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走牙周病洗牙习惯少不得
赶走牙周病洗牙习惯少不得
一项最新的调查表明,我国儿童的刷牙率是92.77%,成人是85.66%,但口腔卫生良好指标儿童只有0.86%,成人仅0.22%,为什么这么高的刷牙率却没有很好的效果呢?主要是刷牙方法不正确。此外,未能定期做口腔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减少牙病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重要原因。
牙周病是造成牙齿过早缺失的主要原因,而口腔卫生状况差则导致牙周病。利用超声洁治等手段及时清洁口腔内牙菌斑、牙结石就是人们所说的“洗牙”,是预防牙周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人们往往错误的认为,每天认真刷牙,应该不用“洗牙”了,却不知牙齿在彻底清刷后的数小时内即有新的菌株形成,30天内可达最大量,如果我们不注意口腔卫生或刷牙方法不正确,牙齿表面就会有大量菌斑聚集,特别是牙刷刷不到的部位,久而久之形成牙结石,而牙菌斑、牙结石没能及时清除,就会引起牙龈炎、牙周炎等一系列牙病。
因此,您如果从未“洗过牙”,就应该尽早到医院口腔科做一次洁治,清除牙面上多年积存的牙菌斑、牙结石,尤其是在牙龈下的牙菌斑和牙结石。当然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正确的方法刷牙。一般选用沿牙体纵轴方向竖刷,牙齿的各个部位都要刷到,特别是后牙的里面,要坚持饭后漱口,每天早中晚三次刷牙,每次不少于3分钟。晚上睡觉前刷牙更为重要,这样能清除当日三餐积存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污垢。否则,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口腔内滋生细菌、污物与唾液中钙盐沉积易形成牙菌斑及牙石,日久便发生踽齿及牙周病。
牙周炎 护牙存五大误区
保护牙齿是一辈子的事情。专家指出,每天早晚分别刷牙3分钟、饭后漱口是“必修课”。此外,以下几大常见误区也需破除。
忽略刷牙小细节。刷牙时别左右来回“拉大锯”,而是要采用“画圆圈”的方法,让刷毛与牙齿、牙龈成45度角,使牙刷毛的一部分进入牙龈与牙面的间隙,另一部分伸入牙缝内,以画小圆圈的方式活动。刷牙水以35℃~36℃为宜,刷前牙刷不要沾水,也别用水漱口,这样能减小牙刷、牙膏与牙齿的摩擦。
没给牙齿一张好“床”。健康的牙龈是粉红色,边缘贴合在牙面上。如果牙龈变成红色,边缘肿胀、增厚,看上去变软了,最明显的是出血了,就说明牙龈有问题。横着刷牙、牙刷太硬都会伤害牙龈,应用软毛牙刷画圈刷。刷牙后洗净右手可做个“牙龈按摩”:将食指放在牙龈黏膜上,来回移动按摩数次,结束后漱口。
意想不到的坏习惯很伤牙。不爱运动、不吃早饭、吃零食、喝饮料等习惯也会间接伤害牙齿。研究发现,有焦虑、抑郁等症状的人,口腔健康状况较差,更易掉牙。这可能与他们压力过大,影响免疫系统等因素有关。而吃完饭马上刷牙会损害牙周,最好饭后半小时再刷。
缺牙不补、无牙不刷。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缺牙,都应在3个月左右修复好,因为长期缺牙会导致牙两侧的牙齿出现倾斜、移位,严重者甚至造成一侧牙失去功能,还会增加牙周病、龋病的发病率。此外,还有很多人牙齿掉光后,就不再关注口腔,建议戴假牙的老人每天晨起、饭后、睡前都要用清水漱口,“赶走”残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洗牙、用牙线让牙缝变宽。定期洗牙是对付牙周病最有效的方法。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宽,是因为本身就有牙周病,牙龈萎缩了,平时被牙结石包裹住没察觉。生活中一旦塞牙应用牙线去除,用牙签容易伤害牙龈等组织。
牙周病患者的保健工作
牙周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非常的高,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由于牙周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人们总是忽视牙齿的健康状况,就使得一半以上的患者不得不选择拔牙进行治疗,牙周病虽小,但是绝对不可以忽视,不及时治疗的话还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疾 病,影响全身的健康,所以得了牙周病千万不要忽视。
