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静脉血栓诊断依据

肾静脉血栓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 主要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常伴有腹泻、脱水和/或感染。

表现为:

①起病急骤,表现为发热、寒战。

②肾脏肿大及肾区叩击痛。幼童可主诉腰部或侧腹部持续性疼痛。

③肉眼血尿。

④高血压 部分病人可有高血压。

⑤下肢水肿提示下腔静脉内也有血栓形成。

⑥少尿或无尿 若两侧肾脏同时受累,常在2、3周内因尿毒症而死亡。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有蛋白尿和多数红细胞。

2)血液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高。

(2)慢性肾静脉血栓形成 见于成年人,常无明显症状。

表现为:

①下肢水肿 水肿始于下肢,渐向臀骶部及全身发展。

②腰部胀痛。

③肾脏肿大 早期肾脏轻度至中度增大,表面光滑。

④腹壁静脉曲张;左肾静脉血栓形成者司引起左侧精索静脉曲张。

⑤肺栓塞症状 血栓脱落可发生肺栓塞,表现胸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甚至猝死。

⑥进行性肾功损害。

⑦高血压 部分病人可出现高血压。

实验室检查:

1) 尿液检查 出现蛋白尿及间断发作性大量蛋白尿。酚红排泄试验、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血流量测定均逐渐降低。

2) 血液检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胆固醇含量升高,尿 2.X线俭查

(1)静脉尿路造影 早期可见肾影增大,患肾显影迟缓或不显影;长期阻塞时肾盂输尿管上段边缘可见多处压迹,提示已形成侧枝循环。

(2)逆行肾盂造影显示肾盏斗部伸长、肾盏距离增加;因渗间质水肿造影剂回流入肾实质,呈现云雾状影像。

(3)下腔静脉造影可见肾静脉狭窄或造影剂中断征象。

3.超声检查可探及增大的肾脏,表面光滑。

4.放射性核素肾扫描及闪烁照像 肾影增大、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

缺血性脑中风的病因

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常因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休克、晕厥、失水、产后出血、疲劳和睡眠等,引起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粘度增加或血液凝固性异常增高而产生血栓形成。引起脑血栓形成的其他原因有脑部各种感染性 疾病、钩端螺旋体病、头部外伤和红细胞增多症等。脑栓塞的病因为原来有心脏病的患者,例如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纤维性颤动,心肌梗塞而产生的壁血栓、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均可脱落而成栓子。肺部或盆腔感染、下肢的静脉血栓形成和某些寄生虫病也可引起脑栓塞。其他尚见于胸科手术、气胸、气腹或减压病的气栓塞、长骨或脂肪组织损伤的脂肪栓塞和肺癌等癌细胞的栓塞。

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诊断依据为动脉硬化、高血压的老年病人,在1-2天内逐渐出现偏瘫和意识障碍者。脑栓塞的主要诊断依据为有患心脏病、肺部感染、骨折等病史而突然发生偏瘫和意识障碍者。近年来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可依靠CT检查,在病理上脑血栓形成后病变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即发生梗塞、局部水肿、周围组织充血,经数小时至数日后,病变区发生肿胀,缺血性坏死和软化,有时也可为出血性梗塞,坏死组织逐渐液化而形成囊腔,最后可遗留黄色萎缩疤痕。脑栓塞的病理变化与脑血栓形成大致相同。

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检查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诊断一般不困难,可利用以下的诊断方法:

1、静脉压测定: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侧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2、超声: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见到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并观察得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反应是否存在。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3、放射性核素检查:125I纤蛋白原扫描偶用于本病的诊断。与超声检查相反,本检查对腓肠肌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可高达90%,而对近耽深静脉血栓诊断的特异性较差。本检查的主要缺点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后需要滞后48-72小时才能显示效果。

4、阻抗容积描记法(,IPG)和静脉血流描记法(PRG):前者应用皮肤电极,后者采用充气袖带测量在生理变化条件下静脉容积的改变。静脉阻塞时,随呼吸和袖地充、放气而引起伏的容积波幅度小。这种试验对近端深静脉雪山形成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明显降低。

5、深静脉造影从足部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在近心端使用压脉带,很容易使造影剂直接进入到深静脉系统,如果出现静脉充盈缺损,即可作出定型及定位诊断。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较容易,局部症状体征较明显。

静脉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静脉压测定: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侧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2、超声: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好转见到结论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经验,并观察得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领导反应是否存在,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个月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服务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3、放射性核素健康检查:125I纤蛋白原扫描偶用于本病的儿童诊断,与超声波检查相反,本检查对腓肠肌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可高达90%,而对近端深静脉血栓诊断已经的特异性较差为人,本检查的主要缺点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后需要滞后48-72小时才能显示效果。

