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总爱挖鼻孔妈妈要正确引导

宝宝总爱挖鼻孔妈妈要正确引导

1、妈妈正确引导

如果发现宝宝有挖鼻孔的恶习时,不要使用类似“讨厌”或“恶心”这类词语。如果你对他们的行为或肢体活动感到反感,年幼的儿童会倾向认为你在抛弃他们。而且过度反应实际上会导致学走路的孩子或学龄前儿童更频繁挖鼻子,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喜欢激怒家长。

2、让他的收闲不着

如果你可以确定孩子特别喜欢挖鼻孔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在看电视或在车里时,你可以试着给他一个替代品,如可以捏的橡皮球、可以抚摸的绒毛兔子或玩手指偶。另外,教他自己擤鼻子也应该有帮助。

3、关注他的情绪

妈妈也要留意,孩子这样做一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下?这也可能是孩子转移情绪的一种方式,比如他情绪低落了,也可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分散自己注意力。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对他表现出失意的情绪多关注,也会对消除他的行为有帮助。

宝宝老是挖鼻孔的原因 引起家长关注

两三岁的宝宝,都有一个反叛期,就是你越制止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就越起劲。其实,他的目的就是一个,要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在宝宝挖鼻孔的时候,你不要生气,也不要指出他的缺点,因为那只有给宝宝一些不必要的注意,唯一的做法就是“视而不见”。当他不挖鼻孔时,鼓励并表扬孩子。

清洗宝宝时应注意的地方

好看的孩子,都必须有一张干净的小脸。但如果宝宝爱流鼻涕,鼻涕干后就会一坨一坨黏在宝宝的鼻孔,实在是好邋遢好难看。有时候这些鼻孔的分泌物还会影响宝宝的呼吸。

作为妈妈,看着手都痒了,立马上阵帮宝宝挖鼻孔,有时候还用上什么棉签,什么洗鼻器来清洗一番。

经常给孩子清理鼻分泌物,会损伤鼻黏膜,致使分泌物更多。如果你亲自上手给宝宝挖鼻孔,并且伸得比较深,不仅容易造成感染,还会影响鼻腔软骨发育,导致鼻孔变大,影响到将来的面容。

一般而言,小宝宝的鼻屎也没多到需要我们帮忙清理的地步,一般擤个鼻涕,基本上就随着鼻涕出来了,所以没事就别动宝宝的鼻子。

如果宝宝鼻塞比较严重,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首先,别上手!先让宝宝的鼻屎变软可以用热水敷一下宝宝的鼻子,或者让宝宝多在充满水蒸气的浴室待一会儿,或是用橄榄油抹一下鼻子,再或者是用生理盐水喷一下鼻子。

接下来,还是别上手!鼻屎软化后不能抠,待到宝宝打喷嚏或是擤鼻涕时,鼻屎就很容易出来了。

很多妈妈有定时帮宝宝清理耳屎的习惯,但这真的不是一个好习惯。

简单的来说,就是耳屎不是什么脏东西哦。相反,它是耳朵的分泌物,能保护宝宝的耳朵,阻隔水、微生物、小虫子等进入耳朵内。一般情况下,如果耳屎太多了,耳朵会自己排出去,用不着我们操心。

所以说,给宝宝掏耳朵实在没啥意义,还可能把本来要排出去的耳屎给挤了回去。

另外,给小宝宝掏耳朵,非常容易弄伤耳膜,宝宝耳道窄、皮肤免疫力脆弱,频繁给他掏耳屎,可能会引起外耳道炎;如果掏耳时,你手抖或被人撞到了,还可能不慎用棉签或耳勺弄伤耳膜,导致不同程度听力下降。

万一耳朵真的被耳屎堵住了?

