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要不要清理 耳屎会怎么排出
耳屎要不要清理 耳屎会怎么排出
耳屎是会自行排出体外的,所以不用经常去掏耳朵;在日常生活中,耳屎会缓慢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会不断的脱落排除体外,因此不用担心会堵塞耳道。
总掏耳朵有哪些危害呢
1、清理耳朵的时候,会不慎将各种恶心的细菌带入耳朵。
专家表示,耳朵拥有自己的生态环境和混合菌群,如果干扰它那么可能会引起感染。当你将掏耳朵的东西(棉签或者挖耳勺)伸入耳朵,那么你可能将新的细菌带到了耳朵里或者造成耳朵内部受伤,这些都会引起感染。
2、棉签之类的东西会导致耳朵感染
一项调查了87名患有外耳炎儿童的研究发现,百分之七十的患者曾在感染之前用棉签清理过耳朵,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天使用棉签。并不是只有孩子会受到影响,另外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用任意物品自行清理耳朵是造成耳朵感染的根源。
3、没有耳屎,你的耳朵会干枯甚至死亡
耳垢能抗菌,相当于你身体的凡士林。它会滋润你的耳朵,防止它干裂且充满屎。它的保湿性能如此之强,以至于在维多利亚时期,人们被推荐将耳垢当做防唇裂油膏使用。
4、扰乱耳垢的排泄会导致耳漏
塞东西进耳朵(棉签、螺丝刀或者耳机)会导致耳垢堵塞。耳垢本来应该自然排出,但当你阻塞了它的排出之后,它就开始像墙一样慢慢增高。持续发展下去会造成各种严重问题比如耳聋、耳鸣、耳朵有异味和耳漏(从外耳道内流出一些非脓性的液体)。
5、棉签上的棉花会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卡在你的耳朵里棉签上的棉花卡在耳朵里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有时候人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耳朵里有棉花。想象一下一个在你耳朵里待了几周,导致你耳朵发炎的棉花被拿出来的样子吧。说真的,这真是个噩梦。
挖耳朵如果方法不当,就容易对耳道造成以上伤害。那如何正确掏耳朵?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耳屎的学名是“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尘和小虫,以保护耳膜;同时,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
多数情况下,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而结成黄色薄片,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多了而影响听力。
经常掏耳朵易导致耳朵发炎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有关专家说。
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5cm至3cm,耳屎只占外耳道的三分之一,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并无耳屎占据。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各不相同,任由一个不了解你身体的人来掏,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
耳屎自己就会掉出来
有时,我们会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来形容一个人“耳背”。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掏,耳屎自己也会掉出来。
专家说,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外面,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堵塞耳道。
经常掏耳等于给细菌敞开了大门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
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
耳屎自己会掉出来根本不用掏耳朵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送长辈孝亲网的专家说。
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5cm~3cm,耳屎只占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并无耳屎占据。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各不相同,任由一个不了解你身体的人来掏,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
耳屎自己就会掉出来
有时,我们会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来形容一个人“耳背”。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掏,耳屎自己也会掉出来。
专家说,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移向耳道口,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外面,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堵塞耳道。“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
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专家提醒,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
经常掏耳朵易导致耳朵发炎
上理发店洗头、掏耳朵已成为一些人的必选项目,眯着眼睛,任凭洗头小姐拿着棉签往耳朵里转,发出“嗦嗦”的声音,是件很享受的事。可时间一长,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对劲了,外耳道开始发炎,有时甚至还有黄色的液体流出。耳鼻喉科医生说,现在,理发店里掏耳朵掏出问题的患者太多了,差不多每天都有。耳朵的保健,你知道吗?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有关专家说。
