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胃痛悄然变胃癌
当心胃痛悄然变胃癌
37岁的金先生是某企业公司的业务主管,经常为生意上的事到处奔波,饮食没任何规律,久而久之,落下了胃痛的毛病。每次胃病犯得厉害了,就到药店买点口服药来缓解一下,一种药不止痛了再换另外一种胃药,然而时间长了,用什么止痛剂也无济于事了。后来,金先生到医院做胃镜检查,竟被发现患上了晚期胃癌,癌细胞已浸润到胃壁浆膜层外面,和周围的组织、器官严重地粘连到了一起。
现实生活中,像金先生这样的胃病患者不在少数,他们总是习惯于胃痛了自行到药店买药自行服用,直到病情反复发作和加重,才到医院看医生。此类患者如果是胃癌,大约95%都是晚期胃癌。
有调查数字显示,全世界胃癌发病率为13.86/10万人,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年患病率为30.087/10万人,为世界水平的2倍多。
生活中,胃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似乎没啥大问题,但一检查出胃癌,恐怕就有天塌的感觉。那么,“胃痛”离“胃癌”到底有多远?有没有衡量和判断的标准呢?
事实上,早期胃癌的表现,类似于溃疡病或胃炎的症状,如反酸、恶心、厌食,随着疼痛的加重,体重会进一步下降,且有消瘦、贫血等症状。
在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做胃镜、钡透、CT、彩超及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实验室检查,搞清到底是啥原因。尽管许多人的胃疼就是一般性胃炎,但最后发展成胃癌的亦不在少数。这就提醒有胃病家族史、又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应提高警惕。而那些生活无规律、工作紧张繁忙,且长期吃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更应及时体检,进行排查。需要指出的是,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
胃不舒服当心胃癌发生
很多人都会出现胃部不适的情况,可是很多人对于自己的这一症状并不是很在意。而近年来调查的数据表明,由于自己的不注意更是造成了胃癌的患病人数逐渐的上升。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更是要了解胃癌。
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例,发病率占全球的42%左右。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死亡率为23.2%,居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预计到2015年,我国胃癌的发病率还将以每年1.6%的幅度攀升。面对严峻的胃癌发病形势,要加大胃癌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增强人们的防癌、控癌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不良生活方式是胃癌高发的重要因素
胃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迄今为止其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已认识到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发病与饮食不合理、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摄入过多的食盐、熏烤食品、富含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腌制品、发霉变质的食物,以及男性、肥胖、嗜好烟酒、三餐无规律、吃饭过快、喜欢吃烫食等,均可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此外,精神压力大,情绪无法释放,经常熬夜都会引起身体的变化,造成免疫力下降,也成为胃癌的诱因。
有些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巨大胃粘膜皱襞症、残胃等癌前疾病,这些疾病久治不愈,胃癌发生的风险明显增加。特别是当胃粘膜出现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时,极易发展成胃癌。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患者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患者中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在发展中国家约63%的病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胃不舒服别不当回事
俗话说“十胃九病”,是说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所以,生活中有些人胃部不适也不当回事,随便在药店买点药吃吃。对此,杨川杰提醒,这样做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对于胃病我们要引起足够的注意,不能因为其没有胃癌的症状就对此不在意,等到我们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患上癌症。对于胃病我们要正确的对待,积极的进行治疗,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给胃癌带来可乘之机。
深秋老胃痛赶快去就医
如果经常出现泛酸、恶心、厌食、乏力、黑便、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或者既往有胃溃疡史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
1.在胃痛、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时,应及时去医院做胃镜、钡餐、CT、彩超及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
2.对于已知良性病变的病人,如不典型增生、胃溃疡、糜烂病变、胃息肉等,应注意做胃组织检查,加强定期复查及随访,以利于早期发现胃癌并及时治疗。
3.尽管许多人的胃痛是一般性胃炎、胃溃疡,但最后发展成胃癌的不在少数。这就提醒有胃病家族史,又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更应提高警惕。而那些生活无规律、工作紧张繁忙,且长期吃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更应定期体检,进行排查。
胃痛自己看 小心成胃癌
