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咳嗽有几种类型 燥热咳嗽
中医咳嗽有几种类型 燥热咳嗽
主要症状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干咽燥。治疗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莱阳梨膏等。
中医咳嗽有几种类型 肺热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嗽,痰稠量多不易咳出,口渴面红,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少。治疗宜清肺化痰。
咳嗽可以喝麦冬吗 麦冬可以治疗咳嗽吗
可以治疗肺热咳嗽。
麦冬清火生津、润肺养阴、泻火除烦,有解烦消渴、消痰止咳的功效。麦冬对于燥热咳嗽有较好疗效,燥热咳嗽的症状有痰少、痰黄、音哑、口干咽痛、舌苔黄腻等。
中医咳嗽有几种类型 痰湿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千金化痰丸、二陈丸、橘红丸等。
婴儿喝冰糖萝卜水止咳效果好吗
需要看是那种类型的咳嗽,以及咳嗽的严重程度。
冰糖萝卜水主要针对肺燥、痰热、风热咳嗽,这类咳嗽一般在夏、秋季节,冬、春季偶见, 一般婴儿在出现此类咳嗽,有燥咳、咳嗽少痰、咳嗽黄痰、反复咳嗽,伴有口干口渴,咽痛、便秘、尿赤等症状时,可以食用冰糖萝卜水进行止咳,轻微咳嗽服用 1-3天可以见到症状改善,严重咳嗽还是需要在食疗的同时遵医嘱用药治疗,才能早日康复。
中医区分咳嗽的类型
方法/步骤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兼证有恶寒、发热、头痛等。
外感病因由于气候突变或调摄失宜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起病缓,常反复发作、病程长。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包括饮食、情志及肺脏自病。
外感咳嗽
风热犯肺: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风燥伤肺: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风寒袭肺: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郁肺: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肝火犯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
中医咳嗽有几种类型 气虚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喘无力,痰稀色白易咳,气短胸闷。治疗宜补肺化痰止咳。
人参保肺丸、玉屏风散等。
盐蒸橙子是治寒咳还是热咳
热咳。
因为橙子中含有橙皮油、那可汀等具有一定止咳作用的成分,所以盐蒸橙子对感冒引起的咳嗽有减轻的效果,但咳嗽的类型多种多样,中医为了方便辩证,主要将其分为热性和寒性两种类型的咳嗽,而盐蒸橙子在中医上属于凉性的食物,可以清楚体内热气,所以盐蒸橙子对缓解热咳有更为明显的效果。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咳嗽食疗要对证
一般来说,梨肉是滋润的,各种炖雪梨都具有清肺热,润燥滋阴的功效,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热欠润的人群。但如果肺燥不明显,或体质偏寒、夜咳多者则不适合喝炖雪梨水。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咳嗽在饮食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如果你咳嗽了,别抱着雪梨不放,你还有很多食疗可选!
中医咳嗽有几种类型 阴虚咳嗽
主要症状为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声音嘶哑,潮热盗汗,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蛤蚧养肺丸等。
中医咳嗽有几种类型 风寒咳嗽
主要症状为头痛,鼻塞流涕,痰液稀薄呈白色泡沫状,伴有恶寒发热无汗。治疗宜散寒宣肺。
消咳喘、半夏露、杏苏止咳糖浆、止咳青果丸、通宣理肺丸等。
秋季燥咳千万别当感冒治
燥咳特点 喉痒咳嗽 干咳无痰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医师张纾难教授对记者表示,人体的肺脏是一个特殊的器官,喜欢湿润的环境,对干燥比较敏感,所以在秋天容易出现咳嗽的情况。
在这个季节,常常是许多平时不咳嗽的患者,也会经常咳嗽,而且是喉痒咳嗽,干咳无痰。这是因为由于缺乏水分的湿润,秋季常使人的咽喉、鼻腔有干燥之感,秋燥之邪更易通过口鼻呼吸道或皮肤毛孔而侵犯入肺。因此,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为主。也被俗称为“秋季燥咳”。
燥咳分类 秋天咳嗽凉热有别
秋天的燥咳,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一般以中秋节为界线,中秋以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中秋之后,秋风渐紧,寒凉渐重,故多出现凉燥。
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甚至可见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初发病时,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
凉燥咳嗽则是燥而偏寒的类型,病发时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咳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
燥咳治疗 两种咳嗽用药不同
由于秋季燥咳的分类不同,因此,在治疗方法上也是有所不同的。
温燥:温燥一般发生在初秋,此时天气还比较热。温燥的症状有咳嗽少痰,不易咳出,咽干鼻燥等特点。因此,在治疗上主要是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常见的方剂有桑杏汤(主要成分有桑叶、杏仁、豆豉、山栀子、贝母、沙参、梨皮)。
凉燥:凉燥一般发生在深秋,此时的天气已经比较凉了。其症状往往容易与感冒混淆,如头痛、恶寒、发热,但无汗无痰。其治疗思路为疏散风寒,润肺止咳。常用的方剂有杏苏散(主要成分有杏仁、苏叶、半夏、陈皮、前胡、枳壳、百部、款冬、甘草)。
昨天,张纾难教授告诉记者:“由于只是咳嗽,很多患者都不当回事,认为吃点止咳药就行了。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而且这些燥咳患者很容易被误诊,结果造成投错医、用错药的现象,以致反而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秋天咳嗽要因症施药,不能简单地遵照以往传统的用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