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风疹如何治疗 板蓝根蝉衣茶

风疹如何治疗 板蓝根蝉衣茶

药材:板蓝根15g,蝉衣6g,甘草4g

制法:用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

功效:板蓝根可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蝉衣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板蓝根蝉衣茶对于治疗风疹有很好的疗效。


僵蚕的药理作用

1.僵蚕治疗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僵蚕辛散,入肝、肺二经,有祛外风、散风热、止痛、止痒之功。僵蚕用治肝经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症,常与桑叶、木贼、荆芥等疏风清热之品配伍,如白僵蚕散(《证治准绳》);僵蚕用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可与桔梗、薄荷、荆芥、防风、甘草等同用,如六味汤(《咽喉秘集》);僵蚕治疗风疹瘙痒,如《圣惠方》用僵蚕为末,内服,治风疮瘾疹,可单味研末服,或与蝉蜕、薄荷等疏风止痒药同用。

2.僵蚕治疗痰核,瘰疬。

僵蚕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故可用治痰核、瘰疬,可单用为末,或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僵蚕亦可用治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疮痈肿等症,可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3.僵蚕治疗惊痫抽搐。

僵蚕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僵蚕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僵蚕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配伍,如千金散(《寿世保元》);僵蚕若用治小儿脾虚久泻,慢惊搐搦者,又当与党参、白术、天麻、全蝎等益气健脾,息风定惊药配伍,如醒脾散(《古今医统》);僵蚕用治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则与全蝎、蜈蚣、钩藤等配伍,如撮风散(《证治准绳》)。

中医治疗花粉过敏的方法

1.脐疗法:把药物制成膏、丹、丸、散后,敷、纳、熏、灸、蒸、熨于脐部(中医谓之神阙穴),再用纱布或胶带固定,两小时后揭开。神阙穴在腹部中央,按中医理论,脐疗可透过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作用于全身,因而应用较广。

2.拔火罐:在神阙穴上拔火罐,可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过敏反应,可治荨麻疹和湿疹等。其他如穴位注射、刮痧等都可适当选用。

3.中药过敏煎:中医治疗过敏方:防风、柴胡、乌梅、五味子,加减治疗。辨证属于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风热者加菊花、蝉衣、银花、薄荷;血热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热毒内盛加连翘、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过敏性紫癜常加藕节炭、血余炭、荆芥炭、茜草根、旱莲草、仙鹤草。

格外注意的是要把家里彻底清查一遍。看看哪里是致敏原聚集的地方,像被褥、地毯、厨房、洗手间等潮湿的地方以及空调过滤网,都是最有可能的位置,然后把它们清洗干净。另外,在卧室安装一台空气净化器,将室内的花粉隔离开来。

风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有些人的皮肤很敏感,有些人的皮肤免疫机能很高,在敏感肌肤的人群中,往往不只是对花草过敏,有的时候对风也是过敏的,在大风的天气里,有的人经常面带口罩,因为他们怕患上风疹,那么,得了风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一般疗法 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2.并发症治疗 脑炎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3.先天性风疹 自幼即应有良好的护理、教养,医护人员应与病儿父母、托儿所保育员、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观察病儿生长发育情况,测听力,矫治畸形,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等。帮助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劳动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4.药物治疗 除对症治疗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似有助于减轻病情。

5.主要是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o.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中医疗法:

治疗本病时,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欲服汤药可分两型辨证治疗。邪袭肺卫型临床最常见,主要症状为: 发热、恶风、流涕伴有轻微咳嗽,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及四肢,分布均匀不密集、细小2~3天消退,有搔痒感。并伴有耳后、 枕部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舌苔薄白。

2、中医偏方:

1金银花10g连 翘15g竹 叶6g 牛蒡子6g

桔 梗6g 甘 草3g 荆 芥5g 薄 荷5g

豆 豉6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lOOml。

有少数患者为邪毒炽盛型,主要症状为:高热、口渴、心烦、疹点密集、疹色鲜红或暗紫,皮肤搔痒较甚,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可选用经验方:

2连翘15g 黄连3g 地 丁l0g 桑叶l0g

菊花l0g 薄荷6g 牛蒡子6g 蝉 衣3g

赤芍6g 红花3g 芦 根l0g 瓜蒌仁10g

水煎服,每日2次, 每次lOOml。

3较轻的风疹,可以用银花l0g,板蓝根15g,甘草3g,煎汤代茶饮。或用芦根30g,竹叶15g,煎水代茶饮。如果搔痒症状明显的可用板蓝根15g,蝉衣6g,甘草3g,煎水代茶饮。

4浮萍、地肤子、荆芥穗各30g,将诸药用纱布袋装好,加水煎煮,取药液倒入盆内,用毛巾蘸药水温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痊愈为止。用于风痧出疹皮肤瘙痒者。

5地肤子、蚕沙、花椒叶、藿香叶各50g,将上药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用毛巾蘸取药液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2~3日。用于疹出皮肤瘙痒者。

6、花生油50g,煮沸后稍冷加入薄荷叶30g,完全冷却后过滤去渣。外涂皮肤瘙痒处,有止痒作用。

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患有风疹的患者给出的治疗方法,任何疾病在治疗情况下都会得到痊愈的,在治疗过程中合理饮食,不要私自盲目性的买些药物,滥买药不对症是会延误病情的,同时保持心情愉快,这样就会战胜疾病了。

中医治疗风疹的独到之处

风疹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和飞沫传播。病毒在粘膜和淋巴结内繁殖,侵入血液引起毒血症而引起皮疹、淋巴结肿大,病毒直接侵害皮肤而出疹。中医认为外感风热时邪,由口鼻而入,郁于肺卫,蕴于肌腠,与气血相搏,发于皮肤所致,以下是中医治疗风疹介绍。

一、中医治疗风疹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

1.邪毒内盛

症状: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便黄少,舌质红,苔黄糙。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透疹凉解汤加减:桑叶45克,菊花45克,薄荷45克,牛蒡子12克,蝉衣7克,连翘12克,黄连7克,紫花地丁12克,赤芍12克,红花7克,甘草4克。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大便干结加全瓜萎、郁李仁等。

2.邪郁在表

症状:发热恶风,喷嚏,流涕,伴有微咳,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髓后遍及四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2~3天消退,有痒感,耳后及枕部痰核肿大,苔薄白,舌质偏红。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2克,连翘45克,竹叶45克,牛蒡子12克,桔梗12克,荆芥12克,薄荷45克,豆豉12克,辛夷花12克,白前13克,甘草4克。

二、中医经验药方

1.浮萍紫草合剂

[药物组成] 浮萍,紫草适量。

[功效] 气血两清,祛风止痒。

[适应证] 风疹邪郁肺卫。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2.疏表散

[药物组成] 淡豆豉25克,山川柳9克,荆芥穗9克,山栀皮9克,大青叶9克,板蓝根18.8克,粉葛根9克,金银花18.8克,青连翘 18.8克,象贝母18.8克,白茅根18.8克,天花粉18.8克,润元参18.8克,广陈皮18.8克,条黄芩18.8克,冬桑叶12.5克,净蝉衣 12.5克,赤芍18.8克,羚羊角粉1.6克。

[功效]散风清热。

[适应证] 风疹邪郁肺卫。

[用法用量] 颗粒散剂,每包1.8克。一日总量:一岁一包,3岁两包,6岁4包,分2~4次服。

中医怎治带状疱疹

分部疗法

▲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三黄汤加黄柏。

验方

▲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

风疹的中药治疗方法是什么

风疹中药治疗

治疗本病时,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欲服汤药可分两型辨证治疗。邪袭肺卫型临床最常见,主要症状为:发热、恶风、流涕伴有轻微咳嗽,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及四肢,分布均匀不密集、细小2~3天消退,有搔痒感。并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舌苔薄白。经验方如下:

1、金银花10g连 翘15g竹 叶6g 牛蒡子6g

桔 梗6g 甘 草3g 荆 芥5g 薄 荷5g 豆 豉6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lOOml。

有少数患者为邪毒炽盛型,主要症状为:高热、口渴、心烦、疹点密集、疹色鲜红或暗紫,皮肤搔痒较甚,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可选用经验方:

2、连翘15g 黄连3g 地 丁l0g 桑叶l0g

菊花l0g 薄荷6g 牛蒡子6g 蝉 衣3g

赤芍6g 红花3g 芦 根l0g 瓜蒌仁10g

水煎服,每日2次, 每次lOOml。

3、较轻的风疹,可以用银花l0g,板蓝根15g,甘草3g,煎汤代茶饮。或用芦根30g,竹叶15g,煎水代茶饮。如果搔痒症状明显的可用板蓝根15g,蝉衣6g,甘草3g,煎水代茶饮。

4、浮萍、地肤子、荆芥穗各30g,将诸药用纱布袋装好,加水煎煮,取药液倒入盆内,用毛巾蘸药水温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痊愈为止。用于风痧出疹皮肤瘙痒者。

5、地肤子、蚕沙、花椒叶、藿香叶各50g,将上药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用毛巾蘸取药液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2~3日。用于疹出皮肤瘙痒者。

中药板蓝根营养价值

板蓝根的营养价值

板蓝根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斑疹、流行性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病症的治疗。板蓝根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包括痢疾细菌、沙门氏细菌、溶血性链形菌),是抗菌消炎、止痛、退热的传统中草药。此外,板蓝根内含有多种抗病毒物质,对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及流脑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1、板兰根与大青叶,皆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但板兰根有利咽之长,而大青叶化斑之长于胜于板兰根。

2、板兰根与青黛皆为清热解毒要药,但青黛味咸而具消痰散肿之长。

风疹的症状和治疗 风疹的治疗方法

药材:板蓝根15g,蝉衣6g,甘草4g

制法:用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

功效:板蓝根可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蝉衣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板蓝根蝉衣茶对于治疗风疹有很好的疗效。

药材:芦根40g,淡竹叶30g

制法:用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

功效:芦根可以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淡竹叶可以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芦根竹叶茶对风筝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食材:花生油50g,薄荷叶30g

制法:将花生油煮沸后稍冷却,再加入薄荷叶30g,完全冷却后过滤去渣。外涂皮肤瘙痒处,有止痒作用。

功效:薄荷叶有有散风热、止痒的作用,薄荷叶外敷对于风疹病人有很好的疗效。

食材:桑叶10g,梗米5g

制法:先将桑叶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令将梗米煮成粥后再加桑叶药液,再煮沸即可,每日温食2-3次,直至痊愈。

功效:此食疗可以用于风邪犯肺的风疹病人。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板蓝根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板蓝根在功效作用方面:板蓝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等功效,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斑疹、流行性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病症的治疗。板蓝根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包括痢疾细菌、沙门氏细菌、溶血性链形菌),是抗菌消炎、止痛、退热的传统中草药。

而且,板蓝根内还含有多种抗病毒物质,对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及流脑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板蓝根与贯众、金银花、野菊花等合用,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及热性病。

在药上初步研究发觉板蓝根对白血病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板蓝根中含有的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相关推荐

扁平疣偏方有哪些

治疗疾病不仅要选择正确的方法,主要是方法要针对自己的病情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体质适不适宜用,如果自己没有办法决定的时候,可以向身边的医生或者是专业的人员进行一些相关的咨询以后再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盲目的采取方法进行治疗,以防发生不良后果。风热毒蕴证主症:突然发病,颜面部起扁平丘疹,表面光滑,针头至芝麻大小,淡红色或正常皮色,伴轻度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板蓝根 慢性咽炎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板蓝根板蓝根颗粒是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其主要成分是板蓝根,属于纯中药制剂,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那么板蓝根颗粒可以治疗咽炎吗? 板蓝根颗粒是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其主要成分是板蓝根,属于纯中药制剂。板蓝根颗粒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主治温热发烧、发斑、发疹、风热感冒、头痛、喉痛、痈肿疮毒、丹毒等症。板蓝根颗粒在临床上用于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急慢

牛蒡子的临床应用

一、治急性咽喉肿痛牛蒡子长于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对急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方用:牛蒡子15玄参10紫花地丁10野菊花10金银花15丹皮10大黄10吉更6薄荷3甘草3克。水煎日一剂,3天为一疗程。风热外袭者加柴胡、连乔、葛根;肺胃实热者加黄芩、知母;咽痛甚者加射干、板兰根;热甚加生石膏;痰粘稠者加瓜蒌子、天竺黄。二、治风热感冒牛蒡子疏散风热,上能宣肺窍去痰,下能通大便泄热。常用于风