胃癌是全世界排名第四位的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得胃癌,七八十万人死于胃癌,而且近50%的患者在中国,可以说我国是胃癌患者总人数最多的国家。
胃癌的早期发现是非常困难的。专家指出,“一旦发现胃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查清病因再治疗。”
“现在很多人有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喜欢自己给自己看病。其实,胃癌早期表现就是胃不舒服,可是很多人会到药店自行去买点治胃不舒服的、抗胃酸的药、或是抗菌素。这些药的确可以缓解胃部症状,但这种做法很危险,很容易掩盖病情。所以,提醒大家如果长期、频繁的胃不舒服,一定要到医院去做检查,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检查、胃镜检查等。”专家称。
胃癌发病与冬季饮食习惯有关
饮食因素对于胃癌发病的影响,已受到各国肿瘤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可能的饮食致癌因素为经常食用烟熏、烤炙食品(含苯并芘)或腌渍食品等。
特别是对于北方而言,冬季是各种胃病的高发期,主要原因跟饮食习惯有关。一到冬季,人们普遍爱喝点酒、吃腌制的酸菜、咸菜等。有些腌渍的蔬菜里边就含有亚硝酸盐,也有各种醛、醇这类的化学物质,长此以往就会得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阶段,人们可能依然没有引起注意,不但不去医院治疗,更没有改变饮食习惯,那么慢慢就有可能发生癌变了。
所以提倡人们必须要有健康饮食的习惯。所谓健康饮食,不是说专门吃些什么补品,或是专门吃某一类东西,而是要均衡饮食。
当心胃癌来临前五个信号
1、上腹部疼痛
此为胃癌最常见的症状。开始为间歇性的隐隐作痛,常常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等。
2、上腹部不适
多为饱胀感或烧灼感。可以暂时缓解,反复出现。
3、食欲减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表现为食后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
4、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
如果在没有进食血豆腐,吃铋剂等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大便发黑,就应尽早来医院检查。
5、乏力、消瘦及贫血
这是另一组常见而又不特异的胃癌症状。病人常常因食欲减退,消化道失血而出现疲乏软弱等表现。注意:在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消化科做胃镜或实验室检查,搞清病因。在疾病发作之前,做好预防工作是最“高明”的做法。
对于健康的人,睡前两小时不宜再进食
包括喝牛奶、果汁等,因为牛奶会引起胃酸分泌,容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对于胃溃疡病人和胃切除术后的病人,提倡少量多餐,因此在上床半小时前最好能加一餐,食物可选择面包、鸡蛋、粥等。不宜进食纯流质食物。
上班族要小心胃痛带来的危害
很多人都知道胃痛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疾病,一担患上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这就需要患者注意这种病的出现了,对于很多上班族的朋友来说,胃痛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一、胃痛会导致患者呕吐,食物停留在胃部,刺激胃粘膜,导致反胃上扬。
二、胃痛还有可能吐血,胃粘膜坏死导致胃溃疡,甚至发展为胃肿瘤。
三、胃痛还会影响泌尿系统少尿和无尿或尿频、尿急、血尿脓尿等泌尿系炎症,甚至得肾输尿管膀胱结石。
上班族的朋友要当心胃痛带来的危害 以上就是专家针对胃痛带来的危害做的相关的介绍。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性胃痛请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
胃痛自己看小心成胃癌
很多人会觉得胃痛或胃不舒服。而其中不少的人,选择到药店里买点治胃不舒服的、抗胃酸的药。其实他们不知,这种做法非常危险。专家指出,如果长期频繁地感觉胃不舒服,一定要到医院去做检查,而不是随意用药。同时小编了解到,胃癌冬季高发与人们冬季饮食习惯有关。
很多胃病患者“自己给自己看病”
胃癌是全世界排名第四位的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得胃癌,七八十万人死于胃癌,而且近50%的患者在中国,可以说我国是胃癌患者总人数最多的国家。
胃癌的早期发现是非常困难的。专家指出,“一旦发现胃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查清病因再治疗。”
“现在很多人有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喜欢自己给自己看病。其实,胃癌早期表现就是胃不舒服,可是很多人会到药店自行去买点治胃不舒服的、抗胃酸的药、或是抗菌素。这些药的确可以缓解胃部症状,但这种做法很危险,很容易掩盖病情。所以,提醒大家如果长期、频繁的胃不舒服,一定要到医院去做检查,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检查、胃镜检查等。”专家称。
莫把胃痞当胃癌
胃痞是中医特有的病名,即病人自觉胃脘部痞塞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又称心下痞。该病常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而临床以上腹部胀闷不舒为主要症状,与胃癌无关。
按中医理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若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因素影响到胃,并涉及脾、肝,使脾胃升降失职,即可发生胃脘痞塞不舒。胃痞的治疗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消胀为基本法则,但要根据病人的其他兼症、舌苔、脉象等综合分析,辨别证候的虚实,再给予治疗。
病人还应节制饮食,勿暴饮暴食,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醇酒及生冷之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尽管胃痞的病情迁延反复,但只要坚持正确的治疗,并注意饮食、情志的调摄,一般多能痊愈,预后良好。
献给经常胃痛的朋友们
胃痛是常见病,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很多人长期胃痛,一拖几十年没事,但有人胃痛却成了胃癌。也有人对胃痛高度紧张,稍有腹胀泛酸,立即与胃癌挂钩。那么,哪些胃痛可能癌变?胃痛离胃癌到底有多远?有没有衡量和判断的标准?
