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弱视应该做哪些检查

弱视应该做哪些检查

1.视力检查:

2.屈光状态检查:睫状肌麻痹后进行检影验光以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

3.注视性质检查:直接检眼镜下中心凹反射位于0~1环为中心注视,2~3环为旁中心凹注视,4~5环为黄斑注视,5环外为周边注视。

4.电生理检查: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包括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oals;P-VEP)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主要用于判断视神经和视觉传导通路疾患,弱视眼表现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婴幼儿可用F-VEP检查。

弱视的检查

1 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有时还需要检查单个视标的视力和成排视标的视力检查,以明确有无拥挤现象。

2 屈光度检查:弱视患者均需要充分的屈光度检查,包括睫状肌麻痹后验光(俗称散瞳验光),这是进行弱视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3 完全的眼部检查:明确眼部病变,排除有无其他影响视力的疾患。

4 眼底注视性质检查:明确弱视眼注视区域。

5 斜视度检查:对有斜视的患者需要进行斜视度、斜视情况检查。

6 双眼视功能检查:明确双眼视功能状态,评估弱视的预后。

7 相关的一些实验室检查:如ERG检查、VEP检查;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眼眶和头颅的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其它疾患。

斜弱视的检查有哪些

斜视性弱视的特点:

1、内斜比外斜的弱视发生率高;

2、恒定性斜视比间歇性斜视弱视发生率高;

3、斜视发生的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弱视的程度越深。一般发生在3岁前的斜视性弱视,不易治愈。

4、斜视是弱视的原因,弱视是结果,是功能性的,是可逆的。尽早矫正斜视是弱视治愈的关键措施。

弱视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无需特殊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视力检查。外眼及眼底检查。屈光检查。斜视检查。固视性质检查。双眼单视检查。视网膜对应检查。融合功能检查。立体视觉检查。

1.激光干涉视力 激光干涉视力1aser interference visual acuity,IVA以激光干涉条纹为指标,在视标对比度为最大值时,不改变对比度,仅改变空间频率便可测出视力。一般用能分辨最高空间频率的1/30来表示,因为Snellen′s视力是以分辨1′角视标时的视力为1.0。若可辨认的空间频率为30周/度c/d此时每条纹所对应的1.0的视角正好为1′,所以可辨认的最高空间频率的1/30即为视力表所对应的视力。以激光干涉条纹为指标,在视标对比度最大值时,不改变对比度,仅改变空间频率便可测出视力。一般地说,IVA值代表的是除去了眼球屈光系统影响的视网膜视力,直接反映了视网膜至视皮质之间的功能状态。弱视眼的IVA值随弱视程度的加重而下降,且与EVA值的下降联系密切。弱视眼的IVA值多数高于EVA值。

2.对比敏感度函数 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测定是在明亮对比变化下,人眼视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视标的识别能力,可作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上敏感、准确、定量地检测弱视患者视功能的指标。它不仅反映视器对细小目标的分辨力,也反映对粗大目标的分辨能力。研究表明:弱视均有CSF功能的缺损,不同原因引起的弱视其CSF有不同的改变。在斜视性弱视中,一些人认为只有高空间频率CSF下降,与视力下降不相符,而其他人则认为斜视性弱视有两种改变,一种是仅表现为高空间频率的CSF下降,另一种为全频率的CSF下降;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同样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全频区CSF均有降低,视力降低与CSF曲线的降低几乎是平行的。另外一些人认为,既可以是全频率的受损,也可以表现为中高空间频率的受损。在剥夺性弱视中,低频区的CSF大致正常,其他频区的CSF下降,CSF高峰左移,截止频率也下降。有人认为斜视性弱视是由于中心视力的立体失真即X通道受损所致,而屈光参差性弱视则表现为整个分辨力障碍所致。CSF的一种心理物理检查,检查时不排除受检者的主观因素。

3.VEP视力 Sokol测量了部分婴幼儿及成人图像VEPpattern VEP,PVEP。发现婴幼儿6个月时,对视角为7.5′或15′的棋盘格反应最强烈,与成人20/20视力相同,这说明婴幼儿6个月时就建立了20/20的视机能。测量方法是用棋盘格刺激,方格依次变小,直到诱发出能够测量到最小波幅的VEP为止,此时的最高空间频率代表最好视力。

