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脸冻伤了怎么办 防止二次冻伤
滑雪脸冻伤了怎么办 防止二次冻伤
滑雪后脸冻伤了,防止二次冻伤是很重要的,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出门要戴口罩,防风霜刮脸。
滑雪脸冻伤了怎么办 滑雪后脸轻微冻伤怎么办
轻微的冻伤是指,脸部仅出现小面积轻微红肿,伴有轻度发热、发痒,没有溃疡水泡,灼痛感也不强。
双手轻轻的搓脸,能促进脸部的血液循环,先顺时针搓10分钟,然后逆时针再搓10分钟,直到脸上感觉发烫即可。用手搓脸是一个缓慢的加热过程,能让肌肤慢慢的适应温度变化。
用手按摩搓热脸颊后,再热毛巾敷脸15分钟,热敷的温度更高,更有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能更有效的改善组织缺氧,充血红肿的现象。但是一定要先搓热脸后再热敷,否则温度骤变,会加重脸上皮肤组织的损伤。
生姜有杀菌消炎的作用,每天涂抹3-5次,一般一周左右就会好。
滑雪后脸冻伤了怎么护理
第一步:热敷
滑雪后脸冻伤严重的人,不要用手搓脸,就算按摩也要避开溃疡部位。用毛巾热敷脸的时候,应该遵循由温至热的过程,让皮肤有一个适应过程。
第二步:涂抹冻疮软膏或VE软膏
每次热敷后用治冻疮的软膏涂抹,可以有效防止感染,避免留下难看的疤痕。脸上冻伤严重的,最好先咨询医生,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膏。
第三步:暂停用化妆品
滑雪后脸冻伤了要立即停用护肤品。护肤品含有重金属、染料,刺激性较强,会加重脸上皮肤的负担,为了让冻伤的肌肤尽快恢复,治冻疮期间停用化妆品。
冬季冻伤怎么办 冬天如何防止冻伤
冬季走路不要将双手插进口袋里,而应该戴上手套,甩动双臂,这样可活动臂膀肌肉,改善双臂及双手血流,使得身体生热,更利保暖。
冬季脚部保暖尤为重要。脚部保暖要有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鞋子的尺码应稍大些,最好垫一双棉鞋垫,脚放在里面要有点空间。其次鞋底应稍高些,这样可以起到与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
研究表明,黑色衣服吸收太阳辐射为88%,军绿色为57%,白色为20%。因此,深色衣服可以使人体多获得一些热量,具有保暖的功能。
寒冷季节可以适量增加辛辣御寒食物,如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辣椒中含有辣椒素,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适当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滑雪如何防治冻伤
冻伤主要发生在手、脚、耳朵等部位,所以应选用保温效果较好的羊绒制品或化纤制品对上述部位进行保温。从外部环境来讲,注意以下几点:
1.备足御寒衣物。
2.不要单独一人外出滑雪,出事后会无人救援。
3.不要擅自滑出滑雪场界线。
4.饮酒后不要外出滑雪,一旦醉卧在外非常容易发生冻伤。
5.要穿鲜艳服装,一旦出事,寻找起来目标醒目。
6.外出滑雪时要告诉家人或朋友去什么地方滑雪,去几个人等,以便出现意外时,及时救援。
发生冻伤后应使用的药物和方法:
轻度冻伤(ⅰ、ⅱ度冻伤):呋喃西林氢化可的松霜;呋喃西林霜(741冻伤膏);硫酸新霉素霜(851霜剂);10%白胡椒酒精。
重度冻伤(ⅲ、ⅳ度冻伤):切忌采用雪搓、冷水浸泡、直接火烤等错误方法。应将受冻部位浸入40—42摄氏度温水中快速融化复温。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滑雪攻略大全
滑雪需要带什么
去滑雪场玩,需要准备带上适量现金,滑雪服,滑雪鞋,滑雪镜,滑雪帽,滑雪手套,滑雪杖,滑雪头盔,菜鸟最好还带上护臀。视力不好的人则别忘了戴好眼镜。
滑雪怎么防寒
要穿轻便保暖的防寒衣物,尽量减少皮肤裸露。领口和袖口要扣紧,以免进雪。戴好头盔和滑雪镜防风,穿的鞋子要紧贴着脚踝的,这样可以防止寒风灌进来。
滑雪怎么防晒
去滑雪一定要备好防晒霜,隔1小时涂一次,滑雪场的紫外线比平时要强几倍,如果不注意回来肯定黑一圈。另外,防晒霜最好是冬季专用的,这样可以有一定的防冻伤效果。
冻伤预防
多数冻伤是以可预防的,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一)做好防冻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①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耐寒锻炼,例如组织部队爬山、滑雪,跑步等,坚持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和擦浴( 应从热天开始)。②掌握冻伤规律,抓住防冻重点,例如容易发生冻伤的天气,主要是冷天和大风天,特别是气温骤变的天气;易冻部位,主要是身体暴露部位和肢端,如手、足、耳、鼻、颜面等;易发冻伤的时机,多在战士单独执勤、特别是在站岗放哨时往往站立不动,或执行紧急任务时的分队等。掌握好以上规律,采取相应措施,实践证明是可以减少或防止冻伤的发生。③加强行政管理,做好物资保证。落实防冻保暖措施,入冬前维修门、窗、火炉、火墙,草垫。衣着应温暖不透风,且松紧适度,鞋袜不能过紧。④积极改善伙食,饮食时间合理安排,间隔不宜太长,注意质量,并保证吃热食。⑤运送伤员途中注意防寒保暖。切忌立即用火烤或用雪擦受冻部位。