哪些胃病会转变成胃癌
湖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魏少忠介绍:胃病包括胃溃疡,胃炎、胃息肉、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等。其中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
胃溃疡:可以癌变,癌变率约为5%,癌变的原因是由于慢性溃疡边缘的黏膜受到损伤﹑破坏,机体对它进行反复增生和修复。
胃炎:按发病形式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按病变部位分为胃窦炎和胃体炎;按病变程度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在诸多胃炎中,萎缩性胃炎会演变成胃癌。尽管萎缩性胃炎可转变为胃癌,但毕竟是极少数,而且都是些严重的病人。一般从浅表性胃炎进展到萎缩性胃炎,再进展到癌,往往需要一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胃息肉:胃息肉分有蒂与无蒂息肉。无蒂息肉较有蒂息肉容易癌变(高出2.5倍)。息肉体积大的,癌变率高。尤其是息肉直径大于3厘米者,癌变可达到70%。发现胃息肉以后,可采用纤维胃镜进行摘除。
肠上皮化生: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组织﹑细胞。如果在一个组织中见到另一个组织的结构和细胞,这种“移位”现象称为“化生”。在胃黏膜上发现肠腺上皮,就是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有小肠型和大肠型两种,其中大肠型与胃癌关系密切。如果中老年人出现的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且伴有重度典型增生时,经内科治疗效果不显者,应定期做胃镜检查。一旦发现可疑癌变,应及早手术。
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关系较密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中度,需要定期复查;重度,已疑似癌变,需严密观察。若怀疑癌变或无法排除癌变,或病理检查与癌难以鉴别时,宜做胃大部分切除,以“防患于未然”。
胃癌是可以传染的 当心3大胃癌症状
1、烧心
烧心一般指的是胸骨下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窝”的位置,就像有一团火在燃烧,是一种烧灼感。这主要是因为胃里的食物 “跑”到了食管里导致的。胃里分泌胃酸,所以胃里的东西都是酸性的,而食管是碱性的,当酸性的物质“跑”到食管里以后,会腐蚀食管黏膜,就像是有一把火在心窝这儿燃烧一样,这就是我们说的烧心。
烧心通常有两种起因:一是吃得过饱,胃里盛不下这么多东西的时候会导致食物反流到食管里,导致烧心;二是经常吃甜或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使胃酸分泌过多。胃酸过多除了会腐蚀胃以外,如果出现胃里的东西反流到食管里,感觉到烧心反酸的时候,说明你的食管也会被胃酸腐蚀,所以长时间有烧心反酸症状的人不仅仅是胃里容易出现问题,食管也会出现一些炎症。
2、心绞痛
其次,有些40~60岁的中老年人,在夜间或凌晨有类似心绞痛一样的胸痛症状,而且疼痛的位置在胸前区,也有可能是因为食物反流到食管,对黏膜形成刺激而产生的疼痛。所以遇到有心绞痛的患者如果检查心脏没有什么问题,要考虑去消化科检查一下,可能是胃出了问题。
3、贫血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隐蔽的胃癌征兆,我们甚至压根不会把它往胃病上去联想,这就是贫血。患有胃癌的人,肿瘤破坏血管导致胃出血,有些人就会有呕血的症状,这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我们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贫血?很简单。第一看面色,贫血的人面色发白发黄;第二看眼底,贫血的人眼底发白,看不到什么红色的毛细血管;第三就是看指甲,正常人的指甲是粉红的,贫血的人会发白,就是我们按压之后的这种白。
最后,判断胃癌的症状时,贫血往往和黑便同时存在。黑便呈柏油状,我们也叫柏油便,这是因为正常的胃里的细胞2~4天就完成一个脱落和再生的过程,癌细胞也是一样的,这些脱落的细胞会被我们排出体外,但癌细胞里也有血管,所以胃癌的人往往会出现黑便的情况。
胃癌的日常护理
1、忌烟酒:在得了胃癌之后,为了避免病情加重,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戒烟酒,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原因,高浓度的酒也会引起胃粘膜充血、肿胀,相继诱发萎缩性胃炎等胃癌症状,久而久之,诱发胃癌。
2、保持精神愉悦:情绪和疾病的也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所以要想尽快的治好疾病,患者就要保持精神愉悦,这样才有助于身体的健康。现在社会竞争较大,人们工作压力很重,长期不良情绪淤积,导致身体不适,尤其是胃部,发生多种疾病,胃胀、胃痛、胃酸等,长期如此,诱发胃癌。
