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健脾胃中药方

健脾胃中药方

山药薏米芡实粥的功效:

一:健脾益胃;山药薏米芡实粥补气血、健脾胃的功效是公认的,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把脾胃调养好是健康的根本!

二:补肾益精;肾为后天之本,精、气、神乃人之三宝,山药滋精固肾从容有力,芡实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山药芡实搭配是补益肾精的绝佳首选。

三:祛湿利水,健脾补肺;薏米主要功效在于健脾去湿,健脾可以补肺,祛湿可以化痰。所以薏米,亦可用于治疗肺热肺痈肺痿之症。和山药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补缺失。“山药、薏米皆清补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薏米,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久服无弊,身体有湿气,如积液、水肿,湿疹、脓疡等等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帮手。

四:益寿延龄;山药被称为“神仙之食”,《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补益药,薏米被称为“益寿的仙丹”,芡实则在医书中记载“久食延龄益寿……”

脾胃虚寒中药方

方一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 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二

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方三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四

丁香1.5克,肉桂1克,红糖适量。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人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温胃散寒,适用于感寒腹痛。

方五

小茴香10克,胡椒12克。两者共为细面,酒糊为丸,每服3--6克,温酒送下。

本方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茴香

方六

猪肚(狗肚更佳)1具,粳米100--150克,丁香、肉桂、茴香各适量。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再加入一些调料,如姜、葱、盐、酒、酱,文火炖至极烂,粳米煮粥兑入,空腹服,日3次。

本方健脾温中,适用于胃部疼痛。

方七

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加克,胡椒3克。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填人鱼肚,置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盐少许,空腹饮汤食鱼,日2次。

本方适用于感寒后之胃部疼痛。

方八

丹参30克,三七15克,老母鸡1只。将丹参、三七切片,填人宰杀去毛及内脏的鸡腹内,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煨炖至鸡烂熟,捞去药渣,吃肉喝汤,每次1小碗,1日2次,不可多饮。

本方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胃痛。

什么中药补脾最好 白术补脾健胃

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

药理作用:补脾健胃,养生抗衰,固表止汗,燥湿利水。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弱,风寒湿痹,宿食不消等病症。

1.脾虚泄泻:如慢性消化不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配以木香,砂仁,枳实。

2.脾虚水肿:如肾性水肿,营养性水肿和妊娠水肿等,配以利水渗湿药同用。

3.脾虚自汗:特别是小儿病后食欲缺乏,体弱自汗,可与山药,糯稻根,芡实等配伍。

注意:阴虚燥湿,气滞胀闷者忌服。

健脾养胃的中药有哪些

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作用,临床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丸: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参苓白术丸: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健脾祛湿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

故要健脾祛湿。

健脾养胃的中药就是以上几种,其实中药的调理方法比较简单,虽然是内服药物,但是对我们的胃和脾、肾脏等器官都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不会有太多的副作用。如果您的体质也比较虚弱的话,那就用一些中药来调理一下吧。

中医脾胃养生保健的药膳

山药

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作用。《本草正》称其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山药因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吸收,且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故尤其适用于慢性疾病或病后虚弱羸瘦患者的调养。

【药膳】山药苡仁粥

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功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大枣

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大枣不仅有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和增加体重等作用,它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因此,大枣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由于大枣有良好的滋补作用,故深受百姓的欢迎,民间有“一日吃三枣,终身不显老”之说。

牛肚菌的功效与作用

牛肚菌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主要有降血糖、促消化、增强免疫力,抗病毒、健脾胃的功效。牛肚菌是一种食材,同时也是一种中药材,牛肚菌作为中药材的话,会根据不同的药方,其主治的功效也不一样。下面来看看下面两种不同的药方的主治功效。

砂仁陈皮肚的做法

主治功效:健脾理气,降气除懑之功。

材料:砂仁,陈皮各3克,牛肚250克,生姜3片,食盐、味精少许。

做法:将牛肚洗净,砂仁、陈皮研末,生姜切碎,加水同炖至牛肚熟烂后,取出切片,放回汤中,调入食盐、味精,煮开后,即可服食,分三次饮服,每日一剂。

生姜炖牛肚菌

主治功效:补虚,益脾胃,治病后虚羸,气血不足,消渴,风眩。

生姜炖牛肚的做法:

药方:牛肚300克,生姜30克。

做法:将牛肚洗净,生姜切片,加水同炖至牛肚熟后,取出切片,放回汤中,调入料酒、味精、精盐、猪脂少许,煮开后服食。本方有补元气,壮身体之功。

健脾养胃的中药药方 肉豆蔻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本草纲目》记载肉豆蔻:暖脾胃,固大肠。

功效: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脾虚久泻等。

​中医教你如何治疗口腔溃疡

1、中医是以辩证治疗为先导,口腔溃疡主因是脾胃内火引起的,中药以内调清脾理气,治胃中之炎为本,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2、治疗口腔溃疡有中药方,泻潢散汤药。处方为; 藿香叶(21克) 山栀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功用; 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3、云南白药:用云南白药涂患处,连续涂3 天可痊愈。

4、二锅头酒:在口中含一口二锅头酒,用气将酒顶向“口疮”的部位,两三分钟后,咽下或吐掉都可以,一天2~3 次,第二天疼痛消失,再治一两天“口疮”就会痊愈。

5、花椒香油:用香油炸的花椒油涂于患处可治“口疮”。

6、葱白皮:从葱白外用刀子削下一层薄皮,把有汁液的一面向里,粘于患处,一日2~3 次,三四天后可愈。

中药泡脚可以健胃养脾

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加减。川乌、党参、白术各20g,干姜、透骨草各15g,甘草6g,丹参30g,睡前泡洗。

脾虚气滞的腹胀患者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陈皮、柴胡、白芷各10g,川芎、芍药各20g,香附25g,枳壳15g,甘草6g,睡前泡洗。

气滞血瘀的腹痛患者可选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30g,元胡、桃仁各15g,蒲黄、五灵脂、透骨草各10g,睡前泡洗。

脾胃湿热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可选用平胃散加减。厚朴、陈皮、半夏、透骨草各10g,苍术、黄芩、六一散各15g,黄连6g,睡前泡洗。

老年腹泻患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党参、白术、生薏米各20g,山药、补骨脂、肉豆蔻、小茴香各15g,吴茱萸3g,五味子6g,川乌头10g,睡前泡洗。

老年便秘患者可选用四君子汤合枳实导滞丸加减。党参、生黄芪、白术各20g,枳实、厚朴、透骨草各10g,肉苁蓉15g,黑芝麻30g,睡前泡洗。

吃什么中药养胃

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1、白术

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等症,为常用的中药材。市场上有用菊三七的根冒充白术,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2、山药

吃山药可健脾益胃、助消化,对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有帮助。选山药也有讲究,一般应选外观完整、平直、粗细均匀、无异常斑点、没有腐烂的山药。

3、黄精

黄精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也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服用,如果是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可以将黄精与党参、白术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果是伴有口干食少、饮食无味、舌红无苔等胃阴虚的人群,则可以将黄精与石斛、麦冬、山药等调配药膳食用。

相关推荐

健脾

小米南瓜粥 原料:南瓜300克,小米50克,大米100克,冰糖几粒 做法:把小米和大米一起洗净,入锅掺水多些烧开。 南瓜削皮洗净切成薄片,放进锅里一起熬,把南瓜熬烂。 南瓜要熟的时候放冰糖,再用舀子搅拌均匀,要把南瓜搅拌的看不到南瓜片即可。如果有打水果机器,就可以把南瓜打成糊倒进小米粥里搅拌均匀熬制即可。 红枣健脾粥 原料:炒红枣6颗,薏米30克,山药一小段,大米(粳米)50克 做法:薏米、大米洗净,薏米用水提前泡2小时以上,大米提前泡半小时,也可不泡。山药去皮洗净切成粒,泡在盐水里,可以防止变色。炒红枣

​夏季养生吃什么中药

1、夏季养生吃什么中药: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2、夏季养生吃什么中药:白术 白术具有补脾益、燥湿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汇言》中记载,白术“乃扶植脾,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白术能改善脾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易泄泻等症状,黄疸、容易出汗、水肿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3、夏季养生吃什