某些时候,会出现宝宝被耳屎堵住耳朵的情况。这时候不建议自己动手,最好寻求医生的帮助。

通常医生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采用专业的工具取出耳屎;二是用氧化氢溶液软化耳屎。

其实,宝宝的私处和我们不一样,没必要洗得太干净,也不适合用力搓。特别是一些妈妈会把女宝宝私处的白色分泌物当做“脏东西”,刻意擦掉。

其实,这些白色分泌物并不脏,而且对粘膜有保护作用,每次洗澡都把它擦掉,可能会造成宝宝局部粘膜轻度损失,还可能让宝宝粘膜遭到来自肠道的细菌感染。

正确的清洗方式在这里:

妈妈们只要用温水从上到下冲洗外阴即可,不需要刻意擦洗,洗完后要注意让私处保持干爽。

囟门不是洗不得,而是看怎么洗。

你说洗囟门这么危险,要不平时就别碰了吧?不,千万别这么做!

如果如果囟门缺乏护理和清洗,导致污垢堆积,就会硬生生憋出一个脂溢型湿疹(俗称奶癣),并且那些病原菌通过囟门跑入宝宝的脑袋,容易引起宝宝头皮感染,还能引起脑膜炎!

正确的清洗方式应该是:

用婴儿专用洗发水,将手指平置在囟门处轻轻揉洗。只要你不用强力按压或强力挠抓,基本不会弄伤宝宝。

遇到洗不掉的污垢,可以用蒸熟的麻油或精制油将污垢浸透2~3小时,等污垢变软后,再用无菌棉球按照宝宝头发的生长方向擦掉即可。

一次洗不完就分成多次洗,洗得太用力太久,反而会伤了囟门。

爱挖鼻孔的人更聪明

曾经看过关于挖鼻孔的报道,说经常挖鼻孔人很容易罹患疾病,比如鼻炎、鼻子出血,甚至严重的还会影响其他器官的健康,这些是指那些过度抠鼻孔的人,可是事情也总有好的一方面,那爱挖鼻子究竟有哪些好处呢?这个好处一定很受欢迎,那就是爱挖鼻子的人更聪明,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呢?爱挖鼻孔的人真的会聪明吗?

这是发表在网上的文章,文章称一个加拿大的专家研究表明,用手指按摩鼻内黏膜时可产生刺激大脑的效用。因为鼻子内含多种感受器。随时间推移,不断的按摩不断的增加刺激,因此喜欢抠鼻的人会比不抠鼻子的人更聪明。这个消息一出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些人认为或许是这么回事,有些人认为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各执一词,真的很难分辨真假,但是专家明确告诉我们,人的智商几乎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定了,哪怕后天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刺激,也就是会增加一些对事物的认知,聪明程度是不会改变的,按照他的这种说法,天才是天生的,白痴也是天生的,否定了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变得聪明起来。本人也实在不敢苟同这种说法。

其实,爱挖鼻孔也不是件不好的事情,鼻孔是人体跟外界接触的第一个通道,鼻孔里有很多的鼻毛,细菌和病毒经过时就会被鼻毛拦截,所以,当鼻毛粘附了太多的东西的时候,鼻子就会有很不舒服的感觉,而如果鼻屎塞满了整个鼻腔,而不去清理的话,那会非常的不舒服,所以清理鼻屎像清理垃圾一样,一定要经常清理。

至于挖鼻孔肯定不能过度,因为如果力量过大会导致鼻粘膜的损害,也很容易引起比出血,一旦出血,细菌和病毒更容不易通过血液感染,因此,清理鼻孔要适度,不可用力过猛。至于说爱挖鼻孔的是是否更聪明,姑且相信之,毕竟这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谁不希望自己更聪明呢。

本人依然认为虽然人的智商可能会在出生的时候基本定格,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让自己更聪明,其实人的智商的差距不是很大的,后天生长的环境和努力还是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如果按照生下来的智商就注定的话,那也就是意味着后天再怎样努力,都不能成为一个聪明人,这几乎粉碎了很多人的梦想。

既然挖鼻孔没有那么的可怕,因此,也没有必要不好意思,当然,挖鼻孔的动作并不是很高雅,因此,在众人面前还是要适当的注意为好。

宝宝爱挖鼻孔是什么原因 模仿大人

很多宝宝挖鼻孔最初只是模仿大人,以致最后形成了习惯。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要戒掉这个坏习惯。为宝宝准备一块手帕随身携带,告诉他有了鼻涕或鼻子发痒时可用手帕擦鼻子或揉鼻子,不要用手挖。

