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孕期缺碘会殃及胎儿
准妈妈孕期缺碘会殃及胎儿
一些年轻女性怀孕前为保持身材,或因工作繁忙,常常不好好吃饭导致营养欠佳,为孕期缺碘埋下隐患。而孕期的呕吐反应、食欲低下,也会造成人体对碘元素的摄入少却丢得多。所以,这一特殊时期准妈妈对碘的需要量比不怀孕时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
专家表示,准妈妈缺碘除了会造成自身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机能减退外,对胎儿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因为胎儿时期大脑及全身的生长发育,都与甲状腺素的影响息息相关。在胚胎时期如果缺乏甲状腺素,会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出生以后成为一个呆傻、聋哑、身材矮小的克汀病患者。更有准妈妈缺碘严重时,胎儿会生长停滞或出现异常,发生死胎、畸形,引起流产。
对于妊娠期的准妈妈来说,专家推荐的补碘方法是多进食一些含碘的海藻类食品,如发菜、紫菜、海带、海白菜等。但准妈妈切不可擅自补碘,高碘的危害一点不亚于缺碘。最佳办法是怀孕后的前3个月到医院检测体内的碘含量水平,如有需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需补碘。
孕妇如何补碘
一、孕妇缺碘的危害
1.孕早期缺碘危害
在怀孕的前期,胎宝宝大脑是发育快速的时期,这个时候胎宝宝所需要的营养完全依靠准妈妈补充。孕早期孕妇缺碘会造成胎宝宝缺碘,从而会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脑蛋白合成障碍,而脑蛋白质含量减少会使细胞体积缩小、脑重量减轻,直接影响到胎宝宝智力发育。有调查显示,孕妈咪缺碘,宝贝出生后的身长、体重、头围均低于正常,女婴所受的影响更为严重。
2.增加流产及胎宝贝畸形、死胎的发生率
胎宝贝的生长,不仅依赖孕妈咪提供的甲状腺素,在怀孕10周后,胎宝贝自身的甲状腺也具有了利用碘来合成甲状腺素的能力,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孕妈咪缺碘严重胎宝贝就会生长停滞或出现异常,发生死胎、畸形,引起流产。
3.导致新生宝贝发生克汀病
当孕前和孕期碘摄入量低于25ug/d时,新生宝贝可出现智力低下、聋哑、性发育滞后、运动功能障碍、语言能力下降、其他生长发育障碍为特征的克汀病。
4.碘缺乏的孕妈咪甲状腺会肿大
在碘缺乏地区,孕妈咪甲状腺肿大的发生率平均增大30%。如果持续得不到充足的碘营养,增粗的脖子可就难以恢复纤细了。
5.妊娠晚期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
中度碘缺乏会造成孕妈咪在妊娠晚期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而在那些严重缺碘的孕妈咪中,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发生率可达1/3。
甲状腺机能减退的表现:
A.浑身软弱无力,易疲乏,爱睡觉。
B.原来爱出汗者会感到出汗明显减少,皮肤粗糙发干、身体怕冷、头发干燥、稀少。
C.工作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
D.食欲欠佳、时常腹胀、便秘。
E.体重增加、心率减慢。
F.总感到自己脸胀、手胀、腿胀,但用手按却没有凹陷。
二、孕妇补碘吃什么食物?
