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肿瘤的诊断方法
淋巴肿瘤的诊断方法
首先是要了解病情,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首发症状、淋巴结肿大出现的时间与以后的增大速度、有无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皮肤搔痒消瘦等,非何杰金淋巴肿瘤应询问有无消化道症状等。这些诊断对于淋巴肿瘤是非常重的。
其次,要了解淋巴肿瘤的体征,全身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皮肤及附件有否侵犯,应注意咽淋巴环、乳腺、睾丸等有否侵犯。其他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气管受压,上腔静脉综合症等。淋巴肿瘤的这些体征都要有了解。
对于淋巴肿瘤还要进行特殊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血小板计数、血沉率等。血化学检查,包括尿素氮、非蛋白氮、肌酐、硷性磷酸酶、总蛋白与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及转肽酶等测定。血清免球蛋白检查。尿常规检查。髂骨穿刺涂片或活检。放射学检查,胸部正侧位x线片及双下肢淋巴造影。通过放射可以明确的查看。
诊断淋巴肿瘤还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皮肤活检及必要时肝脏穿刺活检。细胞免疫检查:e玫瑰花结、淋巴细胞转化、巨噬细胞试验皮肤试验等。腹部b超或ct扫描、mri及胃肠钡餐透视等。开腹探查只在选择病例中进行,尤其对非何杰金淋巴肿瘤更应慎重。淋巴肿瘤一种比较难治的疾病,对于该病患者意应积极就医治疗。
淋巴瘤的表现症状
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皮疹、搔痒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的发病部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肿瘤相比,诊断更为困难。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获取足够的高质量的肿瘤组织是病理诊断的前提。活检比较麻烦,甚至有风险,但是对于确诊淋巴瘤是必须的。某些情况下,取材不理想,则可能需要再次活检。更有少数情况甚至需要多次活检。淋巴瘤复发时也要尽量再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淋巴瘤是否复发,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淋巴瘤类型可能会发生病理转化。
相对于其它肿瘤,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及分型十分困难。目前已知淋巴瘤有近70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和预后差别非常显著。因此对于有疑问的病例,有可能需要多位经验丰富的病理专家会诊,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周时间,但是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这是必需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耐心。
霍金淋巴肿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淋巴结核、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鉴别,并应注意与转移癌鉴别。颈部淋巴结肿大应排除鼻咽癌、甲状腺癌等,纵隔肿块需除外肺癌、胸腺瘤。腋下淋巴结肿大应与乳腺癌鉴别。以上疾病的鉴别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组织学诊断是霍奇金淋巴瘤确诊的必要依据。病理学诊断通常要具有典型的RS细胞,并需结合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多种反应性细胞成分背景的总体组织表现,结合CD15、CD30等免疫标志做出诊断。
良性淋巴肿瘤有哪些症状表现
良性淋巴肿瘤和其他的淋巴肿瘤的共同点就是良性淋巴肿瘤症状都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不仅如此,良性淋巴肿瘤症状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而且临床资料表明良性淋巴肿瘤症状多表现为无痛性的颈部等淋巴结肿大,左侧多于右侧。
淋巴肿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良性淋巴肿瘤的症状是怎样的呢?恶性淋巴肿瘤也被称为“淋巴肿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本病按其细胞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何杰金氏病/霍奇金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肿瘤/非霍金奇淋巴肿瘤(NHL)两大类。其恶性程度不一,由淋巴一组织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所引起,多发生在淋巴结内。
