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流鼻涕是如何引发鼓膜穿孔的
小孩流鼻涕是如何引发鼓膜穿孔的
流鼻涕是如何引发鼓膜穿孔的
专家介绍,患上感冒,除了常见的的发烧、头痛、鼻塞流涕、全身无力等症状之外,其中有些患者还伴有耳朵疼的症状。感冒后擤鼻涕悠着点,用力过猛或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听力下降、鼓膜穿孔甚至长期耳朵流脓。
专家指出,擤鼻涕是感冒引起中耳炎的“危险动作”。感冒导致鼻塞、鼻涕多,呼吸不畅。有人不胜其烦,恨不得一次把鼻涕擤干净。然而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使劲儿地按压住鼻孔往外擤,当鼻涕擤不出来,鼻腔产生负压,鼻腔里的脓性分泌物及细菌就会通过咽鼓管送至中耳腔,造成中耳感染。从而出现流浓鼻涕、头痛、耳疼等症状,而一般的患者容易误以为这仅仅是感冒的表现而不予重视。
分泌性中耳炎危害大
危害一、造成面瘫,口眼歪斜
人体的耳、鼻、口、脑、面部等五官是相连的,所以当中耳炎的炎症进入到大脑内时,会引发脑膜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等健康问题,破坏大脑这个人体“司令部”,那对人体的危害是致命的,像人体瘫痪、完全失明,这都是有可能的。侵入面部则会造成面瘫,口眼歪斜。
危害二、引发迷路炎
一些中耳炎患者有时会有发热、怕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全身性中毒反应,这其实是炎症沁入内耳后引发的迷路炎,如此长下去会损伤人体的五脏六腑。
危害三、诱发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
中耳发炎后,会造成患者耳腔的内外压不平衡,长期发展还导致鼓膜穿孔,听骨链受到损害,声音无法传导至大脑中枢,使患者听力下降;当炎症发展至大脑时,就会破坏听力神经中枢,使听力彻底损失,产生耳聋。
危害四、造成颈部大血管出血
对于化脓性中耳炎引发的脓肿,若不及时的进行治疗,蔓延至颈部,则可能造成颈部大血管出血,导致死亡。
危害五、引发中耳癌
对于中耳炎流的脓液,若不及时处理的话,其里面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长此以往,会引发中耳癌。
耳膜穿孔给到危害有哪些
鼓膜穿孔给到危害有哪些,由于鼓膜穿孔疾病在日常生活经常发生,会不同的原因导致鼓膜穿孔,许多人都很奇怪自己鼓膜老是发生穿孔,使得自身很苦恼。鼓膜穿孔之时,会致使耳朵的听力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带来的不少的危害存在,不可忽视其病情。听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听了院专家对鼓膜穿孔起源做了介绍有一定了解,其危害性大吗?请接着往下看,来我院治疗我院专家能帮到各位。
鼓膜穿孔的危害
鼓膜穿孔后,失去保护作用,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中耳与外界相通,游泳、洗头或处于较浑浊的环境中,细菌容易进入,引发中耳炎。反复发作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还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当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穿孔使听力下降:声音首先振动鼓膜,然后经中耳听骨链传到耳蜗,进而引起神经反射形成听力,鼓膜穿孔后,鼓膜有效振动面积减少,外界声波的能量传入内耳减弱,出现听力下降。
鼓膜穿孔给到危害有哪些?我院专家建议,鼓膜穿孔患者应预防伤风感冒发生,保持鼻腔呼吸通畅,防止因感冒经由咽鼓管诱发鼓膜穿孔发生;加强自身营养保健,多吃易于消化类食物;对自己身体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感冒后吸鼻涕当心患上中耳炎
李女士的儿子豆豆两岁多,有一个特别不好的毛病,感冒时,老是吸鼻涕。前日,他又感冒了,过了整整十天才好转。没想到治好了感冒,李女士发现豆豆的耳朵流黄水了。李女士赶紧带他去看耳鼻喉科。医生检查后得知孩子近来患过感冒,老是吸鼻涕。医生说,孩子是鼓膜穿孔,得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吸鼻涕造成的。
医生解释说,耳可以分为内、中、外三个部分,中耳通过耳咽管跟鼻咽部相通。小孩子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而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所以当小孩子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异炎、急性咽炎时,细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再加上豆豆喜欢回吸鼻腔分泌物,就更容易引起中耳炎。这种中耳炎起初是分泌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可进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伴有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等全身症状。
医生说,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中耳炎症状要及时治疗。因为急性中耳炎治疗后,待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穿孔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即使有的不能自然愈合,也可以通过手术来修补。
小孩流绿鼻涕是什么情况
小儿流鼻涕基本分清鼻涕、白粘鼻涕、黄鼻涕三种。流鼻涕因为寒气侵肺,导致人体自我防御的一种现象,鼻涕和汗、眼泪一样是调节体内寒热的一种方式。小儿气道短,更容易做出流鼻涕的反应,正常的。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流鼻涕反而是好现象,如风寒感冒高烧,此时能流鼻涕,说明病在好转。
要注意的是,流鼻涕是非常正常的反应,不能一概用药,更不能用西药的抑制类感冒药,那些药只是抑制人体流鼻涕的功能,并不能排除问题,长此以往,寒气聚集 体内,会不断生病,越来越弱.