(二)战士或个人防冻应做到“七勤”“六不要”即:勤进行耐寒锻炼;勤准备防寒物品;烤换鞋袜、鞋垫,尤其是“汗脚”的更应注意;勤活动手足,揉搓额面;勤用热水烫脚;勤互相督促;勤交流防冻经验。不要穿潮湿,过紧的鞋袜;不要长时间静止不动;不要在无准备时单独外出;不要赤手接触温度很低的金属;不要用火烤,雪搓或冷水浸泡受冻部位;不要酗酒。
长期驻防寒区的部队,历年都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冻经验,只要把这些措施和经验认真重视,勇于实践,就能取得在严寒时的行动自由。
滑雪后脸冻伤了怎么护理 滑雪后脸冻伤严重怎么办
严重冻伤是指组织缺氧,充血红肿严重,伤及真皮层,出现水泡溃疡,甚至流脓的现象。
滑雪后脸冻伤严重的人,不要用手搓脸,就算按摩也要避开溃疡部位。用毛巾热敷脸的时候,应该遵循由温至热的过程,让皮肤有一个适应过程。
每次热敷后用治冻疮的软膏涂抹,可以有效防止感染,避免留下难看的疤痕。脸上冻伤严重的,最好先咨询医生,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膏。
脸上冻伤有哪些表现
脸冻伤患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局部表现和烧伤相似,但局部肿胀一般并不明显。按其损伤深度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为皮肤浅层冻伤。局部皮肤初为苍白色,渐转为蓝紫色,继之出现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无水疱形成。约1周后,症状消失,表皮逐渐脱落,愈后不遗留瘢痕。
二度冻伤:为全层皮肤冻伤。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可于24~48h内出现水疱,如无继发感染,经2~3周,水疱干涸,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有角化不全的新生上皮覆盖,局部可能有持久的僵硬和痛感,但不遗留瘢痕和发生痉挛。
三度冻伤: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被冻伤。皮肤由苍白逐渐变为蓝色,再转为黑色。皮肤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和水疱,并伴较剧烈的疼痛和灼痒。坏死组织脱落后留有创面,易继发感染。愈合缓慢,愈后遗留瘢痕,并可影响功能。
四度冻伤: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冻伤。伤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患处呈暗灰色,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疱。2~3周内有明显的坏死分界线出现,一般为干性坏疽,但有时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以及继发感染,形成湿性坏疽。往往留下伤残和功能障碍。
治冻疮禁用冷水浴
冻疮是由于受冻后人体血气不旺,贫血等原因造成血管瘀血,因为瘀血,所以有肿,因为瘀血,所以有痒,根治冻疮的唯一办法就是打通瘀血,别的办法都如隔鞋搔痒,只有瘀血打通了,肿才能消,痒才能止,冻疮才能根治。
冻疮注意事项
1.忌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复温。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2.在温暖的环境中可给病人少量热酒,促进血液循环及扩张周围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宜饮酒,以免增加身体热量丢失。
3.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保护肌腥和韧带的灵活性。
4.重伤员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发生。
5.预防冻伤,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冬季要注意对身体暴露部位的保暖,还可涂些油脂。站岗值勤应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用茄子秸或辣椒秸杆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都有预防冻伤作用。
滑雪后脸冻伤严重怎么办
热敷
滑雪后脸冻伤严重的人,不要用手搓脸,就算按摩也要避开溃疡部位。用毛巾热敷脸的时候,应该遵循由温至热的过程,让皮肤有一个适应过程。
老人过冬要注意什么?