以上介绍了几种视功能检查法,从不同角度主观及客观地、定性及定量地反映视功能情况。各种检查方法都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及不足之处。根据我国目前的条件,对于大量3岁以上儿童的视力检测,E视力表视力检查法仍不失为首选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普遍使用更科学、更准确、更简便的方法来检测视功能。

4.电生理检查

1视网膜电图:单纯光刺激F-ERG,弱视眼与正常眼的电反应没有明显差异。Sokol报道用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检查,则弱视眼ERG的b波波幅及后电位的振幅均降低。国内阴正勤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斜视眼P-ERG反应下降,并认为斜视造成的视功能损害同时涉及视网膜、视中枢。

2视觉诱发电位VEP:视网膜受光或特定图形刺激后产生神经兴奋,通过视路传导到视中枢。利用现代微电极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将这些电位活动记录下来,就可得出视觉诱发电位VEP。Wagner测试正常儿童和弱视儿童的P-VEP图形VEP发现,弱视眼的VEP潜伏期延长,振幅小于健眼,刺激双眼时振幅也不明显提高。用P-VEP测量弱视儿童非弱视眼的视觉诱发电位,可以发现弱视的对侧眼及已治愈的弱视眼,尽管视力完全正常,但VEP仍然表现异常,以P1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为特征。

3VEP的临床应用:①研究婴幼儿的视觉发育:利用VEP检查婴幼儿空间辨别力,发现其发育很快,6个月可达成人水平;婴幼儿的时间频率辨别阈值较高,成熟的最早,说明婴幼儿在前6个月视系统发育从黄斑到大脑皮质是很快的。VEP在婴幼儿视功能检测中是新发展起来的可靠的方法。②弱视病理、生理机制探讨:弱视的动物模型实验表明,弱视的发生与视网膜上物像清晰度有关,幼年时在视网膜上的物像如始终是模糊的,那么就会导致弱视的发生外周学说。③检测立体视:许多专家报道VEP可能为立体视检测提供客观指标,正常人双眼同时接受刺激的VEP波幅比单眼高。Arden报道,正常立体视者两眼VEP波形相似,而无双眼视者可能发生相位颠倒。

4弱视、斜视的VEP表现:

①闪光VEP:即用闪光刺激诱发出来的VEP。多数学者认为弱视患者的闪光VEP是正常的。

②图形VEP:多数学者认为弱视眼的图形VEP是异常的。主要表现为P1波潜时延长,振幅降低,P2波潜时缩短,此改变在中高空间频率图形刺激时尤为明显。弱视患者不仅有振幅降低,潜伏时间延长,而且还有波形改变。

③水平斜视VEP表现:国内阴正勤等利用人工单眼内斜猫模型,采用P-ERG及P-VEP观察20只从4~30周龄单眼内斜视猫的正常眼和斜视眼空间分辨力的发育过程。发现斜视眼P-VEP反应的降低在斜视1周后即可出现,随年龄增长其与正常眼差异增大,不能逆转。斜眼P-ERG反应下降主要发生在斜视发生的早期,生长发育后期视网膜空间分辨力有所提高,并趋向正常眼水平。阴氏认为斜视造成的功能损害同时涉及视网膜、视中枢,且视中枢受损严重。

国内郭静秋、赵堪兴等通过对内斜视弱视与外斜视弱视患儿进行全视野与半视野棋盘格翻转多导VEP研究,发现内斜视与外斜视眼VEP波幅均降低,潜时均延长,并发现斜视性弱视眼全视野图形刺激多导VEP地形图呈现半视野刺激效应。证实内斜弱视眼鼻侧视网膜在一定范围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外斜弱视眼颞侧视网膜在一定范围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同时半视野刺激斜视性弱视眼,内斜弱视眼呈现刺激颞侧视网膜的反应大于刺激鼻侧视网膜;外斜弱视眼呈现刺激鼻侧视网膜的反应大于刺激颞侧视网膜的反应。支持了内斜弱视眼鼻侧视网膜有抑制,外斜弱视眼颞侧视网膜有抑制的理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全视野图形刺激未见半视野刺激效应,提示其发病机制与斜视性弱视不同。

