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育儿法不见得都靠谱
80后育儿法不见得都靠谱
一、不靠谱的育儿方法
1.没原则性的育儿方法
有些家长认为,家长和孩子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这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都是很重要。这种观点是对的,但是,育儿要有原则,不可以毫无章程,也不可以对孩子言而无信。
2.放养溺爱式的育儿法
很多年轻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需要自由发展,所以,对孩子采取了放养溺爱式的教育方法。然而若是一味地放养和溺爱,易使孩子变成熊孩子,任性妄为、目中无人、骄纵捣蛋等等便成了孩子的代名词。
3.攀比方式的育儿方法
家长喜欢拿孩子去和别的孩子多对比,把别人的长处或者短处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甚至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什么,这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是有很大的弊端。
4.强制命令式的育儿法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严格,因此喜欢用强制性命令式来要求孩子做事,但是,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健康。此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不可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这样会使孩子心不甘情不愿,难以将事情做好,而孩子的潜能也无法得到挖掘和发展。
二、育儿注意事项
1.正确地与孩子交朋友
家长要想教好孩子,首先要和孩子交心,这就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去和孩子交朋友,这是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最好的办法之一。
2.顾忌孩子的感受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孩子要注意顾忌到孩子的感受,不可以随便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尊重孩子的兴趣
想要教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么,家长要懂得抓住孩子的兴趣,从孩子的长处进行着手培养教育,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化发展。
4.家长要讲原则和规矩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讲原则,不可以任由孩子任性,而且对孩子要讲规矩,从小让孩子学会做一个讲规矩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重要。
独带独时代教育孩子也要时尚
所谓“独带独”,是指父母是独生子女,小孩也是独生子女。时下,上海各幼儿园已陆续开学。根据某幼儿园的统计,入园新生的父母中80后所占比例已达到56%,未来三年内这个比例更可能增至80%。随着80后家长正在成为幼儿园里的主流家长群,幼儿教育进入了“独带独”时代。在这一新老更替的过程中,幼儿教育显现出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幼儿怎样教80后家长很迷惑
“从‘独生子女’到‘为人父母’,80后角色正在悄悄转变。 ”
进入“独带独”时代,80后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面临的一大困惑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冲突。80后家长都十分年轻,看上去就像是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完全不会给人明显的父母与子女间的感觉。
此外,80后家长学历普遍较高,对孩子教育常有自己的见解,但他们工作压力比较大,带孩子的时间非常少,这样新的幼儿教育问题随之而来。专家建议80后家长应定期学习先进的国际幼儿教育理念,探索该怎么更好地去和孩子相处,怎么去教育孩子。
80后家长Ada从小受过西方教育,赞赏自由开放、创造思维的西方教育模式。女儿乐乐进入幼儿园之后,她的枕边书变成了劳伦斯·科恩的《PlayfulParenting》以及阿黛尔·法伯的《How toTalkSoKidsWillListen》。同时,她定期参加了GPST-PT国际幼儿教师课程。学习能充分满足2-6岁的幼儿教育所需专业幼教知识,树立科学的时尚育儿理念。在她看来,育儿应当是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事情,缺一不可。
幼儿怎样教,幼儿教师该补课
“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 ”
幼儿教学是一项非常专业化的工作,只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化教育与培训的人员才能够胜任这项艰巨的工作,特别是当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教师角色,也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型”教师,而是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型”教师。
幼儿园应逐渐打破传统思维推出创新举措,比如安排灵活的接送时间、多开展亲子互动活动、举办亲子野外生存互助活动等。当然这样也就意味着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一颗足够包容的心外,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
针对这一现状,GPST-PT国际幼儿教师认证引进国际领先的教育理念,科学有效地开发幼儿潜能。如通过引进欧美教育心理学概念——“心情教育”,让学员学会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帮助孩子建立成功感,从而让孩子有表达的意愿,并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这样,小孩子上幼儿园不再是一种痛苦。
80后妈妈的6大育儿困惑
困惑一:与宝宝“一见钟情”有点难
在宝宝没降生的那段日子里,妈妈们在心里一遍遍地想象着见到宝宝后是多么地欣喜和疼爱。然而,宝宝真的降生了,有的新妈妈却发现见到宝宝的心情并不是特别激动,也没有对宝宝“一见钟情”,甚至还很陌生。当感知到自己的这些想法后,又为自己的心理自责、内疚。
随着宝宝的降生,原来自由惬意的二人世界被打破,很多新父母会感到难以适应,加之小婴儿与自己之前的想象有所差距,这些都会造成妈妈的如上心理。那么该如何与新生宝宝培养出甜蜜的情感呢?
