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葱治病的验方
关于葱治病的验方
1、治风寒感冒
适量连须葱白、生姜、红糖煎服,或葱白5根与淡豆豉10克煎服,亦可用葱白数根,捣烂取汁,滴鼻,每天1次、每次2滴。
2、治胃痛
葱白30克加生姜15克,捣烂炒热,用布包好,趁热敷在胃部。
3、治鼻塞
用葱白一小把切碎煎成汤,用其蒸气熏鼻,或将葱白捣烂取汁,渗于脱脂棉内,将药棉塞入鼻腔。
4、治小儿蛔虫腹痛
葱白10根,洗净切碎,捣烂绞汁,调入麻油1~2匙,空腹服下,每天2次,连服3天。
5、治因受凉引起的咳嗽
连须葱白15克,梨1个,白糖30克,水煎,吃葱、吃梨、喝汤。
6、治小便不通
葱白一段,白矾25克,捣烂敷肚脐,或葱白切碎,加等量的盐炒热后,用布包好,热熨肚脐和下腹部,冷后再炒热再熨,每天1次。
7、治蜂伤
被黄蜂刺伤或毛毛虫蜇伤后,可立即用葱白切片擦患处,可立刻止痛消毒。
8、治轻度冻伤
将葱白捣成糊状,加食盐少许涂在患处,或将葱白切开,以平滑的切面轻轻擦拭冻疮患处,每天数次。
9、治头屑
先将葱白捣成泥,用纱布包好,轻轻拍打头皮,直到汁水均匀敷在头皮和头发上,过若干小时后,再洗去,即可将头屑轻易地洗净。
小茴香治病验方
治小肠气疼闷,不省人事
小茴香(盐炒)、枳壳(麸炒)各一两,没药半两。诸药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圣惠方》)
第2步治胃痛,腹痛
小茴香子、良姜、乌药根各6g,炒香附9g。水煎服。(《江西草药》)
第3步治胁下疼痛
小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上为末。每服三钱,盐汤调下。(《袖珍方》) 、
第4步治脾胃虚寒,气滞腹胀,胃口不好
小茴香、陈皮、党参、乌药各9克,生姜6克。水煎服,日1剂。
第5步治下消小便如膏油
茴香(炒)、苦楝(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一盏,食前调服。(《济生拔萃》)
第6步治小便夜多及引饮不止
茴香不以多少,淘净,入少盐,炒为末,用纯糯米餈一手大,临卧炙软熟,蘸茴香末啖之,以温酒送下。(《普济方》)
第7步治遗尿
小茴香6g,桑螵蛸15g。装入猪尿胞内,焙干研末。每次3g,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第8步治溃疡病属虚寒者
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乌贼骨、炒田七粉各15克,延胡12克,大黄6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每日服3次,每次用温开水送服3粒,空腹时服。不但可止酸、止痛,而且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第9步治胃脘部、脘腹部胀痛
小茴香、枳壳各12克,台乌药10~12克,川厚朴8~12克,佛手8~10克,陈皮、甘草各8克。用法:加水煎成3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
第10步治痛经月经来潮时小腹冷痛
面色苍白无光泽,舌质淡,苔白,疼痛处得热则舒,疼痛严重者呕吐,脉虚无力:小茴香、川芎、当归、香附各10克,淡吴茱萸3克,姜半夏、炒白芍各12克,延胡、党参各15克,炙甘草8克。
枸杞叶的治病验方
枸杞叶是指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茎叶,其性味甘凉,可补虚益精,清热明目。既可入药用,亦可作为野蔬食用,如凉拌、煮粥、煲汤皆可。以下介绍几则入药验方:
糖尿病烦渴:枸杞叶30克,玉米须30克,天花粉15克,甘草6克,水煎,滤取药液,待凉后饮用。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急性结膜炎:枸杞叶60克,金银花9克,鸡蛋2只。加佐料煮汤,每日一次。
心烦失眠:枸杞嫩苗叶90克,百合30克,粳米50克,食盐适量,共煮粥食用。
夜盲、视物不明:枸杞叶60克,猪肝60克,白菊花12克,水煎,滤取药液后饮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口疮:鲜枸杞叶60克,或干叶3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用。连用一周。
痔疮:鲜枸杞茎叶120克,马齿苋90克,牛蒡根60克。水煎,趁热熏洗患处。
覆盆子治病验方
治阳事不起:
覆盆子,酒浸,焙研为末,每旦酒服三钱。
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
