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揉板门正确手法图片 揉板门手法

揉板门正确手法图片 揉板门手法

位置:拇指根下方的大鱼际处。

手法:拇指端在患儿的大鱼际中点处,先顺时针按100次,再逆时针按100次。

婴幼儿腹泻推拿手法 婴幼儿伤食泻推拿手法

主证: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擦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方义: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治疗宝宝腹胀的有效按摩方法

一、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

1、揉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

2、按揉天枢穴2分钟。

二、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舌苔厚腻。常用手法:

1、退六腑300次。

2、按揉丰隆50次,脾俞穴1分钟。

三、脾虚型:腹部胀满,不欲饮食,喜温喜按,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

1、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00次,揉板门50次。

2、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3、捏脊5~10遍。

揉板门正确手法图片 板门操作正确手法

可用揉法或推法,用拇指螺纹面揉按本穴,也可用推法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正称横纹推向板门。

操作次数:100-300次。每天坚持推揉2-3次。

小儿推拿揉板门作用 揉板门和清板门有什么区别

揉板门主要是用大拇指指端在大鱼际平面重点做顺时针的按揉;有温中和胃散寒的作用。

清板门则是从手腕横纹桡侧向大拇指指根推,又称为清胃经。清板门能清中焦脾胃的湿热,有和胃降逆,泻胃火的作用。

两点区别在于,揉板门手法温和,清板门属于清泄法,在临床中使用穴位时,要分清病症,根据症状配合使用穴位推拿,才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婴儿腹胀按摩手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妈妈用中指端揉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

(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揉水分穴1分钟。

(3)按揉足三里穴2分钟。

2、随症加减

(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揉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

②按揉天枢穴2分钟。

(2)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退六腑300次。

②按揉丰隆50次,脾俞穴1分钟。

(3)脾虚型:腹部胀满,不欲饮食,喜温喜按,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00次,揉板门50次。

②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③捏脊5—10遍。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妈妈用拇指运内八卦100次,推板门200次。

(2)患儿仰卧,妈妈用大鱼际(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顺时针摩中脘5分钟,然后分腹阴阳50次。

(3)按揉天枢、脾俞,足三里穴各1分钟。

给宝宝揉板门左手还是右手 宝宝可以每天揉板门吗

可以。

揉板门是小儿推拿的一种绿色安全疗法,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来刺激穴位,使小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来调整脏腑功能,防病保健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服用药物,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操作过程要持之以恒,要坚持1个月左右才能看到好的效果,通常是每天都进行针对性的推拿按摩,以不断巩固疗效,如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主治厌食、疳积、腹胀等症。

鹅口疮中医改善

1、心脾郁热型

【主症】口腔粘膜布满白屑,白屑周围红晕较甚,伴心烦口渴,面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200次,清心经加至500次。②推下七节骨300次。③按揉心俞、脾俞各1分钟。

2、脾虚湿盛型

【主症】口腔粘膜布满白屑,周围红晕色淡,伴面色白,身体瘦弱,四肢欠温,口唇色淡,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常用手法加①摩中脘5分钟。②补脾经300次,揉板门加至100次。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④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常用手法

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2、清肝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揉小天心50次。

3、患儿俯卧,家长以手掌蘸少许麻油,沿脊柱两侧以小鱼际着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热为度。

4、清胃经50次,揉板门50次,然后,从横纹推向板门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钟。

新生儿吃多了消化不良怎么办 按揉推板门穴

位置: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手法: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时,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小儿推拿揉板门有什么作用

小儿推拿揉板门作用

推拿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功能主治:小儿腹泻,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呕吐,恶心,消化不良,厌食,呕吐,盗汗等症。

板门位置:拇指根下方的大鱼际处。

手法:拇指端在患儿的大鱼际中点处,先顺时针按100次,再逆时针按100次。

中医教你用按摩治疗宝宝呕吐

按摩手法一

准备:宝宝采取仰卧位。

具体手势: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接着,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

接下来宝宝转为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以上按摩手法,根据宝宝的症状轻重加以适量增减。

例如宝宝患有感冒,可适当追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推揉太阳穴50次。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

宝宝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可适当追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捏脊5~7遍。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

宝宝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可适当追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手法二

准备:宝宝采取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

具体手势: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以上按摩手法,根据宝宝的症状轻重加以适量增减。不同类型类型的不适可参照下面的内容增加部分穴位的按摩。

宝宝伤食,可适当追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

宝宝脾虚,可适当追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

宝宝湿热体质者,可适当追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

小儿呕吐两种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2)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

2.随证加减:(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②推揉太阳穴50次。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②捏脊5~7遍。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3)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常用手法加: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③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1)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2)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

