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胃中药方
健脾胃中药方
山药薏米芡实粥的功效:
一:健脾益胃;山药薏米芡实粥补气血、健脾胃的功效是公认的,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把脾胃调养好是健康的根本!
二:补肾益精;肾为后天之本,精、气、神乃人之三宝,山药滋精固肾从容有力,芡实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山药芡实搭配是补益肾精的绝佳首选。
三:祛湿利水,健脾补肺;薏米主要功效在于健脾去湿,健脾可以补肺,祛湿可以化痰。所以薏米,亦可用于治疗肺热肺痈肺痿之症。和山药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补缺失。“山药、薏米皆清补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薏米,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久服无弊,身体有湿气,如积液、水肿,湿疹、脓疡等等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帮手。
四:益寿延龄;山药被称为“神仙之食”,《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补益药,薏米被称为“益寿的仙丹”,芡实则在医书中记载“久食延龄益寿……”
脾胃虚寒中药方
方一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 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二
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方三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四
丁香1.5克,肉桂1克,红糖适量。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人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温胃散寒,适用于感寒腹痛。
方五
小茴香10克,胡椒12克。两者共为细面,酒糊为丸,每服3--6克,温酒送下。
本方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茴香
方六
猪肚(狗肚更佳)1具,粳米100--150克,丁香、肉桂、茴香各适量。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再加入一些调料,如姜、葱、盐、酒、酱,文火炖至极烂,粳米煮粥兑入,空腹服,日3次。
本方健脾温中,适用于胃部疼痛。
方七
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加克,胡椒3克。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填人鱼肚,置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盐少许,空腹饮汤食鱼,日2次。
本方适用于感寒后之胃部疼痛。
方八
丹参30克,三七15克,老母鸡1只。将丹参、三七切片,填人宰杀去毛及内脏的鸡腹内,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煨炖至鸡烂熟,捞去药渣,吃肉喝汤,每次1小碗,1日2次,不可多饮。
本方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胃痛。
什么中药补脾最好 白术补脾健胃
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
药理作用:补脾健胃,养生抗衰,固表止汗,燥湿利水。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弱,风寒湿痹,宿食不消等病症。
1.脾虚泄泻:如慢性消化不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配以木香,砂仁,枳实。
2.脾虚水肿:如肾性水肿,营养性水肿和妊娠水肿等,配以利水渗湿药同用。
3.脾虚自汗:特别是小儿病后食欲缺乏,体弱自汗,可与山药,糯稻根,芡实等配伍。
注意:阴虚燥湿,气滞胀闷者忌服。
健脾养胃的中药有哪些
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作用,临床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丸: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参苓白术丸: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健脾祛湿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
故要健脾祛湿。
健脾养胃的中药就是以上几种,其实中药的调理方法比较简单,虽然是内服药物,但是对我们的胃和脾、肾脏等器官都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不会有太多的副作用。如果您的体质也比较虚弱的话,那就用一些中药来调理一下吧。
中医脾胃养生保健的药膳
山药
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作用。《本草正》称其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山药因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吸收,且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故尤其适用于慢性疾病或病后虚弱羸瘦患者的调养。
【药膳】山药苡仁粥
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功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大枣
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大枣不仅有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和增加体重等作用,它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因此,大枣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由于大枣有良好的滋补作用,故深受百姓的欢迎,民间有“一日吃三枣,终身不显老”之说。
牛肚菌的功效与作用
牛肚菌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主要有降血糖、促消化、增强免疫力,抗病毒、健脾胃的功效。牛肚菌是一种食材,同时也是一种中药材,牛肚菌作为中药材的话,会根据不同的药方,其主治的功效也不一样。下面来看看下面两种不同的药方的主治功效。
砂仁陈皮肚的做法
主治功效:健脾理气,降气除懑之功。
材料:砂仁,陈皮各3克,牛肚250克,生姜3片,食盐、味精少许。
做法:将牛肚洗净,砂仁、陈皮研末,生姜切碎,加水同炖至牛肚熟烂后,取出切片,放回汤中,调入食盐、味精,煮开后,即可服食,分三次饮服,每日一剂。
生姜炖牛肚菌
主治功效:补虚,益脾胃,治病后虚羸,气血不足,消渴,风眩。
生姜炖牛肚的做法:
药方:牛肚300克,生姜30克。
做法:将牛肚洗净,生姜切片,加水同炖至牛肚熟后,取出切片,放回汤中,调入料酒、味精、精盐、猪脂少许,煮开后服食。本方有补元气,壮身体之功。
健脾养胃的中药药方 肉豆蔻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本草纲目》记载肉豆蔻:暖脾胃,固大肠。
功效: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脾虚久泻等。
中医教你如何治疗口腔溃疡
1、中医是以辩证治疗为先导,口腔溃疡主因是脾胃内火引起的,中药以内调清脾理气,治胃中之炎为本,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2、治疗口腔溃疡有中药方,泻潢散汤药。处方为; 藿香叶(21克) 山栀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功用; 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3、云南白药:用云南白药涂患处,连续涂3 天可痊愈。
4、二锅头酒:在口中含一口二锅头酒,用气将酒顶向“口疮”的部位,两三分钟后,咽下或吐掉都可以,一天2~3 次,第二天疼痛消失,再治一两天“口疮”就会痊愈。
5、花椒香油:用香油炸的花椒油涂于患处可治“口疮”。
6、葱白皮:从葱白外用刀子削下一层薄皮,把有汁液的一面向里,粘于患处,一日2~3 次,三四天后可愈。
中药泡脚可以健胃养脾
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加减。川乌、党参、白术各20g,干姜、透骨草各15g,甘草6g,丹参30g,睡前泡洗。
脾虚气滞的腹胀患者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陈皮、柴胡、白芷各10g,川芎、芍药各20g,香附25g,枳壳15g,甘草6g,睡前泡洗。
气滞血瘀的腹痛患者可选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30g,元胡、桃仁各15g,蒲黄、五灵脂、透骨草各10g,睡前泡洗。
脾胃湿热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可选用平胃散加减。厚朴、陈皮、半夏、透骨草各10g,苍术、黄芩、六一散各15g,黄连6g,睡前泡洗。
老年腹泻患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党参、白术、生薏米各20g,山药、补骨脂、肉豆蔻、小茴香各15g,吴茱萸3g,五味子6g,川乌头10g,睡前泡洗。
老年便秘患者可选用四君子汤合枳实导滞丸加减。党参、生黄芪、白术各20g,枳实、厚朴、透骨草各10g,肉苁蓉15g,黑芝麻30g,睡前泡洗。
吃什么中药养胃
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1、白术
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等症,为常用的中药材。市场上有用菊三七的根冒充白术,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2、山药
吃山药可健脾益胃、助消化,对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有帮助。选山药也有讲究,一般应选外观完整、平直、粗细均匀、无异常斑点、没有腐烂的山药。
3、黄精
黄精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也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服用,如果是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可以将黄精与党参、白术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果是伴有口干食少、饮食无味、舌红无苔等胃阴虚的人群,则可以将黄精与石斛、麦冬、山药等调配药膳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