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青光眼的类型

青光眼的类型

1、原发性青光眼: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此型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此时全身症状较重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轻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部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此型占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以上,发病年龄30岁以上,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脑力劳动者有急剧升高的趋势,此型发作一般者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左右,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3)、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40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地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此型的诊断最为关键,一旦西医确诊都已经有明显的眼底改变,因此必须全面、认真排除每一个有青光眼苗头的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要非等到确诊为青光眼才去治疗,那时已丧失最佳治疗时机。2、继发性青光眼:(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恒,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故有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眼部异常时应及时找有青光眼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详细检查。(2)、角、结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西医对此病一般用抗生素、激素对症治疗,人为干扰了自身免疫功能,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4)、外伤性青光眼: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如能积极中药治疗预后良好,手术只能修复受损伤的眼内组织,但其引起的眼底损伤无法纠正,所以此型病人一般在当时经西医处理后,认为就好了,不再治疗,一旦发现已视神经萎缩,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

当青光眼遇到白内障时该怎么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光眼和白内障可以同时发生。除了年龄因素外,青光眼和白内障在发展过程中也会相互影响。

当白内障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晶状体的体积和厚度也会不断膨大加厚,将周边虹膜向前推,使前房角变窄,导致房水流出受阻。膨胀变大的晶状体与虹膜接触面积增大,增加了瞳孔区房水流出的阻力,使后面压力增高,进一步前移周边虹膜,前房角因此变得更窄甚至关闭,导致眼压升高,产生青光眼。

如果白内障到了该手术的时候,过熟期白内障皮质成分容易溶解,随着房水流动阻塞在小梁网,即使房角开放仍可引起眼压升高。另外,青光眼患者长期应用缩瞳剂,也可能加重晶状体浑浊。所以说,青光眼和白内障这两个病是相互关联的。

目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来说,联合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优点在于:联合手术改变了以往分次的、间隔一定时间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合适的青光眼患者,一次手术可同时解决青光眼、白内障两个问题,还可提高术后视力,减少多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联合手术可以解决多种导致与白内障相关的青光眼致病因素,使术后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节省了医疗费用。

需要联合手术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青光眼和白内障诊断都已明确,且两者均达到手术治疗的程度;第二种是青光眼诊断明确且需要手术,白内障虽然已诊断但未达到手术阶段,但考虑单独进行青光眼手术后会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极大者;第三种为有明确的青光眼和白内障诊断,尽管青光眼可以采取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控制眼压,但白内障浑浊明显需要手术者。

目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房角分离手术,第二种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滤过手术。选择哪一种手术方式,需要考虑到青光眼类型、青光眼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术前眼压控制情况、晶状体大小、前房深度等因素,由青光眼专科医生决定。

眼痛的检查有哪些

(一)病史

眼痛多伴有其他眼症状,应详细询问病史。要注意眼痛的部位及性质。如角膜病变的疼痛是磨痛,像眼里有沙子的感觉,并伴有刺激症状。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眼痛则是眼酸眼痛,伴同侧偏头痛,睫状部有明显压痛是其特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痛为眼球剧烈胀痛,伴同侧偏头痛,同时有视力障碍、虹视、雾视、恶心呕吐等。球后视神经炎则是眼球深部疼痛、眼球运动或压迫眼球时感到球后部钝痛。眶上神经痛者疼痛剧烈,夜间重,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点。屈光不正、调节疲劳时,眼痛多与视近物有关,闭目休息后好转。全眼球炎、眶蜂窝织炎等为全眼及眼眶胀痛,眼球运动时痛且伴剧烈头痛及全身急性感染症状。

(二)体格检查

注意全身检查,体温、脉搏等,有无全身急性感染征象。有无颅脑及副鼻窦疾患。

眼部检查注意视力,有无眼睑红肿、内翻倒睫,眶周肿物、瘘管、窦道,眼球突出、运动障碍,泪囊部红肿、压之溢出分泌物,结膜充血或睫状充血,巩膜充血、结节,角膜异物、浸润、溃疡、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渗出、积脓、积血,虹膜前后粘连、萎缩、结节,瞳孔大小、形状、光反应以及眼底改变。必要时验光现眼压。

