发病率高,国外报道癔球症患者占耳鼻喉科门诊就诊患者总数的4%-5%。健康人群中,46%的人曾经有过癔球症的症状,但去医院就诊的人数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对于癔球症,一直以来都没有有效和低副反应的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方法如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物、解痉挛药物等,不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或仅在短期之内可以稍微缓解症状,但停止服药后,往往复发率较高,病程迁延。这次研究中,患者最长患病时间可达8年,就诊3次以上比率高达63%,即患者在治疗后效果不佳或者无效导致反复就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贾林用“五性”形象地总结了癔球症的特点——常见性、难受性、心因性、难治性和高复发性。
尝试癔球症患者给予超小剂量的阿米替林治疗,取得显著而确切的疗效。阿米替林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有帮助睡眠和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但由于既往治疗抑郁症时大剂量使用(100mg/天),副反应剧烈,如今在临床上已很少使用了。他们将此药用于治疗癔球症,可以说是“老药新用”。因为所用的剂量超小(12.5mg/天),患者只需每天睡前服用半片,副反应被降至最低。多数患者在服药3天后就感觉症状明显改善,4周后症状大为改善甚至治愈。这一治疗方法的另一个优势就是价格低廉,患者一周的药费仅需2元。
老年人颈椎病怎么办
1、热水袋防治颈椎病:买1只中号橡胶热水袋,每天睡觉的,将热水袋灌人1/2热水(如太烫可用枕巾垫亡),诽出宅气,将热水袋平放于颈下。每次热敷30分钟左右。开始感觉颈部发热;慢慢延伸到双手发热,最后全身发热。热水袋热敷可扩张颈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氧气,减少颈部神经受压。坚持半年以上就能产生明显效果。
2、醋敷治疗颈椎病:选取品质优良的食酪,向其中浸入干净纱布。然后取出并固定于颈椎处,再将热水袋装上90℃的热水故在固定好的纱布上,热敷30—40分钟,之后再用热毛巾擦拭2—3分钟,最后用干毛巾擦干。用此法一般15天后症状有明显改善。
3、拍肩治疗颈椎病:人站立,两脚分介与肩同宽,甩动双手,个断交替拍打肩肿与颈椎交叉处。用力室均匀适当,早晚年1次,每次3—5分钟。拍肩运动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可以减轻颈部种经木相处的压边勺刺激,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想治疗老年颈椎病也许只需简单运动
治疗老年颈椎病的运动很简单,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具体方法如下:
1、左顾右盼:取站位或坐位,两手叉腰,头颈轮流向左、右旋转,每当转到最大限度时,稍稍转回后再超过原来的幅度,两眼也随之尽量朝后方或上方看,两侧各转动10次。
2、仰望观天:取站位或坐位,两手叉腰,头颈后仰观天,并逐渐加大幅度,稍停数秒钟后还原,共做8次。
3、颈臂抗力:取站位或坐位,双手交叉紧抵头后枕部,头颈用力后伸,双手则用力阻之,持续对抗数秒钟后还原,共做6~8次。另一种方法是:取站位或坐位,两手于头后枕部相握,前臂夹紧两侧颈部,头颈用力左转,同时左前臂用力阻之,持续相抗数秒钟后放松还原,然后反方向做,各做6~8次。
4、转身回望:取站位,右前弓步,身体向左旋转,同时右掌尽量上托,左掌向下用力拔伸,并回头看左手,还原后改为左前弓步,方向相反,动作相同,左右交替进行,共做8~10次。
5、环绕颈部:取站位或坐位,头颈放松转动,依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共做6次。
上述各节的动作要领是,速度缓慢,幅度逐渐加大;每做完一节后,自然呼吸,间歇片刻后再做下一节,引起症状的动作方向需逐步适应,顺势而动。
年轻女性要注意癔症
年轻女性要注意癔症癔症一般好发于年轻女性,因年轻女性普遍存在着好幻想、易动情、意志较脆弱、暗示性较高的心理特点,如果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过于宠溺、或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形成任性、孤僻、或自我显示、好出风头、以感情代替理智,以幻想代替现实的性格缺陷,那么,一旦其人生过高的要求不能如愿,或生活发生重大变故(如亲人亡故、夫妻离异等),或受到恐吓、误解、侮辱、委屈等,就会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崩溃,导致癔症的产生。
由于癔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疾患,且在症状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暗示和自我暗示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场合还可导致集体发病。所以,必须对癔症进行防治。
首先,要正确对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经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一旦诱因消失,患者会霍然而愈。
第二,要注意缓解紧张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因为紧张情绪是蕴酿癔症的温床。年轻女性要注意癔症
第三,要加强对患者意志品质的训练,注意培养她们开阔的心胸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第四,要设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创伤,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开导,指导患者正确对待人生。对待自己的性格缺陷。
第五,采用暗示疗法,“假药”妙用,当癔症患者突然出现种种丧失功能的症状时,可请有权威的医生开点安慰剂,却告诉患者是可以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以达到使症状减轻和消失的结果。
第六,当癔症患者发病时,首先要控制其言行,让患者镇静下来,以免发生意外,严重时要立即送医院。年轻女性要注意癔症
吵架吵出的瘫痪
小丽性格比较内向,情感丰富,说话、办事力求完美。有一天,原本很恩爱的夫妻,因家庭琐事吵起来了,双方都很激动,吵着吵着,小丽突然双眼紧闭,全身僵直,“不省人事”。过了一会儿,小丽醒了,但双腿不能动,好像瘫痪了。丈夫赶紧将她送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功能性瘫痪,即癔症性瘫痪。医生给予心理治疗和暗示治疗,并配合针灸,小丽的双下肢“瘫痪”立刻消除了。
这是一起典型的癔症发作,又称歇斯底里发作。它一般由急性精神创伤性刺激引起,如气愤、委屈、恐惧、忧虑或其他种种内心痛苦等。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女性多于男性,患病率为3.55%,在各类神经症病人中位居第三,农村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按现在分类概念及症状的性质和形式将本病分为两型:分离型障碍和转换型障碍。前者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如哭笑、打滚、戏剧样表情动作、幼稚行为等;后者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痉挛发作、肢体震颤、瘫痪、失音、感觉过敏,耳聋、呃逆等。这些症状是由精神因素和暗示相互作用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癔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应送医院诊治,使其尽快康复。
癲痫与癔病的区别
癔病就是现在广泛流行的一种形容用语:“歇斯底里”人们经常说这个人有点歇斯底里,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症状更是多种多样,是一种伴有多种疾病症状的疾病。
癔病临床表现的特征在于夸大性、缺乏真实感和过分表演化,症状复杂多样且不恒定。由于小儿生活经历短浅,思维、感情均较为单纯,故发病少,症状也较成人简单。
小儿癔病性发作与癫痫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小儿癔病性发作多见于年长儿,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② 癔病性抽搐杂乱无规律,不伴意识丧失和二便失禁。
③ 癔病性昏厥缓慢倒下,并不受伤,面色改变,瞳孔反射正常,发作后能回忆。
④ 癔病性发作与周围环境有关,常在引人注目的时间、地点发作,周围有人时发作加重。
⑤ 暗示疗法可终止癔病性发作。
⑥ 癔病发作时脑电图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