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小舞蹈病要做哪些检查

小舞蹈病要做哪些检查

1.典型可见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抗链球菌溶血素抗"o"滴度增高,咽拭子培养检出a型溶血性链球菌;

2.免疫功能检查:igg、igm、iga可增高;

3.神经影像学: ct显示尾状核区低密度灶及水肿。mri显示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增大, t2信号增强,pet显示纹状体高代谢改变;

4.脑电图(eeg): 非特异性改变(轻度弥漫性慢活动)。

不自主运动都包括哪些形式

不自主运动都包括哪些形式?不自主运动也叫不随意运动,是指患者不由自主发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运动.可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疾病可以产生同类的不自主运动,有时一种疾病可以出现两种不同形式的不自主运动.按其临床表现形式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震颤:

静止性震颤.多见于帕金森病,即所谓的"搓丸样"运动,活动过程中可以消失.

姿势性震颤.在坐直位时出现,老年患者多见,目前多称之为单纯性震颤.其发病机制不清楚,但长期观察呈良性过程.此种震颤,可见于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酒精中毒或药物影响,严重者可影响写字.

(3)意向性震颤.指出现于随意运动时的震颤,在运动终了时更为明显,实质上是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表现.

2、舞蹈:一种快速的不规律、不平稳、非持续性及动幅大小不定的不自主动作,每一动作的时间、位置都不定.可分为两型:

全身型.大舞蹈病或遗传性舞蹈病(Huntington病);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或Sydenham舞蹈病.

半侧型.半侧舞蹈及半侧投射症.后者为丘脑下核受损所致,以面及上肢受累为主.

3、肌紧张异常:是一种由于主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持续收缩而引起的,肢体或躯干呈扭转性、不自主动作和姿势改变,动作缓慢而持续,姿势不平衡.按病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因不明者,称特发性;另一类是症状性的,由多种原因,如产伤、脑炎后遗症、脑软化、肝豆状核变性及药物副作用等造成新纹状体的损害.按受累范围可分为4类:

局灶型.以面、舌及胸锁乳突肌受累多见.

节段型.以面、颈及肩肌受累多见.

全身型.波及全身肌群,伴躯干扭转.

半侧型.累及身体半侧,另半侧不受累.

4、手足徐动症:是以四肢远端为主的缓慢性不自主运动,也可伴面及头颈部动作,向另一侧偏斜.有人把此症称为远端型肌紧张异常,而把肌紧张异常视为近端型手足徐动症.

5、阵发性舞蹈徐动症:在以往报道中,此症名称为较多,如运动诱发性癫痫、皮层下癫痫、反射性癫痫、周期性肌张力不全、阵发性多动症、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发作呈阵发性强直样、扭转痉挛样或舞蹈手足徐动样动作,不伴意识障碍.动作、惊跳或焦虑可为诱因或无诱因,可有家族史或散发.

6、抽搐:是一种快速、刻板而重复的不自主运动,集中注意力可以控制一段时间,常见于秽语抽搐综合征.

7、肌阵挛:为一种快速的肌肉抽搐,动作之快颇似受电刺激样.按引起肌阵挛的兴奋灶部分分为3型:

大脑皮质型.

锥体外型.

节段型.值得一提的是其它不自主运动在睡眠中均消失,唯肌阵挛可以不消失.

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要点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1)发病年龄:常可提示病因,如婴儿或幼儿期起病可能为脑缺氧,产伤,胆红素脑病或遗传因素,少年期出现震颤可能是肝豆状核变性;也有助于判定预后,如儿童期起病的原发性扭转痉挛远较成年起病严重致残率高;相反的,老年发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较年轻发病顽固。

(2)起病方式:常可提示病因,如急性起病的儿童或青少年肌张力障碍可能提示药物不良反应,缓慢起病多为原发性扭转痉挛,肝豆状核变性等;急性起病的严重舞蹈症或偏侧投掷症提示可能为血管性病因,缓慢隐袭起病可能为神经变性疾病。