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5cm至3cm,耳屎只占外耳道的三分之一,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并无耳屎占据。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各不相同,任由一个不了解你身体的人来掏,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
耳屎自己就会掉出来
有时,我们会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来形容一个人“耳背”。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掏,耳屎自己也会掉出来。
专家说,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外面,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堵塞耳道。
■ 专业提醒
耵聍堵塞或由外耳道结构决定
临床中,确实有些人的耵聍块较大,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陈崇学解释,之所以形成这种堵塞,与外耳道先天生理结构有关,外耳道较长,外耳道口较小,导致外耳道分泌物难以排出,容易形成耵聍栓并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堵塞形成后,如果人们在洗澡、游泳等时导致耳朵进水,耵聍栓吸水后会膨胀,容易影响听力。这种情况出现后,如果耵聍栓形成后长时间没有得到处理,则会对外耳道产生长期刺激,容易引发外耳道炎和骨膜炎。
有些人耵聍腺分泌旺盛,分泌物较多,容易形成耵聍栓塞,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数与炎症刺激有关,张延平建议,这种情况最好交由医生处理。如果自行处理,难以确保工具卫生,有可能会传播微生物病毒,造成病毒感染。有些人借助手指及指甲掏耳朵,反而容易将耵聍推入耳道深处,更不易排出。
至于哪些人更容易出现耵聍栓堵塞?陈崇学介绍,这与人耳的先天结构有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外耳道呈现“喇叭状”,即里小外大,这有利于耵聍的排出,但有些人的外耳道恰好相反,耵聍形成后不易排出,形成堵塞,这就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清理,一般每半年或一年一次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外耳道结构的形成是先天的,并不需要治疗。
经常掏耳等于给细菌敞开了大门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
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
耳屎多久掏一次 用什么挖耳屎最好
棉签。耳屎会缓慢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一定量后,耳屎一般会受下颌的动作牵引而自动脱落,排出体外。当我们对耳朵进行清理时,用棉签清理耳朵外廓周围即可,不要将棉签捅进耳道内,这样会将耳屎推进耳道内部,不利于其排出,长期如此,会使耳屎堆积,影响听力,如果耳屎硬且大,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耳屎多会耳鸣吗 耳屎多怎么办
耳屎多需要重视,一般来说耳屎会自行排出体外,但是也不排除耳道中有残留没有排出体外的耳屎堆积,久而久之,结块成团,形成耵聍栓塞。如果耳屎硬且多,难取出体外,建议你用滴耳油或者是香油滴耳三天,软化耳屎后取出,如果无用,建议去医院取出。
到底该不该经常给小孩清理耳屎
对于耳屎不多的宝宝,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妈妈确实担心,也可以用棉签在外耳道入口处轻轻清理一下即可。
如果耳屎较多,可以用3%的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溶液,每2~3小时滴1滴入耳内,一天3~4次,1~2天后耳屎变软再用小镊子轻轻将其取出,注意这个过程一定要固定好小儿头部,勿使其乱动。
平时每星期要用涂有金霉素眼药膏的小棉签,在外耳道卷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杀菌,二则能湿润外耳道的皮肤,从而使耳屎自然脱落,不会形成大块。如果耳屎结成硬块,造成外耳道阻塞,那就应去医院请五官科医生处理,切勿在家强行给小儿挖耳屎。
专家建议:少挖耳屎
耳朵有自洁功能,耳屎会保护耳朵
1、耳朵有自洁功能,到一定时候,耳屎会自己流到外耳来,到时用棉签或软纱布沾点水清理掉即可。
2、耳屎是婴儿耳朵的保护屏障。比如,宝宝喝奶吐奶了,有时是躺着吐的,或者呛奶了,都会流到耳朵里面。从外面流进去了,会被耳屎拦截,而从里面呛入的,耳屎会吸掉一部分,并且阻止奶液流入内耳,这样可以防止中耳炎。
外耳道感染85%与挖耳有关
专家介绍,有数据统计显示,在患外耳道感染的儿童中,85%以上都有挖耳屎的习惯或直接因挖耳屎致伤而感染。“相对于成年人,儿童的外耳道皮肤十分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所以挖耳屎不当更容易引起外耳道的损伤和感染,导致其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如果孩子好动或挖耳屎时感觉不舒服稍作挣扎,挖耳器具还可能伤及孩子的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
因此,少挖耳屎,毕竟大多数父母不了解人体耳朵的解剖结构,看不清耳内组织,而且为他人挖耳屎时力度难以感觉和掌控,如果因为挖耳屎而导致中耳炎甚至耳聋,那就得不偿失了。
用酒精棉签掏耳朵可以吗 如何正确的掏耳朵
耳屎是耳朵正常的分泌物,耳屎会随着说话、咀嚼等嘴巴张合的运动自行排出部分,通常来说并不需要频繁清理,而需要清理的话则建议如下:
1.选取专业的挖耳朵的工具,然后将其进行消毒处理。
2.然后使用工具进行挖耳,掏耳朵时要由浅入深,沿着耳内的轮廓进行转动,慢慢挖。
3.在挖耳时不要挖耳过深,不得超过3厘米。
若是自身没有挖耳的经验的话,建议是在专业人士的操作下进行。其次就是若是耳朵耳屎过多,无法自行排出或者挖出的话,则建议是寻求医生的帮助。
一岁宝宝长硬耳屎怎么办 及时就医
一岁宝宝耳屎多且硬,要及时的带宝宝就医查看,是否严重,并通过用温热的液体冲洗宝宝的耳道,安全地清除耳屎,这种方法可使耳屎松动,并自行排出耳道,且人在脱水的时候,耳屎会变得更多,因此要确保让宝宝多喝水。
掏耳朵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和禁忌
耳屎的来源
“耳屎”也有人称为“耳蝉”,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悄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屎”。
掏耳屎需注意哪些?