4、阻抗容积描记法(IPG)和静脉血流描记法(PRG): 前者应用皮肤电极,后者采用充气袖带测量在生理变化条件下静脉容积的改变,静脉阻塞时,随呼吸和袖带充、放气而引起伏的容积波幅度小,这种穷人试验对近端深静脉雪山形成水平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多亏明显降低。

预防肾病综合症并发症

(一)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感染抵抗力下降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①尿中丢失大量IgG。②B因子(补体的替代途径成分)的缺乏导致对细菌免疫调理作用缺陷;③营养不良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减弱,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受损。④转铁蛋白和锌大量从尿中丢失。转铁蛋白为维持正常淋巴细胞功能所必需,锌离子浓度与胸腺素合成有关。⑤局部因素。胸腔积液、腹水、皮肤高度水肿引起的皮肤破裂和严重水肿使局部体液因子稀释、防御功能减弱,均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易感因素。在抗生素问世以前,细菌感染曾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严重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成年人较少见。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有:原发性腹膜炎、蜂窝织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一旦感染诊断成立,应立即予以治疗。

(二)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主要是由于血中凝血因子的改变。包括Ⅸ、Ⅺ因子下降,V、Ⅷ、X因子、纤维蛋白原、β-血栓球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增加。血小板的粘附和凝集力增强。抗凝血酶Ⅲ和抗纤溶酶活力降低。因此,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的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的下降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的损害,是肾病综合征产生高凝状态原因。抗生素、激素和利尿剂的应用为静脉血栓形成的加重因素,激素经凝血蛋白发挥作用,而利尿剂则使血液浓缩,血液粘滞度增加。

肾病综合征时,当血浆白蛋白小于2.0g/d1时,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多数认为血栓先在小静脉内形成,然后延伸,最终累及肾静脉。肾静脉血栓形成,在膜性肾病患者中可高达50%,在其他病理类型中,其发生率为5%~16%。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型患者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腰痛、血尿、白细胞尿、尿蛋白增加和肾功能减退。慢性型患者则无任何症状,但血栓形成后的肾瘀血常使蛋白尿加重,或对治疗反应差。由于血栓脱落,肾外栓塞症状常见,可发生肺栓塞。也可伴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糖尿、氨基酸尿和肾小管性酸中毒。明确诊断需做肾静脉造影。Doppler超声、CT、IMR等无创伤性检查也有助于诊断。血浆β血栓蛋白增高提示潜在的血栓形成,血中α2-抗纤维蛋白溶酶增加也认为是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外周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约为6%,常见于小腿深静脉,仅12%有临床症状,25%可由Doppler超声发现。肺栓塞的发生率为7%,仍有12%无临床症状。其他静脉累及罕见。动脉血栓形成更为少见,但在儿童中,尽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当低,但动脉与静脉累及一样常见。

(三)急性肾衰,急性肾衰为肾病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常需透析治疗。常见的病因有:血液动力学改变:肾病综合征常有低蛋白血症及血管病变,特别是老年患者多伴肾小动脉硬化,对血容量及血压下降非常敏感,故当急性失血、呕吐、腹泻所致体液丢失、外科损伤、腹水、大量利尿及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后,都能使血压进一步下降,导致肾灌注骤然减少,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并因急性缺血后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急性肾衰。

临床检查静脉炎的常规方法是什么

常规方法1、静脉压测定: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侧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常规方法2、超声: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好转见到结论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经验,并观察得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领导反应是否存在,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个月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服务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常规方法3、放射性核素健康检查:125I纤蛋白原扫描偶用于本病的儿童诊断,与超声波检查相反,本检查对腓肠肌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可高达90%,而对近端深静脉血栓诊断已经的特异性较差为人,本检查的主要缺点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后需要滞后48-72小时才能显示效果。

常规方法4、阻抗容积描记法(IPG)和静脉血流描记法(PRG):前者应用皮肤电极,后者采用充气袖带测量在生理变化条件下静脉容积的改变,静脉阻塞时,随呼吸和袖带充、放气而引起伏的容积波幅度小,这种穷人试验对近端深静脉雪山形成水平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多亏明显降低。

常规方法5、深静脉造影:从足部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在近心端使用压脉带,很容易使造影剂直接开始进入到深静脉系统,如果出现静脉充盈缺损,即可作出定型及定位诊断咨询。浅静脉血栓形成大德诊断较容易,局部出院症状体征较明显。

哪些检查项目可以确诊血栓性静脉炎

超声

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见到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并观察得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反应是否存在从而诊断血栓性静脉炎。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放射性核素检查

125I纤蛋白原扫描偶用于诊断血栓性静脉炎。与超声检查相反,本检查对腓肠肌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可高达90%,而对近耽深静脉血栓诊断的特异性较差。本检查的主要缺点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后需要滞后48-72小时才能显示效果。

