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的标准是什么
游泳池的标准是什么
(1)池长一般为50m,允许误差+0.03m。在池端可安装触电板调时器,(触电板规格2.4m×0.9m×0.01m,在两端池壁水面上30cm处安放。浸入水中60cm。板表面色彩鲜明并划有与池壁标志线相同的标志线。池总长为50m,短池长度为25m,短池总长25m,允许误差+0.02m。两端池壁自水面上30cm至水下80cm处必须符合此要求
(2)池宽 21m,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要求25m。
(3)水深要求≥1.8m。可在距水面不超过1.2m深以内池壁上设休息平台,台面宽10~15cm。
(4)比赛泳道每道2.5m宽,边道另加0.5m,两泳道间有分道线,分道线用浮标线分挂在池壁两端,池壁内设挂线勾,池底和池端壁应设泳道中心线,为深色标志线。
(5)出发台应居中设在每泳道中心线上,台面50cm×50cm。台面临水面前缘应高出水面50~70cm。台面倾向水面不应超过10》,并保证运动员出发时能在前方和两侧抓住台面,出发台上应设不突出池壁外的仰泳握手器,高出水面30~60cm,并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出发台四周应有标明泳道数的号码,号码从出发方向由右至左排列。
(6)游泳池需在两侧壁安装溢水槽,以保持池水的要求尝试和排走表面浮游污物。游泳池的攀梯应嵌入池内,数量一般4~6个,其位置应不影响裁判工作。
(7)水池池壁必需垂直平整,池底防滑,池面层平整光洁易于清洗。一般池壁贴白色玛赛克,池底贴白色釉面砖,泳道标志线为黑色釉面砖。
(8)游泳池的池岸宽一般出发台端池岸宽≥5m,其余池岸≥3m。正式比赛池,出发台池岸宽≥10m,其他岸宽≥5m
游泳时间有标准切不要超时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北京市要求游泳池的管理人员每天定期自测游泳池水中的余氯并作记录,持续监控水质状况。而且,《游泳场所卫生规范》规定,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因此,无论是戏水乐园、水上乐园和室外游泳池,还是对小区居民开放的游泳馆、学校对社会开放的游泳场馆、有较大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游泳场馆,各种游泳场馆的监测标准是全部一致的。而且,游泳场馆都应在入口处设传染病检查岗,患有皮肤癣疹、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的人,应禁止入内。
夏天是最适合游泳的季节,游泳也是最舒服最适宜的健身方式。在清澈凉爽的泳池里许多朋友流连忘返。但是长时间的呆在水里,如果泳池卫生不太好的话反倒会危及身体健康,因此游泳专家建议,游泳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场所,并且要把握好游泳时间。这样才能从游泳中达到健身的目的。
如何判断游泳场馆的卫生情况
除了将来根据游泳场馆的分级来选择游泳场所外,专家还提醒市民,为了自身健康,不要到不干净的游泳场所去游泳,以免出现健康问题。那么,消费者自身该如何选择游泳场馆呢?
专家建议,到游泳场馆时,首先要查看该场馆是否有卫生许可证,游泳池门口有无红眼病检查岗或是张贴了红眼病禁泳标志。其次,到达游泳池后不要急着入水,最好先看看池中水质是否清澈透明,有无异物、泥沙漂浮,比较好的游泳池还会把水温、余氯、混浊度公示出来。而总体来说,卫生合格的游泳场所应该是清洁、无蚊蝇、无垃圾、无臭味的,水中可以有轻微的氯味。
据介绍,游泳池水游离余氯浓度国家标准为0.3—0.5mg/L,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因此,如果池水中余氯味道比较重也不要下水,因为余氯虽然可以杀菌,但过多的余氯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在游泳时出现了眼睛痛涩、口中干涩、皮肤不适等情况,就有可能是水中余氯超标造成的,这时应该立即离开问题水域,之后用清水轻轻冲洗眼部、口腔或皮肤,如果还没有好转或有加重趋势应立即就医。
另外,按照《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游泳场所提供游泳者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拖鞋、茶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消毒后的饮用具应存放于保洁柜。”
开具健康证明别马虎
据了解,由于游泳时,人的角膜和皮肤全部暴露在外,所以最易传染的疾病便是眼病和皮肤病。一般来说,游泳时若不注意卫生,有可能染上急性结膜炎(即老百姓俗称的红眼病)、皮肤癣等疾病。因此,1996年颁布的《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规定,“禁止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炎、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同时,为预防游泳时感染疾病,我国要求泳池的经营管理者应按《公共卫生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做好泳池的消毒、净化及环境卫生,而且不让“传染源”进入泳池。
