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髎的作用 巨髎痛的原因
巨髎的作用 巨髎痛的原因
1.肌肉过于紧张的时候,按摩巨髎穴会就有可能会导致疼痛的感觉出现,坚持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疼痛感会慢慢消失。
2.气血不通的时候,按摩巨髎也会有疼痛的现象出现,通过按摩可以缓解疼痛,但需要长期按摩,且按摩不宜过度用力。
巨髎的定位和主治 巨髎穴作用主治
类属:足阳明胃经。
作用:疏风清热,疏经通络,明目退翳,紧实脸部肌肤,消除脸肿,美化曲线。
主治病症
1.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眼眶瞤动,唇颊肿,目翳诸症。
2.风热上攻,火热上炎之鼻衄,齿痛,唇颊肿诸病症。
巨髎痛是什么原因 巨髎用法
用双手食指分别按于两侧巨髎穴,同时顺时针方向按揉1-3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面部放散为好。每天坚持按摩,能禁实脸部肌肤,消除脸颊浮肿,美化曲线,保持肌肤光滑,润泽。
巨髎是什么意思
巨髎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面目恶风寒,巨髂主之”。属:足阳明胃经。手足阳明、阳蹻之会。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跷脉足阳明之会。穴位含义为,胃经浊气在此化雨冷降地部。
1,巨髎穴:巨,大也,形容穴内气血场覆盖的区域巨大。髎,孔隙。该穴名意指胃经天部浊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四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行至本穴后 散热化雨冷降,而因本穴位处天之上部(头面的天部),降地之雨覆盖的区域大,名为之巨,又因其降地之雨细小,如由孔隙漏落一般,名为之髎,故名。
2,跷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性,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
巨髎的作用 巨髎穴穴名解析
巨有巨大的含义,髎指骨隙空处,因穴在颜面颧骨最高突起的下陷处,因名巨髎。
阳跷脉循行路线图片 阳跷脉交会腧穴
阳跷脉交会腧穴有申脉,仆参,跗阳(手太阳膀胱经),居髎(足少阳胆经),臑俞(手太阳小肠经),肩髃,巨骨(手阳明大肠经),天髎(手少阳三焦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胃经),睛明(足太阳膀胱经)。
巨髎的定位和主治 巨髎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正坐平视,瞳孔直下垂直线与鼻翼下缘水平线的交点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清热熄风,明目退翳。
主治:眼睑瞤动,口眼歪斜,牙痛,唇颊肿痛,鼻衄,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鼻炎,上颌窦炎,结膜炎。
面部肌肉不受控制是怎么办呢
【病因病机】
本病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辨证治疗】
临床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继之面都表情肌瘫痪,而出现额纹消失,眼闭合不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至向健侧,食物常嵌在齿颊间,患侧不能作蹙额、皱眉、示齿、鼓腮等动作,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都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延久,可因瘫痪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称“倒错”现象。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经穴。面部穴位可采取透刺。
处方:阳白四白攒竹下关颧髎巨髎地仓透颊车合谷足三里
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平坦加人中;颏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风池、翳风、外关。
方义:合谷、足三里以疏通阳明经气,能祛除头面之风邪;翳风、风池、外关能祛除少阳之风邪止痛;阳白、四白、攒竹、下关、颧髎、巨髎、地仓、颊车均为局部取穴,以疏通患部之经气。
巨髎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巨髎穴穴位解剖
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会合支,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面神经颊支。
巨髎的作用
巨髎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为阳跷,手足阳明之会,位居面颊,故多作用于治疗面部疾病。本穴具有明目退翳,清热熄风的功效,适用于口眼歪斜,鼻出血,齿痛,面部浮肿,脂肪厚,面部皮肤干燥无弹性,祛斑,黄褐斑,牙痛,牙周脓肿等疾病。
巨髎是什么意思 巨髎的治疗用法
针灸疗法:1、直刺0、3—0、6寸,局部酸胀;2、向颊车方向透刺治疗面瘫等;3、针尖向同侧四白穴或瞳子方向透刺,可治疗面瘫、近视等。
艾灸方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三叉神经痛怎么推拿 三叉神经痛穴位推拿法
治则: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推拿取穴 :攒竹(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阳白(在头部,瞳孔直上,眉上一寸处即是本穴),鱼腰(头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四白(面部,眶下孔处),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上,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颧髎(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夹承浆(颏部,前正中线左右各旁开2.5cm,口角下一横指凹陷处。)
推拿方法:1.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沿攒竹,阳白,鱼腰,四白,巨髎,颧髎,夹承浆,颊车及下关穴,往返操作约10分钟;2.点按风池,翳风穴,以酸胀为度;3.在头部两侧颞部施扫散法,两侧交替进行约10分钟;4.拿风池,合谷,三间及内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