鼻涕变黄,使用热药过头、病时间过久、病后阴虚导致虚火上浮,出现黄鼻涕,可以根据严重程度,逐级使用白开水、菊花水、金银花水调整。另外多吃生津食物。
小孩流鼻涕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很多孩子出现了绿鼻涕的时候,要及时的看医生治疗,那么对于鼻涕的颜色也需要好好的分析一下,其实孩子伤风感冒也会出现鼻涕,如果特别的严重还会出现黄色的脓鼻涕,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是输液进行抗炎治疗。
鼓膜穿孔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1、鼓膜穿孔后,失去保护作用,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中耳与外界相通,游泳、洗头或处于较浑浊的环境中,细菌容易进入,引发中耳炎。反复发作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还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当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穿孔使听力下降:声音首先振动鼓膜,然后经中耳听骨链传到耳蜗,进而引起神经反射形成听力,鼓膜穿孔后,鼓膜有效振动面积减少,外界声波的能量传入内耳减弱,出现听力下降。
3、鼓膜穿孔患者应预防伤风感冒发生,保持鼻腔呼吸通畅,防止因感冒经由咽鼓管诱发鼓膜穿孔发生;加强自身营养保健,多吃易于消化类食物;对自己身体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鼓膜穿孔之时,会致使耳朵的听力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带来的不少的危害存在,不可忽视其病情。
长期流鼻涕小心中耳炎
小儿长期流鼻涕引发中耳炎的原因
专家解释到:耳可以分为内、中、外三个部分,中耳通过耳咽管跟鼻咽部相通。小孩子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而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所以当小孩子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时,细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再加上有些小孩喜欢回吸鼻腔分泌物,就更容易引起中耳炎。所以,说吸鼻涕吸出中耳炎并不为过。这种中耳炎起初是分泌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可进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伴有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等全身症状。
小儿长期流鼻涕会引发的耳鼻喉疾病
1、长期留黄脓鼻涕,可能会患有鼻窦炎。
2、长时间流白色粘稠鼻涕,可能是慢性鼻炎,可以适量的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B。
3、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很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
4、还有鼻腔内有异物,也会常流鼻涕。
5、有些患有鼻咽部淋巴腺增大症的小孩,也经常流鼻涕,还伴有严重打鼾、面容呆滞、鼻子扁小等征象,这对孩子的发育和健康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6、若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或用力过猛,还会导致鼓膜穿孔。
小孩流黄浓鼻涕是怎么回事
小孩感冒流鼻涕是比较常见的症状,由于小孩生长发育比较快,抵抗力又比较低,所以经常容易患有感冒,感冒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流鼻涕,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孩感冒都是现流清鼻涕之后会变成黄脓鼻涕,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样是感冒就快要好了,下面一起了解下小孩流黄浓鼻涕是怎么回事。
小孩流黄浓鼻涕是火性体质,平时容易上火,嗓子爱发红发炎,大便较干燥。我说的对吧。这样适合你孩子的中药为小儿热速清颗粒,这种颗粒针对孩子流黄鼻涕,大干燥,咳嗽。我孩子就经常用,因为也是火性体质平时爱上火,流黄鼻涕。黄鼻涕是有火的表现,也是有一定鼻腔感染的表现。所以吃这种中药的同时也可以配合吃一些消炎药,流鼻涕时间久了,就会发生慢性鼻炎,而且不容易好。孩子的咳嗽是流鼻涕引起的,因为鼻涕里带有病菌,鼻腔和咽部是相通的,由于流鼻涕时间久了,鼻涕就会刺激咽部发生炎症,炎症的刺激就会发生咳嗽,炎症不消除有时会下行感染下呼吸道发生气管炎或肺炎。所以及时用药是必要的。感冒一般是病毒性的一般一周后就会好转,现在你孩子已经感冒一周以上了,如果鼻涕转为黄色且有咳嗽的情况就是感冒后的并发症而不是感冒了。感冒后的并发症有鼻炎和气管炎等。