乳房湿疹的疗法

根据乳房湿疹的分类,中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急性乳房湿疹以湿、热重者,治宜清热泻火,凉血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药有黄芩、龙胆草、生地、桅子、车前于、泽泻、柴胡、当归、茯苓、牛膝等。若风、湿、热兼有者,治宜凉血、技风、清热、除湿,方用消风散加减。中药有苍术、苦参、木通、知母、生石膏(先煎)、防风、牛蒡子、蝉衣、当归、生地、薄荷、白藓皮等。亚急性乳房湿疹治宜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中药有

疣的中医药物治疗几方

1.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痛。方药:普济消毒饮。黄芩8克,黄连8克,连翘15克,玄参10克,板蓝根15克,陈皮6克,桔梗8克,甘草6克,柴胡10克,马勃6克,生蒡子6克,薄荷6克,僵蚕6克,升麻6克。加减:痒甚者,加蝉蜕、白藓皮。患部出血、疼痛,加栀子、银花、乳香、没药。方解:方中黄芩、黄连清热泻火、解毒。生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风热;玄参、马勃、板蓝根可清热解毒;配甘草、桔梗、陈皮以

扁平疣偏方

【扁平疣偏方】扁平疣好发在青少年的面部,手背部等,所以这不仅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外表,而且还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心理。对于扁平疣的出现必须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让减少扁平疣给青少年们带来的危害。扁平疣的治疗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那治疗扁平疣偏方有哪些?由于扁平疣的治疗需要花费的时间长,所以人们就想通过偏方的治疗方法来对扁平疣进行治疗。扁平疣偏方有哪些,这个问题我们请有关的专家来解答,因为有些偏方

板蓝根不能随便给幼儿喝

板蓝根性寒、味苦、对风热感冒有效,而对于风寒感冒就无能力了。而且,健康人过多用板蓝根还可能出现副作用:1.有的人为了预防感冒把板蓝根冲剂当喝,或者患感冒就用板蓝根治疗,其实并不科学。板蓝根不能防治所有感冒或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尤其不适用于风寒型感冒、阴虚感冒。2.、健康人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长期内服可致食欲减退、体瘦、神疲少动、吐清涎、腹泻、腹痛、腹胀等。3.体质虚寒者,平素就怕冷、脾胃不和

治疗扁平疣的3个小偏方

材料:黄岑、黄莲、去白的橘红、玄参、生甘草、板蓝根、牛蒡子、连翘、白僵蚕、柴胡、桔梗、升麻做法:将所有的中药材洗干净之后煎煮服用药液。功效:这道偏方在古代就有了,记载在东恒试效方中,具有清热解毒以及疏风散邪的功效。另外,如果扁平疣出现了脸上,那么在药方中应该加入桑叶。如果说丘疹出现在下肢,那么需要加上牛膝;如果说损伤位置的皮肤颜色呈现深褐色并且病情发展比较快,那么需要加入夏枯草已经青黛以及皂角刺。

皮肤划痕症的中医治疗是什么

(1)风寒证:临床表现:风团呈划痕状态,淡红色或苍白,以指甲划过处形成数条状风团,如鞭状,遇寒则发。舌体胖淡,苔白,脉浮紧。治法:祛风散寒,调和营卫。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2克,防风10克,秦艽15克,白鲜皮12克,生姜皮10克,浮萍10克,蝉衣10克,甘草6克。加减变化:手足冰冷者,加黄芪、桂枝、当归。咳嗽痰少者,加杏仁、桔梗、紫菀、冬花。风寒重者,加麻黄。(2)风热型:临床表现:风团呈红

乱喝板蓝根有哪些危害

1、有的人为了预防感冒把板蓝根冲剂当喝,或者患感冒就用板蓝根治疗,其实并不科学。板蓝根不能防治所有感冒或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尤其不适用于风寒型感冒、阴虚感冒。2、健康人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长期内服可致食欲减退、体瘦、神疲少动、吐清涎、腹泻、腹痛、腹胀等。3、体质虚寒者,平素就怕冷、脾胃不和且易腹泻者,更不宜用板蓝根冲剂预防感冒,否则会导致畏寒、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4、板蓝根还可致皮肤过敏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