牙周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选择。对于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临床上常采 用洁治(俗称“洗牙”)的方法来去除牙石和菌斑,减轻牙龈红肿和充血,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如果牙周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则要作牙周刮治,即用特殊角度的刮 治器伸到牙周袋内,刮去附着在牙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洁治和刮治是牙周病的最基本治疗,疗效明显,但治疗时间长,需要病人密切配合。
对于一些重症和特殊类型的牙周炎患者,可根据具体病情,在基础治疗以外辅助使用抗生素,或在完善的基础治疗后进一步通过牙周手术控制炎症、恢复外形。例如牙 龈增生患者,可采用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切除肥大的牙龈,恢复正常的牙龈形态。如果存在深牙周袋,应采用翻开牙龈,清除炎症组织,彻底清除牙龈与牙根 之间的菌斑、牙石,使牙周袋变浅。对牙列不齐的患者,应在控制炎症后进行正畸治疗。若牙周病到了晚期,牙齿明显松动,治疗效果不理想,就要拔掉牙齿,并控 制炎症。等牙周状况稳定后,再镶牙。
在生活中,要注意好口腔卫生,平时要认真的清洁牙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好能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清洁不干净的地方还要使用牙签或者牙线进行清洁,一旦确诊了以后也要积极的治疗,并且通过坚持口腔保健来配合治疗,以防再次复发。
洗牙会不会伤害牙齿
洗牙,是用一种超声波仪器,通过一种像笔尖一样的尖状器械在牙齿表面轻微振动,振下牙结石、烟斑、茶渍,对牙齿是没有任何伤害的。经过洗牙,可以治愈牙龈炎,预防牙周炎,并且可以去除牙齿表面的色斑,达到美容牙齿的效果。
人们俗称的“洗牙”,医学术语称为“洁治”。所谓“洁”,就是去掉牙面的细菌、牙石、色素等牙垢;而“治”则指它是治疗牙周病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洗牙可以减轻牙龈炎、牙周炎的炎症状况,但单纯洗牙是不能治愈牙周病的。要治好牙周病,还应该在洗牙之后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口腔专业治疗。所以,洗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口腔疾病,而不是单纯为了好看。
在发达国家,洗牙已成为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每年一至两次定期找自己的牙医去洗牙。洗牙之后,如果发现牙周病,牙医会及时进行口腔专业治疗,以保持口腔健康。
洗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在口腔医院里医务人员采用手动器械洗牙,需三个小时左右,就是采用超声波洁牙机洗牙,也需一个小时左右。而据患者反映,在某些牙科诊所或美容院里洗牙,只需10来分钟。实践证明,在不正规的地方洗牙,有很大危害。
第一,只清除看得见的牙垢,而留下了致病作用最强的深层的牙垢,达不到防治牙周病的目的。
第二,损坏牙龈,尤其是对清除牙垢之后暴露出牙根时不能及时进行进一步的专业治疗,不仅导致患者疼痛难忍,还加重牙周病的病情。
第三,极易造成交感染,给人们带来不应有的遗憾。所以,对洗牙的场所要慎重选择,应该到正规医院找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务人员来为您洗牙。
那么为什么洗完后牙齿会有异样或过敏的感觉?洗牙后,牙缝宽了,牙齿会不会松动?其实牙石好像大棉袄,一旦脱去牙齿暴露在“久违”的环境里,就会产生种种异样的感觉。如果是健康的牙齿,一段时间以后,异样感会消失。如果牙缝大了,说明本身就有牙周病,而且牙龈萎缩了,去除牙石后给人以牙缝增宽的错觉。这不是治疗造成的,而是牙周病本身的原因。如不及时除去牙石,牙龈会进一步萎缩,反而会导致牙齿松动。
牙周炎是怎么回事
1、牙齿排列不齐。带有矫治器或假牙以及牙齿表面的不良修复体等:任何影响刷牙或用牙线清洁牙齿的因素都会增加菌斑的聚集从而增加患牙周病的可能性。因此,选择好的牙医及时矫正牙齿并按医生要求清洁牙齿是非常重要的。
2、抽烟。香烟内尼古丁会抑制多核性白血球的功能,减少体内对细菌抗体的量,使身体防卫牙周致病菌能力受影响,造成牙周病的恶化及蔓延,抽烟者牙周病治疗也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也有高复发机会。
3、夜磨牙或紧咬牙习惯。夜间磨牙或不自主咬紧牙等习惯产生的额外咬合力会加重牙周病的发展。如果改不掉这些习惯,可请牙医做一个合垫或牙齿的保护器。
4、怀孕与青春期。妇女在怀孕其间,身体上荷尔蒙改变,会促使牙周病菌数目大量增加,加重原本存有之牙周问题,牙龈发炎的比率因而大增,甚至有些妇女会形成怀孕肉芽肿瘤。停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者,其下颚骨的骨质密度比没有骨质疏松症妇女来的低许多,且牙齿丧失的数目也较多。