(三)实验室检查

对感染性疾病,注意血象检查。对上述某些疾病寻求病因,应测定红细胞沉降率、血液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结核菌素试验等。

(四)器械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除外角膜炎、溃疡、异物,以及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等病变。眼底铺检查玻璃体、眼底变化。前房角镜检查有助于青光眼类型的诊断。视野检查对青光眼及球后视神经炎有诊断意义。影像检查可以判断眶骨、眶内及眼球有无异常改变。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症状有什么区别

青光眼由于病因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青光眼的症状也是不同的,面对青光眼我们必须要注意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才能避免青光眼对人们的危害越来越大,那么具体的青光眼的症状有哪些呢?

先天性青光眼的症状可出现羞明、溢泪、眼睑痉挛和大角膜;3岁以后发病,则可表现为少儿进行性近视。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病人眼压高时有头昏、眼胀及雾视;早期眼压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数小时眼压升高,晚期大多数眼压经常升高;眼底视乳头生理凹陷扩大,视野缺损。

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眼胀、头痛、视物模糊,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或在暗处停留过久,上述症状可出现,经过休息后可缓解,多次反复出现后,有可能剧烈的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等。

继发性青光眼除有原发病的症状外,还有如同上述闭角或开角青光眼的症状。因为原发疾病所造成的房水阻塞情况,有的像闭角型青光眼,有的像开角型,故症状不一样。

以上针对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介绍了不同的症状,面对青光眼的症状我们必须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青光眼的护理。

眼睛胀痛是青光眼的症状吗

我们知道,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压升高到超过了视神经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了视神经损害、以致失明的这样一组疾病。那么理所当然的会给人这样的印象:青光眼就会有眼压升高。推理到这一步基本是正确的。可是很多人往往会做进一步的推理:眼压高就会感觉眼部胀痛。这一步推理就有问题了。更进一步的推理是:感觉眼部胀痛就以为是眼压升高了。这一步的推理就更加不对了。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首先,眼压升高的确是可以让人感觉眼部胀痛,但眼压升高导致眼部胀痛和眼压升高的速度密切相关,通常只有当眼压升高的速度比较快时才比较容易出现眼部胀痛,而眼部胀痛和眼压升高的幅度的关系相对比较小。临床上眼压升高的速度比较快的情况有如下几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多数继发性青光眼的高眼压时期。其它青光眼类型一般眼压升高的速度比较缓慢,即使是眼压升高的幅度并不那么很低的情况下一般也不会导致病人感觉眼部胀痛。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眼压在50mmHg左右的青光眼患者并不觉得眼部有什么胀痛的感觉。这就是说,眼压高的人不一定会自觉眼部胀痛。

其次,眼部胀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干眼症,屈光不正,眼部炎症导致的眼组织压升高,眼睑痉挛导致结膜囊压力升高,鼻窦炎,偏头痛,青光眼等等。所以真正由眼压升高引起的眼部胀痛在临床上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一旦感觉眼部胀痛就怀疑眼压升高,这即便是从逻辑上说也是不成立的。即使是已经确诊的青光眼患者,除了上述的眼压会快速升高的情形以外,眼部胀痛通常也跟眼压升高无关。

眼压升高引起的眼部胀痛往往会伴随有虹视(看点光源有彩色光环包绕光源)或雾视(视物模糊),有时候还会伴随疼痛眼同侧的太阳穴部位的头疼,或者伴随鼻根部发酸,严重者会伴随恶心呕吐出甚至冷汗,有高血压病史的人还会因为疼痛的刺激导致血压升高,偶尔可以出现同侧的牙疼。这个时候侧眼压肯定的高的,一般不会低于30mmHg。在使用药物或者采取其它降眼压措施之后,眼压一旦控制,眼部胀痛就应该随之缓解。快速眼压升高导致的持续性的眼部胀痛,在持续数日或数周之后,即使在眼压不降低的情况下,眼部胀痛也会趋于缓解。持续更长时间的眼部胀痛就要考虑其它的原因了。