另外补充一点,经常感冒或者感冒经常不容易好的孩子往往是体质差的表现,所以平时要让孩子多喝白开水,多吃蔬菜水果,不要挑食偏食,饮食营养要荤素搭配,营养要均衡,同时也要多进行户外活动锻炼,这样可以提高体质。中成药中能提高孩子体质减少上呼吸疾病的药有童康片。对于孩子的火性咳嗽可给孩子蒸蜜梨来吃一天一个,把梨在把处切开当盖子,把梨掏空成碗状,在里面放一些蜂蜜(也可用冰糖),盖上盖子,放在碗里放到锅里蒸,锅开后用小火蒸20分钟就可以吃了。
如果孩子咳嗽时,咽喉部有痰鸣音且咳嗽以夜间较重,一般就是积食引起的,需要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用这种药就会药到病除。如果有痰或无痰,咳嗽以夜重,且类似百日咳,咳嗽是阵发性的连声咳,就有可能是感染了支原体了,由于支原体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所以用一般的青霉素和头孢类的抗生素是无效的,要用专门针对支原体的阿奇霉素才会有效,且用药要10天左右,以防止复发。你要根据我提供的回答来判断自己孩子的情况。
为了避免小孩感冒引起小孩流黄浓鼻涕的症状,平时我们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也是比较重要的,我们人体主要营养成分是从饮食上获得的,平时一定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不要让宝宝养成挑食的习惯,只有饮食均衡才能让身体更加强壮。
感冒吸鼻子小心鼓膜穿孔
感冒流鼻涕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感冒吸鼻子的事情不少人也做过,而且多数是小孩。但是专家提醒,感冒吸鼻子有可能诱发鼓膜穿孔。
周女士的儿子有个坏毛病,感冒的时候老是吸鼻子。上个月孩子又感冒了,虽然感冒是治好了,但治好了感冒耳朵又出现了问题。周女士就带儿子到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是,急性化脓性。奇了怪了,怎么无缘无故鼓膜穿孔呢?经过询问,才发现,造成周女士儿子鼓膜穿孔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吸鼻子的坏习惯。
医生解释说,耳可以分为内、中、外三个部分,中耳通过耳咽管跟鼻咽部相通。小孩子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而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所以当小孩子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异炎、急性咽炎时,细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再加上豆豆喜欢回吸鼻腔分泌物,就更容易引起中耳炎。这种中耳炎起初是分泌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可进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伴有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等全身症状。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中耳炎症状要及时治疗。因为急性中耳炎治疗后,待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穿孔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即使有的不能自然愈合,也可以通过手术来修补。
鼓膜因受到外伤而穿孔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只要情况不严重,都不必过分紧张。受伤后患者会感觉到非常不适,生活上会很不方便。鼓膜无法自然愈合者可手术治疗。
温馨提示:吸鼻子是诱发鼓膜穿孔的一个因素,因此大家在生活中应多加注意,特别是小孩子,家长应做好监督工作。
耳膜穿孔患者的禁忌
耳膜穿孔忌食:
1、 忌食葱、蒜、虾、蟹,少食蛋类及其它引发毒邪的食物。
2、 不能过食肥腻、寒凉生冷之品。
鼓膜是中耳的一侧门户,由它把外耳与中耳隔开,保护着中耳腔。很多中耳炎容易发生鼓膜穿孔,鼓膜一旦穿孔,有两方面的害处失去保护作用穿孔后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听力下降声音首先振动鼓膜,然后经中耳听骨链传到耳蜗,进而引起神经反射形成听力,如果鼓膜穿孔后,鼓膜有效振动面积减少,外界声波的能量传入内耳减弱,听力就会下降。
对于一些不愿修补鼓膜的人,或因年龄小、身体欠佳、路途遥远暂不能修补鼓膜的人,须谨记下列要点:
1、防水入耳,不能游泳,洗头、洗澡时可用消毒棉球塞住耳道口;
2、慎挖耳朵,用不洁器具挖耳易将细菌带入;
3、慎防感冒,中耳炎的发作通常都是由感冒引起;
4、防止不恰当的擤鼻,如捏两鼻孔用力排鼻涕,易将鼻的分泌物经咽鼓管挤压到中耳引起发炎,应堵一侧鼻孔轻轻喷鼻涕;
5、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注意休息,提高免疫力;
6、定期到医院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鼓膜内陷的四大危害
一、使听力下降:声音首先振动鼓膜(耳膜),然后经中耳听骨链传到耳蜗,进而引起神经反射形成听力,鼓膜内陷(耳膜内陷)后,鼓膜有效振动面积减少,外界声波的能量传入内耳减弱,出现听力下降。