枸杞子八两,菟丝子八两(酒蒸,捣饼),五味子二两(研碎),覆盆子四两(酒洗,去目)。车前子二两(扬净),上药,俱择精新者,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九十丸,上床时五十丸,百沸汤或盐汤送下,冬月用温酒送下。
治肺虚寒:
覆盆子,取汁作煎为果,仍少加蜜,或熬为稀饧,点服。
治牙疼:
覆盆子嫩叶捣汁,点目眦三、四次。无新叶,干者煎浓汁亦可。
治眼睛不见物,冷泪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
西国草,日暴干,捣令极烂,薄绵裹之,以乳汁浸如人行八、九里久用,点目中,即仰卧,禁酒、油、面。
治臁疮:
生覆盆子叶,瓦上煅干,研极细,干掺,纱扎,次日以新水湿去痂,又用温浆水洗拭掺药。
细辛的治病验方
第1步治风冷头痛,痛则如破,其脉微弦而紧:
细辛一两(净),川芎一两,附子(炮)半两净,麻黄一分。上细切,入连根葱白、姜、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连进三服。(《普济方》细辛散)
第2步治偏头痛:
雄黄(研)、细辛(去苗叶,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服一字,左边疼搐入右鼻,右边痛搐入左鼻。(《圣济总录》至灵散)
第3步治伤风鼻塞:
细辛、紫苏、防风、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煎服。(《方脉正宗》)
第4步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小青龙汤)
第5步治鼻塞不通:
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普济方》)
第6步治牙齿痛久不瘥:
细辛(去叶苗)、荜拨。上二味等分,粗捣筛。每用半钱匕,水一盏,煎十数沸,热漱冷吐。(《圣济总录》细辛汤)
第7步治痰饮,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
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第8步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9步治风入腹,切痛烦冤:
细辛、吴茱萸、干姜各半两,当归、防风各一两,芍药二两。上为末,每以半两,水二升,煮一升。温分三服,相续进之。(《元和纪用经》细辛汤)
第10步治口臭及匿齿肿痛:
细辛煮取浓汁,热含冷吐。(《圣惠方》)
第11步治耳聋:
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绵裹一丸,塞之。须戒怒气。(《龚氏经验方》聪耳丸)
第12步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
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下。(《纲目》)
第13步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
细辛末,吹入鼻中。(《世医得效方》)
第14步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
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第15步口舌生疮:
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第16步鼻中息肉:
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山楂治病验方
1、高血压
方剂:焦山楂9克,草决明12克,白菊花9克。
制法:将上述3味一起放入杯内,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可。
用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
功效:能健脾、消食、降压,适宜于高血压病人饮服。
2、高血脂
方剂:山楂20克,何首乌20克。
制法:将山楂与何首乌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煎煮20分钟,滤去药渣。
用法:每天1剂,代茶频饮。
功效:能化积消食,降胆固醇,适宜于高血脂病人饮服。
3、冠心病
方剂:山楂片、丹参各10克,麦冬5克。
制法:将上述3味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用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每日1次,分2次饮服。
功效:能软化血管,适宜于冠心病人饮服。
4、动脉硬化