准妈妈缺碘不仅威胁到自身的健康还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那准妈妈补碘吃什么呢?那些食物富含碘物质呢?一起往下看。
海藻类食物如海带、紫菜、裙带菜等,含碘量高,孕妈咪每周吃50克,能有效补碘,但不宜经常大量食用。
以下食物在同类中含碘排名靠前,是孕妈咪补碘的选择:海虹、干贝、虾皮、虾米、豆腐干、开心果、鹌鹑蛋、火鸡腿、牛腱、奶、菠菜、小白菜、青椒、松仁、南瓜子、核桃。
当然陆地食物蛋、奶含碘量也是比较高的,其次肉类,淡水鱼也是含碘食物。还有,准妈妈在购买食盐时,可以买含碘食盐。
准妈妈能吃淡菜吗
准妈妈当然能吃淡菜,准妈妈适当吃一些淡菜,对胎儿和自己都有很大的好处。这是因为准妈妈是碘缺乏症防控的重点人群,而胎儿的碘供应来自于母体,因此准妈妈对碘的需求量要比普通女性来得高。
还有,怀孕期间,由于准妈妈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导致肾脏碘的排泄也随之增加,这也是准妈妈对碘的需求量比普通女性要高的原因。如果准妈妈体内缺碘,就会增加流产发生的几率,同时也影响到胎儿大脑的发育,严重的话还会引起胎儿智力低下和发育障碍。
所以,在怀孕期间,准妈妈要注意补充碘元素,可在食用普通碘盐的基础上,每周再吃一两顿淡菜、海带、海鱼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就不会出现碘缺乏的情况了。再加上淡菜等海产品除了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之外,还能防治孕期浮肿、胎动不安等疾患,所以准妈妈适当吃一些淡菜等的海产品,对胎儿和自己都很有好处。但要注意,每次的食用的量不宜过多。
孕期那些事该吃就吃该补就补
准妈妈该补就补
妊娠的头4周是胎儿神经管分化和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期间叶酸缺乏可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险。叶酸在食物当中也存在,包括: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及豆类。但是没有叶酸片吸收利用的好。所以建议准爸准妈们在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叶酸400μg,并持续整个孕期,如果条件有限,不能持续整个孕期,也要服用到孕12周。
准妈妈该戒就戒
吸烟或饮酒不仅影响精子或卵子的发育,还会造成精子或卵子的畸形,而且影响受精卵在子宫的顺利着床和胚胎发育,导致流产。酒精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从而造成胎儿中枢神经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等。吸烟可导致准爸的精子活力降低及畸形,吸烟越多越久对精子的损害越严重。停止吸烟半年后,精子可恢复正常。所以在计划要宝宝的准爸准妈们要在孕前3~6个月戒烟禁酒,同时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
准妈妈该吃就吃
孕期切勿缺铁及碘。缺铁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早产、孕期体重增长不足及新生儿低体重,所以在孕前准妈就要开始储备足够的铁为孕期利用了。动物血、肝脏及瘦肉都是铁特别好的来源。黑木耳、红枣等也是良好的补铁食物。缺碘则会导致婴儿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除了摄入碘盐外,还建议准妈每周进食1~2次的海产品。因为海产品是碘的主要来源,如海带、紫菜、鱼、虾、贝类等。
孕晚期可以吃杏吗 孕晚期不能吃什么蔬菜
大家都知道海带是补碘最好的食物,准妈妈如果体内缺点会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并且对胎儿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碘补多了也就是说海带吃多了反而会引起胎儿甲状腺功能的发育低下,造成一定的健康隐患,所以准妈妈适当吃海带才是最佳的选择。
这种蔬菜并不多见,但如果食用过多会引发准妈妈早产、流产,准妈妈在前三个月以及孕晚期不要食用,即使不多见自然误食的几率也会小一点,如果准妈妈有习惯性流产史就更不应该接触这种蔬菜了
胎膜早破了是是怎么回事
引起准妈妈胎膜早破的原因较多。有的是因准妈妈营养不良,胎膜薄而脆弱,缺乏弹性,以致容易破裂;有的是准妈妈的子宫颈有病变;还有的是准妈妈腹部受到外力作用而使胎膜早破,例如腹部受到冲击或有过压迫腹部性交史。但是,大多数准妈妈的胎膜破裂很难找到诱因。
胎膜早破导致羊水流出,临床上表现为下身流水,流水可多可少。由于胎膜破裂时并无痛感,所以许多准妈妈往往会以为是排尿(羊水多时)或白带流出(羊水少时)。不过羊水无黏性,所以有异于黏性的白带。同时,站立体位时下身流水较多,平卧时减少或停止外流,而且无尿意,所以不难与排尿相鉴别。