教养方面的4大误区

有些妈妈喜欢叫女宝宝帮助自己在身边学做一些家务事,但不喜欢男宝宝插手,认为男宝宝做家务事是“婆婆妈妈”的表现。其实男宝宝跟妈妈学些家务,对提升精细动作很有益处,妈妈应正确引导。

女宝宝做错了事总爱以撒娇的方式逃避爸妈的惩罚。当然宝宝做错了事爸妈不应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然而无论男女宝宝做错了事都应一视同仁,给予相应的惩罚和教育。

爸妈不喜欢男宝宝有暴力倾向。男宝宝喜欢模仿电影中的打斗动作,常会受到爸妈的训斥,其实这仅仅是单纯的模仿而已,如果爸妈能善加引导,帮宝宝辨明是非,就可以培养他的正义感。

一些爸妈认为女宝宝爱打扮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男宝宝爱打扮就有点“娘娘腔”了。其实男宝宝也应打扮得帅气十足,爸妈要让他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宝宝身体上5个部位,不能洗的太干净 鼻孔

有些宝宝鼻涕多、鼻屎也多,一些妈妈看着就非常难受,想要用手抠出来。但事实上,婴幼儿鼻孔内鼻毛少、鼻粘膜柔嫩,随便用手挖很可能导致鼻粘膜受伤甚至是出血。

一般情况下,妈妈没必要刻意帮宝宝清理鼻孔,因为大部分鼻屎会随着呼吸、运动等自己脱落出来。当然也有一些宝宝会因为鼻屎、鼻涕太多导致呼吸不畅,此时妈妈们可以在其鼻子中滴入几滴生理盐水或者母乳,等鼻屎软化后再用小棉签慢慢粘出来。

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宝宝什么都吃

1.养育误区

好多妈妈都有认为主食没什么营养,少吃一点儿没什么关系。肉、鱼才是最有营养的,因此就鼓励孩子多吃。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疳积之症,表现为不爱吃饭,饭量跟不上,自然会消瘦。吃的东西不全面,会导致身体营养素的缺乏,去医院检查会发现缺锌缺铁。

2.专家支招

其实,主食含有的大量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热量的主要供应来源。孩子的活动量大,需要充足的热量供应,主食摄人得少,热量供应不充分,孩子自然不会健壮。那么,妈妈应该怎样引导宝宝均衡地进餐呢? 正确引导。妈妈要让宝宝知道,人体需要各种营养,什么都吃才能长大个儿,不生病。进餐的时候,妈妈还要做宝宝的榜样,主食副食都要吃。均衡营养。另外,让宝宝少吃零食,正餐才是宝宝营养的主要来源。每顿饭主食、青菜、肉食、水果都要全面,营养才能均衡。

3.养育误区

孩子对新的食物会拒绝,年轻妈妈要不断地尝试给他吃。如果宝宝今天不吃鸡蛋,明天你就不给他吃了,那样的话,宝宝就以为这是拒绝的最好办法,以后,他不但如此对待鸡蛋,而且还会拒绝其他食物。

4.让孩子什么都吃,真难

仝仝特别挑食,这不吃那不吃的,妈妈真是头痛。为了不让宝宝缺营养,宝宝爱吃什么,妈妈就做什么。今年仝仝三岁了,瘦瘦的,个子也比同龄孩子矮。妈妈经常抱怨:“唉,让孩子什么都吃真难哪!”