5P-VEP与P-ERG的同步记录:P-VEP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来检测视力和立体视觉,评估弱视的视皮层功能以及早期诊断弱视,监测治疗。P-ERG对弱视患者的诊断及监测治疗结果报道不一。但两者同步记录比单一的P-VEP或P-ERG检查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了解弱视病变对整个视系统的影响:探讨各级视觉组织的功能状况和变异,并可观察和分析彼此间的联系,如视网膜-视皮层的传导计时RCT等,特别有利于对各类弱视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神经生理学机制的探讨。Katsumi等应用稳态P-ERG和P-VEP同步记录,观察了正常人视网膜接受不同刺激野上、下、鼻、颞侧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效应,提示该方法在视路疾病中的诊断价值。阴正勤等采用P-ERG和P-VEP同步记录研究弱视,提出弱视眼的病理改变不仅在视中枢;而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也受影响,尤以分辨精细图形结构的X型细胞受损明显。

6全视野或半视野刺激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多导VEPs12~48个电极能观察到刺激后的某一瞬时在整个头颅表面尤其是遮盖视皮层的头颅表面二维空间的VEPs分布和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将各电极采集的电位值经计算机处理,相同极性及数值的点连接起来组成VEPs的等电位图,即多导VEPs地形图,可动态、形象、直观地显示视觉刺激后的脑电活动。

赵堪兴等研究表明,正常儿童双眼或单眼全视野刺激多导VEPs呈水平对称分布,内斜视性弱视全视野刺激患眼时,地形图有半视野刺激的效应,分布呈非对称状,而屈光参差性弱视全视野刺激多导VEPs呈对称分布,提示两者发病机制不同。

5.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PET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示踪剂如18F、75Br标记代谢底物如葡萄糖;氨基酸,根据大脑神经元受刺激兴奋后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形象地反映大脑活动。正电子是负电子的反粒子,它由原子核放射出来,与负电子相遇后发生湮没,放出光子并进行三维的定量分析。Demer等采用18F-2-脱氧葡萄糖FDG为示踪剂,对3例重度成人弱视矫正视力ㄒ20/200和2例正常人进行PET检测。结果2例正常人双侧大脑活动对称,双眼镜片雾视optical blur,20/200后,其活动减少8%。刺激弱视眼比刺激对侧眼大脑活动减少5%~6%,1例弱视眼雾视后,对侧大脑半球较同侧大脑活动减少23%,呈非对称状,尤以颞叶明显。其他脑区19区、7区也表现出葡萄糖的高代谢。支持视皮层信息的平行加工理论,提示弱视视皮层损害的广泛性。Kiyosawa等应用14F-2-荧光-脱氧葡萄糖示踪剂检测了视觉剥夺对大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发现眼睑闭合侧的后距状皮层代谢率减少14%P

PET对脑功能的诊断,除可了解脑循环、氧、葡萄糖、氨基酸等的代谢外,还能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相结合、定性、定量研究神经递质的受体,为全方位显示弱视患者脑功能和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父母视力差会遗传吗

父母视力差会遗传吗?爸爸妈妈在儿童时期视力就有问题,孩子更容易遗传。如果爸爸妈妈都是从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戴近视眼镜,那么孩子出现近视的几率与常人相比要高出6倍还多。如果爸爸或者妈妈在比较小的时候就是弱视,那么孩子将来也是弱视的几率是常人的2倍。

最好的防范措施:确保你的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做常规眼科检查。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有儿科医生的诊断就可以了。但是,对那些有眼科疾病家族史的孩子来说,必须要由眼科医生来做检查。

成人弱视做手术

弱视一般指没有器质性病变(没有眼病)的情况下,即使佩戴了眼镜也达不到4.9的人群。原因一般是在眼球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眼睛功能减弱。

近视是单纯的屈光不正,一般矫正之后(戴镜)是可以看清东西的。也有少数达不到4.9的被称为弱视。简单的说,弱视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远视、散光、近视等。但是近视眼的人不一定是弱视

