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细胞恶性肿瘤存活率为多久呢

小细胞恶性肿瘤存活率为多久呢

一、和肺小细胞癌能活多久有关的因素

1、关于肿瘤大小决定肺癌存活率

在相关实验研究中发现,就病理分级来看,IA级的病患5年肺癌存活率是85.9%;然而,当病患有肺门肿瘤、纵膈腔或远端转移(pN0M0)时即被排除于分析,且只收纳经过完整切除的病患,存活率的差异会随著肿瘤大小明显的有差异;pN0病患的肿瘤直径小于15毫米,其5年的肺癌存活率是95%,比起肿瘤大于16毫米的病患则是65%。

2、关于性别影响肺癌存活率

根据德国研究人员一项涉及所有诊断为肺癌患者为期三年的研究,发现女性和男性的存活预后存在显著差异。另一项在巴西进行的研究发现,在45位男性和女性肺癌患者中,这些患者被监视超过33.9个月,I期肺癌女性中存活率为75%,而男性肺癌存活率只有37%。这两项独立的研究显示,尽管女性中肺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女性肺癌患者存活率好于男性肺癌存活率。

早期肺癌5年存活率高达70%,但若癌肿发生扩散转移,接受有效治疗的,5年存活率将为5%。故在明确分期后,方考虑性别以及肿瘤大小对存活率的影响。

肺癌患者到底能活多长时间,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只要是恶性肿瘤,术后生存期主要看是否早期治疗。但大部分肿瘤,早期一般都没有什么症状,发现时一般都是晚期。如果是查体发现的癌肿,往往偏早,对手术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很有帮助。所以,45岁以后,有条件的最好一年查体1~2次,每次都需要拍胸部X光片,有助于早点查出肺癌。

3、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对肺癌存活率的影响

根据病理学检查,细胞分化高的肿瘤,其恶性程度相对低些,而细胞分化低的肿瘤,其恶性程度会相对高些,相对的也就是肺癌存活率会高一点。对与患者来说,能证实疾病,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才是对疾病最有帮助的。肺癌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手术是否彻底,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对肺癌存活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都很重要。

二、肺小细胞癌能活多久和治疗方法的关系

由于小细胞肺癌扩散速度快,多数晚期小细胞肺癌已发生大面积转移而不适合进行手术。临床上,小细胞肺癌晚期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敏感性稍好,因此放化疗在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治疗中应用较多。70%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后症状得以减轻,不同剂量和分割量的外放疗能缓解原发或转移灶的局部症状,但由于放疗亦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对身体机能很弱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应慎用。

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最常用的化疗方案为铂类方案,此外,紫杉类、去甲长春花碱、吉西他滨等药物也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治疗中来。但是随着化疗的时间的延长,它们的治疗毒性也在逐渐的增加,所以化疗药物和化疗时间的选择,应依据恶性肿瘤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治疗相关性毒性而定。鉴于放化疗均有强烈的毒副作用,在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强烈的损伤,使得患者免疫功能衰退,出现一系列放化疗毒副反应,不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严重的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所以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生已经开始意识到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不良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的重要性了,中医药则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了优势。中医药合并放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一方面能增强治疗效果,一方面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常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鼻咽癌能活多久

治疗方法主要为放疗。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大医,省级以上的肿瘤医院更好。因为鼻咽癌的第一次治疗非常重要。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残余病灶可手术切除。照射范围包括鼻咽、颅底、颈及眶部。原发灶剂量65~70Gy,继发灶50~60Gy。因肿瘤易复发及早期转移,预后不佳。对放射线不敏感的鳞状细胞癌5年存活率0%~10%,放射敏感的淋巴上皮癌5年存活率约30%。

发现晚期肺癌还能活多久

一旦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很多患者都陷入了无限的恐慌中,感觉死神即将到来。据统计,在肺癌的治疗中,仅有15%的肺癌病患可以采用手术来切除癌细胞治疗,有5%左右的肺癌患者因肿瘤生长部位限制不能手术,而超过70%的肺癌患者因没及时发现病情,导致晚期肺癌不能手术治疗。以肺癌第IV期为代表,若不及时治疗生存期大约在3-6个月。

其实,肺癌晚期患者还能活多久并非一概而论。肺癌晚期患者只要积极治疗,也是能延长生存期的。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在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几率也比较高,手术后五年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活率分别:第I期为44.5%,第II期为36.1%,少部分第III A期则少于30%,越早治疗肺癌,患者的存活率就越高。

而对于早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若是及时以手术切除联合生物治疗、放化疗,在没有肺癌淋巴转移的情形下,三年的存活率可达65%,五年存活率可达50%。但若已有肺癌淋巴转移的情况,则患者的存活率将下降15-30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治疗是否及时,二是肿瘤恶性程度,三是治疗是否得当。我们期待在不久的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肺癌治疗难题会被完全攻克。