胎膜破裂会给母婴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胎膜早破易并发宫腔感染,可殃及胎儿。临床资料表明,胎膜早破者易发生急性胎膜炎,而且,破膜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大。母亲宫腔感染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危及母亲生命。
若感染殃及胎儿,可使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甚至死于腹内。若娩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甚至新生儿死亡的异常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如果是由于胎位不正而造成的胎膜早破,容易造成脐带脱垂,使胎儿血液循环中断,造成胎儿夭折。如果在妊娠37周之前发生,可导致早产和晚期流产,早产儿不仅喂养困难,而且容易死亡。
孕妇补碘每周吃两三次海产品
及时补碘有助孩子脑发育
儿童、育龄妇女和孕妇是碘缺乏病防控的重点人群。那么,碘缺乏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从孕中到出生后两年是人一生中需碘量最多的时期。研究发现,胎儿的碘供应只来自于母体,因此孕妇的生理需碘量高于正常人一倍左右。此外,怀孕期间准妈妈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肾脏碘排泄增加,也会导致准妈妈的碘需要量比普通女性显著增加。孕妇缺碘会增加流产几率,并影响到胎儿大脑发育,严重者可引起胎儿智力低下和发育障碍。
而新生儿的碘供应主要来自母乳,及时补碘有助于促进胎儿和婴幼儿的脑发育。
孕妇补碘并非多多益善
碘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如此重要,那是不是应该立刻去买孕妇专用盐来补碘呢?对此,专家表示,孕妇补碘,其实只要平常的碘盐,再加上每周食用两次以上的海产品,就足够了。
碘也并非多多益善,补碘过量也会带来麻烦。众多周知,缺碘会引发甲状腺疾病,但碘过量同样也引起甲状腺疾病。专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产品摄入增多,加上日常所吃的基本都是强化了碘的盐,北京地区的居民应该不会缺碘。
对于准妈妈们担心自己会不会碘缺乏的问题,专家指出,孕妇在怀孕期间,因内分泌的改变,有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问题,不过,目前正规的产前检查都会做相应的检查项目,除非检查结果显示缺碘,否则不需要特别处理。
至于孕妇是否一定要吃孕妇专用盐,专家也表示,准妈妈在食用普通碘盐的基础上,每周再食用两三次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量相对稍高的海产品,应该就不会缺碘。
专家指出,对于准妈妈们来说,与其关注某一种营养素,不如在食用普通碘盐的基础上注意科学饮食即可。科学饮食的原则一个是食物多样化,一个是科学 的搭配。平时烹饪时尽量晚些放盐,炖汤起锅后再放盐,炒菜临起锅时再放盐,这样可避免长时间爆炒和炖煮,导致食盐中的碘受热挥发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准妈妈孕期缺碘后果很严重
碘元素缺乏的孕妇有所增多。若不及时纠正,碘缺乏对母婴的健康都极为不利。
碘作为一种微量元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怀孕早期准备,妈妈体内的碘,一方面要合成更多的甲状腺素来应付自身和胎儿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构建其体内的甲状腺组织。一些年轻女性怀孕前为保持身材,或因工作繁忙,常常不好好吃饭导致营养欠佳,为孕期缺碘埋下了隐患。而早孕期的呕吐反应、食欲低下,也会造成人体对碘元素的摄入少却丢得多。所以,这一特殊时期准妈妈对碘的需要量比不怀孕的时候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
专家表示,准妈妈缺碘除了会造成自身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症状外,对胎儿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因为胎儿时期大脑以至全身的生长发育,都与甲状腺素的影响息息相关。在胚胎时期如果缺乏甲状腺素,就会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出生以后成为一个呆傻、聋哑、身材矮小的克汀病患者。更有准妈妈缺碘严重时胎儿会生长停滞或出现异常,发生死胎、畸形,引起流产。