(3)病程:对诊断也有帮助,如小舞蹈病通常在起病6个月内缓解,与儿童期起病的其他舞蹈病不同。

(4)药物如酚噻嗪类及丁酰苯类可引起运动障碍。

(5)某些疾病如风湿热,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可伴舞蹈样动作。

(6)家族史:有诊断意义,如亨廷顿病,良性遗传性舞蹈病,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抽动-秽语综合征等有遗传背景。

2.体检

可了解运动障碍症状特点,明确有无神经系统其他症状体征,如静止性震颤,铅管样或齿轮样肌强直提示帕金森病,角膜K-F环提示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病和肝豆状核变性等除运动障碍,常伴精神和智能损害。

二、鉴别诊断

锥体外系疾病须注意与锥体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相鉴别,后者主要临床特点以瘫痪(肌力减退)为主,一般不难鉴别,另外,不同类型锥体外系疾病之间的鉴别更为重要。

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并不难,根据病史,检查,并要做好疾病鉴别即可确诊,另外,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无论药物或外科治疗,原理都基于对递质异常和环路活动紊乱的纠正。不同类型锥体外系疾病,预后不尽相同。如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严重运动功能障碍或死亡,平均经历10~15年,而原发性书写痉挛症状相当稳定,很少有扩散加重倾向。

小舞蹈病的症状表现及如何诊断

小舞蹈病的症状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在5~15岁的儿童或少年,女性居多。通常呈亚急性起病,早期常有不安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随着不自主运动的日趋明显而引起注意。

一、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一)底节症状:表现为突发、急促、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样不自主动作。常起自一侧肢体,然后波及对侧,有肢症状多较下肢重,偶也可限于一侧,不时的出现手指屈伸,翻举旋臂、踢腿屈膝等动作。面肌的不自主动作可见挤眉弄眼、张口吐舌等,犹如作鬼脸。躯干部肌肉可出现突肤挺胸、脊背歪扭等动作。倘影响吞咽、构音及呼吸肌时可致吞咽、构音障碍及呼吸不规则。以上不自主动作在情绪激动时加剧、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严重者几乎整日不停,影响日常生活和无法行立坐卧。

(二)大脑皮层症状:情绪不稳、易激动,常影响睡眠和休息,严重者可有精神错乱和躁动等。

(三)小脑症状:肌张力明显降低,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动作苯拙,共济失调。

二、全身症状

多数患者在病前或有的在病程中有发热、咽痛、扁桃腺炎、关节疼痛等见风湿症状,心脏受累时可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和杂音。

化验可有血沉增快,抗O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血液某些免疫功能指标异常等阳性发现。脑脊液压力和成分大多正常。半数患者脑电图显示异常,但多轻微。

【诊断】

根据起病年龄,病前或病程中有风湿佐证以及典型神经系统症状,不难诊断。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运动障碍疾病的症状知识您了解了吗?祝您健康

舞蹈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哪些方法呢

根据儿童期急性或亚急性骑兵的小舞蹈症状、肌张力降低等诊断不难。若有风湿病的其他依据,则诊断更容易。

但本病需与抽动秽语综合征、青少年型Huntington舞蹈病、药物性多动症相鉴别。

药物性多动症也可有舞蹈样动作,如用强安定剂的吩噻嗪类、丁酰苯类(氟哌啶醇)等。根据服药史,停药后症状缓解等可予以区别。

舞蹈发作期间,应避光(暗房)内卧床休息,避免圣光、心理等刺激,床垫宜软,以免舞蹈肢体损伤。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和易消化为主。有吞咽困难者以鼻饲。有风湿热依据者可用青霉素、激素或阿司匹林。

舞蹈症状的控制,可用地西泮(安定)5mg或硝西泮(硝基安定)7.5 mg,治疗无效可行局部BNT微创治疗。在特殊肌电图仪以及最新的F波、H反射的引导下,对靶肌肉中的神经肌肉接头部位进行神经与肌肉的剥离,同时采用特定频率的电流刺激神经接头从而阻止部分收缩肌肉的神经递质的释放,最终达到解除肌肉不自主阵挛的作用。