健脾

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健脾阳,另一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对于这一点俺可是亲身体验过的哦。坚持一段时间大便就不再粘着马桶了。 爬山 爬山是日常人们锻炼的常用法,在爬山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身边美丽的风景,总结起来就是说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

老人流口水食疗

1、生姜红糖水。生姜、红糖都是温中散寒非常好的食物,常食可暖脾、通阳气。如果吃了寒凉食物,不妨泡杯生姜红糖水,可驱寒暖。 2、大枣桂圆粥。老年人如果因为吃凉导致脾不适,做个大枣桂圆粥也非常不错,再放些红糖,也可达到缓解脾不适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脾虚的调理办法因人而异,有的人夹寒,有的人兼热,有的人气滞血淤,所以要请医生开具体的中药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健脾益肾是关键。建议平日可多服食健脾固肾、补脾益气、醒脾开的食物,如芡实、山药、粳米、籼米、薏米、熟藕、栗子、扁豆、豇豆、葡萄、红枣、马铃薯、

解酒药有哪些

1、中药解酒的药 1.1、橘皮醒酒散:桔皮(去白)500克,陈橘皮500克,檀香200克,葛花250克,绿豆花250克,人参100克,白蔻仁100克,盐300克。健脾醒酒。用于酒醉不醒,呕吐吞酸。 1.2、橘皮汤: 陈皮(去白,浸炒)30克,葛根30克,甘草30克,石膏(打碎)30克。治饮酒过度,酒毒积于肠,呕吐,不食汤水。 1.3、石膏汤:石膏15克,葛根100克,生姜100克(切细)。治饮酒过多,大醉不醒。 1.4、五豆汤: 黑豆、黄豆、绿豆、青豆、赤小豆各250克,干葛500克,甘草500克

中医教你如何快速解酒

葛花,性味甘、平,入脾、经。具有解酒醒脾之功效。 解酒中药:取葛花10~15克,水煎服。主要用于饮酒过度伤及气之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呕吐酸水等。 桑葚,性味甘、寒,入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之功效。 解酒中药:解酒可取鲜桑葚150克,捣汁服用,可解酒中毒。 白茅根,性味甘、寒,入肺、、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主治肺热喘急、水肿、黄疸及酒中毒。 解酒中药:醉酒时取本品15~30克,水煎服,可解酒毒,鲜品宜加倍用。 乌梅,性味酸、平,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

冬天吃什么菜好 萝卜

中国人民间有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在里,中烦热”,性甘的萝卜有助解除烦热,养护脾。而在冬季脾易受损伤,进补养生不妨从吃萝卜护脾开始。 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不过本就脾虚寒的人就不适合多吃萝卜,如果需要,可以羊肉或牛肉加萝卜一起吃,这样两种食材相互中和,对脾也有一定养护作用。

健脾药膳食疗偏

扁豆苡米炖鸡脚 材料:鸡脚100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云苓6克、生姜1片。 制法:将鸡脚去衣洗净飞水,再与洗净的药材一起放进炖盅内,加清水300毫升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服用。 功效:扁豆味甘性温,补脾而不腻,性温而不燥;苡米味甘淡、性平;而强筋骨之效以鸡脚为最。 胡椒猪肚汤 材料:胡椒12克,猪肚1个(约600克),蜜枣5枚。 制法:猪肚用生粉、盐擦洗内外,洗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调味后饮汤吃猪肚、蜜枣。 功效: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用

高良姜的功效和作用

,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脾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食滞,瘴疟,冷癖。 ①《别录》:"主暴冷、中冷逆、霍乱腹痛。" ②《药性论》:"治腰内久冷,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 ③《本草拾遗》:"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 ④《日华子本草》:"治转筋泻痢,反呕食,消宿食。" ⑤《本草图经》:"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为末,煎汤常饮之佳。"

小儿健脾的中成药有什么

【药品名称】: 小儿健脾合剂 【药物成分】: 黄芪、白术、山药、山揸、莲子、枸杞子、陈皮、珍珠层粉、甘草等。 【功效与作用】: 益气健脾。用于脾虚弱所致的小儿厌食症,消化不良,并促进儿童对钙的吸收。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次。(*详见说明书*)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 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 3.感冒时不宜服用。 4.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小儿健脾的食物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