良性淋巴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年龄高峰在31~40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肿瘤高峰略往前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3:1。霍奇金病多见于青年,良性淋巴肿瘤的症状是怎么样的呢?首发的良性淋巴肿瘤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侧多于右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症状。30%-50%HD病人以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发热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体检脾肿大并不常见(约10%),肝肿大更少见。非霍奇金淋巴肿瘤可见于各种年龄组,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以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出现相应器官受累表现。
鼻型淋巴瘤症状
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某些感染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环境污染等很可能是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
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症状
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皮疹、搔痒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的发病部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肿瘤相比,诊断更为困难。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获取足够的高质量的肿瘤组织是病理诊断的前提。活检比较麻烦,甚至有风险,但是对于确诊淋巴瘤是必须的。某些情况下,取材不理想,则可能需要再次活检。更有少数情况甚至需要多次活检。淋巴瘤复发时也要尽量再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淋巴瘤是否复发,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淋巴瘤类型可能会发生病理转化。
淋巴管瘤的诊断
单纯性淋巴管瘤,临床上有一定特征,可以诊断,其他两型则需作病理检查。
单纯性者可用电干燥、冷冻或激光治疗。囊性及海绵状者对放射线不敏感,应进行手术切除,海绵状者常易复发,需要根治性手术。
如何诊断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除少数器官外,人体全身几乎都有淋巴组织的存在,淋巴瘤是遍布最广泛的癌。恶性淋巴瘤虽不是最常见的肿瘤,但其发病上升速度惊人。那么,该如何诊断这一疾病呢,大家肯定都想了解一下,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血液学
贫血多在晚期出现,白细胞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少数轻度或明显升高,伴中性粒细胞增多,约1/5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骨髓被广泛侵润或发生脾亢时,可有全血细胞减少。
2、骨髓
HL骨髓受侵常伴骨髓纤维化,骨髓受侵润多是由血源播散而来,骨穿涂片阳性率仅占3%,骨髓活检则可提高阳性率达9~22%,并发现ANLL时可显示白血病骨髓象特点。其组织学特点是发现典型R-S细胞及单核变异性细胞。
3、其它检查
疾病活动期血沉加快,血清HDL活力增高,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血清铁蛋白(SF)测定:SF明显升高与临床分期有关,从Ⅰ-Ⅳ期病人SF呈进行性递增。有症状者SF高于无症状者,活动期病人SF增高,缓解期SF下降,复发时又增高。
恶性淋巴瘤分期:
恶性淋巴瘤的准确分期与否,拟订及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恶性淋巴瘤分期标准仍是1970年举行Ann Aror会议所建议。
Ⅰ期-病变仅累及单一的区域淋巴结;
ⅠE期-病变仅侵犯淋巴结以外的单一器官;
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以上的区域淋巴结;
ⅡE期-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同侧1个以上的区域淋巴结; Ⅲ期-横膈两侧淋巴结受侵犯;
ⅢE期-病变累及淋巴结以外某一器官,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受侵犯;
Ⅳ期-病变已侵犯多处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部位,如肺,肝及骨髓。无症状为A;有症状为B,指:盗汗,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0%;脾受侵用S表示;另外,仅有皮肤的瘙痒现不做为全身症状。
淋巴瘤是怎么回事
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某些感染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环境污染等很可能是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
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皮疹、搔痒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的发病部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肿瘤相比,诊断更为困难。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获取足够的高质量的肿瘤组织是病理诊断的前提。活检比较麻烦,甚至有风险,但是对于确诊淋巴瘤是必须的。某些情况下,取材不理想,则可能需要再次活检。更有少数情况甚至需要多次活检。淋巴瘤复发时也要尽量再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淋巴瘤是否复发,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淋巴瘤类型可能会发生病理转化。