体温不能过低
老年人的新陈代谢速度较慢,所以体温会相对年轻人低些。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待太久,会令身体迅速损失热量,造成体温过低。当屋外温度降到零下10摄氏度以下时,最好不要外出,尤其刮风时尽量不外出;如必须外出,一定不要待太久;戴条围巾或口罩护住嘴和鼻子,以防止寒冷的空气侵入肺里;由于潮湿的衣服会很快让身体打冷战,所以尽量保持干爽。如果已经开始打冷战了,就赶紧回到屋里,因为这是体热正在损失的信号。
冬季老人锻炼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尤其患有冠心病、肺心病的老年人,最好选择在室内锻炼,锻炼的时间以半个小时至40分钟之间为宜。
防冻伤
鼻子、耳朵、脸颊、下巴、手指和脚趾都是容易冻伤的部位,要注意平时对这些部位的保暖。其中,患有心脏病及其他循环系统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老年人出门的时候,要把身体所有部位裹严;如果皮肤冻得发红、发暗或开始疼了,就要立刻回到屋里;了解冻伤的征兆:皮肤冻得变白或变浅黄色,皮肤摸起来变硬或麻木了,体温降低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最好去看医生。
防摔跤
摔跤对老年人来说,常常是致命的,在冬天尤其如此。为了降低滑倒的风险,一旦下雪,老年人要做到不在结冰或有雪的路上行走,最好不要出门,出门时必须有人陪同;要穿有防滑底的鞋;用拐杖的老人,确认拐杖的橡胶底完好,如果已经磨平,赶紧换一个,以防止在外行走时滑倒。
铲雪时防受伤
天气寒冷时,为保持体温,老人的心脏负荷会加重,所以在户外劳动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另外,铲雪用的铁铲可能会对老人造成伤害,所以如果老人的平衡能力不太好,或者患有骨质疏松症,类似的工作最好不要做。
高寒区冻伤治疗
冻伤是寒区遇险者中最常见的局部损伤。局部冻伤本身是不会致命的,但它的后果极为严重,许多寒区遇险丧生的人中,主要是因为冻伤而失去了行动能力,无法进行各种生存活动,最后因低温症而死亡。其实,遇险者只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冻伤是可以避免或者减轻的。应该知道,预防冻伤比治疗冻伤容易得多,必须防患于未然。方法如下:
·局部冻伤在初期并无明显感觉,因此,对易冻伤部位需密切观察。如有两人以上,可互相观察对方脸上有无白色斑点。
·颈部、脸部最好用布围住,将袖口、裤脚扎紧防止风雪吹入。在疲劳、饥饿时切忌在雪地上坐卧,你这一坐卧,也许永远也起不来了。
·为防冻伤,要及时活动面部肌肉,如做皱眉、挤眼、咧嘴等动作,用手揉搓面、耳、鼻等部位。特别注意鞋袜的干燥,出汗多时应及时更换或烘干,因为在潮湿的情况下最易冻伤。
冻伤的简易治疗
·如发现皮肤有发红、发白、发凉、发硬等现象,应用手或干燥的绒布摩擦伤处,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冻伤。轻度冻伤用辣椒泡酒涂擦便可见效。如发生身体冻僵的情况,不要立即将伤者抬到温暖的地方,应先摩擦肢体,做人工呼吸,待伤者恢复知觉,再到较温暖的地方抢救。
·一旦发生冻伤,切忌用雪团揉搓冻伤部位,因为这样会散发更多的体热使冻伤加重。
·受伤的手可按在腋窝下加温,冻伤的脚可放在同伴的怀里或腋窝下加温。
·如有条件可放在43℃左右的水中浸泡复温。水温太低时效果不好,超过49℃时易造成烫伤。
·复温速度越快越好,能在5~7分钟内复温最好,最迟不应超过20分钟。复温太晚可能增加晚期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