眼睛患病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实验室检查

对感染性疾病,注意血象检查。对上述某些疾病寻求病因,应测定红细胞沉降率、血液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结核菌素试验等。

体格检查

注意全身检查,体温、脉搏等,有无全身急性感染征象。有无颅脑及副鼻窦疾患。

眼部检查注意视力,有无眼睑红肿、内翻倒睫,眶周肿物、瘘管、窦道,眼球突出、运动障碍,泪囊部红肿、压之溢出分泌物,结膜充血或睫状充血,巩膜充血、结节,角膜异物、浸润、溃疡、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渗出、积脓、积血,虹膜前后粘连、萎缩、结节,瞳孔大小、形状、光反应以及眼底改变。必要时验光现眼压。

器械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除外角膜炎、溃疡、异物,以及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等病变。眼底铺检查玻璃体、眼底变化。前房角镜检查有助于青光眼类型的诊断。视野检查对青光眼及球后视神经炎有诊断意义。影像检查可以判断眶骨、眶内及眼球有无异常改变。

该查青光眼的方法

(1)眼压:正常值为10-21mmHg。目前多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没有创伤。可以作为诊断手段,也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

(2)眼底:主要是检查C/D,正常值不大于0.3。

(3)视野:目前多采用自动视野计,没有创伤。可以作为诊断手段,也可以作为病情进展的指标。

(4)房角:可以采用前房角镜检查,也可以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另外,也可以使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没有创伤。房角检查是鉴别青光眼类型的主要手段。

(5)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是青光眼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监测的重要手段。检查设备包括: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光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

青光眼遗传吗

现有的研究证明,青光眼发病具有遗传性,常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并且可以遗传给后代。目前在临床上,青光眼有多种类型,其遗传方式也各不同:闭角型青光眼,呈现家族聚集性,因而家族史是此种类型青光眼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目前已知至少有8个染色体位点与其发病有关;在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中,大约10%的患者有明显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因此,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自己有眼胀、头痛、看灯光有彩虹样感觉等不正常现象时,必须及时到医院检查,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青光眼家族史,以得到医师及时的诊治。

劳累过度引发青光眼

一、青光眼发病原因

劳累过度、睡眠不足、情绪波动、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等因素,可以影响血管神经调节中枢,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一方面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睫状肌水肿、前移,堵塞前房角,使房水流出通道受阻;另一方面可使房水分泌过多,后房压力过高,周边虹膜受压向前移而使前房变浅,前房角变窄。这些因素均可引起眼压的急剧升高,最终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

劳累过度引发青光眼

二、青光眼类型

1、原发性青光眼: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此型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此时全身症状较重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轻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部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此型占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以上,发病年龄30岁以上,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脑力劳动者有急剧升高的趋势,此型发作一般者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左右,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3)、原发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地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此型的诊断最为关键,一旦西医确诊都已经有明显的眼底改变,因此必须全面、认真排除每一个有青光眼苗头的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要非等到确诊为青光眼才去治疗,那时已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2、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恒,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故有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眼部异常时应及时找有青光眼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详细检查。2)、角、结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西医对此病一般用抗生素、激素对症治疗,人为干扰了自身免疫功能,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如能积极中药治疗预后良好,手术只能修复受损伤的眼内组织,但其引起的眼底损伤无法纠正,所以此型病人一般在当时经西医处理后,认为就好了,不再治疗,一旦发现已视神经萎缩,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

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吗

首先要明确青光眼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也不是非常高,有时一次手术并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术后继续依赖药物治疗甚至再次或多次手术。这是因为,无论那种类型青光眼手术方式,设计思路基本是人为建立一条引流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将眼内房水引流至眼外起到降眼压目的,但由于人体修复功能及个体化差异等多种原因,随着时间延长这个“引流通道”可能会逐渐阻塞导致眼压再次升高,故青光眼手术会有一定失败率。