Step1:在宝宝出生后的30分钟内,不管新妈妈此刻是否精疲力竭,都应努力尝试抱着宝宝,让宝宝伏在你胸口听一听心跳。分娩后的搂抱对母子关系的建立和日后安抚宝宝都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果宝宝出生后很久还没有躺进妈妈的怀抱,不仅使宝宝情绪上感到无助不安,也会令新妈妈对“母亲”这一角色缺乏直观的认同感。
Step2:在养育过程中,尽量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是母爱的一部分,当婴儿充满渴求地吮吸你,母子之间的情感就变得密不可分、互相依赖。
Step3:多与宝宝保持身体接触,这也是妈妈与宝宝培养情感的重要方式。除了身体接触,新妈妈还可以用眼神、言语乃至哼唱与宝宝做心理交流。不妨建议新爸爸也学着给宝宝洗澡、换尿不湿、做抚触操,与宝宝一起玩气球和铃铛等,既帮助新妈妈减轻了育儿辛苦,也能在这些接触与沟通中使亲子感情快速成长。
困惑二:育儿与事业如何平衡
当宝宝降临人世,几乎每个妈妈都会面临养育宝宝和事业发展之间的冲突。很多妈妈担心养育宝宝会让自己失去原有的职位或升迁机会,可又想多一些与宝宝相处的时间,提升育儿质量。
无论你希望怎么选择,首先应当明确“有舍才有得”。因为时间精力就那么多,所以你先要告诉自己,希望舍掉什么得到什么。当你真的做好决定后,就不要再犹豫不决,学会享受自己的选择。比如,这一段时间你希望陪宝宝,那么就请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吧,尽量不让所谓重要的“事业”来干扰你平静的生活,也不必去担忧回到工作岗位后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另外,某一段时间当你觉得需要在工作中充实自己,那么就尽量把家务搁下,放心地把宝宝交给保姆或老人带,别在工作时还一直把宝宝“揣”在心里,担心这个惦记那个。虽然做到不容易,但这种平和的心态对宝宝的成长发育也是有益的。
困惑三:初为人母的心理调适
“80后”妈妈多是独生子女,从出生、成长、读书、结婚到怀孕一直都是家庭的重心。生完宝宝后,一家人的焦点一下子都转移到宝宝身上,新妈妈难免会在心理上产生落差,感觉自己失宠了,再加上照顾宝宝的繁重任务、隔断外界往来的闭塞、对自己身材相貌的顾虑、对重返职场的担忧……这一切,都使她们感到无形的压力和莫名地烦躁。
对于“80后”妈妈来说,先学会调整自我最重要。照顾新生儿虽然辛苦,但也有很多乐趣。如何意识到宝宝是上苍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写宝宝成长日记,给宝宝拍照片,收集婴儿纪念品等,无疑都是很好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的新发现会令新妈妈对于宝宝的到来充满感恩和欣喜,还能分散注意力,避免独自胡思乱想,滋生坏情绪。
另一方面,家人也要义不容辞地为新妈妈营造愉快的氛围。丈夫应该继续像呵护孕期准妈妈那样关爱妻子,多多鼓励她,肯定和赞扬她对宝宝的付出;抽空多与妻子分享一些育儿的烦恼和乐趣,回家后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忙照顾宝宝;妻子身体恢复后,还可鼓励她定期出门与朋友聚餐、逛街;若宝宝有老人照顾,在纪念日时别忘了陪妻子出门看场电影或吃一顿烛光晚餐……家里长辈不妨也多尊重新妈妈的意愿,少些强求或责备,对她表示关切时最好不要说是为了宝宝,否则会让她觉得,长辈关心的其实只是宝宝。
只要善于调整自我,理解家人的苦心,新妈妈一定会尽快找回属于自己的自信和空间!