1、禁止太平凡。如果掏耳朵太频繁,棉签、挖耳勺等工具会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变得敏感,有时会有疼痛感或奇痒感。长期严重刺激,还可能会引起癌变。
2、使用棉签。棉签会减少对耳部的刺激,防止太用力弄破耳膜。
清理耳朵的方法
1、可以用盐水清理耳朵。将盐水滴入耳道中,摇晃几下,然后冲洗乾淨。
2、婴儿油、矿物油和专门的耳道清洁油,都可以用来清洗耳朵。如果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过敏,最后先涂抹在手腕上,一个小时后没有过敏反应再使用。
3、使用过氧化氢清洁耳朵也不错。这也是常用的耳道清洁液体。
4、最好购买专门的滴耳器,使用这样的设备将液体滴入耳道中。如果担心自己操作会出现意外情况,还可以去找医生,他们那里总会有合适的工具。
科学用耳:
首先,在高噪声的环境下工作时,要佩戴适当的护耳罩及耳塞;
第二,耳朵发炎或耳鸣,要立刻看医生;
第三,用耳机听CD或者MP3时,不要把音量调得太大;
第四,洗头或者洗澡时,可用棉花塞住耳朵,避免污水流入耳道;
第五,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要进行频繁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就可以了。
宝宝耳屎怎么处理 怎么处理宝宝的耳屎
既然不能像成人一样用棉棒掏,那该怎么处理呢?首先要知道,耳屎堆积的原因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用棉棒去掏而造成的,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使用棉棒清理耳屎,正确做法是轻柔地清洗宝宝外耳,不要去碰耳道。一般来说,耳屎自己是很少会产生堆积的,如果宝宝的耳朵在没有掏过的情况下还是耳屎很多,医生建议可以去药店购买对付耳屎的滴耳药,这种药帮助软化耳屎,然后让它自己掉出来。或者,根据很多妈妈的经验分享,将棉棒放在耳朵边上,轻轻沾掉外面的耳屎即可。
经常掏耳朵好不好?掏耳朵暗藏4大危害,千万别随便掏! 耳屎是怎么来的
耳屎在医学上有一个文艺的称呼——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出来的一种正常分泌物与灰尘、皮屑混合而形成的。
分为干性与油性两种:一类干性耵聍,一类湿性耵聍。
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干性的,呈片状存在于外耳道内。有些人的耳朵油脂分泌特别旺盛,所以分泌出的耳屎就油油的、比较粘稠,有的凝聚成团,有的会流出耳外,俗称「油耳」。无论是干性还是油性耳屎,都属于正常现象。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赋予外耳道抵抗细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润外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茸茸的细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挡住昆虫进入外耳道。
另外,耳朵不小心进水时,耳屎还可以阻挡脏水的侵入,并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能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耳道深处的鼓膜不致变干,从而使鼓膜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耳屎好处那么多,但是有时候耳朵痒,感觉耳屎很多,所以要不要掏呢?
不管你是干性还是湿性耳屎,除非有不适症状,否则不需要处理。
首先,耳道本来就有天然的自净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够自行排出。
比如在我们说话、吃饭、打呵欠时,耳屎会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悄悄地从耳道里溜出来。
其次,频繁掏耳朵坏处多。比如:
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
外耳道受刺激,引起病毒感染,发生外耳道乳头状瘤。虽说一般情况下,这种肿瘤都属于良性,但是其实也有2%的恶变率。
频繁掏耳朵,会加快“耳朵死皮”脱落,会让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痒。
不小心捅破耳膜,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是丧失听力。
所以,别手贱,不要有事儿没事就去掏耳朵。但是,若平时耳朵痒了、耳屎多了,那掏掏倒也无妨,不过要注意以下5点
1.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周最多掏一次。
2.掏的时候不要太深入,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耳屎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3.如果耳屎又大又硬,影响听力,千万不要强行取出。医院有软化耳屎用的滴耳剂,耳屎浸泡松软后,可以由耳科医生清理掉。
4.已有外耳道炎症者,或取出困难者,最好到医院请医生帮忙解决问题,以免造成耳道损伤。
5.可以用清洗代替掏,洗澡的时候在莲蓬头下清洗耳道就够了,同时注意控制水温和水流速度。
这里要着重提醒一下各位家长们,不要随便给小孩子掏耳朵。
小孩子外耳道的皮肤娇嫩,不易操作,用棉签或牙签去掏易致外耳道的皮肤受损引起炎症。
更有甚者可损伤鼓膜,使听力下降。
如果想清洁耳朵,可以用湿毛巾简单地给孩子擦擦外耳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耳屎较多的,建议把孩子带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由医生取出。医院有专门的清理耳屎的设备,可以避免用手掏时不慎损伤外耳道或耳膜的风险。
经常采耳好不好 耳屎堵住耳朵掏不出来怎么办
如果耳屎过多,尤其是在夏季游泳、洗澡、出汗等情况导致的水液进入耳道,导致耳屎体积增大,出现外耳道阻塞、听力减退等症状,说明自身可能有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就需要专业的耳科医生来处理,耳鼻喉科医生能利用专业工具将较小的耳屎直接取出,一些坚硬的耳屎会用5%碳酸氢钠滴耳剂滴耳,滴入后保持原位10分钟左右,让药液在耳道内充分作用,这样有助于耳屎软化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