方剂:山楂12克,何首乌15克,糖适量。
制法:将山楂、何首乌洗净,加入水用文火煎煮50分钟,滤汁后加入糖拌匀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2次饮服。
功效:能补益肝肾,平肝潜阳,舒张血管,适宜于动脉硬化者饮服。
5、肥胖症
方剂:鲜山楂100克,水发海带300克,白砂糖30克,葱、姜、黄酒各适量。
制法:海带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葱姜、黄酒、清水,用大火烧沸再改用文火炖至海带熟烂,捞出晾凉,切成细丝;山楂去核,切丝备用。把海带丝加入白糖拌均匀,装入盘内,撒上山楂丝,再撒上一层白糖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热止咳、散结利水、消食化积。
6、消化不良
方剂:山楂肉30克,鸡内金(鸡肫皮)20克,龙眼肉15克,橘皮12克,炒白萝卜子12克。
制法:将上述5味分别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30分钟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3次饮用。
功效:消食化积,健脾理气,适宜于消化不良者。
7、积痰
方剂:山楂10克,瓜萎10克,半夏、枳壳各9克,川朴6克,砂仁、茯苓各10克,丹参9克,郁金12克。
制法:将上述各物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用文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每日1剂,分2次饮服。
功效:能化痰止吐,活血通络,适宜于痰瘀互结所致的积痰病人饮服。
8、便秘
方剂:鲜山楂10个,白萝卜1个,醋少许。
制法:将上述3味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用文火煎煮,去渣取汁。
用法:每日1剂,分3次饮服。
功效:润肠通便,适宜于便秘者饮服。
9、小肠疝气
方剂:野山楂3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野山楂放入锅内,加水用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红糖拌匀即可饮服。
用法:每日分3次饮服。
功效:能化积消食、祛瘀利水,适宜于小肠疝气病人饮服。
10、哮喘
方剂:山楂50克,胡桃仁150克,白糖200克。
制法:将山楂加水煮3次,每次20分钟,去渣取汁,加热浓缩至100毫升。胡桃仁加水泡半小时,磨成浆。把山楂汁、胡桃仁浆、白糖混合拌匀,煮沸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饮服。
功效:补益肺肾,润肠消食,适合哮喘病人饮用。
芹菜治病验方五则
芹菜有水芹与旱芹之分。本文所指芹菜是旱芹菜。中医认为芹菜味甘,性寒。有散淤破结、消肿解毒、降压止眩之效。芹菜根有清热利湿之效。治疗期间忌食鸡兔。
高血压生芹菜去根洗净,捣烂挤汁,加入等量蜂蜜即成。每天服3次,每次40毫升。芹菜汁以每天现配为宜,不能加温。本法还应忌食大蒜、大葱、洋葱、豆腐、馒头。
尿血取芹菜洗净,切碎,捣烂取汁,炖热,每次服60克,每日3次。一般2~3日可愈。还应忌食辣物。
丝虫病乳糜尿芹菜根适量,加水一碗煎服。每天早、晚各服一次,一般3~7天可愈。
头风痛取芹菜根适量,洗净捣烂煎鸡蛋吃。
糖尿病取芹菜500克,洗净,切碎,捣烂,煮沸加白糖调服。
竹笋的治病验方
第1步调治疖疮初起,红肿热痛:鲜竹笋、精盐各适量。把鲜竹笋洗净,加入精盐,捣烂,外用敷患处。
第2步调治肺热咳嗽:
(1)毛竹、猪肉各适量。把毛竹、猪肉分别洗净,放至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熟,食用毛竹、猪肉。
(2)鲜竹笋500g,白糖适量。把鲜竹笋洗净,切成碎末,挤汁,加入白糖,调味,服之。
第3步调治肾炎之浮肿腹水:
(1)虫笋、陈蒲瓜各60g。把虫笋、陈蒲瓜分别洗净,放至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汁液,去渣,取汁,服之。
(2)冬瓜皮30g,虫笋、陈蒲瓜各60g。把虫笋、陈蒲瓜、冬瓜皮分别洗净,一起放至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汁液,去渣,取汁,服之。
第4步调治糖尿病(肺热型):鲜竹笋1个,粳米适量。把鲜竹笋去皮,切片,洗净,同已淘洗净的粳米一起放至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汁液,去渣,取汁,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煮成粥,每天分2回服用。