5.专家支招

让孩子什么都吃,真难。妈妈要想方设法让宝宝均衡饮食,千万不能孩子不喜欢吃这个,我就给他吃那个。正确的做法是: 妈妈要多学习,吸收知识。了解人体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合理搭配宝宝的饮食;愉快进餐,吃饭时懂得调节宝宝的轻松心情,学会称赞食物,吸引宝宝进食的欲望;提高烹调水平,色、香、味俱全,使宝宝胃口大开;以身作则,不偏食,不挑食,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变换花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宝宝什么都吃。如果今天宝宝不想吃炒鸡蛋,明天年轻妈妈就变换着蒸鸡蛋羹给他吃,要不断地进行尝试,直到宝宝接受。渐渐地,让宝宝什么都吃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小儿鼻塞最有效的方法

其实小儿鼻塞我们还是有一定的方法可以处理的,当然家长是不要去随便帮小儿挖鼻孔的,这样只会给小儿造成伤害,我们一起看看小儿鼻塞的处理方法。

小儿本身的呼吸通道,如鼻孔、鼻腔比较狭窄,故稍有分泌物或粘膜肿胀就易阻塞。所以半岁之内的宝宝时常有鼻音、鼻塞的现象。

妈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及时为宝宝清除鼻腔分泌物,如较多,可使用吸鼻器吸除。

2.清除鼻痂时忌用手抠宝宝的鼻子,以免损伤嫩弱的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和感染。正确的方法是:如果鼻痂堵在鼻孔口,可用消毒小棉签轻轻将其卷除。如果鼻垢在鼻腔较深处,可先用生理盐水、冷开水或母乳往鼻孔内滴1~2滴,让鼻痂慢慢湿润软化,然后轻轻挤压鼻翼,促使鼻痂逐渐松脱,再用消毒小棉签将鼻痂卷除。

1、感冒引发的鼻塞: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有的伴有发热症状。

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注意保暖,另外可以用温湿毛巾放在宝宝的鼻部进行热敷(不能太烫),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左右。

2、急性鼻窦炎引发的鼻塞:

宝宝反复上感可累及鼻窦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引起急性鼻窦炎。表现为除了有鼻塞、流脓鼻涕、张口呼吸等鼻部症状外,较重的还有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烦躁不安等症状。

若宝宝患了上感,家长首先应积极进行治疗。及时带宝宝到耳鼻喉科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素,以彻底治愈,防止复发。

如果宝宝鼻塞严重,影响呼吸,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0.5%麻黄素呋喃西林滴剂,一般几分钟就能够起作用。但麻黄素对小宝宝有副作用,不适宜过多或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萎缩性鼻炎,影响鼻的嗅觉灵敏度。

宝宝脓鼻涕多时,可请医生做置换疗法,将鼻窦中的脓性分泌物清除出来。给宝宝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对宝宝健康做成伤害。

春季宝宝鼻炎如何预防

一、避免接触过敏源。

引发宝宝犯鼻炎的必要条件就是接触过敏源。过敏源有很多种,其中花粉和灰尘也是其中的两种,所以在春季尽量减少带宝宝出门。若必须要出门一定要带上口罩。同时家中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不能说为了不让外面的灰尘进到家中就把家中的门窗紧闭,室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还有一种过敏源,是世界上最强烈的过敏源,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一年四季,无处不在,它就是螨虫。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经常清洗宝宝的床上用品,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将宝宝的床上用品拿到太阳底下暴晒。

二、注意保暖。

现在处于季节更替时期,昼夜温差较大,而且气温不是很稳定。这个时节冷热交替过快,无奈鼻子的适应能力较差就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所以爸爸妈妈们要注意观看天气预报,时刻注意宝宝的体温,在气温降低时及时给宝宝添衣,减少冷空气对鼻粘膜的刺激。同时爸爸妈妈也可以时不时的帮宝宝用冷水冲洗鼻子,加强鼻子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

三、改掉不良习惯。

宝宝如果患有过敏性鼻炎,爸爸妈妈最经常做的一件事一定是帮宝宝擤鼻涕,你是怎么帮宝宝擤鼻涕的呢?正确的做法是先堵住宝宝一侧的鼻孔,擤另外一侧,然后交替进行。你擤对了吗?另外普遍5岁以上的宝宝都会有挖鼻孔的习惯,这可是个不好的习惯,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时帮宝宝矫正过来。挖鼻孔容易刺激鼻腔,甚至有可能损伤鼻粘膜。如果你家宝宝在挖鼻孔一定要及时制止。