卵巢间质细胞瘤的分类

据专家介绍,间质细胞瘤是由性索的颗粒细胞及间质的衍生成分和纤维母细胞及卵胞膜细胞组成,可单一成分或两种组织成分并存,其分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接下来就来看一下间质细胞瘤的详细分类。

1.颗粒一间质细胞瘤

由性索的颗粒细胞及间质的衍生成分和纤维母细胞及卵胞膜细胞组成,可单一成分或两种组织成分并存、分程度也各不相同。

(1)颗粒细胞瘤 是功能性肿瘤中最常见者,为低度恶性肿瘤,以50岁左右妇女最常见。因能分泌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青春期前可出现假性性早熟,生育年龄引起月经紊乱,绝经后妇女则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甚至发生腺癌,肿瘤多为单侧性,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或分叶状,切面实性,半数呈囊性变。预后一般良好。5年存活率达80%左右。少数病例治疗后多年尚可复发,故应长期随访。

(2)卵泡膜细胞瘤 发病率为颗粒细胞的1/2,基本上属良性,但有2~5%为恶性。多发生于绝经后,40岁前少见。肿瘤为单侧,大小不 ,一般为中等大小,擀硬,表面光滑,切面实性,灰白色,典型者有黄色脂质区。该瘤可分泌更多的雌激素,故女性化症状比颗粒细胞瘤显著。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甚至子宫内膜癌。恶性卵泡膜瘤可直接浸润邻近组织,并可发生远处转移,但预后仍较一般卵巢癌为佳。

(3)纤维瘤 是卵巢实性肿瘤中较为常见者,占卵巢肿瘤的2~5%,属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妇女。肿瘤多为单侧性,中等大,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质性,极坚硬。偶见纤维瘤伴腹水或胸水,称麦格综合症,手术切除后胸腹水自行消失。腹水经淋巴途径或横膈通道渗至胸腔,右侧横隔淋巴丰富,故胸水多发生于右侧。

2.支持一间质细胞瘤

又称睾丸母细胞。罕见,多发生于40岁以下的年轻妇女,多为良性,具有男性化作用,少数无内分泌功能或呈现女性化。10~30%呈恶性行为,5年存活率为70~90%。

神经母细胞瘤存活率是多少

神经母细胞瘤存活率是多少: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肿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肿瘤。有将近一半的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神经母细胞瘤约占6-10%的儿童肿瘤,15%的儿童肿瘤死亡率。对于4岁以下儿童,每一百万人口的死亡率为10;对于4-9岁儿童,每一百万人口的死亡率为4例。

神经母细胞瘤属于神经内分泌性肿瘤,可以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意神经脊部位。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肾上腺,但也可以发生在颈部、胸部、腹部以及盆腔的神经组织。目前已知有少数几种人类肿瘤,可自发性地从未分化的恶性肿瘤退变为完全良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就属于其中之一。

肾癌的预后需要注意什么

肾癌的发病部位主要是在肾小管上皮,生长速度一般较慢,但有时可很快,绝大多数有一层纤维包膜包裹,可生长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质硬,表面血管大多呈扩张。发现时体积大小不一。大多是单个的,少数有多个的。肾癌在发现时约有50%尚局限于肾内,但有30%在初次诊断时肾癌已有远处转移。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在肾癌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者占50%。肾癌在术后的存活率大致是3年为50%,5年为40%,10年为20%。只有3%病例未经任何治疗能存活3 年。

肾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居泌尿系统肿瘤的第二位。约有20%-30%的肾癌患者就诊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扩散或转移,有20%-40%的术后患者仍会出现远处转移。肾癌患者一旦出现远处转移,其中位生存为6-12个月,5年生存率小于10%。我们对目前不能接受手术或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肾癌患者可进行的药物、免疫及放射疗法等。

肾癌预后与肿癌大小、数目和重量的关系据bell分析,直径小于3cm者,45例中只有2%有转移;直径小于5cm者,69例中5~7%有转移;而直径超过10cm者,84例中70例(83%)有转移。petkovic统计,肿瘤直径超过5cm者56%转移,而直径超过10cm者75%有转移。并发现42例多发性肿瘤中,无1例生存3年以上。另有一组病例的单发肿瘤的5年存活率为54%,10年为40%;而多发性肿瘤的5年存活率为 50%,10年为20%。亦有人统计肿瘤重量小于500g者,5年存活率比大于1000g者高2倍。

肾癌细胞的类型与预后也有关系。透明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颗粒细胞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梭形细胞癌分化最差,恶性程度最高,常在早期即有转移,预后恶劣。但有很多肾癌细胞的类型是混合的,在这种情况,以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类癌细胞估计其预后。

肾癌预后与肾癌的治疗方法的关系。生物免疫治疗作为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已经初露锋芒,在治疗肾癌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几种常见的低度恶性肿瘤