刷牙的作用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因此牙周病治疗首先应该清除菌斑和预防菌斑的再形成。在基础治疗阶段,应该明确医生和患者在牙周病治疗过程中各自的责任。医生应该尽量消除或减少引起菌斑滞留、生长、再形成,影响患者实施口腔卫生措施和促进牙周疾病进展的因素。患者应该负责龈上菌斑的日常清除和控制工作。而刷牙是人们自我清除菌斑,预防牙周病发生、发展和复发最主要的手段。[1]
刷牙最主要的目的是祛除牙菌斑,因为只有牙菌斑才能在牙齿表面形成稳定的附着。牙结石、牙垢这些不洁的物质只能通过牙菌斑才能停留在牙齿表面,继而造成牙齿发炎、出血甚至松动脱落。餐后大概30分钟-60分钟,牙菌斑就能在牙齿表面形成稳定附着,因此,建议餐后15分钟-30分钟内刷牙效果最佳,能有效预防牙菌斑的形成,也就不会有牙结石、牙垢的产生。大部分人一生只有一副恒牙,龋齿是慢慢发生的,而牙齿损伤后是不能自我修复再生的,因此应该从小就养成正确良好的刷牙护牙习惯,并且应时常观察牙齿(尤其是后面几颗大牙容易龋齿)是否有龋齿变黑等情况,若有要及时处理,否则龋齿慢慢会严重化,甚至需要补牙和拔牙。另外可以每两三年进行一次洗牙,有利于洗去刷牙不能清除的牙石,减轻牙周炎,延缓牙菌斑的沉积。
懒得洗衣服易得肾癌 这6种癌症是懒导致的
1、懒得刷牙:增加患癌风险
漱一次口能减少20%的口腔细菌,刷一次牙可减少70%左右。懒得刷牙不仅会导致溃疡、牙龈出血、牙周病,还会增加老人患感冒和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日本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懒得刷牙患癌几率比一天刷两次牙的人高出2.5倍。刷牙能及时赶走口腔内残留的链球菌,从而降低患癌风险。每天早晨和晚上刷两次牙最好。
2、懒得上厕所:憋出膀胱癌
很多人有了尿意,但就是不愿放下手头的工作,忍到不能再忍了才去上厕所。研究表明,这样首先会损伤膀胱的括约肌。含有毒物质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会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炎症向上感染还会诱发肾炎。研究人员发现,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风险会增加3~5倍。
3、懒得洗衣服:易患肾癌
懒人常把衣服送到干洗店清洗,然而干洗衣服时会用到一种四氯乙烯的化学品为活性溶剂,它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损害,若长时间接触这种毒物有可能患上肾癌。
干洗衣服时这种化学品会被纤维吸到衣服上,在空气干燥时会从衣服中释放出来,但干洗店的衣服往往放在不通风的小屋里,造成四氯乙烯不能充分挥发,如果急于穿在身上,易将有毒化学物质吸到体内,最好把干洗后的衣服挂在通风处晾1周后再穿。
4、懒得关灯睡觉:易助癌细胞生长
习惯开灯睡觉的儿童,患癌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与夜晚暴露在灯光下有关。有研究表明,4~5个月的婴儿易受到非自然光线影响,光线会使人的生理节奏混乱,抑制褪黑素分泌,而褪黑素减少与癌细胞生长有关。
5、懒得刮胡子:易患呼吸道癌症
人体呼吸时排出的多种有害气体都可滞留在胡子上,再加上大气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微粒,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环芳烃、铅等也会被胡须吸附,这些有害物有可能进入呼吸道。
牙结石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牙结石。牙结石是由食物残渣、坏死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及唾液中的矿物质钙化后附着在牙齿表面而形成的。并呈现出黄色、棕色、或者黑色。牙结石长期围绕在牙颈部,这样会压迫着牙龈,使得牙龈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很容易导致牙龈出血、牙龈炎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引发口臭的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是的牙周阻止遭受破坏,从而形成牙周炎,会引起一系列口腔问题,会导致牙齿损坏、松动,甚至还会导致牙齿脱落的情况。
但是,牙结石单一靠刷牙是无法刷掉的,刷牙的作用只是延缓牙结石形成的速度,保持口腔的清洁,不给牙结石形成制造有利的环境。但是牙结石的质地较为坚硬,而且牙结石很多会附着在刷牙难以清除到的位置。
那么,用牙线可以清除掉牙结石吗?虽然牙线可以有效清除掉一些难以清除的区域,但是,牙线并不能把每个角落都清除到位,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去除牙结石呢?