家长要注意预防小儿中耳炎

1、严防感冒。

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基础,若不慎感冒应及时治疗。在感冒期间鼻腔内的分泌物会增多,此时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因为这样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感染中耳炎。

2、护理得当。

妈妈喂奶要有一个好体位,包括斜抱位、半卧位或坐位等,切忌躺着喂。生后6个月后要停止使用安慰奶嘴,代之以小布娃娃和小绒狗等玩具。经常躺着哭的宝宝,妈妈要用消毒棉棒及时将耳朵蘸干。给宝宝洗澡或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污水流入耳道。

3、家人不要在宝宝室内或当着宝宝的面吸烟,并戒除乱捏小鼻子的习惯。

4、选择清洁卫生的游泳池,游泳时戴耳罩,尽量避免呛水。

5、保持宝宝的鼻腔清洁。

小宝宝可用医用吸鼻器吸出鼻腔中的黏液,大宝宝应教会擤鼻涕。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出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可先用浓度淡的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6、正确对待耳屎。

宝宝耳屎大多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不必掏挖。如果确实过多,甚至造成耳部堵塞时,可先试一试较为安全的清除办法:第一步,在宝宝临睡前滴入1-2滴耳药水;第二步,在病耳塞一个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次日取出,耳屎可能粘在上面而被清除掉。若此法无效,须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清理宝宝的方法如下

01给宝宝清理鼻子?小心弄伤鼻粘膜

好看的孩子,都必须有一张干净的小脸。但如果宝宝爱流鼻涕,鼻涕干后就会一坨一坨黏在宝宝的鼻孔,实在是好邋遢好难看。有时候这些鼻孔的分泌物还会影响宝宝的呼吸。作为妈妈,看着手都痒了,立马上阵帮宝宝挖鼻孔,有时候还用上什么棉签,什么洗鼻器来清洗一番。经常给孩子清理鼻分泌物,会损伤鼻黏膜,致使分泌物更多。如果你亲自上手给宝宝挖鼻孔,并且伸得比较深,不仅容易造成感染,还会影响鼻腔软骨发育,导致鼻孔变大,影响到将来的面容。一般而言,小宝宝的鼻屎也没多到需要我们帮忙清理的地步,一般擤个鼻涕,基本上就随着鼻涕出来了,所以没事就别动宝宝的鼻子。

但如果宝宝鼻塞比较严重,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首先,别上手!先让宝宝的鼻屎变软可以用热水敷一下宝宝的鼻子,或者让宝宝多在充满水蒸气的浴室待一会儿,或是用橄榄油抹一下鼻子,再或者是用生理盐水喷一下鼻子。接下来,还是别上手!鼻屎软化后不能抠,待到宝宝打喷嚏或是擤鼻涕时,鼻屎就很容易出来了。

02耳屎不是垃圾,能不抠就别抠

很多妈妈有定时帮宝宝清理耳屎的习惯,但这真的不是一个好习惯。简单的来说,就是耳屎不是什么脏东西哦。相反,它是耳朵的分泌物,能保护宝宝的耳朵,阻隔水、微生物、小虫子等进入耳朵内。一般情况下,如果耳屎太多了,耳朵会自己排出去,用不着我们操心。所以说,给宝宝掏耳朵实在没啥意义,还可能把本来要排出去的耳屎给挤了回去。另外,给小宝宝掏耳朵,非常容易弄伤耳膜,宝宝耳道窄、皮肤免疫力脆弱,频繁给他掏耳屎,可能会引起外耳道炎;如果掏耳时,你手抖或被人撞到了,还可能不慎用棉签或耳勺弄伤耳膜,导致不同程度听力下降。

万一耳朵真的被耳屎堵住了?