Huntington舞蹈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如果有肯定的舞蹈、智能减退的成年患者诊断不难。如果有家族史者可确诊。但在散发病例仅有舞蹈或痴呆的成年人中则诊断有困难,必须与其他痴呆或舞蹈病的原因鉴别,如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家族性阿尔兹海默症、齿状核红苍白球丘脑下核萎缩等相鉴别。

小舞蹈病的症状

小舞蹈病多发生在5~15岁的儿童或少年,女性居多。通常呈亚急性起病,早期常有不安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随着不自主运动的日趋明显而引起注意。

一、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一)底节症状:表现为突发、急促、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样不自主动作。常起自一侧肢体,然后波及对侧,有肢症状多较下肢重,偶也可限于一侧,不时的出现手指屈伸,翻举旋臂、踢腿屈膝等动作。面肌的不自主动作可见挤眉弄眼、张口吐舌等,犹如作鬼脸。躯干部肌肉可出现突肤挺胸、脊背歪扭等动作。倘影响吞咽、构音及呼吸肌时可致吞咽、构音障碍及呼吸不规则。以上不自主动作在情绪激动时加剧、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严重者几乎整日不停,影响日常生活和无法行立坐卧。

(二)大脑皮层症状:情绪不稳、易激动,常影响睡眠和休息,严重者可有精神错乱和躁动等。

(三)小脑症状:肌张力明显降低,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动作苯拙,共济失调。

二、全身症状

多数患者在病前或有的在病程中有发热、咽痛、扁桃腺炎、关节疼痛等见风湿症状,心脏受累时可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和杂音。化验可有血沉增快,抗O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血液某些免疫功能指标异常等阳性发现。脑脊液压力和成分大多正常。半数患者脑电图显示异常,但多轻微。[1]

风湿病能跳舞吗

可以跳舞的呀,不过呢要注意安全,不要跳太快的舞。适当的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另外多出去散心心情也会好些。

运动才可以有效的改善疾病,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得了类风湿关节炎能 运动吗的结论,那就是得了这样的疾病,人们更应该注意锻炼,运动锻炼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们缓解疾病,不过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力度和时间,还有运动的时候很容易出汗,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这样才能让疾病更好的得到痊愈哦。

风湿性舞蹈病又称小舞蹈病(chorea minor)、Sydenham舞蹈病(Sydenhams chorea),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为急性风湿热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由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致。临床表现为面、手和足快速舞蹈样不自主运动,伴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及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15岁女性多见。青年期后发病率迅速下降,偶有成年妇女发病,主要为孕妇。脑炎、白喉、水痘、麻疹、百日咳等感染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一氧化碳中毒等偶可引起本病。

小舞蹈病 小舞蹈病怎样治疗

方法上,体针为主,头针亦有较好的疗效;在取穴上,多主张用督脉的穴位;在疗效上,病程在半年以内者,痊愈率较高,且远期疗效巩固。除此之外,针灸对偏侧舞蹈病(又称半舞蹈病),也有较好的效果[2]。该病多系脑基底节血管损害所致,舞蹈动作以上肢为重,额面与下肢较轻。

1体针

(一)取穴

主穴:大椎、风府、百会、水沟。

配穴:摇头挤眉加风池、太阳;努嘴弄舌配颊车、地仓;上肢配合谷、内关、郄门;下肢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腹部配中脘。

(二)治法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风府、大椎,应根据患者年龄严格掌握进针深度,风府穴不超过1.5寸,得气即可;大椎穴不超过2寸,宜使针感向上肢或四周传导,如经验不足者,亦只须针至得气。百会、足三里施补法,其余穴位均以提插加捻转手法,施泻法,以针感向四周或远端传导为佳。当症状控制之后,除主穴外,酌情取一个配穴。大椎、风府一般不留针或留针10~15分钟,其它穴位留针60分钟,中间酌情行针1~2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2头针

(一)取穴

主穴:舞蹈震颤区。

配穴: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鬓穴连线)、枕下旁线(枕部,枕外粗隆下方旁开1寸的垂线,自玉枕达天柱)。