3、规律饮食:胃癌的发生和患者不规律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长期不饮食规律,很容易导致胃粘膜发生病理改变,胃粘膜功能衰退,就会导致胃部出现消化障碍,营养吸收不良,形成胃癌的病因。所以,胃癌患者一定要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按时、定量的饮食。
胃癌的调理较关键的就是要注意饮食,希望患者能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的早日治好疾病。
当心胃癌找上门
1、爱吃辛辣的食物
很多人喜欢吃辣,因为辛辣的食物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使人食欲大增,而且吃辣还可以促进血液流通,从而使人体表温度升高,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在天冷的时候吃辛辣的食物。
适量吃些辛辣的食物对身体其实并没有害,反而还会有好处,但是如果经常吃辛辣的食物,那么就会导致消化液分泌过多,损害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并且破坏胃部的消化功能,使人出现不消化、便秘的症状,对胃部的伤害是很大的,患胃癌的风险也是非常高的。
所以说,饮食还是要清淡些为好,辛辣的时候偶尔吃一点是没问题的,千万不能多吃。
2、吃饭速度很快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吃相很重要,不过有的人比较“洒脱”,不在乎所谓的吃相,尤其是肚子饿的时候,恨不得尽快消除饥饿感才好,所以吃饭的时候速度很快,一顿饭的功夫要比其他人快上好几倍。
虽然吃饭速度快是会很快得到饱腹感,但是这样做对胃部百害而无一利,很多胃癌患者就有吃饭速度快的习惯。
在吃饭的时候,胃部就已经开始消化工作,但是吃饭速度太快的话,那么食物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咀嚼便咽进肚子里,而且进食的速度太快也会让胃部来不及消化,给胃部带来很大的负担。
虽然吃完饭会有很好的饱腹感,但是食物消化所需的时间要比正常速度吃饭长出不少,久而久之,不仅会让人肥胖,而且也会导致胃部功能紊乱,导致各种胃病的发生,并且会恶化成胃癌。
所以说,吃饭的时候还是应该控制住进食的速度,做到细嚼慢咽,这样不仅可以细细品尝食物的美味,而且也给胃部食物充分的消化时间,从而可以保护胃部不会受伤害。
3、一边吃饭一边做别的事情
古人常说“食不言,寝不语”,在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做其它事情,安安心心吃饭就行。不过现在很多人觉得只吃饭太过单调,常会一边吃饭一边做其它事情,尤其是上班族在吃饭的时候,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会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或者玩电脑。
相信不少人在吃饭的时候都会做其它事情,但是这样做也是不健康的,因为做其它事情的时候,此时人体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手机或者电脑屏幕上,这样就会导致进食量增加。
此外,当人体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机或者电脑屏幕上时,大脑的血液也会涌向双眼,这样就会使流向胃部的血液变少,导致胃部消化能力变差,所以常会出现不消化的症状,对胃部的伤害非常大。
所以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做其它事情,有什么事情放在吃饭前或者吃完饭再处理。
4、吃剩菜剩饭
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近年来也一直大力提倡“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的思想,节约这种传统美德固然是要坚持的,但是有的情况下我们可不能一味的坚持了。
比如剩菜剩饭,很多人看着吃剩的食物,觉得倒掉实在可惜,所以就会留下来,等到下顿饭的时候再吃。
其实很多食物吃剩的时候都是不适合隔顿吃的,因为这些食物加热后含有亚硝酸盐成分,进入到人体后就会转换成亚硝酸胺,是一种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致癌物,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5、饭后立即吃水果
水果是生活中常吃的食物,口感清甜而且营养丰富,不少人会在饭后吃水果,认为水果对消化会有帮助。
水果的确可以帮助消化,因为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提高胃部的蠕动力,从而使胃部消化功能增强,但是饭后吃水果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在饭后立刻吃水果,那么对胃部就会有害了。
吃完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增加饱腹感,使人感觉撑得慌,这样也给胃部消化带来很大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破坏胃部功能,导致胃部受损,胃病也会趁机侵袭。
所以说,吃完饭后不要立刻吃水果,最好等到饱腹感没有那么强烈的时候再吃水果才是最合适的。
胃不舒服当心胃癌发生
