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的9大育儿误区,总有一条坑过你! 误区六就算天再热,也不能吹空调
夏季常见的9大育儿误区,总有一条坑过你! 误区六就算天再热,也不能吹空调
很多人认为吹空调非常容易造成宝宝着凉、生病,所以即便天气热到不行也坚决不开空调。
但其实,大热天不吹空调闷在室内,谁都会不舒服。而且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本来就比大人弱,往往会比大人更加难受,而且危害更大。既影响睡眠不利于生长发育,又容易长痱子,还容易中暑。所以空调是可以开的!
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把室内温度调在26度左右,让室内外保持5-7度的温差;
第二,空调不能对着宝宝吹;
第三,定期清洁,定时开窗通风。
如果实在担心宝宝会着凉,可以穿上棉质、薄款的连体衣。
夏季贪凉有四个误区
夏天气温正高,很多人都十分贪凉,虽能享一时的凉爽,却不知道这样损害健康,以下这些方式便是最常见的消暑误区。
误区一:大量吃冷食。炎热的夏季,吃冷食是人们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尤其是冰淇淋、冷饮和冰镇西瓜,因为清凉爽口备受欢迎。很多人夏天胃口不佳,常捧着一大个冰镇西瓜,用来代替晚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医师姜良铎指出,西瓜本身性偏寒,且体积大,通常人们一次吃的量也比较多,因此对人体阳气的耗损也更大。姜良铎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呈向外扩散的趋势,体内阳气比起其他时期相对不足。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生冷食物,会对人的阳气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张湖德提醒,过多的生冷食物使体内聚集了过多的寒气,容易导致秋冬季得病。
误区二:休息太贪凉。夏季的晚上,很多人光着膀子在街上溜达;整夜开着空调睡觉;甚至觉得在床上太热,干脆在地上铺个凉席。这些都是人们常见的行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行为极易使身体遭受风寒,损伤阳气。夏季人体毛孔张大,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这时开空调、睡地板都会使寒邪更容易进入体内,因此不要一味追求凉快。
误区三:运动后立即冲凉。夏日适当的运动可以将体内部分“寒邪”和“湿毒”排出体内,但运动后的燥热、流汗也往往让人难以忍受,不少年轻人会用冲凉水澡来降温。“但这会让更多的‘寒邪’进入体内。”姜良铎说。张湖德则表示,人体对温度的适应是需要过程的,一下从高温到低温会使人体受到刺激,不要说用凉水冲澡了,运动完用凉水冲头甚至冲脚都会使湿寒进入体内。另外,运动完后也不要马上吹空调,因为这样做同样会加重体内的湿寒。
误区四:不同人群无需特别照顾。夏天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一家人吃同样的食物,老人孩子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脾胃受寒的现象,而其他家庭成员并无大碍。有时,同样在家中吹空调,女性也比男性表现的更易受凉。张湖德认为,人与人体质是不同的,所以对抗寒气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青壮年阳气相对较重,而老人和小孩则体质稍差,易受到“寒邪”的侵扰。而女性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寒邪”和“湿气”也会经常侵扰她们。因此体质较弱、阳气本身就不足的人群,也就更易受凉,更应该小心寒邪侵体。
孕妇注意事项
误区一 产妇不能吹风
刚生完宝宝的王女士一回到家,婆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门窗关紧,空调、风扇不许开,“就像蒸桑拿”,王女士苦不堪言。
专家介绍,按中国旧风俗,产妇在月子里需要避风。但在炎炎夏日里,室温与人的体温接近或稍高,如按传统的门窗紧闭或是盖厚被子的做法,体弱的产妇或是婴儿容易因此受热、中暑。
专家提醒说,“避风”避的是过堂风(门窗对流),但要经常通风换气,尤其在夏季,居室尤应透气凉爽,以防中暑。可适当开风扇或空调,但要避免强风直吹产妇和宝宝,产妇最好穿着长袖、长裤,以防感冒。
误区二 坐月不能洗澡、洗头
刚生了儿子的吴女士回家后跟妈妈吵架了,只因妈妈说产妇要在一个月后才能洗澡、洗头,这让爱干净的吴小姐受不了。
“传统上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能洗澡或洗头,这是一个误区。”其实产妇在产后一天可淋浴,产褥期应常洗头洗澡,但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5-10分钟以内,水温保持在38℃以上。要避免盆浴,以免脏水流入阴道内发生感染。产妇在此期间,吃的东西较多,特别要注意口腔卫生,每天勤漱口刷牙,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
护理育儿误区令宝宝更易生病
带大孩子不容易,孩子的成长过程总会遇到点小病小灾的。家长除了要平时多做好疾病知识的学习外,还要避免一些常见护理孩子的误区。
几大育儿误区令孩子更易生病
宝宝眼屎多、口气重、大便硬、舌苔厚、喉咙痛,是“热气”的表现?错!儿科医生指出,和成人不同,年幼宝宝多体质虚寒,出现上述症状时,往往是消化不良的反应。但儿科门诊所见,90%的广东年轻父母会给孩子喝七星茶、马蹄水来清热,导致症状加重。医生指出,三大育儿误区令宝宝更易生病。
“何时穿”比“穿多少”更重要
传统育儿观认为,宝宝体质娇弱,不耐天气寒凉,应该比成人穿得多一些,免得着凉生病。“这也是一大误区,很多孩子生病的原因恰恰是穿得太多!”专家说,以最近门诊所见为例,家长穿一件长袖T恤,很多就诊的幼儿身上却套了三四件衣服。
专家说,穿得太多,发出的汗被捂在身上,容易出皮肤病,宝宝免疫力下降,更有可能诱发消化和呼吸系统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以三岁为界,三岁以上的孩子穿衣与大人持平,小于三岁比大人多穿一件足够。