诊断淋巴肿瘤指标是什么
一、病情确诊
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结外淋巴组织原发部变多见于NHL。疾病播散方式有从原发部位向邻近淋巴结依此转移如HD,也有越过邻近而向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常见于NHL。NHL还可以多中心起源。所以临床一旦确诊,常已播散全身。
二、分期诊断
诊断建立后尚须确定病变范围,进行临床分期,有利于制订合理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1970年Ann Arbor会议所推荐的临床分期法,现仍采用,主要用于HD,NHL也可参用。
Ⅰ期: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Ⅰ)或淋巴结以外单一器官(ⅠE)。
Ⅱ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一侧二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Ⅱ),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隔同侧一个以上的淋巴结区(ⅡE)。
Ⅲ期:隔上下都已有淋巴结病变(Ⅲ),可以同时伴有脾累及(ⅢS),或淋巴结以外某一器官受累,加上膈两侧淋巴结受累(ⅢE);
Ⅳ期:病变已侵犯多处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部位,如累及肺、肝及骨髓等。所有各期又可按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达38℃以上连续3天、盗汗及6个月内体重减轻1/10或更多)为B组,无全身症状为A组。
为了做好病期划分,除细致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外,尚须作胸部X线摄片以除外纵隔、肺门淋巴结及肺部病变。对膈上Ⅰ或Ⅱ期患者而疑有腹膜后或盆腔淋巴结肿大时,可作下肢淋巴管造影、B型超声波或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高位腹膜后、胰周围、肝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显影,CT较淋巴管造影为佳。淋巴管造影能显示淋巴结结构,有利于鉴别。超声显像仅能发现大于2cm的淋巴结并无法鉴别肿大原因。
B型超声显像尚能发现肝脾肿大及肿瘤结节,但不能发现弥漫性浸润。由于临床分期与病理检查很多颇不一致,其相符率仅55%~65%,尤其对ⅢA患者,所以国外文献有主张剖腹探查,合并切脾及活检,有助于肯定诊断,全面了解病变范围,使分期更为正确,以便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剖腹对患者损伤较大,一般不易接受。由于B超声显像及CT的广泛应用,仅在检查结果对方案拟订有很大出入者,才考虑剖腹。
怎么正确的诊断淋巴癌
淋巴瘤的发病部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肿瘤相比,诊断更为困难。最常需要鉴别的是良性疾病引起的淋巴结增生、肿大,此外,还需要与淋巴结转移癌相鉴别。此时的主要依据是病理诊断,也就是在显微镜下寻找恶性细胞。医生丰富的从医经验、高水平的望闻问切、视触扣听、精细的检查和化验,有助于提出正确的诊断方向、可能的疾病类型以及适宜的诊断手段,但都不能替代病理诊断。
由此可以看出,病理诊断是淋巴瘤,也是所有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不管病灶的深浅、位置、大小、形状、硬度如何,必须进行病理活检才能诊断或排除淋巴瘤。浅表淋巴结可以行切除活检,深部病灶则需要在B超或CT引导下行粗针穿刺活检。胃肠道、鼻咽部、呼吸道病灶可以行内镜检查并取组织活检,胸腔或盆、腹腔病灶可以行胸、腹腔镜检查和活检,必要时可能需要开腹、开胸探查取病理组织。虽然比较麻烦,但对于确诊淋巴瘤是不可缺少的。即便过去曾经患过淋巴瘤,再次出现淋巴结肿大,考虑复发时也要尽量再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淋巴瘤是否复发,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淋巴瘤类型可能会发生病理转化,转变为其他类型的淋巴瘤,治疗和预后往往也会随之而变。 有的患者可能会担心这些穿刺和活检可能会造成淋巴瘤细胞转移。从理论上说,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种猜想也是合理的。
但是从逻辑上分析,如果真是淋巴瘤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即便不穿刺,恶性肿瘤细胞也会突破肿瘤病灶的包膜并侵犯到邻近、甚至远处的器官组织,即便不突破包膜,恶性肿瘤细胞也会侵入肿瘤内部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随着血液和淋巴液广泛播散,这是恶性肿瘤的特性。何况,在穿刺或者活检后不久,如果病理诊断明确了,绝大多数患者会立即接受治疗。而如果不做穿刺或活检,就得不到正确的病理诊断,选择任何治疗都是盲目的,误诊误治的概率极高,既不符合医疗规范,也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 如果病理诊断初步考虑为淋巴瘤,还需要进行多种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确诊。即便确诊了淋巴瘤,也要继续进行病理分型,因为目前已知淋巴瘤有近70种类型,不同类型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差别都非常明显。
认识淋巴肿瘤的诊断标准
一、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首发症状、淋巴结肿大出现的时间与以后的增大速度、有无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皮肤搔痒、消瘦等,非何杰金淋巴肿瘤应询问有无消化道症状等。