1、卵巢性腺间质肿瘤中的粒层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尚好,晚期复发是该瘤的特点。5年存活率为80%~90%,10年存活率为70%左右。转移和复发多发生在腹腔内,远处转移很少。若浸润包膜或破裂,肿瘤可侵及邻近 107 官或对侧卵巢。

2、骨巨细胞瘤 : 为低度恶性肿瘤 ,好发于 20~40 岁之间。一般有慢性腰痛病史 ,呈间歇性 ,不影响睡眠 ,常伴有神经、脊髓或邻近器官受压的症状和体征。主要靠 X 线来诊断。X 线 现 : 椎体为泡沫状 ,密度减低 ,骨皮质有膨胀性改变;但 X 线表现不如其他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表现典型。α扫描能显示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膨胀性、偏心性和多房性的特点。 治疗应彻底手术清除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行植骨或人工椎体置换术 ,术后复发率较高 ,约 50%~60% 以上。放疗的效果不确定。

3、少枝胶质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偏良性,不少人亦称其为良性肿瘤。生长慢,瘤内常可见钙化斑块。

肝肿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切除病变,良性或恶性肿瘤均可手术切除,约95%病例的病变可做完整切除。手术后4~6周肝组织可迅速修复,此时应复查CT及AFP和B超以作为日后复查的基础。肿瘤相对的对放疗不敏感,联合应用顺铂与多柔比星(阿霉素)对肝母细胞瘤有效,可使不能切除的肿瘤转变为能手术切除的病变,并可清除肺转移灶。

广泛的良性肝肿瘤不能行肝切除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对侵及左、右肝叶的不能切除的血管瘤患儿,对引起心力衰竭的肝血管瘤如不能切除,可做肝动脉结扎。目前主张做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

(二)预后

肝母细胞瘤经手术完整切除,存活率为85%,而肝细胞癌的存活率仅9%~35%。不完整切除肿瘤的患者常有局部复发而最终死亡。肝移植的结果也不乐观。

其他原发性肝肿瘤常见的有:海绵状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细胞瘤两种,前者因肿瘤生长可压迫肝组织使肝细胞变性,肿瘤内有动静脉短路时,可致小儿心力衰竭或因肿瘤破裂出血死亡。血管内皮细胞瘤可因肿瘤生长慢而无临床症状。

血管内皮细胞瘤属于恶性,病程缓慢,但预后不佳。

广泛的良性肝肿瘤不能行肝切除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4种女性常见的卵巢肿瘤疾病

1、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多为30~60岁。有良性、临界恶性和恶性之分。临界恶性肿瘤是指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及核异型,表现为上皮细胞层次增加,但无间质浸润,是一种低度潜在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复发迟。

1)浆液性囊腺瘤:常见,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多为单侧,球形,大小不等,表面光滑,囊性,壁薄,囊内充满淡黄色清澈液体。有单纯性及乳头状两型,前者多为单房,囊壁光滑;后者常为多房,内见乳头,偶见向囊外生长。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立方形或柱状上皮,间质内见砂粒体,系钙盐沉淀所致。乳头分支较粗。

临界恶性浆液性囊腺瘤为中等大小,多为双侧,乳头状生长在囊内较少,多向囊外生长。镜下见乳头分支纤细而稠密,上皮复层不超过3层,细胞核轻度异型,核分裂相《1/lHP,无间质浸润。5年存活率达90%以上。

浆液性囊腺癌为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占40%~50%。多为双侧,体积较大,半实质性。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有乳头状增生,切面为多房,腔内充满乳头,质脆,出血、坏死,囊液混浊。镜下见囊壁上皮明显增生,复层排列,一般在4~5层以上。癌细胞为立方形或柱状,细胞异型明显,并向间质浸润。5年存活率仅为20%~30%。

2)粘液性囊腺瘤:常见,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30%。多为单侧,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灰白色,体积较大或巨大。切面常为多房,囊腔内充满胶冻样粘液,含粘蛋白和糖蛋白。囊内很少有乳头生长。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高柱状上皮,产生粘液;有时可见杯状细胞及嗜银细胞。恶变率为5%~10%。粘液性囊腺瘤偶可自行穿破,粘液性上皮种植在腹膜上继续生长并分泌粘液,在腹膜表面形成许多胶冻样粘液团块,外观极像卵巢癌转移,称腹膜粘液瘤,占粘液性囊腺瘤的2%~5%。瘤细胞呈良性,分泌旺盛,很少见细胞异型和核分裂,多限于腹膜表面生长,一般不浸润脏器实质。

临界恶性粘液性囊腺瘤一般较大,少数为双侧,表面光滑,常为多房。切面见囊壁增厚,实质区和乳头形成,乳头细小、质软。镜下见上皮不超过3层,细胞轻度异型,细胞核大、染色深,有少量核分裂,增生上皮向腔内突出形成短而粗的乳头,但无间质浸润。