某些时候,会出现宝宝被耳屎堵住耳朵的情况。这时候不建议自己动手,最好寻求医生的帮助。通常医生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采用专业的工具取出耳屎;二是用氧化氢溶液软化耳屎。

03私处别洗得太干净,小心弄巧成拙

朋友的婆婆,给她家女宝洗澡时,总是用力搓搓搓,就连私处也搓得红红的,觉得这样才干净卫生。其实,宝宝的私处和我们不一样,没必要洗得太干净,也不适合用力搓。特别是一些妈妈会把女宝宝私处的白色分泌物当做“脏东西”,刻意擦掉。

其实,这些白色分泌物并不脏,而且对粘膜有保护作用,每次洗澡都把它擦掉,可能会造成宝宝局部粘膜轻度损失,还可能让宝宝粘膜遭到来自肠道的细菌感染。

正确的清洗方式在这里:

妈妈们只要用温水从上到下冲洗外阴即可,不需要刻意擦洗,洗完后要注意让私处保持干爽。

04用力搓洗囟门,真的很危险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强迫症妈妈,发现2个月大的宝宝头上有黄色污垢,而且很难清洗,于是用力搓洗,结果导致宝宝脑部感染。其实这位妈妈搓洗的是宝宝的囟门,是宝宝脆弱头颅的两个开口,用力气搓这些开口或是用硬物触碰它,肯定非常容易导致脑部感染!

囟门不是洗不得,而是看怎么洗。你说洗囟门这么危险,要不平时就别碰了吧?不,千万别这么做!如果如果囟门缺乏护理和清洗,导致污垢堆积,就会硬生生憋出一个脂溢型湿疹(俗称奶癣),并且那些病原菌通过囟门跑入宝宝的脑袋,容易引起宝宝头皮感染,还能引起脑膜炎!

正确的清洗方式应该是:

用婴儿专用洗发水,将手指平置在囟门处轻轻揉洗。只要你不用强力按压或强力挠抓,基本不会弄伤宝宝。遇到洗不掉的污垢,可以用蒸熟的麻油或精制油将污垢浸透2~3小时,等污垢变软后,再用无菌棉球按照宝宝头发的生长方向擦掉即可。一次洗不完就分成多次洗,洗得太用力太久,反而会伤了囟门。

轻松解决宝宝鼻塞的小妙招

宝宝出现鼻塞了,这该怎么办呢?这是很多家长都想了解的,本文我们就教大家轻松解决宝宝鼻塞的小妙招。

妈妈们发现,宝宝的呼吸有时候不通畅,总感觉他的小鼻孔堵着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该如何处理呢?

宝宝由于生理原因及其他某些先天性疾病,往往容易出现鼻塞的情况。鼻塞的处理要视情况来定。

此外,从鼻子的解剖结构及生理角度来看,宝宝比大人容易出现鼻塞。宝宝的鼻腔小,鼻粘膜稍有肿胀,就会明显影响鼻子的通气,出现鼻塞。宝宝的鼻孔也小,一小块鼻屎就可以把整个鼻孔堵住,无法呼吸。宝宝对寒冷的刺激也比成人敏感,稍一受凉就会出现鼻塞。

如果宝宝鼻子里鼻涕很多,刚擦过马上又流出来,并且鼻涕澄清,或干结后鼻屎堵住鼻孔,宝宝只能不停地用嘴呼吸,这时妈妈就要提高警惕,宝宝可能患伤风感冒。还在吃奶的宝宝常常吃几口奶就停一会儿用嘴呼吸一下,或者边吃奶边哭,很可能宝宝鼻子被鼻涕或鼻屎堵住,这时妈妈不要用手指挖宝宝鼻子,而是在宝宝吃奶前滴几滴滴鼻液,使宝宝鼻子通畅,或用吸鼻器将鼻涕吸出。

宝宝出现鼻塞时,妈妈不要急,首先可用小电筒查查鼻孔是否有鼻屎,然后再针对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宝宝鼻腔里有鼻屎,请用以上介绍的方法清除。

另:由于小宝宝的生理特征,宝宝鼻子里经常有少量的鼻涕流出,干燥后结成痂皮形成鼻屎,颜色呈淡黄色,这属于正常情况,请不要过于担心。

为何宝宝都爱挖鼻孔

为何十个娃儿九个爱挖鼻孔?