二、体征,全身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皮肤及附件有否侵犯,应注意咽淋巴环、乳腺、睾丸等有否侵犯。其他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气管受压,上腔静脉综合症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特殊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血小板计数、血沉率等。淋巴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血化学检查,包括尿素氮、非蛋白氮、肌酐、硷性磷酸酶、总蛋白与白蛋白、球蛋白、转氨酶及转肽酶等测定。血清免球蛋白检查。尿常规检查。髂骨穿刺涂片或活检。放射学检查,胸部正侧位x线片及双下肢淋巴造影。病理学检查:淋巴结、皮肤活检及必要时肝脏穿刺活检。细胞免疫检查:E玫瑰花结、淋巴细胞转化、巨噬细胞试验、皮肤试验等。腹部B超或CT扫描、MRI及胃肠钡餐透视等。开腹探查只在选择病例中进行,尤其对非何杰金淋巴肿瘤更应慎重。
如何诊断淋巴瘤
一、CT、核磁共振和声象图检查:可发现胸内、腹膜后、肠系膜之淋巴结病变及肝脾病变。二、下肢淋巴管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判断疗效和观察复发方面是一项准确性较高、安全简单和并发症少的检查技术,且在某些方面优于CT和声象图,它能发现正常大小的病变淋巴结内部结构变化。三、剖腹检查:可明确脾、肝及腹腔内淋巴结是否受累,为采用放射治疗,确定照射野所必不可少的(病理分期)。如同时作脾切除,还可以避免因脾区放疗对邻近组织器官的损伤。四、活体组织检查:这是为肯定诊断所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一般应选择下颈部或腋部的淋巴结,因颌下及腹股沟部淋巴结常有慢性炎症,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斜角肌脂肪垫活检,对纵隔或肺部病变有一定诊断意义。五、骨髓活检:对诊断和查明病期比骨髓涂片阳性率高。凡血清硷性磷酸酶升高,不能解释的贫血、血小板减少、X片疑有骨侵犯以及Ⅲ期以上病人均应作骨髓活检。
什么是淋巴肿瘤良性
良性淋巴肿瘤和其他的淋巴肿瘤的共同点就是良性淋巴肿瘤症状都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不仅如此,良性淋巴肿瘤症状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而且临床资料表明良性淋巴肿瘤症状多表现为无痛性的颈部等淋巴结肿大,左侧多于右侧。
淋巴肿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良性淋巴肿瘤的症状是怎样的呢?恶性淋巴肿瘤也被称为淋巴肿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本病按其细胞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何杰金氏病/霍奇金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肿瘤/非霍金奇淋巴肿瘤(NHL)两大类。其恶性程度不一,由淋巴一组织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所引起,多发生在淋巴结内。
良性淋巴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年龄高峰在31~40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肿瘤高峰略往前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3:1。霍奇金病多见于青年,良性淋巴肿瘤的症状是怎么样的呢?首发的良性淋巴肿瘤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侧多于右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症状。30%-50%HD病人以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发热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体检脾肿大并不常见(约10%),肝肿大更少见。非霍奇金淋巴肿瘤可见于各种年龄组,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以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出现相应器官受累表现。淋巴肿瘤诊断方法是什么呢
【淋巴瘤诊断方法一】血象。早期一般无特别,贫血见于晚期或合并溶血性贫血者。白细胞除骨髓受累之外一般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霍奇金病常见。
【淋巴瘤诊断方法二】骨髓象。骨髓未受淋巴瘤侵犯之前,一般无异常。
【淋巴瘤诊断方法三】生化检查。血沉加快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病情进展时血清铜及铁蛋白升高,缓解期则下降;锌与之相反。硷性磷酸酶升高可能有肝或骨骼受累。肝受累者同时可伴有5-核苷酸酶升高。高钙血症提示有骨侵犯,
【淋巴瘤诊断方法四】免疫学异常。霍奇金病患者对结核菌素和其他刺激原反应性降低,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率减低,其程度与疾病的进展有关。
【淋巴瘤诊断方法五】活体组织检查。为肯定诊断所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一般应选择下颈部或腋部的淋巴结。
【淋巴瘤诊断方法六】纵隔镜检查。纵隔镜可经胸膜外进入纵隔作活检,比较简便安全。
【淋巴瘤诊断方法七】CT、核磁共振和声象图检查。可发现胸内、腹膜后、肠系膜之淋巴结病变及肝脾病变。
【淋巴瘤诊断方法八】剖腹检查。可明确脾、肝及腹腔内淋巴结是否受累,为采用放射治疗,确定照射野所必不可少的(病理分期)。如同时作脾切除,还可以避免因脾区放疗对邻近组织器官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