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例,发病率占全球的42%左右。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死亡率为23.2%,居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预计到2015年,我国胃癌的发病率还将以每年1.6%的幅度攀升。面对严峻的胃癌发病形势,要加大胃癌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增强人们的防癌、控癌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不良生活方式是胃癌高发的重要因素
胃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迄今为止其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已认识到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发病与饮食不合理、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摄入过多的食盐、熏烤食品、富含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腌制品、发霉变质的食物,以及男性、肥胖、嗜好烟酒、三餐无规律、吃饭过快、喜欢吃烫食等,均可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此外,精神压力大,情绪无法释放,经常熬夜都会引起身体的变化,造成免疫力下降,也成为胃癌的诱因。
有些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巨大胃粘膜皱襞症、残胃等癌前疾病,这些疾病久治不愈,胃癌发生的风险明显增加。特别是当胃粘膜出现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时,极易发展成胃癌。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患者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患者中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在发展中国家约63%的病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胃不舒服别不当回事
俗话说“十胃九病”,是说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所以,生活中有些人胃部不适也不当回事,随便在药店买点药吃吃。对此,杨川杰提醒,这样做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长期饱腹感当心胃癌
胃癌这个“癌老大”是中老年肿瘤疾病中的一大杀手。胃癌的早期症状若伴有上腹部疼痛,且能排除肝炎的,更应引起警惕。近日,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接连为6名老人做完了晚期胃癌的切除手术,年龄最大的有83岁,最小的75岁,这几名老人都是在胃癌晚期才被发现,手术难度大,他们无一例外在胃癌早期被家人和自己戴上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的帽子,错过了治疗胃癌的最佳时机。
今年79岁的朱大爷,最近经常间断性地出现胃疼症状,而且次数也多起来,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大爷的胃部有一处溃疡,活检报告显示已癌变。但是,大爷及其家人都很难相信,大爷一点感觉都没有,怎么癌变了都不晓得。不过据朱大爷回忆,去年他经常不想吃东西,胃口大不如从前,朱大爷儿子说:“我爸以前一顿能吃两大碗饭,现在可好,浅浅一碗饭就饱了。当时以为只是肠胃出了问题。”当时买了一点助消化的胃药,吃了胃药当天,他感觉胃烧乎乎的,似乎更严重了。
据南京市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早期胃癌患者80%没有症状,少数患者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这些症状极易同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约有1/4患者的疼痛规律与消化性溃疡相同,而老年人痛觉迟钝,胃癌的早期症状多表现为腹胀,若腹痛经常复发,或间隔时间愈来愈短,则应引起警惕。对此,胃癌患者绝不能掉以轻心。吕主任说,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对胃癌的预防,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饮食,少吃或不吃腌菜、油煎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当出现下列情况时,须及早或定期进行胃部检查:1、老年人以往无胃病史,而近期出现胃部不适、食欲不佳或胃痛等;2、老年患者有长期溃疡病史而近期症状加重或疼痛规律、性质改变;3、有癌前病变,如胃酸缺乏或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应定期随诊检查;4、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的,应每年定期检查,以排除胃癌或及早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