先天性弱视就是弱视的发病原因不清楚的这类弱视统称为先天性弱视。由于弱视不属于遗传性疾病,所以说先天性弱视不会遗传。

现在对成人弱视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成人弱视仍有继续治疗的必要,另外若弱视程度较轻可考虑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所以不要灰心,只要有信心是能够治好的。

弱视的检查

检查注视性质对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如果患眼不能转变为中心注视则视力进步的可能性很小,这并不意味着注视点转为中心后视力就可以恢复正常和持久,但也不能否认中心注视是获得标准视力的基础。

1.屈光检查

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检影验光。

2.眼底检查

极为重要,首先要除外引起视力低下的眼底疾患,如果眼底正常,患者又有病史或临床所见(例如斜视),则诊断发育性弱视很可能是正确的。

弱视的检查

1、认真检查视力弱视的主要诊断依据是视力。对不能配合的患儿,VEP检查最为理想。另外弱视眼对单个视标的识别比对同样大小成行视标的识别要好得多,这称为“拥挤现象”。

2、眼位与眼肌的检查斜视可致弱视,斜视是共同性或麻痹性、间歇性或恒定性、内斜或外斜或垂直性斜等。还要了解斜视角以及融合功能等

3、散瞳检查屈光对视力低于0.8(4.9)的儿童应做散瞳验光检查。方法:1%阿托品溶液,每天三次,点三天后验光或1%阿托品眼膏,每晚一次,一周后验光。两周后复查。对10岁以下中度或高度远视患儿,减低全屈光度的1/3(即保留一部分隐远视)但有内斜患儿则应完全矫正,对弱视或斜视的患儿,验光配镜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应每半年最多1年要进行一次,随着治疗的需要,更换新的眼镜。

4、查注视性质要分清是中心注视或旁中心注视或旁黄斑注视或周边注视。

弱视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弱视儿童的父母。应询问斜视发生的时间,是间歇性的,恒定性的,还是双眼交替性斜视,有无外伤或高热抽筋病史。询问母亲的孕期情况,分娩是否足月、须产。父母是否近亲结婚,家庭中有无斜视或高度屈光不正者。患儿是否配戴过眼镜,是还进行过弱视治疗及治疗的方法、时间等。

检查视力

3岁以上儿童可以教会其查视力。要判断3岁以内婴幼儿视力,可用鲜艳的玩具逗引,看他双眼能否准确地远近跟随运动,以估计视力的不好。如果遮盖一眼后,患儿立即挣扎、哭闹、将遮盖物推开,说明未被遮盖眼视力不好。但遮盖另一眼后,患儿不反抗仍然高兴,说明未被遮盖眼视力比较好。

散瞳检查

儿童验光需要用阿托品散瞳,以消除调节力。一般用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为了防止阿托品流入鼻腔吸收中毒,滴眼后压近内眼角5分钟。

用检影法作客观验光。2-3周后复查试镜,检查矫正视力。如果矫正视力≤0.8者,应诊断为弱视。

散瞳后应顺便检查眼球前部及眼底,以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

其它还有注视性质、立体视、同视机、电生理等

相关推荐

神经衰弱要什么检查

诊断标准 神经衰弱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病症,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但要诊断本病,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神经衰弱患者有显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 如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减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对全身进行检查,又无躯体疾病如肝炎等,也无脑器质性病变。 (2)表现以下症状中的任何两项: ①易兴奋又易疲劳。 ②情绪波动大,遇事容易激动,烦躁易怒,担心和紧张不安。 ③因情绪紧张引起紧张性头痛或肌肉疼痛。 ④睡眠障碍。表现为入

屈光不正性弱视检查有哪些

1、多见于中高度的远视及散光。 2、单眼或双眼的高度近视为病理改变,其视力低下不属于弱视范畴。 3、由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1-3岁)及敏感期,没能及时正确佩戴矫正眼镜,视网膜的物象始终模糊不清,大脑中枢长期接受模糊刺激,久之形成弱视。 4、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力接近或相等,不会形成双眼融合障碍,不会引起黄斑及中枢的抑制。 5、屈光不正性弱视是预后疗效最好的一种弱视,佩戴合适眼镜的基础上进行弱视训练,视力均可提高治愈。 可根据以上特点进行诊断和判断。