第5步调治疮肿误治、毒气入肺:笋尖、百合、糯米各25g,沙参、麦冬、贝母各15g,鲫鱼1条。把鲫鱼宰杀,除去内脏,洗净,与分别洗净的笋尖、百合、糯米、沙参、麦冬、贝母等用料,一起放至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粥,服食鲫鱼及粥。
第6步调治大便不利:鲜笋衣300g,鸡皮200g,蒜30g,熟猪油、料酒、精盐、酱油各适量。把鲜笋衣、鸡皮分别洗净,与蒜均切细丝。把炒锅放在火上,下熟猪油烧至五分热,投笋衣丝、鸡皮丝、蒜丝略煸炒,加入料酒、精盐、酱油拌匀后,装入粉盒蒸熟,食用。
第7步调治脘痞纳呆、腹胀便秘饱胀:小春笋500g,蜂蜜适量。把小春笋去皮兜,制如参形,入沸水汆过,微拌蜂蜜。即可供食用。
第8步调治醉酒:小冬笋500g,麻油、酱油、白酒、精盐各适量。把小冬笋去皮兜,切薄片,待用。把锅置于旺火上,下麻油,烧热以后,炒冬笋片,入酱油、白酒、精盐等烧熟。即可供食用。
第9步调治雪上一枝蒿中毒:竹笋、茶叶、甘草、香菜各15g。把上述食物分别洗净,放至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汁液,去渣,取汁,服之。
第10步调治小儿泻痢脱肛:鲜嫩竹笋、糯米各适量。把鲜嫩竹笋、糯米分别洗净,放至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煮成粥,食用。
第11步调治小儿惊风:鲜竹笋250g,精盐、素油各适量。把鲜竹笋剥去皮,除去根,洗净,与素油一起放至锅内,放在火上,爆炒,调入精盐,一次食完。
第12步调治小儿麻疹出不畅、风疹、水痘初起:春笋尖25g,雄鸡冠血、羊心血、猪尾血105g,老虾105g,紫草、老鹰爪各15g,穿山甲前爪适量。把春笋尖洗净,晒干,研成细末,把雄鸡冠血、羊心血、猪尾血三血合用以布盛阴干,老虾打成饼,焙干,把上述各物共研成末,每次服用1匙。若虚者,保元汤调下,加入鹿血1.5g服用。
第13步调治抑郁症:鲜竹笋100g,佛手片50g,白糖适量。把鲜竹笋洗净,切成片,和佛手片一起放至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汁液,去渣,取汁,先使用武火煮沸,改为以小火煨1小时,加入白糖,调匀,在锅中冷腌24小时。即可供食用。
第14步调治痰多:鲜笋500g,花椒末、精盐、香料、香油各适量。把鲜笋去壳及老兜,洗净,切成寸段,与花椒末、精盐、香料拌匀后,放在火上,以旺火蒸熟,取出,晒干,淋上香油,装入坛内,封口。即可供食用。
第15步调治慢性胃炎:鲜笋500g,植物油、葱花、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把鲜笋去老根,留笋尖,洗净,切小滚刀块;把炒锅放在火上,加入植物油烧至三成热,投笋尖滑油成熟,捞出,沥油装盘。另一锅加入麻油烧热,投葱花、精盐、味精、麻油调成葱油汁,浇笋尖上食用。
中药郁金的治病验方
1、用于气滞血瘀而导致的胸协胀闷,刺痛,腹中作痛,可和柴胡,丹参,香附,枳壳,白芍等配伍。如果治经前腹疼,则用白芍,当归,牡丹皮各15克,栀子9克,白芥子6克,柴胡,香附,郁金,黄芩,甘草各3克,用水煎服。如果治肋下癓块,可和丹参,鳖甲,泽兰,青皮等同用。
2、如果痰热内闭而致的神志不清,癫痫,惊狂,则用白矾,郁金各等分,为末,皂角汁为丸,每次服3至6克,每天两回。
3、用于肝郁所导致的吐血,衄血,尿血和女性经脉逆行兼有瘀滞者,可配生地,丹皮,牛膝,山栀,三七,泽兰等同用。
4、慢性胆囊炎:柴胡,黄芩,党参,白术各8g,云苓12g,郁金9g,砂仁5g,甘草5g。用水煎服,每天一剂。比较适用于肝郁脾虚证。
5、甲亢:郁金6g,海藻10g,丹参10g。水煎,留汁,放入适量红糖。早晨和晚上各服1回。
竹笋的治病验方
调治疖疮初起,红肿热痛:鲜竹笋、精盐各适量。把鲜竹笋洗净,加入精盐,捣烂,外用敷患处。
调治肺热咳嗽:
(1)毛竹、猪肉各适量。把毛竹、猪肉分别洗净,放至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熟,食用毛竹、猪肉。
(2)鲜竹笋500g,白糖适量。把鲜竹笋洗净,切成碎末,挤汁,加入白糖,调味,服之。
调治肾炎之浮肿腹水:
(1)虫笋、陈蒲瓜各60g。把虫笋、陈蒲瓜分别洗净,放至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汁液,去渣,取汁,服之。
(2)冬瓜皮30g,虫笋、陈蒲瓜各60g。把虫笋、陈蒲瓜、冬瓜皮分别洗净,一起放至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汁液,去渣,取汁,服之。
调治糖尿病(肺热型):鲜竹笋1个,粳米适量。把鲜竹笋去皮,切片,洗净,同已淘洗净的粳米一起放至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汁液,去渣,取汁,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煮成粥,每天分2回服用。