去除牙结石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洗牙来去除牙结石,洗牙在医学上称为“洁治”,洗牙不但可以去除牙结石,而且还可以有效去除细菌、牙菌斑、牙垢、色素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洗牙是一种良好的口腔保健,它可以减轻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情况,防止各类口腔疾病的出现。因此,一般建议一年进行一至两次洗牙,来保证口腔的健康。
可是,有些人反映在洗牙后发现自己的牙缝变大了,牙齿变松动了,还会出现牙齿酸痛的情况,因此,他们对洗牙的危害产生了担忧。这是因为在洗牙前,他们的牙龈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的情况,而且他们的牙缝已经被大量的牙结石填塞满了,这样原本的牙缝被牙结石起到固定的作用,原本有点松动的牙齿被牙结石固定住了。其实,这是因为洗牙后牙结石被去除了,这样原本的污垢没有掉了,会感觉牙缝变宽,而且会将萎缩掉的牙龈暴露在空气中,这样很容易出现冷热过敏的症状。
那么,很多人会问那这样不洗牙不去除牙结石不就可以保持口腔原样。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牙结石对口腔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但会使得原本的牙齿情况加重,牙齿色素沉积,而且时间久了会造成牙龈萎缩、牙龈出血、牙周病的情况,造成极大的影响。
赶走牙周病的调理方法
1、刷牙+牙线+牙间刷 刷对地方比次数更重要
如果是牙龈炎或轻微牙周炎,除了找医生洗牙做治疗,最重要的是勤加照护牙周,每天早晚彻底洁牙,减少口腔内的细菌量。仔仔细细刷每一颗牙,将牙刷放在牙齿与牙龈间,以45度和60度横刷,或朝向牙齿方向刷,一定要刷到牙缝与牙齿、牙龈之间的牙龈沟,牙缝小的地方再用牙线清除,牙缝大的地方则使用牙间刷,避免牙菌斑藏在死角。
2、合理饮食起居
宜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保持大便通畅。
3、 注意口腔锻炼
要经常食用粗纤维食物,充分咀嚼,能刺激唾液分泌,冲刷污物,有利于牙齿白洁,并能强健牙周组织。
4、保健口腔清洁
做到进食完毕3分钟内刷牙,每次刷3分钟,每天刷3次。 如有困难,应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尤其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
刷牙的最佳时间 嚼食口香糖刺激唾液增加也可洁牙
成年人大约有九成都有牙周病的问题,可见口腔卫生的保健工作是大家所容易忽略的问题;这九成的牙周病有分轻、中、重,要避免进展到严重,就应养成良好的洁牙习惯,而且应每半年定期找牙医师做洗牙及检查,有问题就可做治疗。
另外除了用牙刷洁牙之外,如果外出用餐后没有办法洁牙,也可多喝水来洁牙,甚至可嚼食无糖口香糖来洁牙,因为口香糖能刺激唾液增加,进而能利用唾液将牙菌斑带走,以达到洁牙目的。
易引发牙周炎的坏习惯有哪些
易引发牙周炎的坏习惯
1、偏嚼习惯:它可以使废用侧牙齿表向堆积大量牙菌斑、牙结石,从而引发牙周病。同时惯用侧牙齿可出现严重磨耗,造成塞牙,引发或加重牙周病。
2、夜磨牙、紧咬牙:它可造成牙齿的严重磨耗,加重牙周组织负担,可造成食物嵌塞,或使原有的牙周病变加重。推荐阅读:洗牙可以治疗牙周病。
3、咬嘴唇、咬笔、咬指甲、张口呼吸等:这些都可加重牙周组织的负荷,还可使前牙移位,出现塞牙等症状,或使牙周组织原有病变加重。
4、吸烟习惯:吸烟对全身骨胳都有影响,可加重骨骼的吸收,牙槽骨的吸收是牙周病的一个病变过程。
5、职业习惯:如补鞋匠、木工等在工作时,习惯用牙咬铁钉、鞋针或线等,对牙体及牙周均有损害,如牙冠出现缺口或前牙出现松动、移位等。
6、偏食习惯:它可造成蛋白质和维生素A、C、D的缺乏,从而引发或加重牙周病。维生素的缺乏不但会引发牙周炎,而且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因此大家对于这点,一定要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