为确保水质卫生和游泳者的健康,避免疾病传播,一些游泳场馆要求游泳者事先提供可说明其健康状况的游泳证、医院开具的健康证明等。
健康体检证明也有“有效期”
健康体检检查血压、心率等项目,是出于对游泳者自身安全的考虑,因为运动过量、水温和环境的变化和刺激等,都可能造成血压波动,对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造成威胁。早就有观点认为,有高血压尤其是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高血压病人,易在游泳中诱发中风。而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的人,也要预防游泳时突发意外,因此也应避免去游泳。因此游泳者要懂得自我保护并共同维护游泳场馆的卫生,要自觉进行体检,如患有传染病则不应进入公共游泳池,自身存在高血压等健康风险,也该及时发现,避免意外。
因为目前各医院并没有统一的针对游泳者的体检项目规定,游泳者除了要体检看是否有红眼病、皮肤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外,老年人最好再增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检查,如心电图检查、颈动脉超声等。
夏季游泳别超过两小时
除了卫生监督部门以及真实的健康证明为游泳者的健康把关外,专家提醒市民,夏季游泳虽然能强身健体、防暑消夏,但每次游泳应控制在两小时内,切莫贪凉时间过长而影响身体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皮肤科专家提醒,游泳者除了选择卫生条件比较好的游泳池外,游泳前要淋浴,夏天人出汗较多,如果不能在游泳前冲洗掉身上的汗液,汗液中含有的尿素就可能污染池水。其实在《游泳场所卫生规范》中,已经明确指出了要“强制淋浴”,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要强制接受身体清洗。
在淋浴后要经过浸脚池再进入泳池。按照《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专家介绍,合格的浸脚池还有余氯的味道,可以帮助杀灭脚上的真菌,防止脚气等皮肤病的传播,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另外,游泳后一定要及时用清水淋浴,彻底清洗全身,既能减轻池水中的余氯对头发和皮肤的不良刺激,也可冲洗掉皮肤上可能污染的致病微生物,而且不要用未经消毒的公用毛巾。
之后最好涂上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另外,为预防传染红眼病,游泳时一定要戴泳镜,不要戴隐形眼镜,游泳后最好点眼药水,以预防传染性眼病。
专家还提醒,为保证游泳的安全,酒后禁止游泳,也不要在太冷的水中游泳,下水前最好用凉水冲身,让身体适应后再下水。有心脏病、高血压者忌游泳。过饱或过饿也都不宜游泳,最好在饭后一小时左右再游泳。
另外,人体在水里散失热量比在空气里快20多倍,这使人在水中产生的热量远低于在水中散发的热量。人在水中时间过长,体温调节功能就会遭到破坏,会出现动脉收缩、静脉扩张,使血液停滞在皮下静脉内,造成皮肤青紫、嘴唇发黑,甚至发生痉挛。因此,虽然游泳是夏季最惬意的运动消暑方式,但也要注意控制时间。如果游泳时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上岸擦干身上的水,晒晒太阳,待暖和后尽快穿好衣服。
我国有《游泳场所卫生规范》(GB9667-1996),对游泳池水质、游泳场馆空气、设计要求等都有具体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北京市要求游泳池的管理人员每天定期自测游泳池水中的余氯并作记录,持续监控水质状况。而且,《游泳场所卫生规范》规定,“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因此,无论是戏水乐园、水上乐园和室外游泳池,还是对小区居民开放的游泳馆、学校对社会开放的游泳场馆、有较大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游泳场馆,各种游泳场馆的监测标准是全部一致的。而且,游泳场馆都应在入口处设传染病检查岗,患有皮肤癣疹、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的人,应禁止入内。
冬天游泳馆的水温一般都是多少度
一般在26-28度左右。
冬天时候一般的游泳池都是恒温的,因为这样可以长期保持水温,不会使游泳的人群感冒受寒,一般情况下来说冬天游泳池的温度会维持在26-28度左右,但具体的温度需要看实际的游泳池。
通常室内标准训练池。水温一般在26度左右;室内恒温温水游泳,池水温一般在28度左右;酒店及温泉会所水温一般在30度开外。
游泳后皮肤起红疙瘩是怎么回事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泳池内游离余氯浓度一般在0.3毫克至0.5毫克/升,过低起不到消毒作用,过高则对皮肤伤害大。如果皮肤对氯气过敏,那么游泳后皮肤就可能出现红疙瘩发痒。
由于泳池对所有顾客开放,虽然标注有皮肤病者不能进入,但是很难杜绝。部分有真菌性皮肤病的人进入泳池后,会通过泳池的水直接将病菌传染给其他人。
而许多泳池的水又长时间未更换,日常清理也仅靠投放消毒药物及打捞漂浮物。因此水质得不到保证,皮肤长时间浸泡就容易过敏起红疙瘩。