(二)治法一般仅取主穴,如未见效,可改用配穴顶颞后斜线,如小脑平衡失调加枕下旁线。舞蹈震颤控制区,用28号1.5寸针,与头皮呈30度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以150~200次/分速度捻转,连续捻转3分钟,休息10分钟,重复2次起针。顶颞后斜线从上向下,以1.5寸针连刺3~5针。枕下旁线,可用1.5寸针向下平刺1~1.2寸。根据症状用抽气法(泻法)或进气法(补法)。抽气法的操作为进针得气后迅速将针提到皮下,再刺至原位,反复提插3~5次;要求提针时力猛,插针时力弱。进气法操作则相反。留针2~24小时后出针。上述方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38例,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7%[5,6]。

3头针加体针

(一)取穴

主穴:舞蹈震颤区、平衡区( 均头穴)

配穴: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太溪、风池。

(二)治法

主穴均用,根据症情酌加配穴3穴。针刺方法同前述,每日1次,疗程时间不限,以症状消失为度。


运动障碍疾病有哪些症状

一、运动障碍疾病常见症状

身体摇晃征、运动不足综合征、弹钢琴指(趾)征、肌张力过高

二、运动障碍疾病症状

基底核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不自主动作。

2.动作缺失或缓慢而无瘫痪。

3.姿势及肌张力异常。

间接通路的功能亢进引起动作缺失与僵直,间接通路的功能不足引起舞蹈症及投掷症;直接通路的功能亢进引起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症或抽动动作,直接通路的功能不足则引起动作缓慢。

三、运动障碍疾病诊断

1.病史

(1)发病年龄:常可提示病因,如婴儿或幼儿期起病可能为脑缺氧、产伤、胆红素脑病或遗传因素,少年期出现震颤可能是肝豆状核变性;也有助于判定预后,如儿童期起病的原发性扭转痉挛远较成年起病严重致残率高;相反的,老年发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较年轻发病顽固。

(2)起病方式:常可提示病因,如急性起病的儿童或青少年肌张力障碍可能提示药物不良反应,缓慢起病多为原发性扭转痉挛、肝豆状核变性等;急性起病的严重舞蹈症或偏侧投掷症提示可能为血管性病因,缓慢隐袭起病可能为神经变性疾病。

(3)病程:对诊断也有帮助,如小舞蹈病通常在起病6个月内缓解,与儿童期起病的其他舞蹈病不同。

(4)药物如酚噻嗪类及丁酰苯类可引起运动障碍。

(5)某些疾病如风湿热、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可伴舞蹈样动作。

(6)家族史:有诊断意义,如亨廷顿病、良性遗传性舞蹈病、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抽动-秽语综合征等有遗传背景。

2.体检 可了解运动障碍症状特点,明确有无神经系统其他症状体征,如静止性震颤、铅管样或齿轮样肌强直提示帕金森病,角膜K-F环提示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病和肝豆状核变性等除运动障碍,常伴精神和智能损害。

小舞蹈病针灸改善

本病的报道首见于1956年[1]。之后虽陆续有一些临床文章,但多为个案。较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则出现于八十年代后期。通过近十年的实践,已经表明针灸对本病有确切的效果。在方法上,体针为主,头针亦有较好的疗效;在取穴上,多主张用督脉的穴位;在疗效上,病程在半年以内者,痊愈率较高,且远期疗效巩固。除此之外,针灸对偏侧舞蹈病(又称半舞蹈病),也有较好的效果[2]。该病多系脑基底节血管损害所致,舞蹈动作以上肢为重,额面与下肢较轻。

关于针刺治疗小舞蹈病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针刺对中枢神经和机体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有关,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大椎、风府、百会、水沟。

配穴:摇头挤眉加风池、太阳;努嘴弄舌配颊车、地仓;上肢配合谷、内关、郄门;下肢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腹部配中脘。