青光眼手术目的是保护现有视功能,阻止视神经损害进展。因为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危害因素,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降眼压,眼压也因此成为评价术后眼压水平是否达到使视功能保持稳定的最直接标准。目前对于手术成功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但比较公认的是:术后眼压≤21mmHg,根据术后是否需要应用降眼压药物分为条件成功和完全成功两类。这是一个很笼统的标准,因为不同的青光眼手术方式成功率也不相同,但临床研究上多以青光眼手术中最经典的小梁切除术为主。有研究估计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率为67%~94%,另外随着时间的延长手术成功率逐渐下降。除了小梁切除术外,根据不同情况青光眼还可选择的手术有: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虹膜周边切除术及应用于先天性青光眼的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及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等,但这些手术的成功率的差异较大。

影响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疾病发现是否及时、发现时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青光眼类型、手术方式的选择、既往手术次数、是否合并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患者自身条件如年龄、营养状况、手术后按摩手法的掌握以及是否为瘢痕体质等。因此,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最终取决于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眼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首先,眼压升高的确是可以让人感觉眼部胀痛,但眼压升高导致眼部胀痛和眼压升高的速度密切相关,通常只有当眼压升高的速度比较快时才比较容易出现眼部胀痛,而眼部胀痛和眼压升高的幅度的关系相对比较小。临床上眼压升高的速度比较快的情况有如下几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多数继发性青光眼的高眼压时期。其它青光眼类型一般眼压升高的速度比较缓慢,即使是眼压升高的幅度并不那么很低的情况下一般也不会导致病人感觉眼部胀痛。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眼压在50mmHg左右的青光眼患者并不觉得眼部有什么胀痛的感觉。这就是说,眼压高的人不一定会自觉眼部胀痛。

其次,眼部胀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干眼症,屈光不正,眼部炎症导致的眼组织压升高,眼睑痉挛导致结膜囊压力升高,鼻窦炎,偏头痛,青光眼等等。所以真正由眼压升高引起的眼部胀痛在临床上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一旦感觉眼部胀痛就怀疑眼压升高,这即便是从逻辑上说也是不成立的。即使是已经确诊的青光眼患者,除了上述的眼压会快速升高的情形以外,眼部胀痛通常也跟眼压升高无关。

头疼恶心要提防是青光眼

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青光眼类型多为闭角型,约占70%-80%。闭角型根据发病情况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眼睛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而引起的眼压升高;发育性青光眼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在婴幼儿或青少年时期即表现出青光眼的改变。可见,青光眼的发生“既不挑人,也不挑年龄段”。

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1、家族史: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2、查眼压: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3、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4、查视野: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得青光眼多长时间治愈率最高

青光眼的治疗方式和治愈的几率

1、注射维生素B:可注射维生素B,有一定疗效,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激光疗法:如药物治疗仍无法控制病情,则在采取其他外科手术前,可试激光疗法。新的测试已显示激光疗法对广角性青光眼有效。其方法是利用激光照射虹膜,以舒解眼压。如果发生急性或闭角性青光眼,此时,角膜会受眼压过高所形成的水肿影响而变模糊。在这种情况下,激光疗法恐怕不是最佳选择,而需要更进一步的手术。

目前青光眼的治愈率为百分之六十左右。本病治重在肝。在急性发作期,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理气、降逆、化饮等法,视其脉证,或一法独进,或数法合施,勿拘一端。俟病势得缓,治宜培补肝肾为主,佐用泻火、平肝、熄风等法。

影响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疾病发现是否及时、发现时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青光眼类型、手术方式的选择、既往手术次数、是否合并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患者自身条件如年龄、营养状况、手术后按摩手法的掌握以及是否为瘢痕体质等。因此,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最终取决于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闭角型青光眼的危害有哪些

闭角型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由于眼球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闭角型青光眼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没有其他眼病存在,单由患者房角结构先天拥挤,导致前房角关闭、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的一种情况;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由于眼部其他疾病导致房角发生关闭,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的情况。