粘液性囊腺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单侧多见,瘤体较大,囊壁可见乳头或实质区,切面半囊半实,囊液混浊或血性。镜下见腺体密集,间质较少,腺上皮超过3层,细胞明显异型,并有间质浸润。预后较浆液性囊腺癌好,5年存活率为40%~50%。

3)卵巢内膜样肿瘤:良性瘤较少见。多为单房,表面光滑,囊壁衬以单层柱状上皮,酷似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囊内被覆扁平上皮,间质内可有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临界恶性瘤很少见。

恶性为卵巢内膜样癌,占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10%~24%,肿瘤单侧多,中等大,囊性或实性,有乳头生长,囊液多为血性。镜下特点与子宫内膜癌极相似,多为腺癌或腺棘皮癌,并常并发子宫内膜癌,不易鉴别何者为原发或继发。5年存活率为40%~50%。

2、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组卵巢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上皮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青春期前发病率占60%~90%,绝经后仅占4%。

1)畸胎瘤:由多胚层组织构成的肿瘤,偶见含一个胚层成分。肿瘤组织多数成熟,少数未成熟。质地多数为囊性,少数为实性。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取决于组织分化程度,而不决定于肿瘤质地。

成熟畸胎瘤属良性肿瘤,又称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占卵巢肿瘤的10%~20%,占生殖细胞肿瘤的85%~97%,占畸胎瘤的95%以上。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多为单侧,双侧仅占10%~17%。中等大小,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壁薄质韧。切面多为单房,腔内充满油脂和毛发,有时见牙齿或骨质。囊壁上常见小丘样隆起向腔内突出称“头节”。肿瘤可含外、中、内胚层组织,偶见向单一胚层分化,称有高度特异性畸胎瘤,如卵巢甲状腺肿,分泌甲状腺激素,甚至引起甲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率为2%~4%,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任何一种组织成分均可恶变而形成各种恶性肿瘤。“头节”的上皮易恶变,形成鳞状细胞癌,其扩散方式主要为直接浸润和腹膜种植,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为15%~30%。 未成熟畸胎瘤是恶性肿瘤。含2~3胚层。肿瘤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胚胎组织构成,主要为原始神经组织。好发于青少年。肿瘤多为实性,其中可有囊性区域。肿瘤的恶性程度根据未成熟组织所占比例、分化程度及神经上皮含量而定。复发及转移率均高。但复发后再次手术,可见肿瘤组织有自未成熟向成熟转化的特点,即恶性程度的逆转现象。5年存活率仅20%左右。

2)无性细胞瘤:为中等恶性的实性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好发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妇女,幼女及老年妇女少见。单侧居多,右侧多于左侧,少数为双侧。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中等大,实性,触之如橡皮样。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切面淡棕色。镜下见圆形或多角形大细胞,细胞核大,胞浆丰富,瘤细胞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有少量纤维组织相隔。间质中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对放疗特别敏感。纯无性细胞瘤的5年存活率可达90%。

3)内胚窦瘤:其组织结构与大鼠胎盘的内胚窦十分相似得名。其形态与人胚卵黄囊相似,又名卵黄囊瘤。较罕见,恶性程度高。多见于儿童及年青妇女。多为单侧,肿瘤较大,圆形或卵圆形。切面部分囊性,组织质脆,有出血坏死区,也可见囊性或海绵样区,呈灰红或灰黄色,易破裂。镜下见疏松网状和内皮窦样结构。瘤细胞扁平、立方、柱状或多角形,产生甲胎蛋白(AFP),故患者血清AFP浓度很高,其浓度与肿瘤消长相关,是诊断及治疗监护时的重要标志物。生长迅速,易早期转移,预后差。既往平均生存期仅1年,现经手术及联合化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3、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8%,一旦原始性索及间质组织发生肿瘤,仍保留其原来的分化特性,各种细胞均可构成一种肿瘤。

1)颗粒细胞-间质细胞瘤:由性索的颗粒细胞及间质的衍生成分如纤维母细胞及卵泡膜细胞组成。

① 颗粒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3%~6%,占性索间质肿瘤的80%左右,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为45~55岁。肿瘤能分泌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青春期前患者可出现假性性早熟,生育年龄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绝经后患者则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甚至发生腺癌。多为单侧,双侧极少。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呈分叶状,表面光滑,实性或部分囊性,切面组织脆而软,伴出血坏死灶。镜下见颗粒细胞环绕成小圆形囊腔,菊花样排列,即Call-Exner小体。囊内有嗜伊红液体。瘤细胞呈小多边形,偶呈圆形或圆柱形,胞浆嗜淡伊红或中性,,细胞膜界限不清,核圆,核膜清楚。预后良好,5年存活率为80%以上,少数在治疗多年后复发。