调治疮肿误治、毒气入肺:笋尖、百合、糯米各25g,沙参、麦冬、贝母各15g,鲫鱼1条。把鲫鱼宰杀,除去内脏,洗净,与分别洗净的笋尖、百合、糯米、沙参、麦冬、贝母等用料,一起放至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在火上,先使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稳火煎煮粥,服食鲫鱼及粥。
调治大便不利:鲜笋衣300g,鸡皮200g,蒜30g,熟猪油、料酒、精盐、酱油各适量。把鲜笋衣、鸡皮分别洗净,与蒜均切细丝。把炒锅放在火上,下熟猪油烧至五分热,投笋衣丝、鸡皮丝、蒜丝略煸炒,加入料酒、精盐、酱油拌匀后,装入粉盒蒸熟,食用。
调治脘痞纳呆、腹胀便秘饱胀:小春笋500g,蜂蜜适量。把小春笋去皮兜,制如参形,入沸水汆过,微拌蜂蜜。即可供食用。
调治醉酒:小冬笋500g,麻油、酱油、白酒、精盐各适量。把小冬笋去皮兜,切薄片,待用。把锅置于旺火上,下麻油,烧热以后,炒冬笋片,入酱油、白酒、精盐等烧熟。即可供食用。
茴香治病验方
治小肠气疼闷,不省人事
小茴香(盐炒)、枳壳(麸炒)各一两,没药半两。诸药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
治胃痛,腹痛
小茴香子、良姜、乌药根各6g,炒香附9g。水煎服。
治胁下疼痛
小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上为末。每服三钱,盐汤调下。
治脾胃虚寒,气滞腹胀,胃口不好
小茴香、陈皮、党参、乌药各9克,生姜6克。水煎服,日1剂。
治下消小便如膏油
茴香(炒)、苦楝(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一盏,食前调服。
治小便夜多及引饮不止
茴香不以多少,淘净,入少盐,炒为末,用纯糯米餈一手大,临卧炙软熟,蘸茴香末啖之,以温酒送下。
治遗尿
小茴香6g,桑螵蛸15g。装入猪尿胞内,焙干研末。每次3g,日服2次。
治溃疡病属虚寒者
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乌贼骨、炒田七粉各15克,延胡12克,大黄6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每日服3次,每次用温开水送服3粒,空腹时服。不但可止酸、止痛,而且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治胃脘部、脘腹部胀痛
小茴香、枳壳各12克,台乌药10~12克,川厚朴8~12克,佛手8~10克,陈皮、甘草各8克。用法:加水煎成300毫升,每日分2次温服。
僵蚕治病验方
1.僵蚕治瘰疬:白僵蚕,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千金方》)
2.僵蚕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小儿宫气方》)
3.僵蚕治喉闭牙关不开者:白僵蚕,微炒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一钱。(《中藏经》)
4.僵蚕治野火丹从背上两胁起: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之。(《产乳集验方》
5.僵蚕治风,遍身瘾疹,疼痛成疮:白僵蚕,焙令黄色,细研为末,酒服。(《圣惠方》)
6.僵蚕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白梅茶清凋下,临发时服。(《百一选方》)
7.僵蚕治空洞性肺结核:白僵蚕、白芨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8.僵蚕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9.僵蚕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10.僵蚕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白僵蚕一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黄色)、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为细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蚕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