困惑四:育儿费用严重“超支”
追求高品质生活的“80后”妈妈,为了宝宝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狂热投资,她们热衷于购买各式各样的婴儿专用产品,许多“50后”、“60后”妈妈们闻所未闻的新鲜玩意儿,正成为“80后”妈妈的新宠。她们常常一边嚷嚷“什么都要给宝宝买最好的”,一边又抱怨“如今的宝宝真是养不起”!
养育宝宝究竟要花多少钱?其实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宝宝的健康、良好的品格不一定与金钱成正比。对新妈妈来说,不要有盲目攀比的心态,物质方面需根据家庭经济状况量力而行,多为宝宝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着想。比如衣服鞋袜之类,由于宝宝成长较快,不妨买稍大一号,数量上够穿就行;手推车这样的大件物品,如果亲朋好友的宝宝有质量还不错的二手小车,可以考虑拿过来继续使用;对于玩具,也不必过分追求进口品牌,只要安全并适合宝宝玩,国内品牌一样有很多选择;亲子班之类,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带宝宝去适应人多的环境,培养交往能力,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没关系,带着宝宝去小区散步玩耍,一样可以遇到很多同龄的宝宝……
对于宝宝来说,再多的物质投资都比不上妈妈精心的呵护、温柔的怀抱、用心的交流,您觉得呢?
困惑五:与长辈育儿观念的碰撞
“80后”的妈妈更容易认可现代的育儿方式,她们热衷于从书籍、网络、专家讲座和亲子培训班中获取科学而时尚的育儿方法,而出生于四五十年代的父母却往往喜欢沿袭自有的传统育儿观念,因此两代人在共同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常会由于育儿观念的不同产生不和谐音符。
与其在冲突中互相较劲,不如接受当下的“严峻”现实,静心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是否有商量调和的余地?
由于生活背景和受教育情况等多方面的不同,两代人在育儿问题上产生冲突,很难用简单的对与错去判定谁是谁非。老人的养育方式未必都过时,年轻父母的做法也并非全部都对。消除“育儿代沟”的不二法宝就是多多沟通。不妨建议长辈跟着你去听听育儿讲座或多看看近年的育儿书籍,理性思考一下晚辈的新式育儿观念,年轻妈妈也不妨宽容一下父母的唠叨。
产生冲突时,体谅是最好的调和剂。即便是有些矛盾冲突不能一下解决,大家也尽量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去争论,尤其是宝宝懂事以后,以免给宝宝造成负面影响,引起情绪上的恐慌和行为上的不一致。
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谓的冲突归根结底不都是因爱而起吗?给宝宝营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比什么都重要。
困惑六:育儿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许多新手父母在宝宝出生之前可谓做足了功课,生怕自己的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刚打算怀孕就开始购买各种版本的育儿书籍报刊,或不断地从相关的育儿网站获取育儿信息。这么折腾一番下来,理论知识倒是知道了不少,各种新理念、新名词也耳熟能详。但是,这样就能在宝宝降临后得心应手吗?就能有把握打造一个“神童”宝宝吗?