二、引发鼓膜穿孔:鼓膜(耳膜)是中耳的一侧门户,由它把外耳与中耳隔开,保护着中耳腔。内陷后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内陷的鼓膜感染,从而引发鼓膜穿孔。
三、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四、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感冒耳朵里面疼的原因
人的耳、鼻、咽、喉各器官分布在头面部的不同部位,从表面上看,他们之间似乎是互相独立、并不相通的,但实际上,它们也是相通的,而让它们彼此之间相通的,就是咽鼓管。咽鼓管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通道,它担任着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鼻咽部气体进入鼓室。咽鼓管在平时的时候是闭合的,只有在吞咽或者打哈欠时,它才会张开,以维持鼓膜两侧压力的平衡,从而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
当感冒,或鼻炎、鼻窦炎等的时候,鼻腔内会有很多分泌物,需要用纸巾去擤鼻涕,不知您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捏住两个鼻孔用力擤完鼻涕后,耳朵里会出现耳鸣声,需要一小会才能恢复过来,这是因为过分用力并且捏紧双侧鼻孔擤鼻涕时,空气通过咽鼓管流向了中耳腔,从而出现了耳的闷胀感及耳鸣,严重的话,脓性鼻涕通过咽鼓管流向了中耳腔就有可能会引起中耳炎了。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咽鼓管宽、短而平直,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置,咽鼓管的鼻咽部开口端几乎与鼻底相平,当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就更容易沿此途径进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了,另外,上呼吸道道感染时,鼻黏膜、鼻咽黏膜发生肿胀、充血,甚至造成咽鼓管狭窄或阻塞,炎症沿着咽鼓管侵犯中耳,从而也可能会导致了中耳炎的发生。因此,急性中耳炎也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小儿急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有可能会造成孩子耳膜穿孔,导致听力损害,若病情进一步发展,中耳腔积液中的水分被吸收而变得粘稠,会使内陷的耳膜粘连固定,严重者中耳的听骨也会粘连固定,出现渐进性耳聋,而且由于中耳与颅脑相连,因此中耳炎还可能会引发脑脓肿、脑膜炎等病症,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如果小儿时期的中耳炎未规范彻底治疗,成人后极可能再次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反复感染,耳膜穿孔等。所以,一旦发现小儿出现有中耳炎时,一定要及时治疗。
鼓膜穿孔的急救方法
鼓膜穿孔使中耳与外界相通,在游泳、洗头或挖耳时细菌容易进入引发中耳炎。反复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如不适当用药,还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难医治。更为严重的是,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鼓膜穿孔的病人应到医院耳鼻喉专科检查鼓膜穿孔的部位、范围、病因。必要时须做电测听及双耳乳突照片等检查。如果有骨疡型、胆脂瘤型中耳炎,须尽早做手术清除病灶,防止并发症;如果中耳仅为单纯性炎症,则须及时合理治疗,使之尽快干水。对鼓膜穿孔又无流脓的病人,经医生检查,看能否施行鼓膜修补术。
如能修补好鼓膜,是最好不过的,它不仅可提高听力,还可重新建立一道屏障,防止中耳炎反复发作及避免长期使用滴耳药引起耳毒性损害。鼓膜修补的方法有手术及烧灼两种:手术方法是在耳内或耳后开刀,取自体组织植入鼓膜位置,此法适用于鼓膜大穿孔或听骨缺损、中断或早期胆脂瘤等病人。烧灼方法是在鼓膜穿孔边缘涂上特殊的药水,刺激鼓膜生长。此法无须开刀,简便易行,门诊可做。每次5~10分钟,基本不痛。但须7~10天复诊及再烧灼一次,直到鼓膜愈合为止。鼓膜穿孔符合烧灼法的条件是:1.患耳干水1~3月以上(无流脓);2.鼓膜为紧张部穿孔;3.中耳无肉芽、粘连、上皮化等;4.电测听为传导性聋;5.咽鼓管功能正崐常;6.无其他慢性病或传染病,等等。
对于一些不愿修补鼓膜的人,或因年龄小、身体欠佳、路途遥远暂不能修补鼓膜的人,须谨记下列要点:
1.防水入耳,不能游泳,洗头、洗澡时可用消毒棉球塞住耳道口;
2.慎挖耳朵,用不洁器具挖耳易将细菌带入;
3.慎防感冒,中耳炎的发作通常都是由感冒引起;
4.防止不恰当的擤鼻,如捏两鼻孔用力排鼻涕,易将鼻的分泌物经咽鼓管挤压到中耳引起发炎,应堵一侧鼻孔轻轻喷鼻涕;
5.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注意休息,提高免疫力;
6.定期到医院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