(二)治法

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风府、大椎,应根据患者年龄严格掌握进针深度,风府穴不超过1.5寸,得气即可;大椎穴不超过2寸,宜使针感向上肢或四周传导,如经验不足者,亦只须针至得气。百会、足三里施补法,其余穴位均以提插加捻转手法,施泻法,以针感向四周或远端传导为佳。当症状控制之后,除主穴外,酌情取一个配穴。大椎、风府一般不留针或留针10~15分钟,其它穴位留针60分钟,中间酌情行针1~2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舞蹈症状全部消失,血检正常;显效:痊愈动作基本消失,动作幅度明显减小,血检正常;有效:痊愈动作减少,幅度减小或近期症状好转,但易复发。

共治85例,痊愈74例,显效7例,有效4例,总效率为100%(3,4)。对其中29例治愈者进行随访,3例复发[4]。

头针

(一)取穴

主穴:舞蹈震颤区。

配穴: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鬓穴连线)、枕下旁线(枕部,枕外粗隆下方旁开1寸的垂线,自玉枕达天柱)。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如未见效,可改用配穴顶颞后斜线,如小脑平衡失调加枕下旁线。舞蹈震颤控制区,用28号1.5寸针,与头皮呈30度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以150~200次/分速度捻转,连续捻转3分钟,休息10分钟,重复2次起针。顶颞后斜线从上向下,以1.5寸针连刺3~5针。枕下旁线,可用1.5寸针向下平刺1~1.2寸。根据症状用抽气法(泻法)或进气法(补法)。抽气法的操作为进针得气后迅速将针提到皮下,再刺至原位,反复提插3~5次;要求提针时力猛,插针时力弱。进气法操作则相反。留针2~24小时后出针。上述方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38例,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7%[5,6]。

头针加体针

(一)取穴

主穴:舞蹈震颤区、平衡区( 均头穴)

配穴: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太溪、风池。

(二)治法

主穴均用,根据症情酌加配穴3穴。针刺方法同前述,每日1次,疗程时间不限,以症状消失为度。

(三)疗效评价

本法用于偏侧舞蹈病,共治11例,经5~16次针刺,均获痊愈[7]。

老年性舞蹈病的注意事项

老年性舞蹈病已经很常见了,这样的一种疾病在60岁以上的人中是很常发生的了,这样的疾病一般是有遗传性的,我们要了解老年性舞蹈病的注意事项,特别是要做好科学的护理和合理的饮食。

老年性舞蹈病的注意事项

护理

对风湿性舞蹈病的预防,首先是控制传染源,在学校、单位发现有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病人时,应及时予以足量青霉素G等有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链球菌感染流行。居住拥挤、密切与病人接触是引起链球菌感染的重要条件,因此,改善居住卫生,积极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是预防风湿性舞蹈病的重要环节。舞蹈病用药物治疗也只能是暂时缓解临床症状.

饮食

要注意必需脂肪酸的摄取。必需脂肪酸在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富含,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大豆油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能使血清胆固醇和中性脂肪颗粒乳化变小,并使其保持悬浮状态,从而使血管畅通,营养和氧气源源不断供给大脑。含有卵磷脂丰富的食物有大豆及其制品、鱼脑、蛋黄、鱼子、猪肝、芝麻、山药、蘑菇、花生等。

治疗

治疗原则参照Huntington舞蹈病,选用对抗多巴胺能药物或多巴胺受体抑制剂。

1.对抗多巴胺能药物或多巴胺受体抑制剂

主要治疗药物有丁酰苯类药物中的氟哌啶醇和吩噻嗪类药物氯丙秦、奋乃静等,可以阻滞多巴胺受体。苯酰胺类药物如硫必利(泰必利)有抗多巴胺能的作用。

2.提高胆碱的含量

毒扁豆碱可抑制中枢胆碱酯酶的活性,阻止胆碱的降解,可改善舞蹈样运动。

3.其他

可辅助应用神经系统促代谢药物、维生素类和能量合剂等。抗自由基、抗氧化和抗细胞兴奋毒性治疗可能也具有一定的疗效。此外,加强肢体功能训练,进行心理治疗也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若为血管性疾病所致,可配合改善脑血液循环治疗。

大家对老年性舞蹈病的注意事项应该都知道了吧,要能够及时的去预防这样疾病的出现,特别是平时都应该定期的去做体检,也利于尽早的去放心一些疾病,如果发现了存在的一些疾病也能够更好的去治疗,避免一些危害。

小舞蹈病应该如何预防

小舞蹈病应该如何预防?