关于挖鼻孔,有两位美国科研员曾做过一个调研,结果显示有91%的人都有挖鼻孔的习惯。所以,爱挖鼻孔不是孩子的专利呀,全世界的人都有这样的爱好。只是孩子不懂场合的挖鼻孔,让大人无法接受而已。

太闲了

孩子不知道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于是就把玩起自己的手指来,挖挖抠抠,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指和鼻腔上,还挺舒服的。通常当孩子闲坐无聊,发呆走神时,正是挖鼻孔最频繁的时候。

清洁行为

孩子爱挖鼻孔可能是受“清洁行为”驱使下的一系列简单弥补措施。因为鼻屎是人是鼻腔脱落的旧粘膜与吸入鼻腔的灰尘、微生物结成干痂后形成的鼻垢。这个污物堵在鼻孔一个位置影响呼吸时,孩子就会有除掉它的冲动。加上感知和手指不大灵敏,孩子挖鼻孔的时间会比大人要更长,所以大人们会产生‘孩子经常在挖鼻孔’的感觉。

满足感

鼻子、头皮、耳道都是神经末梢集中的器官,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非常敏感。孩子在挖鼻孔时,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射,使得身体产生奇妙的感觉,给人以满足。为了追求这种满足感,孩子会情不自禁的去挖鼻孔。这其实就和大人爱挤痘痘、咬指甲、抠脚丫一样的性质。

宝宝中耳炎预防方法

1、及时将宝宝耳朵擦拭干净

宝宝躺着哭时,眼泪常可流入耳朵里,妈妈要用消毒棉棒及时将耳朵擦拭干净,给宝宝洗澡或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污水流入耳道。

2、使用正确方法擤鼻涕

妈妈应教会大宝宝正确擤鼻涕的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出另一侧。不可使用猛力擤鼻涕,如果鼻涕不易擤出,可先用浓度淡的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3、防止宝宝感冒

中耳炎常在宝宝感冒或者咽喉感染等病症时发生,是一种并发症,90%的宝宝患上中耳炎都是感冒惹的祸。

4、妈妈喂奶体位要正确

妈妈如果躺着喂奶,容易使少量的乳汁流入宝宝耳中,从而导致宝宝患上中耳炎。在喂奶的时候,可以选择斜抱位、半卧位或者坐位等,切忌躺着喂奶。

相关推荐

母乳喂养有什么禁忌 躺着喂奶

宝宝的胃呈水平位置,躺着易导致宝宝吐奶。正确之举是妈妈取坐位,将一只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以防乳头堵住宝宝鼻孔或因奶汁太急引起婴儿呛咳、吐奶。

宝宝鼻子有鼻屎怎么弄出来 注意事项

经常给宝宝鼻屎可以造成鼻粘膜损伤,不建议经常。但如果宝宝鼻屎很多,鼻子塞住睡觉都睡不好,妈妈也可以考虑给他鼻屎。但记得棉签先用温水蘸湿,然后轻轻地,千万不能用力。

宝宝鼻塞流鼻涕

婴幼儿本身的呼吸通道,如鼻孔、鼻腔比较狭窄,故稍有分泌物或粘膜肿胀就易阻塞。所以半岁之内的宝宝时常有鼻音、鼻塞的现象。妈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及时为宝宝清除鼻腔分泌物,如较多,可使用吸鼻器吸除。 2.清除鼻痂时忌用手抠宝宝的鼻子,以免损伤嫩弱的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和感染。正确的方法是:如果鼻痂堵在鼻孔口,可用消毒小棉签轻轻将其卷除。如果鼻垢在鼻腔较深处,可先用生理盐水、冷开水或母乳往鼻孔内滴1~2滴,让鼻痂慢慢湿润软化,然后轻轻挤压鼻翼,促使鼻痂逐渐松脱,再用消毒小棉签将鼻痂卷除。

宝宝鼻塞不通气怎么办 清理宝宝鼻痂

宝宝鼻腔内鼻痂导致不通气,妈妈们应及时为宝宝清除鼻痂,但不能用手直接出,如此可能伤害到宝宝的鼻腔粘膜,如严重会引起出血感染的可能; 也可采用专门清理宝宝鼻屎的小夹子,最好是等宝宝睡觉时使用,动作一定快,以免宝宝不配合伤害到宝宝。如果鼻痂比较干燥可先宝宝吸入一点潮湿的水蒸气,吸3~5分钟后再清理。