对于妊娠期的准妈妈来说,专家推荐的补碘方法,是多进食一些含碘的海藻类食品,如发菜、紫菜、海带、海白菜、裙带菜等。但是,准妈妈切不可自行擅自补碘,高碘的危害一点儿也不亚于缺碘。最佳的办法是怀孕后的前3个月到医院去检测体内的碘含量水平,如有需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需补碘。
孕妇吃虾有什么好处
由于胎儿的骨骼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因此,孕妇对钙的需求会比一般人要高,尤其在怀孕的第四个月开始要多吃含钙的食物,因为此时胎儿的开始发育了。
而虾的含量钙非常高,准妈妈们可以在怀孕期适量增加虾或虾皮的食用,但要注意无论吃什么东西,都要适可而止,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孕妇需要大量蛋白质,虾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且虾的肉质松软,消化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孕期适量的吃些虾,可有效补充孕妇对蛋白质的需求。
虾中含有的一些营养成分可以帮助人体调节血管系统,增加血液流量,促进心脏跳动,有利于帮助准妈妈们维持心脏健康,身体好了,分娩才能更加顺利。
虾肉不仅含钙量高,其中的大量的碘元素,对孕妇以及胎儿也是十分有益的,孕妇对碘的需求量很大,如果缺碘会出现早产,流产,甚至畸形,适量的吃些虾,满足孕期对碘的需要,有利于胎儿的健康能育,帮助孕妈妈们保胎安胎。
缺碘的危害 缺碘对胎儿的危害
在胎儿时期,若孕妈妈缺碘,会影响到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严重者可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大脑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此外缺碘的胎儿在出生后普遍身材矮小、粘液水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甚至白痴等。
孕妇碘需求量增加三分之一
碘作为一种微量元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怀孕早期准备,妈妈体内的碘,一方面要合成更多的甲状腺素来应付自身和胎儿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构建其体内的甲状腺组织。一些年轻女性怀孕前为保持身材,或因工作繁忙,常常不好好吃饭导致营养欠佳,为孕期缺碘埋下隐患。而孕期的呕吐反应、食欲低下,也会造成人体对碘元素的摄入少流失多。所以,准妈妈对碘的需要量比不怀孕时增加三分之一左右。
专家表示,准妈妈缺碘除了会造成自身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机能减退外,对胎儿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因为胎儿时期大脑及全身的生长发育,都与甲状腺素的影响息息相关。在胚胎时期如果缺乏甲状腺素,会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出生以后成为一个呆傻、聋哑、身材矮小的克汀病患者。更有准妈妈缺碘严重时,胎儿会生长停滞或出现异常,发生死胎、畸形,引起流产。
对于妊娠期的准妈妈来说,专家推荐的补碘方法是多进食一些含碘的海藻类食品,如发菜、紫菜、海带、海白菜等。但准妈妈切不可擅自补碘,高碘的危害一点不亚于缺碘。最佳办法是怀孕后的前3个月到医院检测体内的碘含量水平,如有需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需补碘。
孕期补碘碘到为止
1.妊娠期缺碘的危害
孕早期缺碘的影响
妊娠早期是胎儿大脑的快速发育期,此时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尚未建立,大脑发育所需的甲状腺激素主要来自母体,因此此阶段母体甲状腺激素缺乏将对胎儿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人体胚胎发育至16~17天出现甲状腺原基,11~12周有形成碘化甲状腺原氨酸的能力。而此时孕妈妈缺碘,就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脑蛋白合成障碍,使脑蛋白质含量减少,细胞体积缩小,脑重量减轻,直接影响到智力发育。还有可能导致流产、 胎儿发育停滞。
孕中晚期缺碘的影响
到妊娠中期,由于孕妈妈基础代谢率增加,导致甲状腺激素的消耗增加。同时由于肾小球排泄率的增加,使尿碘的排出增加,以及胎儿快速生长发育对碘元素的需求增多,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不足,此时期缺碘会造成胎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可导致新生儿甲低的发生,甚至会早产、胎死腹中。