阻抗容积描记法(IPG)和静脉血流描记法

前者应用皮肤电极,后者采用充气袖带测量在生理变化条件下静脉容积的改变。静脉阻塞时,随呼吸和袖地充、放气而引起伏的容积波幅度小。这种试验对近端深静脉雪山形成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对诊断血栓性静脉炎敏感性明显降低。

深静脉造影

从足部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在近心端使用压脉带,很容易使造影剂直接进入到深静脉系统,如果出现静脉充盈缺损,即可作出定型及定位诊断。血栓性静脉炎形成诊断较容易,局部症状体征较明显。

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

诊断血栓性静脉炎依据为沿浅静脉触及皮下硬索,若为小的静脉也可能是结节,但不成球状,相邻皮肤红肿,疼痛和压痛。

静脉炎的检查

1、静脉压测定: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侧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2、超声: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好转见到结论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经验,并观察得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领导反应是否存在,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个月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服务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3、放射性核素健康检查:125I纤蛋白原扫描偶用于本病的儿童诊断,与超声波检查相反,本检查对腓肠肌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可高达90%,而对近端深静脉血栓诊断已经的特异性较差为人,本检查的主要缺点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后需要滞后48-72小时才能显示效果。

4、阻抗容积描记法(IPG)和静脉血流描记法(PRG):前者应用皮肤电极,后者采用充气袖带测量在生理变化条件下静脉容积的改变,静脉阻塞时,随呼吸和袖带充、放气而引起伏的容积波幅度小,这种穷人试验对近端深静脉雪山形成水平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多亏明显降低。

5、深静脉造影:从足部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在近心端使用压脉带,很容易使造影剂直接开始进入到深静脉系统,如果出现静脉充盈缺损,即可作出定型及定位诊断咨询。

浅静脉血栓形成大德诊断较容易,局部出院症状体征较明显。

肾静脉血栓怎么办

1.血液高凝状态

常见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有肾病综合征;婴幼儿严重脱水;妊娠或口服避孕药;先天性血栓症如先天性抗凝血酶Ⅲ缺乏,先天性蛋白C缺乏症等;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纤维增生症等。

2.静脉壁受损

常见引起静脉壁受损的疾病有肾细胞癌侵犯肾静脉;肾脏外伤;邻近器官组织病变压迫肾静脉,如肿大淋巴结,腹主动脉瘤等。

肾静脉血栓怎么办

1.促进血液循环鼓励患者增加活动,必要时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注意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如四肢自主伸屈活动,或按摩腿部肌肉,4次/d,每次10min,以促进静脉回流。

2.避免血液淤滞对高危患者,包括活动减少的老年人、肥胖者、手术后或制动的患者,术毕即在双下肢套上弹性绷带或穿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回流;避免在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

3.保护静脉血管,避免血管壁受损尤其对手术后长期输液的患者,尽量保护其静脉,特别是下肢静脉,避免在同一静脉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刺激性药物时,尽量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

4.抑制血小板凝集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等减少血小板积聚。

上面就是对肾静脉血栓怎么办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现不是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身体的保暖,另外在身在饮食上也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静脉曲张的诊断依据

一、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静脉曲张的家族史。

二、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三、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四、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

五、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六、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主要是由于久坐、久站、长期手淫、不节制性生活、吸烟喝酒等原因引起的。

深静脉血栓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侧肢体突然发生的肿胀疼痛,或伴浅静脉扩张,都应疑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有易发因素存在的患者。除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外,各种实验室检查或物理仪器检查对明确诊断,提供有助于治疗决策的信息非常重要。

彩色超声(Duplex):能够同时检查某段静脉内的血流情况和是否有腔内血栓存在。实时灰阶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已成为评价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可靠的技术之一,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性。且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的优点。故目前已成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之一。

血浆D-二聚体测定:D-Dimer是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的产物,血栓形成后D-Dimer血浆水平升高。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诊断血栓形成的标志物之一。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能直接显示静脉形态作出确定诊断。是DVT诊断的“金标准”。主要X线征象:①闭塞或中断:深静脉主干被血栓完全堵塞而不显影,或出现造影剂在某一平面突然受阻的征象。②充盈缺损:主干静脉内持久的,长短不一的圆柱状或类圆柱状造影剂密度降低区域及充盈缺损影,是静脉血栓的直接征象。③再通:静脉管腔呈不规则狭窄或细小多枝状,部分可显示扩张,甚至扩张扭曲状。④侧枝循环形成:临近阻塞静脉的周围有排列不规则的侧枝静脉显影。