② 卵泡膜细胞瘤:为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实性肿瘤,因能分泌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常与颗粒细胞瘤合并存在(以颗粒细胞瘤成分为主者称颗粒-卵泡膜细胞瘤,以卵泡膜细胞瘤成分为主者称卵泡膜-颗粒细胞瘤),但也有纯卵泡膜细胞瘤。为良性肿瘤,多为单侧,大小不一。圆形或卵圆形,也有分叶状。表面被覆有光泽、薄的纤维包膜。切面实性,灰白色。镜下见瘤细胞短梭形,胞浆富含脂质,细胞交错排列呈旋涡状。瘤细胞团为结蒂组织分隔。常合并子宫内膜过生长,甚至子宫内膜癌。恶性卵泡膜细胞瘤较少见,可直接浸润临近组织,并发生远处转移。其预后较一般卵巢癌为佳。

③ 纤维瘤:为较常见的良性卵巢肿瘤,占卵巢瘤的2%-5%,多见于中年妇女,单侧居多,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坚硬。镜下见由胶原纤维的梭形瘤细胞组成,排列呈编织状。偶见患者伴有腹水或胸水称梅格斯综合征,腹水经淋巴或横隔至胸腔,右侧横隔淋巴丰富,故多见右侧胸水。手术切除肿瘤后,胸水、腹水自行消失。 2)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又称睾丸母细胞瘤,罕见。多发生在40岁以下的妇女。单侧居多,通常较小,可局限在卵巢门区或皮质区,实性,表面光滑而湿润,有时呈分叶状,切面灰白色伴囊性变,囊内壁光滑,含血性浆液或粘性液体。镜下见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支持细胞及间质细胞组成。多为良性,具有男性化作用;少数无内分泌功能呈现女性化,雌激素可由瘤细胞直接分泌或由雄激素转化而来。10%-30%呈恶性行为。5年存活率为70%-90%。

4、卵巢转移性肿瘤:体内任何部位原发性癌均可能转移到卵巢。常见原发性癌有乳腺、肠、胃、生殖道、泌尿道以及其他脏器等,占卵巢肿瘤的5%-10%。库肯勃瘤是一种特殊的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为胃肠道,肿瘤为双侧性,中等大,多保持卵巢原状或呈肾形。一般无粘连,切面实性。胶质样,多伴腹水。镜下见典型的印戒细胞,能产生粘液,周围是结缔组织或粘液瘤性间质。

4种女性常见的卵巢肿瘤疾病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至今缺乏有效诊断方法,卵巢恶性肿瘤五年存活率仍较低,徘徊在25%~30%。随着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卵巢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肿瘤。

1、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多为30~60岁。有良性、临界恶性和恶性之分。临界恶性肿瘤是指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及核异型,表现为上皮细胞层次增加,但无间质浸润,是一种低度潜在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复发迟。

1)浆液性囊腺瘤:常见,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多为单侧,球形,大小不等,表面光滑,囊性,壁薄,囊内充满淡黄色清澈液体。有单纯性及乳头状两型,前者多为单房,囊壁光滑;后者常为多房,内见乳头,偶见向囊外生长。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立方形或柱状上皮,间质内见砂粒体,系钙盐沉淀所致。乳头分支较粗。

临界恶性浆液性囊腺瘤为中等大小,多为双侧,乳头状生长在囊内较少,多向囊外生长。镜下见乳头分支纤细而稠密,上皮复层不超过3层,细胞核轻度异型,核分裂相《1/lHP,无间质浸润。5年存活率达90%以上。

浆液性囊腺癌为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占40%~50%。多为双侧,体积较大,半实质性。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有乳头状增生,切面为多房,腔内充满乳头,质脆,出血、坏死,囊液混浊。镜下见囊壁上皮明显增生,复层排列,一般在4~5层以上。癌细胞为立方形或柱状,细胞异型明显,并向间质浸润。5年存活率仅为20%~30%。

2)粘液性囊腺瘤:常见,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30%。多为单侧,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灰白色,体积较大或巨大。切面常为多房,囊腔内充满胶冻样粘液,含粘蛋白和糖蛋白。囊内很少有乳头生长。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高柱状上皮,产生粘液;有时可见杯状细胞及嗜银细胞。恶变率为5%~10%。粘液性囊腺瘤偶可自行穿破,粘液性上皮种植在腹膜上继续生长并分泌粘液,在腹膜表面形成许多胶冻样粘液团块,外观极像卵巢癌转移,称腹膜粘液瘤,占粘液性囊腺瘤的2%~5%。瘤细胞呈良性,分泌旺盛,很少见细胞异型和核分裂,多限于腹膜表面生长,一般不浸润脏器实质。