看看现实中的例子。笔者曾有一位专门搞幼儿研究的朋友在生下自己的宝宝不久后,有一次在电话中抱怨道:“原本以为自己在幼教领域也算半个专家,养育宝宝应该很轻松,可是没想到那些理论在遇到具体情况时就全都失效了!我还是需要从实践中慢慢摸索着来。”
在这里,并不是想说理论知识无用。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是理论知识针对的毕竟是宝宝们的共性问题,如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可具体到生活中,每一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成长发育有早有晚,早一个月会爬,晚两个月会走,都是正常的。不必为此大惊小怪。
除了身体发育速度不同,每个宝宝的性格脾性也不同,因此,“80后”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既要向有经验的朋友或长辈请教,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育儿方法,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育儿之路。
80后看东西方育儿智慧大比拼
东方是指中国,西方式指欧美等发达国家。东西方早教差异相信大多数80后父母都明白,造成差异基本基与两个元素:
一、东西方文化价值取向差异所造成的,
二、社会的发展差异所造成的。
总的来说外国的家长比较在乎自我意识即:我的孩子将怎么来看待着个世界!中国家长比较在乎社会意识:这个世界将怎样看待我的孩子!很难简单地说孰优孰劣,但做为中国育儿主力军的80后父母应该具备将中西育儿精华融化贯通的能力。孩子的所有认知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早教中心!
80后育儿困惑多
育儿大课堂帮你解惑
“宝宝上火了怎么办”、“怎样衡量宝宝营养是否均衡”、“早教该从哪些内容开始”……年轻父母的诸多育儿困惑将有解答。近日,“三公仔·爱子有方”育儿大课堂再次启动,邀请资深儿科医生、营养学家和早教专家,陆续在广州、深圳、南宁、武汉、成都、重庆等9个城市为婴幼儿家长讲授科学的育儿方法。
年轻父母育儿知识欠缺
一位急诊科专家告诉新快报记者,一位三岁的男孩发烧,年轻的爸爸开车送儿子去医院,途中孩子出现轻微抽搐,这位爸爸立刻吓得六神无主,手足无措甚至无法开车,只会打120,然后就坐在一旁干等。至于大热天孩子发着高烧父母仍里三层外三层将其包得严严实实,孩子消化不良胃口不好,这边医院刚看完病,那边父母就带去吃香口的炸鸡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许多父母不知道如何科学育儿。育儿专家孟迁介绍,年轻父母尤其是“80后”父母,在婴幼儿疾病、护理、营养、教育、心理等方面存在不少困惑。
“80后”跟老辈共同育儿易冲突
记者在活动的启动现场看到,一位来自某高校的老师热切地向专家咨询“爷爷奶奶带孩子太讲究对不对?该如何让老人接受我的育儿观”等问题,专家认为,两代人共同育儿是目前中国最普遍的育儿模式,祖辈带孩子,父母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接着带。
育儿专家分析说,这些新生代婴幼儿的父母,没能系统地学习科学育儿方法;同时,他们也不大认同父辈传统经验,遇到问题,主要求助于书本、网络,获取的知识良莠不齐,有时令他们无所适从,甚至焦虑抑郁。
活动链接
鉴于目前许多年轻父母在育儿方面存在困惑甚至误区,为了给家长普及全面的、科学的育儿知识,王老吉药业创立了“三公仔·爱子有方”公益项目,邀请资深儿科医生、营养学家和早教专家,为准家长及婴幼儿宝宝家长讲授科学的育儿方法,并在各大幼儿园进行“启智绘画比赛”启发儿童智力。
独带独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421首长”普遍是隔代教育
20年前,还没有80后这个称呼,独生子女们叫“小太阳”,意思是全家都围着他们转。而现在,80后的子女则有另一个称谓:“421首长”——“4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2就是父母,1就是孩子自己。”
像这样的是普遍情况,其实父母和孩子的亲情,在孩子年幼时才是形成的最佳时期。由于80后的隔代教育现象很普遍,在平时很多亲子活动中,我们很少看到孩子对父母有太多的依恋和亲热,只有爷爷奶奶才能喊得住这些小朋友。
这就是“独带独、谁怕谁”。
80后父母育儿理论多于行动
其实我接触到的80后父母,对教育娃娃都很有想法,因为他们很多是高学历,这也是这代父母的特点之一。他们很容易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和概念,幼儿园老师日常和他们沟通也比较容易。
但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真正需要动手去培养孩子时,许多家长就打退堂鼓了。在幼儿园里最常见的一幕是,80后家长面对哇哇大哭的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去哄、觉得烦。最后干脆交给老师自己离去。有时候看到孩子父母无助的眼神,都觉得难受。
新办法
该给80后家长“补课”
独生子女的家长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不光家长要补课,幼儿园也应针对新情况,改进服务方向;这应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让各界来关注和研究
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为人父母,伴随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怎么去面对并解决,最终让这两代独生子女都能健康地成长、和谐地生活?胡园长说,这应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让各界来关注和研究。
专家呼吁,各个幼儿园以及专门的科研机构,应该迅速成立相应的课题组,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80后的特点,总结并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案。同时,幼儿园应该定期给80后家长“补课”,和他们一起讨论怎么去和孩子相处、怎么去教育孩子。同时幼儿园也应该针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对本身的服务进行延长,比如制定灵活的接送时间、多开展亲子互动活动等。
深度解析:歪果仁的亲密育儿法
什么是亲密育儿法?