神经衰弱要什么检查

为了消除这些观念及排除可能的器质性病变,需作心电图、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经颅多普勒、CT头颅扫描等检查。 诊断标准 神经衰弱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病症,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但要诊断本病,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神经衰弱患者有显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 如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减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对全身进行检查,又无躯体疾病如肝炎等,也无脑器质性病变。 (2)表现以下症状中的任何两项: ①易兴奋又易疲劳。 ②情绪波动

斜视要哪些检查

(1)双眼视功能的检查:①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②立体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2)屈光检查: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一是要了解有无弱视,二是要了解斜视与屈光的关系。 (3)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确定是哪一类斜视。为了手术设计必须检查斜视角的大小。 (4)眼球运动检查: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眼球运动检查: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 (5)有没有代偿头位:不同的头位姿势可以帮助诊断是哪一条眼外肌麻痹。 (6)确定麻痹肌的检查:红镜片试验或用Hess

弱视患者的检查项目一共哪些

弱视这种疾病和近视有点类似,但是两者又有所不同。就拿弱视这种疾病的检查来说,和近视就有着一定的区别。下面我站专家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弱视这种疾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参考学习一下。 1.激光干涉视力 激光干涉视力(1aser interference visual acuity,IVA)以激光干涉条纹为指标,在视标对比度为最大值时,不改变对比度,仅改变空间频率便可测出视力,一般用能分辨最高空间频率的1/30 来表示,因为Snellen′s视力是以分辨1′角视标时的视力为1.0,若可

儿童弱视根除宜在萌芽期

弱视不容忽视 弱视——通俗地说,就是矫正视力(即戴上眼镜的视力)也不能达到视力标准(这个标准根据孩子的年龄有所不同,一般2-2.5岁的孩子视力不低于 0.5;3岁不低于0.6;4岁不低于0.8;5岁不低于1.0)。通常我们在周围看到一些学龄前儿童就带上眼镜的,很多孩子就属于弱视情况。 弱视发生原因十分复杂,大多都是因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而形成的。例如:屈光因素、物理因素和生长发育因素。专家介绍,弱视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4%左右。这种常见的儿童眼病,给很多家长带来很大困扰和压力,给孩子的生活

近视眼该哪些检查

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测定等,并用电脑验光、散瞳检影。还采用角膜地图仪、角膜测厚仪、裂隙灯等检查角膜、屈光间质、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径等。

治疗弱视的基本方法

诊治弱视的重要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它直接影响弱视的治疗效果.视功能发育完毕后发现弱视,为时已完了,早期发现弱视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弱视要作的检查 1,视力检查; 2,屈光检查; 3,斜视检查; 4,固视性质检查; 5,外眼及眼底检查; 6,双眼单视检查; 7,视网膜对应检查; 8,融合功能检查; 9,立体视觉检查; 10,对比敏感度; 11,P-VEP和P-ERG; 12,全视野或半视野刺激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弱视的治疗 根据弱视程度和注视性质的不同,可选择不同

神经衰弱要什么检查

检查 为了消除这些观念及排除可能的器质性病变,需作心电图、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经颅多普勒、CT头颅扫描等检查。 诊断标准 神经衰弱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病症,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但要诊断本病,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神经衰弱患者有显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 如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减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对全身进行检查,又无躯体疾病如肝炎等,也无脑器质性病变。 (2)表现以下症状中的任何两项: ①易兴奋又易疲劳。 ②情

到医院哪些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得了弱视

1.激光干涉视力 激光干涉视力(1aser interference visual acuity,IVA)以激光干涉条纹为指标,在视标对比度为最大值时,不改变对比度,仅改变空间频率便可测出视力,一般用能分辨最高空间频率的1/30 来表示,因为Snellen′s视力是以分辨1′角视标时的视力为1.0,若可辨认的空间频率为30周/度(c/d)此时每条纹所对应的1.0的视角正好 为1′,所以可辨认的最高空间频率的1/30即为视力表所对应的视力,以激光干涉条纹为指标,在视标对比度最大值时,不改变对比度,仅改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