临界恶性粘液性囊腺瘤一般较大,少数为双侧,表面光滑,常为多房。切面见囊壁增厚,实质区和乳头形成,乳头细小、质软。镜下见上皮不超过3层,细胞轻度异型,细胞核大、染色深,有少量核分裂,增生上皮向腔内突出形成短而粗的乳头,但无间质浸润。

粘液性囊腺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单侧多见,瘤体较大,囊壁可见乳头或实质区,切面半囊半实,囊液混浊或血性。镜下见腺体密集,间质较少,腺上皮超过3层,细胞明显异型,并有间质浸润。预后较浆液性囊腺癌好,5年存活率为40%~50%。

3)卵巢内膜样肿瘤:良性瘤较少见。多为单房,表面光滑,囊壁衬以单层柱状上皮,酷似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囊内被覆扁平上皮,间质内可有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临界恶性瘤很少见。

恶性为卵巢内膜样癌,占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10%~24%,肿瘤单侧多,中等大,囊性或实性,有乳头生长,囊液多为血性。镜下特点与子宫内膜癌极相似,多为腺癌或腺棘皮癌,并常并发子宫内膜癌,不易鉴别何者为原发或继发。5年存活率为40%~50%。

2、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组卵巢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上皮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青春期前发病率占60%~90%,绝经后仅占4%。

1)畸胎瘤:由多胚层组织构成的肿瘤,偶见含一个胚层成分。肿瘤组织多数成熟,少数未成熟。质地多数为囊性,少数为实性。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取决于组织分化程度,而不决定于肿瘤质地。

成熟畸胎瘤属良性肿瘤,又称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占卵巢肿瘤的10%~20%,占生殖细胞肿瘤的85%~97%,占畸胎瘤的95%以上。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多为单侧,双侧仅占10%~17%。中等大小,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壁薄质韧。切面多为单房,腔内充满油脂和毛发,有时见牙齿或骨质。囊壁上常见小丘样隆起向腔内突出称“头节”。肿瘤可含外、中、内胚层组织,偶见向单一胚层分化,称有高度特异性畸胎瘤,如卵巢甲状腺肿,分泌甲状腺激素,甚至引起甲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率为2%~4%,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任何一种组织成分均可恶变而形成各种恶性肿瘤。“头节”的上皮易恶变,形成鳞状细胞癌,其扩散方式主要为直接浸润和腹膜种植,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为15%~30%。 未成熟畸胎瘤是恶性肿瘤。含2~3胚层。肿瘤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胚胎组织构成,主要为原始神经组织。好发于青少年。肿瘤多为实性,其中可有囊性区域。肿瘤的恶性程度根据未成熟组织所占比例、分化程度及神经上皮含量而定。复发及转移率均高。但复发后再次手术,可见肿瘤组织有自未成熟向成熟转化的特点,即恶性程度的逆转现象。5年存活率仅20%左右。

2)无性细胞瘤:为中等恶性的实性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好发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妇女,幼女及老年妇女少见。单侧居多,右侧多于左侧,少数为双侧。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中等大,实性,触之如橡皮样。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切面淡棕色。镜下见圆形或多角形大细胞,细胞核大,胞浆丰富,瘤细胞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有少量纤维组织相隔。间质中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对放疗特别敏感。纯无性细胞瘤的5年存活率可达90%。

3)内胚窦瘤:其组织结构与大鼠胎盘的内胚窦十分相似得名。其形态与人胚卵黄囊相似,又名卵黄囊瘤。较罕见,恶性程度高。多见于儿童及年青妇女。多为单侧,肿瘤较大,圆形或卵圆形。切面部分囊性,组织质脆,有出血坏死区,也可见囊性或海绵样区,呈灰红或灰黄色,易破裂。镜下见疏松网状和内皮窦样结构。瘤细胞扁平、立方、柱状或多角形,产生甲胎蛋白(AFP),故患者血清AFP浓度很高,其浓度与肿瘤消长相关,是诊断及治疗监护时的重要标志物。生长迅速,易早期转移,预后差。既往平均生存期仅1年,现经手术及联合化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3、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8%,一旦原始性索及间质组织发生肿瘤,仍保留其原来的分化特性,各种细胞均可构成一种肿瘤。

1)颗粒细胞-间质细胞瘤:由性索的颗粒细胞及间质的衍生成分如纤维母细胞及卵泡膜细胞组成。

① 颗粒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3%~6%,占性索间质肿瘤的80%左右,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为45~55岁。肿瘤能分泌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青春期前患者可出现假性性早熟,生育年龄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绝经后患者则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甚至发生腺癌。多为单侧,双侧极少。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呈分叶状,表面光滑,实性或部分囊性,切面组织脆而软,伴出血坏死灶。镜下见颗粒细胞环绕成小圆形囊腔,菊花样排列,即Call-Exner小体。囊内有嗜伊红液体。瘤细胞呈小多边形,偶呈圆形或圆柱形,胞浆嗜淡伊红或中性,,细胞膜界限不清,核圆,核膜清楚。预后良好,5年存活率为80%以上,少数在治疗多年后复发。