2.随证加减:(1)伤食者,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2)脾虚者,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3)湿热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4)寒吐者,加推三关300次,横擦背部以热为度。

按摩解决婴儿腹胀问题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中指端揉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

(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揉水分穴1分钟。

(3)按揉足三里穴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揉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

②按揉天枢穴2分钟。

(2)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退六腑300次。

②按揉丰隆50次,脾俞穴1分钟。

(3)脾虚型:腹部胀满,不欲饮食,喜温喜按,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00次,揉板门50次。

②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③捏脊5~10遍。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拇指运内八卦100次,推板门200次。

(2)患儿仰卧,家长用大鱼际;顺时针摩中脘5分钟,然后分腹阴阳50次。

(3)按揉天枢、脾俞,足三里穴各1分钟。

相关推荐

小儿积滞推拿 乳食内积小儿推拿

治则:消食导滞,调理脾胃。 推拿处方:补脾经,板门,清大肠,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推腹阴阳,天枢。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和中,清大肠,推四横纹以消食导滞;分推腹阴阳,天枢以调和气血。

小儿呕吐中医推拿疗法

临床表现 1.寒吐 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吐物酸臭不甚,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迟,指纹色红。 2.热吐 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粘滞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3.伤食吐 呕吐酸溲频繁,口气臭秽,胸闷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脉滑实,指纹色紫而滞。 中医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祛邪和胃,降逆止呕。 2.手法处方:调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板门,运内八卦,中脘,摩腹,天突,推天柱骨。 3.方义:调脾

护理宝宝腹胀的按摩法

A、如何缓解宝宝腹胀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中指端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 (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水分穴1分钟。 (3)按足三里穴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 ②按天枢穴2分钟。 (2)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退六腑300次。 ②按丰隆50次,脾俞穴1分钟。

给宝宝板门左手还是右手

一般为宝宝的左手。 给宝宝板门,需要家长用左手托住宝宝左手,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然后用右手拇指或食指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上100-300次,称为板门,其操作步骤是从虎口到掌根横纹划一直线,取中点,以拇指尖点住筋头状物,顺时针旋;而以右手拇指桡侧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100-300次,可以用于止泻,称为补板门;以右手拇指桡侧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可用于止吐,称清板门

小儿推拿治疗呕吐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4)、以拇指端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2、随证加减 (1)、伤食吐型:呕吐频繁,口气臭秽,呕吐物常伴未消化的乳块或食物残渣,大便量多,气味酸臭,或溏或秘,腹部胀满,吐后则舒,嗳腐厌食,矢气恶臭,舌质淡,苔厚腻。 常用手法加: a、清脾经100次,板门300次。 b、清大肠20O次,退六腑100次。 c、以指点中脘穴1~3分钟。 (2)

儿童泄泻怎么办

风寒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外劳宫,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龟尾,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脐,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脐,龟尾能促进止泻。 湿热型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龟尾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龟尾能止

婴儿腹胀如何缓解

按摩方法一 :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中指端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 (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水分穴1分钟。 (3)按足三里穴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 ②按天枢穴2分钟。 (2)痰阻型:腹胀满闷不舒,倦怠乏力,或咳嗽吐痰,痰粘不爽,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退六腑300次。 ②按丰隆50次,脾俞穴1分钟。 (3)脾虚型:腹

小儿食积呕吐怎么推拿

小儿食积呕吐的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治法:消食导致,和中消食。 推拿方法:补脾经,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板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摩胃俞,脾俞,分腹阴阳,赤凤摇头。 推拿方解:中脘,板门,天枢,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摩胃俞,以消食导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可理气调中,消胀除满;补脾经,摩脾俞,按足三里,可成健脾和胃之用。

板门推拿的作用与好处

板门推拿分为清板门板门板门性质比较温和,主要作用是调理食欲不振、厌食、嗳气、食古不化等症状;而清板门性质寒凉,属于清法泄法,能清中焦脾胃的湿热,有和胃、降逆、泻胃火的作用,从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以止泻,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

婴儿腹胀如何缓解

婴儿出现腹胀的症状时候一般都会寝食难安,凄厉的哭声更是让妈妈们心痛万分。但是妈妈们不要慌,宝宝出现腹胀的情况时,除了带宝宝去看医生外,妈妈还可以给宝宝做一下按摩来缓解。 按摩方法一 :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中指端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阴阳30次。 (2)患儿仰卧,摩中脘5分钟,点水分穴1分钟。 (3)按足三里穴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食积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腹痛拒按,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板门50次,清大肠200次。 ②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