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其临床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亚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表现为慢性发展过程,仅约30%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多表现为急性发展过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情发展快,症状明显,往往患眼有明显的胀痛、虹视、明显的视物模糊,还会伴随同侧头疼,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而被误诊为胃肠疾病或颅脑疾病。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往往没有明显的眼部不适或仅有短暂的虹视及轻度视物模糊。如果不及时就医,反复发作后会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直至失明。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往往冬秋发作比夏季多见,多数在傍晚、过度劳累或剧烈情绪波动后出现症状,经过睡眠或充分休息后,眼压有可能自行恢复正常,症状也会随之消失。相当一部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整个患病过程中除了晚期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之外无任何其它症状。正是由于青光眼发病过程有相当的隐蔽性,所以主动进行健康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青光眼避免青光眼性的失明是非常必要的。

医生为我们介绍的闭角型青光眼的危害以及得了闭角型青光眼该怎么办的内容就是上面的那些了,相信大家看过以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失明的后果太严重,什么都看不见的日子实在令人无法想象。

闭角型青光眼的简介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由于患者的前房角关闭,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所致。

闭角型青光眼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没有其他眼病存在,单由于患者的瞳孔阻滞,或患者虹膜根部肥厚、前移,导致前房角关闭、房水流出困难、眼压升高的一种情况。

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其他眼病引起房角关闭所导致的青光眼。常见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瞳孔后粘连导致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等。.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有明显的种族差异,爱斯基摩人和亚洲人的发病率较高,白种人的发病率较低。.

根据发病速度的快慢,闭角型青光眼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发病期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较轻;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时则有明显的眼红、眼痛,视力模糊或急剧下降,常伴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易被误诊为脑部疾病或急性胃肠炎,造成延误治疗或错误治疗。

相关推荐

青光眼有哪些类型

1、急性闭角型 发病急骤,表现为患眼侧头部剧痛,眼球充血,视力骤降的典型症状。疼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眼眶周围、鼻窦、耳根、牙齿等处放射;眼压迅速升高,眼球坚硬,常引起恶心、呕吐、出汗等;患者看到白炽灯周围出现彩色晕轮或像雨后彩虹即虹视现象。 2、亚急性闭角型 (包括亚临床期、前驱期和间歇期) 患者仅轻度不适,甚至无任何症状,可有视力下降,眼球充血轻,常在傍晚发病,经睡眠后缓解。如未及时诊治,以后发作间歇缩短,每次发作时间延长,向急性发作或慢性转化。 3、慢性闭角型 自觉症状不明显,发作时轻度眼胀,头痛,

闭角型青光眼的分类

虹膜膨隆型 (1)反复性间歇性眼压升高和眼痛,常伴有轻度充血和虹视。一般天大发作仅仅小发作,或轻微自觉症状。 (2)角膜后有少许色素沉着,但无青光眼斑,虹膜亦无萎缩现象。 (3)房角部分关闭。房角关闭的范围越大,眼压越高。 (4)激发试验—暗室及暗室俯卧试验可以呈阳性。 (5)病变晚期,眼底及视野相继出现青光眼性改变。 高褶虹膜型 (1)早期无明显症状,眼压呈缓慢性上升,少数患者晚期可以表现为急性眼压升高。 (2)虹膜根部赘长,房角入口处窄,虹膜表面平坦,中央前房较深,而房角较短。 (3)周边虹膜切除术后

正确诊断青光眼的方法具体是什么

对可疑患者,首先应测量眼压。眼压大于3.20kPa(24mmHg)为病理性高眼压,但一次眼压偏高不能诊断青光眼,而一次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因为眼压在一日内呈周期性波动。日眼压波动大于1.07kPa(8mmHg)为病理性眼压。正常人双眼眼压接近,如双眼压差大于0.67kPa(5mmHg)也为病理性眼压。 其次应检查眼底,观察视盘改变,青光眼的视盘改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表现为病理性陷凹,目前普遍采用陷凹与视盘直径的比值(C/D)表示陷凹大小。C/D大于0.6或双眼C/D差大于0.2为

怎样防治青光眼

青光眼遗传吗?哪些人容易患有青光眼?刘杏教授告诉编辑,主要有4类人群容易患有此病,分别为:1、有青光眼家族史,尤其是一级近亲的人;2、40岁以上中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3、远视眼患者,前房角狭窄,容易患闭角青光眼;4、高度近视者、糖尿病和某些主要导致微循环障碍的疾病患者,容易患有开角型青光眼。 药物治疗青光眼 减少用药可提高药效 林明楷教授指出青光眼是可以治疗的,主要通过药物、激光和手术3大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开角型青光眼适合用药物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则可以用手术进行治疗。他提醒,用药物治