比“穿多少”更重要的是,家长更应掌握“何时穿”。专家说,许多年轻父母无法做到给孩子及时加减衣服,宝宝早上、中午和晚上穿衣需灵活增减,可根据孩子脸色是否发红、手是否发凉等判断,别等到孩子喊热才脱衣。
九成病娃被父母当“热气”医
“孩子来看病,一问有什么问题,十个家长有九个会说‘有热气’。再一问,来医院前已经喝过‘七星茶’、苦瓜干、马蹄水等清热。其实,这是一个最大的育儿误区。”专家说,家长根据自己患病的经验,觉得孩子有眼屎、嘴红肿、有口气重、舌苔厚、便秘、容易喉咙痛,都是“热气”的表现。
“如果成人出现这些症状,怀疑是‘热气’,这倒没错,但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影,体质跟成人不同。”专家说,中医认为,幼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阳气不足,体质虚寒,用药宜温,而不是一味清热。
宝宝出现类似“热气”症状,往往和脾胃不足、消化功能不好有关。如今的家长担心宝宝营养不足会影响发育,但结果适得其反,宝宝常因喂养过头而出现积滞,使得消化系统出问题。
专家建议,遇到上述情况,首先要消食导滞。广东家长爱用来对付“热气”的玉米红萝卜水、西洋菜干汤、马蹄水、菊花茶、小儿七星茶、苦瓜干、火龙果等食疗法,性多寒凉。宝宝吃了,虽然马上就能排便,但由于肠胃功能受损的问题没有解决,以后还会反复便秘。此外,遇到孩子咳嗽感冒,家长也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喝凉茶,以免阳气受损。
夏天给宝宝降温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给宝贝穿的少,甚至光屁股
一般来说,夏季衣服覆盖面积越小,身体散热也越快,因而愈觉得凉爽。但盛夏酷暑时就不要这么做了,如果气温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此穿的越少反而会感觉更热。妈妈们给宝贝穿短衣短裤就好,轻易不要让宝贝光屁股。
误区二:给宝贝多吃冷饮
冰冰的饮料、甜甜的雪糕在炎热的夏天食用确实是一种享受,但却不能过量食用,否则会影响宝贝的身体。造成胃肠功能的紊乱、诱发咽喉部炎症、降低食欲等。
误区三:长时间吹空调
有些父母为了防止宝贝中暑,长时间的让宝贝呆在空调房里,这样反而不利于健康。长时间的呆在空调房里,不仅会损害宝贝的神经功能,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还容易让宝贝患上“空调病”,即头痛、头晕、失眠、胃肠不适、乏力身倦,还会有类似着凉感冒的症状,甚至降低抗感染能力。
误区四:电风扇直接吹
很多妈妈会认为,电风扇不像空调,宝贝可以直接吹,也会给宝贝造成伤害。会使宝贝出现打喷嚏、流鼻涕、乏力、头痛、头晕、失眠、肩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要学会科学使用电风扇。电风扇在使用时,不宜直吹和距离太近,宝贝大量出汗时,不要静坐猛吹。
误区五:宝贝大汗淋漓时洗澡
炎夏,许多妈妈带宝贝外出活动后,在宝贝满头大汗时就急着给宝贝洗澡。要知道,这种做法十分危险。这是因为宝贝出汗时,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这时洗澡如果水温不当可能会使宝贝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高热症,甚至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正确的方法是要等宝贝无汗或自然干后再给宝贝洗澡。
当心误入夏天保健六大误区
误区一:穿得越少越好 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误区二:太阳镜颜色越深越护眼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容易受到损伤,反而起不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专家建议,镜片应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佳,这样,不但可抵御紫外线照射,而且视物清晰度佳,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小。
误区三:夏天喝啤酒能解暑 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易疲乏,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会持续不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误区四:夏季晨练越早越好 据专家研究,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树林、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的地方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误区五:空调保持恒温状态 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命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致于经常感冒或患其它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空调也是一种保健品,整个居室的温度应不断变换,但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之间。
误区六:冷水浴舒服 夏天“快速冷却”的冷水浴,常常会使人“快活一时,难受几天”。因为夏季人们外出活动时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而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夏季常见的9大育儿误区,总有一条坑过你! 误区二夏天易上火,要多喝水