亲密育儿法是由威廉和玛莎希尔斯追捧的、强调从孩子出生起,就尊重和发展与孩子之间联系的一种育儿哲学。前提是一旦婴儿的需求被满足,他们就会信任他们的照顾者并在其一生中发展出与照顾者之间健康的亲密关系。
亲密育儿法的支持者认为,这种育儿法能够培养出独立、安全和富有爱心的孩子。许多父母亲在孩子出生前就决定使用亲密育儿法,而另一些父母亲,比如艾比,则是在实践过程中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养育方式叫做“亲密育儿法”。
国际亲密育儿组织(API)在全球范围内帮助教育家长什么是亲密育儿法,并帮助他们实践亲密育儿法。该组织在帮助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联系时,有以下八个原则:
准备怀孕、生育和养育原则;用爱和尊重喂养原则;回应原则;触摸培育原则;睡眠和身心安全原则;提供持续的关爱原则;实践正面管教原则;平衡个人和家庭生活原则。
许多家长认为,亲密育儿法是他们必须遵守的严格的规则,其实并不是,它是一种综合的哲学,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清单。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很多行为是违背亲密育儿法原则的,比如让孩子哭个够或者是打孩子屁股。
亲密育儿实践
亲密育儿法在每个家庭中的实践都是不一样的,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将那八个原则实际运用到你的家庭里。比如许多家长通过母乳喂养直到孩子断奶(通常是幼儿期),以此来贯彻“用爱和尊重喂养原则”。如果一个母亲没有选择母乳喂养,API组织会提倡奶瓶喂养作为替代。
为什么外国宝宝的头型特别圆
为什么外国宝宝头型特别圆?
回归正题,说到外国宝宝的头型为什么特别圆,这个主要是跟外国人的育儿细节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有种育儿习俗是将婴儿的后脑勺睡扁,觉得平后脑特别好看。
而且,宝宝出生以后,头骨是没有完全闭合的,未闭合的颅骨要承受“巨大的”重量——主要来自于孩子的大脑。宝宝的大脑如同豆腐一样娇嫩,如长时间保持一个睡姿睡觉,原本是圆形的大脑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变成扁的,所以仰睡的孩子的后脑勺容易扁。再加上有些父母没注意宝宝睡觉影响头型的细节,因此,现在很多人的后脑是无意或者有意睡扁的。
而外国友人怎么做的呢?外国父母对这个特别讲究,甚至可以说是忌讳,并管这现象称为flat head syndrome(扁头现象)或positional plagiocephaly。国外很多医院提供的产前教育和产后注意事项中都提到,要注意防止睡扁头,原因是一旦扁了,很难复原,影响发育,且不美观。小编插句话,医院这样做当然非常好,不过在今天倡导科学育儿的年代,妈妈们不妨也主动多了解、多学习育儿知识哦!