六大问题教你正确认识青光眼

1、“青光眼没法治疗吧?” 正相反,因为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青光眼更需要积极治疗。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很多,有点眼药治疗,激光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越早诊断越早治疗越好。 2、“我眼睛没什么感觉,怎么体检时医生说我可能是青光眼?” 有说法称青光眼是“视力的小偷”、“视力的隐形杀手”。有些类型青光眼(例如开角型青光眼),由于眼压不是急剧升高或者根本”不升高”,不但咱们自己意识不到,经验不足的医生也很难及时发现,等出现视野缩小,视力下降,眼胀,眼疼等症状时,就已经到了青光眼晚期了。有数据显示,即

青光眼检查一般需要多少钱

想要知道青光眼检查一般需要多少钱,首先要知道青光眼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青光眼的检查项目和这些项目的大概费用: 眼压检查:青光眼是与眼压密切相关的眼病,所以眼压一定要测,虽然眼压高不一定就是青光眼,正常眼压也不排除青光眼,不过在医生判断青光眼或已经确诊为青光眼后明确类型及治疗方法时,眼压还是非常重要的。而眼压检查的费用多数都在几十元百元左右。 眼底检查:因为青光眼会造成视神经萎缩,通过对眼底视神经和视网膜的检查能直接反映视神经的情况。主要用眼底镜、眼底照相、视网膜激光断层扫描仪,还有一些辅

不同类型青光眼有哪些症状区别

青光眼其实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青光眼造成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症状也是比较典型的,了解了下面这些青光眼症状对于加强对疾病的认识非常有帮助。 不同类型青光眼都会使患者出现不适现象,而且有的类型的不适是比较明显的。慢闭性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发作性视朦与虹视。多发生于冬季,在傍晚或午后出现症状,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会逐渐消失,易反复发作。少数人无任何症状。前房角:病眼均为窄角,在高眼压状态时,前房角部分发生闭塞,部分仍然开放。早期

如何找准青光眼的病因

1、原发性青光眼是指有遗传因素的青光眼。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解剖的因素,眼轴短、房角比较狭窄。若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工作或看电影,瞳孔散大,虹膜组织堵塞房角,房水不能排出,便引起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在开角型青光眼,虽然房角比较宽,但房水排出受阻于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可使房水排出阻力增加,由于房水排出不畅而导致眼压升高。 2、继发青光眼多由于外伤、炎症、出血、肿瘤等引起,其破坏了房角的结构,使房水排出受阻而导致眼压升高。还有一类先天性青光眼,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前房角发育异常

如何才能正确诊断青光眼疾病

对可疑患者,首先应测量眼压。眼压大于3.20kPa(24mmHg)为病理性高眼压,但一次眼压偏高不能诊断青光眼,而一次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因为眼压在一日内呈周期性波动。日眼压波动大于1.07kPa(8mmHg)为病理性眼压。正常人双眼眼压接近,如双眼压差大于0.67kPa(5mmHg)也为病理性眼压。 其次应检查眼底,观察视盘改变,青光眼的视盘改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表现为病理性陷凹,目前普遍采用陷凹与视盘直径的比值(C/D)表示陷凹大小。 视野检查对青光眼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因为它

青光眼有哪些遗传方式

视神经就像“电缆”一样,能将眼睛看到的外界物像传送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令我们感受外界的物像。大多数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是因眼球内的房水循环受阻,眼内积存房水过多,引起眼压升高,超过了视神经所能耐受的压力限度,造成视神经缓慢的进行性损伤。还有一些青光眼患者眼压正常,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但用来供应视神经的血流量降低,造成视神经结构减弱,不能保持正常的视功能。这就像电缆中的铜丝完全被折断,电流无法通过一样,视觉冲动将无法向大脑传递,最终导致失明。 现有的研究证明,青光眼发病具有遗传性,常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