天热多喝一些水没毛病,但是也要讲究年龄。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六个月之前(未添加辅食前),是没必要额外喂水的,因为不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它都含有丰富的水分!母乳和配方奶里含的水分有87%,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
所以宝宝是否需要喝水,可以观察宝宝的小便,若尿液少、偏黄,那就说明宝宝摄入的水分不足,需要增加喝水量。若宝宝的小便次数和颜色正常,可让宝宝少量多次饮水。另外宝宝若有急性失水现象,如急性腹泻、剧烈呕吐等,一定要及时为宝宝补水,以免造成脱水。
夏季防暑降温一定不能有8个误区
误区一:少穿衣服才凉快
盛夏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散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否则不利于皮肤散热。
误区二:多喝啤酒能解暑
夏天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热乎乎”的感觉会不断持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所以,饮啤酒应该适量。
误区三:空调保持恒温状态
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使人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它疾病。居室变化的温度幅度,应控制在3℃到5℃之间。
误区四:冲凉能使人更舒服
大汗淋漓时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因此夏季冲凉应该选择温水,温水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误区五:太阳镜越黑越好
很多人在夏季都喜欢戴太阳镜来保护眼睛,有的更是戴上黑色的墨镜。由于镜片颜色过深,除了严重影响能见度之外,对眼睛也极易造成伤害。因此选择太阳镜时,镜片应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并且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
误区六:贪食冷藏西瓜
常见现象:夏季是盛产西瓜的季节,有人为了解渴,喜欢食用长时间冷藏后的西瓜。
专家解释道,食用长时间冷藏后的西瓜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如果人们不加节制地食用冷藏西瓜,口腔内的唾液腺、舌味觉神经和 牙周神经都会因冷刺激而处于麻痹状态,不但难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还会伤及脾胃。特别是儿童以及中老年人,消化能力较差,食用冷藏的西瓜还会引起厌食、呕吐、腹泻等。
误区七:室内也涂防晒霜
常见现象:夏季太阳辐射比较强,紫外线强度也较高。女性朋友通常会选择一些防晒霜,即使在没有晒太阳的环境下也会涂抹。还有的人一天内多次使用洗面奶,以清洁脸部。
专家认为,人体皮肤如果长时间接触防晒霜,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果是在室内或者在没有晒太阳的环境下,可以不用防晒霜的尽量少用。在室外的话,最好选择防晒霜和太阳伞并用。洗面奶通常在晚上睡前使用就可以了。
误区八:太热了,光膀工作可降温
错误示范:一些在室外工作的人,图凉快会光着膀子,全身晒得黝黑发亮,其实这样不仅不凉快,还会因紫外线照射被晒伤。
夏季减肥容易走进的误区
夏季减肥容易走进的误区
空调:调节热量机制受阻
因为炎热的季节,大家都不原因出门,每天都喜欢在空调房中呆着。因为长期呆在室温20℃左右的环境中,身体新陈代谢速度变得缓慢,身体能量的消耗也变少了,在一定程度上这很容易长胖哦!室内空调温度最好设定在27℃上下,尽量的和室外的温度想接近,增加身体组织消耗脂肪的活性。吹冷气一段时间后,那么一定要到常温的地方活动一下,这能够很好的帮助代谢脂肪,保持好身材。
荷尔蒙:控制饥饿感
科学家们研究证明,身体中所含的瘦素,也被人们称之为抗肥胖因子,这属于一种降低饥饿感的主要激素,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控制人们对于食物的过分喜爱,而身体内缺乏瘦素的人喜欢所有的食物,而且吃的非常多,那么最终就成为了难看的胖子了。
感冒:病毒可增加脂肪
研究人员数据显示,感冒和喉咙发炎的病毒可以导致肥胖。在实验中,感染了一种特殊的腺病毒的小鸡和老鼠,比正常的小鸡和老鼠,其体重增加的速度快很多倍。这足矣证明,感冒看不能拖延哦!
饮食:仍是胖瘦关键
饮食这绝对是影响身体重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多数人长胖,其实很大部分是因为食物中的高热量导致的。每周减肥2磅(约合0.91公斤),你需要每天少摄入500卡路里的热量。其实大家完全可以通过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和增加运动等结合在一起。
缺觉:肥胖可能性最大
睡觉者每天在4小时以下的人,这比正常的让你肥胖几率增加了很多。这足矣证明睡眠和调节食物摄取量的各种神经纤维有关系”,睡眠不足和人体内的抗肥胖因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环境之中,这很容易导致肥胖的危机哦!
夏季减肥容易走进的误区,要想减肥,那么可一定要注意这些误区,成功的减肥,让你自信秀出好身材。
夏季常见的9大育儿误区,总有一条坑过你! 误区四防痱要用痱子粉
不少家长把痱子粉当成了预防痱子的神器,每天洗澡之后必涂,却不知这其中的危害也很大:一方面容易导致宝宝吸入粉末,诱发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尤其是女宝宝,粉很容易进入小屁屁;另一方面,容易堵塞毛孔,反而会让痱子变得更严重。
想要帮助宝宝预防痱子并不难,可以让宝宝待在凉爽的环境下,保持皮肤干燥,比如开空调,吹风扇等;宝宝皮肤褶皱处经常清洁,保持干燥并且透气,这才是预防痱子必做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