② 卵泡膜细胞瘤:为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实性肿瘤,因能分泌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常与颗粒细胞瘤合并存在(以颗粒细胞瘤成分为主者称颗粒-卵泡膜细胞瘤,以卵泡膜细胞瘤成分为主者称卵泡膜-颗粒细胞瘤),但也有纯卵泡膜细胞瘤。为良性肿瘤,多为单侧,大小不一。圆形或卵圆形,也有分叶状。表面被覆有光泽、薄的纤维包膜。切面实性,灰白色。镜下见瘤细胞短梭形,胞浆富含脂质,细胞交错排列呈旋涡状。瘤细胞团为结蒂组织分隔。常合并子宫内膜过生长,甚至子宫内膜癌。恶性卵泡膜细胞瘤较少见,可直接浸润临近组织,并发生远处转移。其预后较一般卵巢癌为佳。

③ 纤维瘤:为较常见的良性卵巢肿瘤,占卵巢瘤的2%-5%,多见于中年妇女,单侧居多,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坚硬。镜下见由胶原纤维的梭形瘤细胞组成,排列呈编织状。偶见患者伴有腹水或胸水称梅格斯综合征,腹水经淋巴或横隔至胸腔,右侧横隔淋巴丰富,故多见右侧胸水。手术切除肿瘤后,胸水、腹水自行消失。 2)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又称睾丸母细胞瘤,罕见。多发生在40岁以下的妇女。单侧居多,通常较小,可局限在卵巢门区或皮质区,实性,表面光滑而湿润,有时呈分叶状,切面灰白色伴囊性变,囊内壁光滑,含血性浆液或粘性液体。镜下见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支持细胞及间质细胞组成。多为良性,具有男性化作用;少数无内分泌功能呈现女性化,雌激素可由瘤细胞直接分泌或由雄激素转化而来。10%-30%呈恶性行为。5年存活率为70%-90%。

4、卵巢转移性肿瘤:体内任何部位原发性癌均可能转移到卵巢。常见原发性癌有乳腺、肠、胃、生殖道、泌尿道以及其他脏器等,占卵巢肿瘤的5%-10%。库肯勃瘤是一种特殊的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为胃肠道,肿瘤为双侧性,中等大,多保持卵巢原状或呈肾形。一般无粘连,切面实性。胶质样,多伴腹水。镜下见典型的印戒细胞,能产生粘液,周围是结缔组织或粘液瘤性间质。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症状

通常由两个或三个胚层组织构成,偶然仅见一个胚层万分,肿瘤组织多数成熟,少数未成熟。多为囊性,少数呈实质性,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取决于组织的分化程度,而不是肿瘤的质地。

成熟畸胎瘤属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为囊性,称为成熟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实性者罕见。皮样囊肿为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占生殖细胞肿瘤的85~97%,好发于生殖年龄,单侧为多,双侧占12%。通常中等大,表面光滑,壁薄质韧。切面多为单房,腔内充满油质和毛发,有时可见牙齿或骨质。囊壁常有实质突起,称为"头节"含有多种组织万分,几乎全部病例均可见到外胚层组织,包括鳞状上皮,皮脂腺、汗腺、毛囊,脑及神经组织。同时可见内胚层组织如胃肠道及支气管上皮,甲状腺等。偶见肿瘤向单一胚层分化,如卵巢甲状腺肿,可分泌甲状腺素,甚至引起甲亢。

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率为2~4%,恶变机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瘤中任一组织成分均可恶变而形成各种恶性肿瘤,扩散方式主要为直接浸润和腹膜种植,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为15~31%。

未成熟畸胎瘤,多发生于青少年为单侧性的实性肿瘤,体积较大,表面呈结节状,切面似脑组织,质腐脆。肿瘤由三个胚层衍化的胚胎性组织构成,未成熟组织主要为原始神经组织,偶含成熟组织如骨、毛发及皮脂等。转移及复发率均高,但复发后再次手术时,肿瘤组织有自未成熟向成熟转化的特点,即恶性程度的逆转现象。5年存活率约20%,近年提高至50~75%。

相关推荐

引起鼻咽癌的原因有哪些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1、EB病毒:感染这种病毒是导致鼻咽癌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是大家需要重视的。从鼻咽癌的组织中分离出带EB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找到了EB病毒颗粒。 2、生活环境: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

恶性淋巴肿瘤的存活率

恶性淋巴肿瘤的存活率有多大啊?恶性淋巴肿瘤的存活率是怎么样衡量的啊?恶性淋巴肿瘤的存活率应该怎么样计算啊? 恶性淋巴瘤的全身症状因疾病类型及所处的时期不同而差异很大,部分患者可无全身症状。有症状者以发热、消瘦(体重减轻10%以上)、盗汗等较常见,其次有性欲减退、易疲劳、瘙痒等。全身症状和发病年龄、肿瘤范围、机体免疫力等有关。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差或多灶性起病者,全身症状显着。无全身症状者,其存活率较有症状者大3倍。 1、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后者约见于1/6霍奇金病患