小舞蹈病是风湿热在脑部的常见表现,大约1/4患者在病前已发生风湿热如关节痛、频繁喉痛、皮肤红斑、风湿性心脏病。约1/2在病中或日后出现多种风湿热现象。因此防治风湿热是关键。本病由于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儿童可表现为注意力分散,不安宁,学习成绩退步,肢体动作笨拙等而被家长及教师误诊为有神经质或顽皮,故应引起注意。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运动障碍疾病的预防知识您了解了吗?祝您健康

小舞蹈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诊断

根据起病年龄,典型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肌力减退等症状,诊断并不困难,如有急性风湿病的其他表现(关节炎,扁桃体炎,心脏病,血沉增快等)则诊断更可肯定。

有25%~30%的小舞蹈病患者,既无风湿热的其他证据,又无其他少见的可以引起舞蹈病的原因,这些患者实际上仍属风湿性舞蹈病,不过舞蹈样动作是风湿热的首现症状而已。

鉴别诊断

须注意与其他病因舞蹈病及类似症状疾病鉴别:

1、习惯性痉挛:也称习惯性动作,多见于儿童,无风湿病典型症状,特点是动作刻板式重复,局限于同一个肌肉或肌群,无肌力,肌张力异常及共济失调等。

2、先天性舞蹈病:舞蹈样动作可作为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多在2岁前发病,较小舞蹈病早,常伴智能障碍,震颤和痉挛性瘫痪等。

3、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见于儿童,表现快速,刻板的反复不规则多发性肌肉抽动,常累及头面部,颈肌群和咽喉肌,还有发怪声或吐脏话。

4、Huntington舞蹈病:多见于中年以上,除舞蹈动作,常有遗传史和痴呆,少数儿童期发病者多伴肌强直。

5、扭转痉挛:常见于儿童期,有时扭转痉挛动作较快速可误认为舞蹈样运动,儿童期扭转痉挛常持续存在,无自限性,肢体扭动时肌张力增高,停止时正常。

6、肝豆状核变性:多在青少年时起病,也可表现有舞蹈样不自主动作,但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有铜代谢障碍以及家族遗传史等可资鉴别。

相关推荐

女孩应该学什么舞蹈

不以舞蹈为终身职业,那么,学舞蹈是不分年龄的.你觉得你的气质不够,没关系,找到方法就可以提高.建议你学国标舞(摩登舞+拉丁舞),国标舞最能培养人的气质.在练学国标舞时,老师是不停的告诫和提醒大家:在跳舞一开始,就进入状态,摆好姿势,自始至终保持挺胸收腹,提气上生。跳舞从小学,最好别超过10岁,不骨头硬了,练起来会很辛苦的,很难坚持下去!~我也觉得你应该买的背背佳..直起身子,抬起头走路

健康时尚了解有氧舞蹈

1、有氧舞蹈有氧舞蹈(aerobicdance)是配合音乐有节奏地舞动的有氧运动,有氧舞蹈一方面能消耗较多热量,一方面能把许多舞蹈动作健美操化,通过有氧健美操的锻炼形式,反复或进行组合练习 。有氧舞蹈动作不象健美操动作比较操化,有氧舞蹈有许多风格,其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紧密,锻炼时能达到愉悦身心,同时,人的创造想象、表现和艺术修养等综合能力都能达到提高。2、比较流行的有氧舞蹈种类:有氧舞蹈根据动作、音

孩子几岁可以学舞蹈

孩子学舞蹈不宜太早生活中,不少家长都怀着通过学习舞蹈改变孩子气质的心愿,有的家长把刚走明白路的三四岁的孩子送去舞蹈班。其实在医生眼里,很多成人后天的脊柱伤,都跟小时候的不当运动有关,学习舞蹈并非越早越好。因为舞蹈毕竟是对身体能力的训练,太早进入舞蹈训练对于小孩子的肌肉和骨骼发育不利。专家建议4周岁开始学舞蹈是最科学的年龄。作为业余爱好,儿童舞蹈对孩子的身体条件求并不高,只没有严重的身体缺陷,都