游泳潜在的六大危害 游泳可能导致牙齿损伤
游泳池的水净化不好,将使游泳者的牙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轻度损伤这,牙齿的珐琅质损坏,牙齿对冷热过敏并发酸。导致游泳牙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游泳池的水是使用氯化物来净化消毒的,如果氯化物使用不当,池内的水不能保持一定标准的酸碱度,净化后水质果酸,而又未能及时调节使水保持中性,从而对牙齿发生损害。
预防措施:预防牙病的发生,首先要注意加强游泳池水的净化处理,严格控制水质的酸碱度;其次游泳者每次游泳完之后,应该用清水和含氟化物的药膏刷牙漱口。牙齿腐蚀比较明显的,最好去医院请牙科医生治疗。
儿童游泳池有哪些选择标准
材料
婴儿用品的材料很重要,因为材料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安全无毒的材料做成的游泳池和游泳圈,如果材料有问题,那么对于婴儿的皮肤有很大的危害。材料的厚薄对产品的使用期限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厚一些的材料当然会耐用点,且不易受损。
做工
除了要看材料之外,还要看婴儿游泳设备做工是否精细,妈妈们要留意产品的接缝位做得是否光滑、无毛刺。为了更好保护宝宝,选择工价较高的内翻式制作方法,触摸到宝宝皮肤的地方全部内缝合,外面光滑无毛刺,不会划伤宝宝娇嫩的皮肤。
安全
建议妈妈们选用安全性较好的双气囊设计游泳圈,所谓双气囊设计是指游泳圈有两个单独承托气囊,均设有单独的充气嘴。若在宝宝游泳时游泳圈发生漏气或轻微破损的情况时,泳圈仍有足够的气可承托住宝宝,宝宝更安全,妈妈更放心。
设计
宝宝游泳时是用脖子上的学泳脖圈支撑全身游泳的,最好选择一个有助宝宝在水中平衡的偏心内圈设计的学泳脖圈。建议妈妈们采用偏心内圈设计的游泳圈,后部浮力大于前部,使宝宝在水中平衡更好,不易产生游泳圈后部进水而导致婴儿耳道进水。
款式
现在的游泳池款式繁多,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些安全的舒服的为主,比如说圆形的就比方形的要好一些,因为圆形的边角比较舒服。
颜色
颜色要根据自己家里整体设计的风格来选择,当然要遵循的一点还是以柔和为主,颜色太强烈,容易伤害到宝宝的眼睛。
孩子学游泳要注意什么方面
1.选在夏季开始学游泳,水温高,孩子容易适应。父母可先带孩子到50-80厘米深的娃娃池内熟悉水性,一来,娃娃池的水温相对比其它池高;二来,水浅,孩子的心理恐惧稍微好些。
2.孩子入水池前不易塞食物给他吃。人到水中,水对人体会产生压力,往往食物还未进孩子的胃里,就被水压出来倒溢进气管,造成窒息。建议在游泳前半小时可以给孩子吃点食物,做到不饿、不饱胀。
3.选择游泳帽时,要选游泳帽绳子不是固定在颈部的。女孩穿背带式的游泳裤时,不易将绳带系在颈部。
4.教会孩子看游泳池内的标记,以免误入深水池内。
5.入水池前,带领孩子做热身活动,并养成习惯。
6.孩子在大汗淋漓时不易马上进入水池,应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待毛孔收缩后再入水池中。
7.孩子感冒痊愈后1至2周内不易游泳,应观察孩子有否胸痛症状,怕孩子隐患着感冒引起的心肌炎去游泳会产生意外。
对于儿童学游泳学到什么程度,能算在水中有生存的能力的问题,上海市游泳救生协会秘书长的吉宏先生和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卫生学院的副院长、副教授费烈烈先生都认为,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人认为,在水中能浮起,会换气,并能游20至50米的距离算会游了,能够在水中生存了;又有人认为,会蛙泳、会自由泳、会仰泳、会潜泳才算会游泳,能应付突发事件。
夏季带宝宝去游泳几大要点要知道
1、泳池选择要仔细
我们不建议把宝宝带去泡温泉,就目前我们了解的一些温泉场所,他们的换水频次是非常低的,水中的硫磺类物质对宝宝皮肤有刺激,过高的水温会增加宝宝心脏负担。也不建议带宝宝去成人游泳池,因为成人游泳池多用氯消毒,人多,细菌感染可能大,与专业婴幼儿游泳池标准相距甚远。
有些家长认为把婴儿带去海边游泳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们建议6个月以下的孩子不建议到海里游泳,因为海水里的盐浓度很高,再加上紫外线的照射,孩子的身体是无法承受的。2岁的孩子可以到海里玩儿,但是最好时间短些,做好防晒等保护措施。
2、不到江河湖海和水库游泳
尽量不让孩子到江、河、湖、海及水库里游泳,这些地方的水看似平静,可是由于水下暗藏漩涡,一入水中便有可能被漩涡卷走。如果要去这些地方,务必要有家长相伴,并带上浮漂等安全装备。在海中游泳,最好沿着海岸线平行游,游泳技术不佳和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
3、游泳时,当心感染眼病
游泳池属于公共场所,细菌比较多。孩子游泳时如果不注意卫生,眼睛接触不清洁的水后,容易造成眼结膜和眼角膜病菌感染,引起眼病。游泳馆的工作人员会经常向游泳池投放漂白粉进行消毒,不少患者容易对次氯酸钠产生过敏现象,从而引发过敏性结膜炎,出现眼睛干涩、流泪等症状。游泳时,要尽量选择到正规消毒的游泳场所;不要佩戴隐形眼镜,要购置防护眼镜;当眼睛出现发红和流泪等症状时,要尽快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