鼻腔肿瘤的治疗

肿瘤局限者,可行单纯放射治疗,其5年存活率可达75%以上。肿瘤浸润较广者,宜采用根治性切除加术前或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方法,5年存活率也可达到40%~50%。预后取决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鼻腔恶性肿瘤手术进路,一般主张鼻侧切开,因其视野宽阔,可以同时切除累及上颌窦和筛窦之肿瘤。缺点是面部遗留瘢痕。近年推荐面中部掀翻术,具有与鼻侧切开同功效果,但无面部畸型。对较小肿瘤,可应用鼻窦内窥镜技术,不仅能完整切除肿瘤,还可保留鼻腔生理功能。 病因学 近年,鼻腔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病因不清,

脑瘤患者能活多久

脑瘤患者能活多久 现在是一个谈癌色变的社会,尤其是以我们现在的医疗水平还没有能够完全的攻克癌症这一难题。特别是脑瘤,在脑袋上长个瘤子很多人都很感到害怕。那么,患上了脑肿瘤能够活多久,这往往是患者和家属非常关心的问题。虽然脑肿瘤的生存期与治疗方案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但是其各种脑肿瘤还是有其一定的生存期的。 成人脑胶质瘤生存期 脑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约占40.49%,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一般来说,低级别混合型胶质瘤中位生存期约6-7 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60%和3

卵巢囊肿应该如何预防

发病率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种类之多在全身各器官的肿瘤中居首位,其在妇科疾病中患病率 13-23.9 %,其中恶性肿瘤约占 10% 。卵巢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多数发生在生育年龄,良性卵巢肿瘤大多发生在 20-44 岁,恶性卵巢肿瘤发生在 40-50 岁,青春期或幼女也可患卵巢肿瘤,常恶性,而绝经后期患肿瘤也多恶性。由于卵肿瘤位于盆腔,早期无症状,而恶性肿瘤扩散快,患者就医时 70 %以上已晚期,据国内外报告卵巢癌五年存活率仅在 30 %左右,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 预防 卵巢囊

膀胱癌的介绍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发病率6.61/10万,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50~70岁。男性膀胱癌发病率女性的3~4倍。既往将膀胱黏膜上皮称移行细胞,1998年WHO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联合建议用尿路上皮一词代替移行细胞一词,以区别于在鼻腔以及卵巢内的移行

胰腺癌存活率

胰腺癌存活率是多少?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上逐年增加,而总的胰腺癌5年存活率不超过1%,在60余种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英国统计每年胰腺癌的存活率0.4%。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术后5年胰腺癌的存活率仍在5%左右。 胰腺癌的治疗在不断的进步,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也在不断的完善,由于很多新的治疗尚无对生存期影响的具体数据,以下给出的结果是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 IA-IIA期: 5年平均生存率30%左右,少数病人有可能被治愈;IIB期:5年平均生存率10%左右,极少数病人有可能被治愈;III期:平

胶质母细胞存活率高吗

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是非常迅速的,患者的发病过程普遍都非常短,都在半年左右。胶质母细胞瘤出现在患者的头部,随着肿瘤的慢慢长大,会使患者的颅内压升高,引起患者头痛、呕吐、四肢无力、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偏瘫、偏盲、痴呆以及智力减退的情况。 目前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主要以手术、放疗、化疗和其他的综合治疗主,手术治疗是在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得切除肿瘤。手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是最有效的方法,切除肿瘤能够有效的较小患者的颅内压,从而减轻患者的头痛、呕吐、脑水肿等症状,还可以有效的减低患者神经系统

膀胱癌晚期能活多久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发病率6.61/10万,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50~70岁。 男性膀胱癌发病率女性的3~4倍。既往将膀胱黏膜上皮称移行细胞,1998年WHO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联合建议用尿路上皮一词代替移行细胞一词,以区别于在鼻腔以及卵巢内的移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症状有哪些呢

未分化型:瘤细胞围绕着一个血管形成的细胞柱,其中可见部分瘤细胞坏死及钙质沉着,此称假菊花型(pseudosette)。该型分化程度低,恶性度较高,但对放射线敏感。 分化型:又称神经上皮型,由方形或低柱状瘤细胞构成,细胞围绕中央腔环形排列,称菊花型(rosette)。此型分化程度较高,恶性度较低,但对放射线不敏感。 还有一些病例瘤细胞分化程度更高,已有类似光感受器的结构,恶性程度最低。瘤细胞簇集似莲花型(fleurette),又称感光器分化型,最近称此型视网膜细胞瘤(retinocytoma),以别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