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上皮内瘤变
何谓上皮内瘤变
现在大家广泛认为"上皮内瘤变"可作为"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的同义词,指病变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存在的差异,主要应用于宫颈、前列腺、胃肠道黏膜等处,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一般情况下前者相当于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后者相当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癌症吗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癌前病变或早期癌。
切除后的病理才能更客观反映病情。切除后的病理化验仍然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效果会很好的,复发可能性小。
因为大肠黏膜固有层内不存在淋巴管, 发生于黏膜层内的肿瘤不会出现转移, 因此确诊大肠癌必须见到肿瘤侵入黏膜下层, 即使肿瘤穿透腺体基底膜侵入固有层; 也只能称为黏膜内瘤变( in t ram uco salneap lasia) , 而不宜称为黏膜内癌.
这一观点最早在上世纪70 年代就为英国学者Mo rson 所提出, 直到2000 年的WHO 分类中才明确将上述大肠癌的定义正式列入.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活检标本常常难以钳取至黏膜下层组织, 如按上述标准岂非绝大多数活检标本均无法诊断为癌?
笔者与有关病理专家反复研讨后认为,WHO 分类中对大肠癌的定义是有科学依据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 应根据组织学和肠镜检查所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作出诊断.
如果形态学所见腺体异型十分明显, 结构十分紊乱,或出现浸润迹象, 而肠镜所见亦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 仍可作出大肠癌的诊断; 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限用于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变而无明确浸润证据的病例, 不宜将难以确诊为腺癌的病例均冠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虽然不是癌症,但是简单的说被确诊的病人其实已到癌症的临界线。是很危险的。对于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危害其实是不可轻视。而且建议需要进一步去治疗。建议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人可以手术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不是癌
专家介绍,“CIN”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英文简称,通俗地讲可称为“宫颈癌前病变”,均发生在有性生活的女性当中。“宫颈上皮内瘤变并非癌症,但它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她介绍,CIN通常分为三级,CIN1、2、3级,严格讲CIN1并不属于癌前病变,约有60%~85%的CIN1会自然消退,而CIN2、3发展为宫颈癌的机会较CIN1大得多,因此也称之为癌前病变。“宫颈癌是目前妇科肿瘤中唯一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和预防的疾病,只要注意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大多数可以在癌前病变(CIN)阶段发现并得到治疗。”专家说,癌前病变治疗既不用切除子宫,对将来的生育也没有太多影响。
宫颈癌的检查项目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应在宫颈转化区取材。
2.宫颈碘试验
正常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碘溶液涂染后呈棕色或深褐色,不染色区说明该处上皮缺乏糖原,可能有病变。在碘不染色区取材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3.阴道镜检查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及Ⅲ级以上、TBS分类为鳞状上皮内瘤变,均应在阴道镜观察下选择可疑癌变区行宫颈活组织检查。
4.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为确诊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可靠依据。所取组织应包括间质及邻近正常组织。宫颈刮片阳性,但宫颈光滑或宫颈活检阴性,应用小刮匙搔刮宫颈管,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5.宫颈锥切术
适用于宫颈刮片检查多次阳性而宫颈活检阴性者;或宫颈活检为宫颈上皮内瘤变需排除浸润癌者。可采用冷刀切除、环形电切除或冷凝电刀切除。
宫颈活检结果
宫颈活检结果出来一般需要等待三天的时间,有一些医院可能需要五天时间。如果宫颈活检结果中写明“检查结果无发现CIN”,则说明是正常值。CIN是指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通过进行宫颈活检,起临床意义在于根据检查结果判断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3级:
Ⅰ级即轻度不典型增生。
Ⅱ级即中度不典型增生。
Ⅲ级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临床上一般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有或不伴有臭味,可有接触性出血。
需要检查的人群:外阴瘙痒、或灼热不适,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每于性交、经期和排便时加重。也有自觉双下肢无力,口苦,恶心,小便发黄等症状的人群。
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
宫颈糜烂的诊断方法
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状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
因此,对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者,需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有充血、水肿者需进行感染的相关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
宫颈糜烂鉴别诊断
宫颈防癌刮片的检查和随访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阴道镜检查及必要时的宫颈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发现有重要意义,建议中度以上宫颈糜烂患者常规进行阴道镜检查。
什么叫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宫颈不典型增生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绝大部分被不同程度的异型细胞所代替;宫颈原位癌是指不典型增生的异型细胞扩展到宫颈鳞状上皮的全层。宫颈上皮内瘤变有两种不同结局,部分自然消退,部分发展为浸润癌。
什么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术语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被广泛使用的病理诊断。CIN是指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根据细胞改变程度和异型细胞范围可将CIN分为三级:I级为轻度不典型增生,不典型细胞局限于上皮下1/3;II级为中度不典型增生,不典型细胞主要位于上皮下1/3~2/3,细胞极性尚存;m级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原位癌,病变细胞几乎或全部占据上皮全层,伴有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极性消失。然而近20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IN并非是程度不同的连续的单一病变,而B是可以分为两类临床病理过程有明显差异的病变: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目前认为,LSIL包括CINI级病变、多种HPV感染引起的扁平和隆起性湿疣改变、移行带处乳头状不成熟化生,以及单纯的HPV感染;HISL则包括原来的CI...
外阴尖锐湿疣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低危亚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外阴、阴道和子宫颈的疣状病变,一般不会导致子宫颈癌;而高危亚型的感染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有一定关系。但多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亚临床型的,没有临床症状。
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常存在混合感染和出现多个部位病损。有研究显示,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约20%伴发宫颈尖锐湿疣,但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 的阳性率却接近70%。这说明发生肉眼可见的尖锐湿疣患者常存在混合感染,且不同亚型的人乳头瘤病毒可在不同部位同时出现。若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只是单纯的治疗出现皮损的部位,不仅延误了治疗,造成人乳头瘤病毒在人群中传播,而且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等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应对整个生殖道及肛门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确认有没有亚临床型感染,防止尖锐湿疣症状消失后,遗留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进一步发展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