外国友人避免宝宝后脑勺睡扁的方法是,把婴儿的头定时两边睡,不要只睡一边一角,或一直睡脸朝上平躺。还有一些网传的外国育儿法,是将婴儿趴着睡,可以睡出圆头高鼻,这个做法自然危险多多,妈妈们千万别学,只是让孩子的头两边轮着睡睡就好了。
精子美容法靠谱么
有些朋友听到这种美容法觉得是无稽之谈。其实,精液内所包含的营养物质是很丰富的,蛋白质、酵素、矿物质、维他命、淀粉体、果糖、结晶体,这些都是精液包含的物质。所以精子美容法并不是无稽之谈。但是,精子美容法靠谱么?答案是:短期内效果并不显著,且并无太权威的科学依据。
精液内包含了美容元素没错,比如蛋白质就能起到美容的作用。但是,单单靠精液内的蛋白质美容是不够的。这是因为,每次男性精液的量并不多,自然蛋白质的成份就不多,没有足够的蛋白质,怎么起到美容的作用?令,精液直接涂抹在脸上很容易就干掉,没有水份肌肤是无法完全吸收营养物质的。也就是说,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并且有足够的精液的话,那么是能起到一定的美容作用的。但是,以哪种方式更易让肌肤吸收,目前暂无结论。
刷牙前牙膏能不能沾水
牙膏不沾水直接刷才是正确的,这个说法靠谱吗?因为我也是一定要挤好牙膏以后沾沾水才刷牙的人。
网上有个说法:牙膏不沾水直接刷才是正确的。看了这个说法,很多人说我居然错了30年,要改变沾水刷牙的习惯不容易啊。
这个说法靠谱吗?因为我也是一定要挤好牙膏以后沾沾水才刷牙的人。
杭州口腔医院综合一科主任
这个说法在微博上传了很久了,说牙膏沾水刷是错误的,主要理由是牙膏沾水后很容易起泡沫,把整个口腔弄得很满,因此急于想吐掉,吐掉后口腔里剩余的牙膏就很少了,影响清洁效果。
我认为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牙膏的主要成分有摩擦剂、保湿剂、发泡剂、增稠剂和香精等,它对牙齿的清洁主要通过牙刷和牙膏里面的摩擦剂在牙齿表面的摩擦来实现。干刷,让牙膏慢慢产生泡沫,可以有效清洁牙齿。如果沾水再刷,牙膏里面的发泡剂马上产生大量泡沫,让人不想再继续刷下去,除非你拿个计时器在一旁计时,刷满3~5分钟。
有人嫌牙刷放了一天,直接放嘴里会脏,我自己也有这个心理障碍,所以我的做法是:把牙刷先放水里涮一下,然后用力甩几下甩干,再挤牙膏。
低糖瘦身法靠谱吗
减少糖的摄入是减轻体重的秘诀。低糖瘦身法的倡导者们认为糖是影响体形的首号毒药,它促使身体产生过量的胰岛素并且聚集脂肪,因而少吃高糖食品(比如面包、米饭、土豆、萝卜、西瓜),同时尽量避免某些特别的食物组合(如水果配以其它碳水化合物),你就可以苗条下来,并且降低胆固醇。
低糖瘦身法靠谱吗?
专家指出,如果真能日复一日严格遵守,这种方法应该能够助你实现瘦身目标,因为其倡导的饮食结构卡路里含量很低——计划是每天摄入的食物提供1200卡路里热量,其中39%来自碳水化合物,28%来自脂肪。
不过低糖瘦身法是不靠谱的一种减肥方法。首先,这种饮食结构中蛋白质的含量是专家建议含量的2倍,其次它所含铁、钙、维生素A等身体必需的营养成份不足。虽然低糖瘦身法的倡导者们提出,我们不应该只注意脂肪,此观点是正确的。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们的脂肪摄取量下降而肥胖率上涨,这是由饮食所提供的热量的上升造成的。
据专家分析,此法并非像“低糖瘦身法”的倡导者认为的那样,抗胰岛素使人肥胖,而是肥胖使人产生抗胰岛素倾向。
虽然低糖瘦身法看来诱人,但有关专家不把它放在推荐方案之列,劝君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