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髎在哪个位置 次髎的治疗手法
次髎在哪个位置 次髎的治疗手法
针刺方法:次髎穴,一般直刺1—1.5寸。
具体应用:1、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骶部;2、直刺2寸左右,使小腹内有热感,用以治疗经带诸疾;3、直刺2寸左右,使针感向会阴部放散,以治疗遗精,阳痿;4、直刺2寸左右,使针感向尾骶部放散,以治疗肛肠疾患。
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按摩手法:次髎穴最好采用叩击,将手握一个空拳,用拳背这个位置去叩击腰骶部,双手可以同时叩击,叩击的力量一定要大点,有明显的声音出现,刺激它,才可能通过骶神经孔,传递到盆腔里面去,来刺激里面的脏腑。
盆腔炎拔罐位置图片 盆腔炎拔罐位置
带脉穴:属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可调冲任,理下焦,除湿热。
位置: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肚脐水平线的交点。
中极,曲骨:为任脉经穴,通于胞宫,具有调理冲任,理气活血,清除湿热的作用。
中极位置:腹部正中线脐下4寸。曲骨:中极穴下1寸。
秩边,次髎:位于腰骶部,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为止痛效穴。
位置:秩边位于腰骶部臀沟旁开3寸,次髎位于骶部第2骶骨孔。
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有健脾胃,益肝肾,理气血,祛湿热之功效。
位置: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产后腰腹痛的对症按摩法
许多产后的新妈妈会出现腰腹痛的症状,按摩法对于气血不通、肾气不足、湿寒侵袭、过度劳累等原因造成的产后腰腹痛有较好的疗效。按摩取穴以活血通气、固肾除湿为主要方向,可选择的穴位也十分丰富,比如中脘、肾俞、三阴交等。
产后腰腹痛按摩的主要部位集中在腹部和腰背部,按摩时用手掌轻轻按摩小腹部,再用手掌由上向下推揉小腹,反复进行5遍。
重点按摩中脘穴、中极穴,用时各1分钟。背部,主要按摩的穴位有八髎穴、肾俞穴等,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大。
三阴交穴是女性比较重要的穴位,经常按摩可以缓解妇科疼痛。
推荐穴位
按摩神阙穴
位置:肚脐中央。
按摩方法:手掌心置于神阙穴上,以脐为中心,轻柔而缓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3分钟,以腹部有热感为度,在饭后小时施行按摩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肚脐周围冷痛、痛经、不孕等。
按揉八髎穴
位置:在骶椎上,分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个穴位,分别在第1、2、3、4骶后孔中,合称“八髎穴”。
按摩方法:用掌揉法或擦法自上而,下揉擦至尾骨两旁约2分钟,局部按压有酸胀感为度。
祛病功效:治疗产后腰腹痛等病症。
按揉三阴交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
按摩方法:取坐位,小腿放于对侧大腿上,用拇指按于三阴交穴,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腰腹部隐痛、产后恶露异常、失眠、高血压等。
次髎在哪个位置
次髎穴的位置位于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月经不调痛经怎么办 穴位按摩调理
位置:肾腧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取坐位成立位。双手中桁分別按于两侧肾俞穴上,用力按楗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指关节突按揉穴位,擦至局部有热感为佳。
功效:此穴对月经不调痛经、腰酸腿痛有较好的疗效。
位置:八髎穴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去坐位,用长肉发或擦法子上面下肉擦至尾骨两旁2分钟,使局部有酸胀感。
功效:此穴位对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
次髎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次髎穴简易取穴方法
位于腰骶部,先找到第5腰椎,垂直向下数2个突起骨,找到第2骶骨,在其后正中线与髂后上棘相交处即是。
中髎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中髎穴的位置:位于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
1、缓解治疗腰痛、便秘、泄泻、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等。
2、中髎穴的功效: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白环俞怎么找 白环俞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在第3骶椎下1横指,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是穴。
深度:针0.7-1.0寸,留20分钟,温和灸10-20分钟。
功能:调理下焦,温经活路。
主治:疝气,遗精,遗尿,月经不调,腰骶疼,坐骨神经痛,男女生殖系统疾病。
配穴:配关元穴治疗腰骶部冷痛,遗精;配次髎治疗月经不调。
月经期间外阴瘙痒怎么办 按摩治疗
位置:把肚脐和耻骨联合连线分成五等分,耻骨联合上一等分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或中指按压中极穴1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再逆时针按揉1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功效:次穴位可以治疗带下病、闭经、月经不调、痛经、阴部瘙痒等。
位置: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按摩着用一手紧贴骶部两侧穴位处,自伤而下揉擦至尾骨两旁约2分钟,以补补按压酸胀为度。
功效:次穴位可以治疗阴部瘙痒、盆腔炎、腰骶部疼痛、痔疮等。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先顺时针按揉血海穴1分钟,然后逆时针按揉1分钟,以局部算账为宜。
功效:此方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阳、膝关节疼痛、荨麻疹、湿疹、皮肤粗糙、皮肤瘙痒等症状。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按摩着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三阴交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次穴位可以调节女性全身内分泌代谢,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阴痒、阴痛等症状。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小腿稍微撇开,按摩着站于一侧,用中指顺时针按摩蠡沟穴2分钟,然后逆时针按揉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佳,左右腿交替进行。
功效:此方可以治疗阴部瘙痒、盆腔炎、阴道炎、带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