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有哪些类型及症状?
麻风病有哪些类型及症状?
临床表现本病主要累及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
1、未定类麻风。为麻风病的早期表现,临床症状轻微,常被忽视。典型皮损为单个或数个浅色斑或淡红色斑,表面光滑无浸润,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或不清楚。
2、结核样型麻风。此型麻风患者机体免疫力较强,故皮损常局限,数目少,比较稳定。典型皮损为较大的红色斑块,境界清楚或稍隆起,表面干燥粗糙,毳毛脱失,可覆盖鳞屑。皮损附近可摸到粗硬的皮神经,周围神经也可粗大,并致神经功能障碍,伴有明显的感觉和出汗障碍、肌肉萎缩、运动障碍及畸型。
3、瘤型麻风。本型麻风患者机体抵抗力很低,故皮损数目多且对称,发展较快,受累组织器官范围较广。皮损处可查见大量细菌,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1)早期:皮损为浅色、浅黄色或淡红色斑,边界模糊,广泛而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面部和躯干等。浅感觉正常或稍迟钝,有蚁行感。鼻黏膜可充血、肿胀或糜烂。
(2)中期:皮损分布更广泛,浸润更明显,少数皮损可形成结节。浅感觉障碍,四肢呈套状麻木,眉、发脱落明显,周围神经普遍受累,除浅感觉障碍外还可产生运动障碍和畸型。足底可见营养性溃疡,淋巴结、肝、脾等肿大,睾丸亦可受累。
(3)晚期:皮损呈深在性、弥漫性浸润,常伴暗红色结节,面部结节或斑块可融合成大片凹凸不平的损害,双唇肥厚,耳垂肿大,形如狮面;眉毛脱落,头发部分或大部分脱落。伴明显浅感觉及出汗障碍,周围神经受累导致面瘫、手足运动障碍和畸型、骨质疏松和足底溃疡等。淋巴结、睾丸、眼和内脏器官受累严重,睾丸可萎缩,常引起阳萎、乳房胀大、不育等。
莫再恐惧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系统。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联合化疗可杀灭麻风杆菌和终止传播,发病后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联合化疗,病人完全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不会致残。但是很多人对麻风病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解。
误解1:麻风病防不胜防
事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宽敞居室可减少麻风病发病率。
麻风病主要通过吸入含菌飞沫或与有传染性的病人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而传染。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和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
在麻风高流行区,在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若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杀灭病人体内的麻风菌,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误解2:麻风病会“世袭”
事实:麻风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在麻风病人家庭中,其多发的原因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有长期密切的接触,使其家庭成员传染。麻风病的潜伏期可以很长,在病人已经去世多年后,曾经长期接触病人的家庭成员还可能发病。有麻风病专家报告,如果麻风病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孩子可不发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部分病人家属的敏感素质,就像有的人对青霉素过敏,而有的人则不过敏一样,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对麻风杆菌易感。
误解3:麻风病是不治之症
事实:三种药联合化疗可治愈。
在上个世纪40年代之前,世界上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麻风病,造成病人病情恶化。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个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获得了显著成果。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
因此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和得到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目前我们国家提供免费的抗麻风病药物。
麻风病的护理与保健
麻风菌在体外的生存情况和传播途径尚,除直接密切接触外,呼吸道是麻风菌传播的重要途径。麻风菌感染后会不会发病取决于机体自然免疫力,科学证明绝大多数健康人(95%-99%以上)对麻风菌都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菌也不发病,只有易感者才会发病。它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但它的传染性很小,也不会遗传。而且夫妻间也极少相互传染。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
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由于麻风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新病人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最重要的一点。
麻风病人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和家属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人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病人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麻风症状,一旦出现可疑麻风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
在我国西南麻风病高流行地区要加强对麻风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出现新病人的村庄,当地防治人员应对该村庄的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并对群众进行麻风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在麻风病高流行区,要避免皮肤外伤,特别是在从事手足容易外伤的工种时,应该戴手套或穿防护鞋。居住的房屋要保持通风、宽敞和光线充足,从而减少麻风杆菌感染的机会。
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麻风病的病因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黏膜排出体外,其他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传染,因此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麻风病的主要病源是麻风杆菌,只能在人体才能生存,在阳光中暴露2~3小时便会丧失其繁殖力,在60℃环境下处理需要一小时,紫外线照射需要两小时,即会丧失其活力一般会采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即可杀死。专家指到麻风病不具有遗传性,因此患者不要担心自己的下一代也会有麻风病的危险。
麻风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对人体损害很大,可以破坏身体内的各个系统,最后导致死亡,患病后一定要隔离治疗疾病,及早发现需要及早治疗。
麻风病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麻风病或许大家有印象,但不是像感冒之类的疾病,它是一种传染病,而且还是一种很强的慢性传染病,因此一旦出现了它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多加了解下麻风病,以便能够更好的预防麻风病,那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麻风病的传染途径。
1直接接触传染,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
注意事项:有病早就医,患者家属做好隔离工作。
麻风病是什么症状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型)
早期多表现为斑疹、丘疹,均为侵润性损害。分布广泛且不完全对称,大的皮损中央可见有空白区或者打洞区,内外界限都较为模糊。一般无明显感觉障碍。眉、睫、发出现脱落,常不对称。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也可形成“狮面”。中晚期病人黏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和睾丸肿大有触痛。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较均匀一致,质地较软,畸形出现较晚且不完全对称。
麻风病传染吗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皮肤性疾病,它给人们的皮肤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一、麻风病直接接触传染
麻风病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当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
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二、麻烦病间接接触传染
健康的人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也会受到麻风病的传染。
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
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三、其他
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
有关专家指出,吮血虫也是造成麻风病传染的一种途径。
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
麻风病的误区
1、风病早期可以诊断
目前,麻风病可以做到较早期诊断。麻风病的延误诊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自身延误,大约占3/4,另一个是医疗延误,占1/4。前者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或者即使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由于交通不便或工作忙而不去找医生,造成诊断延误。后者是少数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风病,造成医疗延误。
2、风病可以预防
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3、风病可以治愈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疗效显着。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4、风病不会遗传
麻风病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而导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据麻风病专家报告,将麻风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其婴儿可不发病。
5、风病传染性不是很高
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
麻风病会传染吗
麻风病患者全身皮肤多处斑疹溃烂,四肢畸形,让人看得触目惊心,也让不少人对麻风病有恐惧。小编介绍一下,麻风病会不会传?怎样预防传染?
麻风病的主要致病菌麻风杆菌,通过呼吸道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其传染性并不强,如果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麻风病患者的伤口、组织液等,就会大大减少感染麻风杆菌的几率,预防感染的发生。
麻风病是会传染的,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其次,麻风病会传染的第二个途径,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另外,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