2.碘的食物来源
碘的营养状况对孕妈妈至关重要,所以孕妈妈补碘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人类所需的碘,七八成来自于食物,其次为饮水与食盐。食物碘含量的高低取决于各地区的生物地质化学状况。
海洋生物含碘量很高,如海带、紫菜、鲜海鱼、蛤干、干贝、海参、海蜇、龙虾等,其中干海带含碘可达240毫克/千克,鲜海带含碘可达2000毫克/千克。陆地食品含碘量动物性食品高于植物性食品,蛋、奶含碘量相对稍高(40~90微克/千克),其次为肉类,淡水鱼的含量低于肉类。植物含碘量是最低的。
根据中国各地区的实地情况,再加上数据分析专家论证,国家下调了“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但针对孕妈妈这个特殊群体,各地将提供碘含量为30毫克/千克左右的“孕妈妈专用盐”。孕妈妈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3.过犹不及,“碘”到为止
孕妈妈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适宜的碘摄入量对其维持自身及胎儿体内碘平衡有着决定性作用。但过量摄入碘对孕妈妈及胎儿也会存在一定的危害。
有研究证明,妊娠早期孕妈妈碘过量可以导致母体血清 FT4(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显著降低,孕妈妈患亚甲减、甲减的几率有增加趋势。孕妈妈患甲减会导致流产、早产、先天畸形、胎儿神经、智力发育障碍等不良后果。对于胎儿,由于孕期碘摄入过量,碘经胎盘进入,极易使胎儿产生碘诱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肿。建议孕妈妈补碘,但不要过量,“碘”到为止!
4.孕期补碘多少合适?
有孕妈妈可能会说,碘缺了不行,多了也不行,一方面要补,一方面要防,具体怎么拿捏呢?建议孕妈妈定期做个尿碘化验。世界卫生组织目前推荐的孕期碘适量范围150~200微克/升,尿碘低于150微克/升提示碘营养不良,尿碘高于200微克/升提示碘摄入过量,要适当调整。通过数据实践证明,这个范围是合理的、 安全的,避免了孕期母体甲减和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增加。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人碘推荐摄入量为150微克/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1000微克/天,孕妈妈比正常群体要增加50微克。
孕期补1种东西宝宝更聪明
研究:孕期补碘宝宝更聪明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准妈妈孕期补碘,能让孩子在儿童期的智商增加1.22。研究人员表示,孕期普遍补碘,对人口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孕期严重缺碘会导致儿童精神障碍及发育迟缓,智商偏低,长大后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收入也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孕期缺碘还可能发生流产、死胎、死产、子代畸形、精神发育障碍和智力落后,并可导致缺碘性甲状腺功能障碍,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安全。
准妈妈孕期每天应补多少碘?
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组织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每天应补碘。准妈妈每天应该补多少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妇如果碘摄入低于每日250μg(即尿检结果碘在尿中的浓度低于150μg/L),应每日服用150μg的碘补充剂。
根据最新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孕期每天推荐摄入230微克(μg),哺乳期每天需要240μg,而每天摄入600μg以内都是安全的。而普通成人推荐量仅为120μg。言外之意,准妈妈需要的碘是普通人群的2倍,来完成胎儿及婴儿对碘的需要。
孕期该如何补碘?
饮食补碘:准妈妈可以适量摄入含碘食物包括,海带、海鱼、紫菜、贝类等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服用碘剂补碘:每天服用150μg的碘补充剂或服用专门为孕产妇专门设计的营养补充剂。有的准妈妈会担心补碘过量导致甲亢,其实只要根据推荐量服用碘剂,是不会出现碘过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