扭转痉挛怎样诊断

诊断点诊断根据病史、特征性不随意扭转和异常姿势诊断并不困难,诊断本病必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性肌张力障碍。肝豆状核变性、脑炎后是出现此种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药物诱发的多动症亦很常见,应详细询问发病前有无服药史。发病前正常发育史、缺乏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正常对诊断本病也很重,30岁以前起病的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应进行DYTl等遗传学检测。CT和MRl检查:基底节呈低密度或信号异常

了解有氧舞蹈 完美身材曲线

1、有氧舞蹈有氧舞蹈(aerobicdance)是配合音乐有节奏地舞动的有氧运动,有氧舞蹈一方面能消耗较多热量,一方面能把许多舞蹈动作健美操化,通过有氧健美操的锻炼形式,反复或进行组合练习。有氧舞蹈动作不象健美操动作比较操化,有氧舞蹈有许多风格,其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紧密,锻炼时能达到愉悦身心,同时人的创造、想象、表现和艺术修养等综合能力都能达到提高。2、比较流行的有氧舞蹈种类:有氧舞蹈根据动作、音乐

学拉丁舞注意什么

1、不包办代替现在孩子学舞蹈,家长像侍候什么似的,穿舞蹈服、舞蹈鞋等,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的良好习惯。2、批评过多有些家长用自己的标准去求孩子,总觉得孩子不够好,进而批评。但是批评过多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和兴趣。舞蹈老师建议对于刚刚学习舞蹈的小朋友来说,赞美的力量永高于批评。3、不斥责打骂家长不能急躁,知道孩子也想把舞蹈学好。有一点差错就指责训斥,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提不起精神来。4、不

跳舞会影响发育吗 跳舞注意什么

1、饭后不立即跳,饭后休息40分钟左右开始跳舞较为适宜,否则可能导致胃肠痉挛,发生腹痛,久而久之可引起胃下垂。2、舞蹈前热身。无论进行什么舞蹈,在舞蹈之前我们应该一下热身。热身可以让身体的循环更加顺畅,主以拉筋和活动关节为主。这么的目的除了是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练习状态,更重的是避免在运动中受伤。练习舞蹈重点是动作到位,而对于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来说,如果热身得不够好,不但会影响到动作的准确

怀孕5个月能跳舞吗

孕妇舞蹈一般在孕中期进行,一般在怀孕4个月以后,胎儿稳定的情况下孕妈妈就可以尝试跳孕妇舞蹈了,每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如果中间觉得累及时进行休息。孕妇怀孕3-4个月是流产的危险期,不宜剧烈运动,也不适合跳孕妇舞蹈,所以跳也应该尽量避开这个危险阶段。对于有过特殊流产史的孕妇和有宫颈松弛症的孕妇来说,这段时间更注意保胎,尽量卧床静养。孕妇舞蹈最好每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如果中间觉得累及时

如何诊断抽动症

1.短暂性抽动障碍 ①起病于18岁之前;②有单个或多个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常表现为简单运动抽动;③抽动天天发生,一天多次,已持续两周,但不超过12个月;④除外Tourette 综合征、小舞蹈症、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或药物所致。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①起病于18岁之前;②以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主临床表现,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③抽动常一天多次,可每天或间断出现,抽动持续时间一年以上,

如何培养宝宝学舞蹈的兴趣

1。可以多带孩子去看一些好看的舞蹈节目,尤其是同龄孩子表演的舞蹈节目。孩子的好奇心都是很强的,当他看到同龄的小朋友们跳舞的时候,会对舞蹈产 生一定的好奇心。这个时候家长在旁边说一些推波助澜的话,比如“小朋友们跳得真好看”、“是你会跳舞给妈妈看就好了”之类的话,会激起孩子强烈的自尊心 与好强意识,从而产生一定学舞蹈的想法。2。多让孩子与正在学舞蹈的同龄孩子一起玩耍,孩子都是具备一定的“群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