新生儿该怎样护理 鼻子

新生儿鼻粘膜比较脆弱,妈妈们千万不用棉签或者手去强加清理宝宝鼻孔妈妈只需清洁宝宝周围可以看得到的污垢即可,避免触碰鼻壁引发炎症。

宝宝鼻孔是什么原因 缓解压力

宝宝在不断探索自己周围的世界,往往会有一些让他感到困惑不解的事情,这个时候,为了缓解内心的压力,安抚自己焦躁的情绪,宝宝可能会寻求某种动作来排解,比如咬手指、咬指甲、抠鼻子等。

几个坏习惯会让宝宝患上中耳炎

宝宝聆听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是妈妈们的心愿。但是,您在生活中的一些“小动作”,却极有可能伤害宝宝耳朵健康,一定注意! 宝宝的听力开始得很早,甚至起始于胎儿期。近年来,儿童早期教育研究者认为,胎儿在母腹内已有听觉,早期听觉刺激是胎教的主方法之一。 可是,你们知道吗? 父母们的一些坏习惯总是会导致一些难以令人察觉的危害发生。为了宝宝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们一定密切注意了。以下这7种坏习惯,随时会让宝宝患上中耳炎! 1、提捏鼻子 家长都希望宝宝长得乖巧可, 对于鼻子有点“塌”的宝宝,家长总觉得经常提捏他的

妈妈请避开喂奶误区

穿工作服喂奶 医护?实验室工作的妈妈穿着工作服喂奶会给宝宝招来麻烦,因为工作服上往往粘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病毒?细菌和其它有害物质?所以妈妈无论怎么忙,也先脱下工作服(最好也脱掉外套)洗净双手后再喂奶不迟? 生气时喂奶 美国生理学家尔马的实验显示,人在生气时体内可产生毒素,此种毒素可使水变成紫色,且有沉淀?由此提示,妈妈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就喂奶,以免宝宝吸入带有“毒素“的奶汁而中毒,轻者生疮,重者生病? 运动后喂奶 人在运动中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潴留于血液中使乳汁变味,宝宝吃?据测试,一般中等强

鼻塞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呢

宝宝鼻腔里如果有太多诸如鼻涕或鼻屎等分泌物就会阻塞呼吸道。宝宝如果已经3岁了那就直接擤鼻涕就行了或者掉鼻屎,宝宝如果太小就不会自己擤鼻涕了,也不会改用嘴呼吸,所以鼻塞让小宝宝苦不堪言。 宝宝鼻腔的清理需爸爸妈妈的帮忙,可以用0.65%的生理盐水自制生理盐水滴鼻剂,滴入宝宝鼻腔后就可以软化分泌物,并且刺激宝宝把鼻内分泌物从后往前推,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用球形吸鼻器吸出宝宝鼻腔内的分泌物了。 有医生建议不应该给婴儿食用吸鼻器,因为这样有损害鼻粘膜。但如果正确使用并且不太频繁使用的话,是不会造成什么大的伤

几个坏习惯会让宝宝患上中耳炎

1、提捏鼻子 家长都希望宝宝长得乖巧可, 对于鼻子有点“塌”的宝宝,家长总觉得经常提捏他的小鼻子能改造鼻型,让鼻子“挺”一点。可是,原来这提捏小鼻子的小动作却很有可能会导致宝宝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究竟鼻子离耳朵那么远,怎么就捏出了中耳炎呢? 分析:大人经常捏孩子的鼻子,既可能损伤鼻腔的黏膜与血管,降低鼻腔自身的防御功能,增加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又容易使鼻腔中的分泌物因受到挤压,通过咽鼓管侵入鼓室而引起中耳发炎。 防范之策:“拔苗助长”?No!妈妈们也提醒家中长辈戒掉随意提捏孩子鼻子的习惯。 2、躺着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