螺旋CT静脉造影:螺旋CT静脉成像技术作为LDVT的一项检查技术具有比彩超和下肢静脉造影具有更高优越性,不仅是无创或微创,而且可以利用其三维成像技术多方位,多角度更直观观察评判受检者下肢血管,可使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和闭塞端得以准确显示。为临床提供更直观诊断依据,并指导治疗,可以说是新的“金标准”。

肾病综合症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感染 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感染抵抗力下降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①尿中丢失大量igg,②b因子(补体的替代途径成分)的缺乏导致对细菌免疫调理作用缺陷;③营养不良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减弱,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受损,④转铁蛋白和锌大量从尿中丢失,转铁蛋白为维持正常淋巴细胞功能所必需,锌离子浓度与胸腺素合成有关,⑤局部因素,胸腔积液,腹水,皮肤高度水肿引起的皮肤破裂和严重水肿使局部体液因子稀释,防御功能减弱,均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易感因素,在抗生素问世以前,细菌感染曾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严重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成年人较少见,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有:原发性腹膜炎,蜂窝织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一旦感染诊断成立,应立即予以治疗。

(二)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主要是由于血中凝血因子的改变,包括ⅸ,ⅺ因子下降,v,ⅷ,x因子,纤维蛋白原,β-血栓球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增加,血小板的粘附和凝集力增强,抗凝血酶ⅲ和抗纤溶酶活力降低,因此,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的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的下降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的损害,是肾病综合征产生高凝状态原因,抗生素,激素和利尿剂的应用为静脉血栓形成的加重因素,激素经凝血蛋白发挥作用,而利尿剂则使血液浓缩,血液粘滞度增加。

肾病综合征时,当血浆白蛋白小于2.0g/d1时,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多数认为血栓先在小静脉内形成,然后延伸,最终累及肾静脉,肾静脉血栓形成,在膜性肾病患者中可高达50%,在其他病理类型中,其发生率为5%~16%,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型患者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腰痛,血尿,白细胞尿,尿蛋白增加和肾功能减退,慢性型患者则无任何症状,但血栓形成后的肾瘀血常使蛋白尿加重,或对治疗反应差,由于血栓脱落,肾外栓塞症状常见,可发生肺栓塞,也可伴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糖尿,氨基酸尿和肾小管性酸中毒,明确诊断需做肾静脉造影,doppler超声,ct,imr等无创伤性检查也有助于诊断,血浆β血栓蛋白增高提示潜在的血栓形成,血中α2-抗纤维蛋白溶酶增加也认为是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外周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约为6%,常见于小腿深静脉,仅12%有临床症状,25%可由doppler超声发现,肺栓塞的发生率为7%,仍有12%无临床症状,其他静脉累及罕见,动脉血栓形成更为少见,但在儿童中,尽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当低,但动脉与静脉累及一样常见。

(三)急性肾衰 急性肾衰为肾病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常需透析治疗,常见的病因有:①血液动力学改变:肾病综合征常有低蛋白血症及血管病变,特别是老年患者多伴肾小动脉硬化,对血容量及血压下降非常敏感,故当急性失血,呕吐,腹泻所致体液丢失,外科损伤,腹水,大量利尿及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后,都能使血压进一步下降,导致肾灌注骤然减少,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并因急性缺血后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急性肾衰,②肾间质水肿:低蛋白血症可引起周围组织水肿,同样也会导致肾间质水肿,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使近端小管包曼囊静水压增高,gfr下降,③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④双侧肾静脉血栓形成,⑤血管收缩: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低蛋白血症时见肾素浓度增高,肾素使肾小动脉收缩,gfr下降,此种情况在老年人存在血管病变者多见,⑥浓缩的蛋白管型堵塞远端肾小管:可能参与肾病综合征急肾衰机制之一,⑦肾病综合征时常伴有肾小球上皮足突广泛融合,裂隙孔消失,使有效滤过面积明显减少,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⑨尿路梗阻。

(四)肾小管功能减退 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管功能减退,以儿童多见,其机制认为是肾小管对滤过蛋白的大量重吸收,使小管上皮细胞受到损害,常表现为糖尿,氨基酸尿,高磷酸盐尿,肾小管性失钾和高氯性酸中毒,凡出现多种肾小管功能缺陷者常提示预后不良。

(五)骨和钙代谢异常 肾病综合征时血循环中的vitd结合蛋白(mw65000)和vitd复合物从尿中丢失,使血中1,25(oh)2vitd3水平下降,致使肠道钙吸收不良和骨质对pth耐受,因而肾病综合征常表现有低钙血症,有时发生骨质软化和甲旁亢所致的纤维囊性骨炎,在肾病综合征进展的肾衰所并发的骨营养不良,一般较非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更为严重。

(六)内分泌及代谢异常 肾病综合征尿中丢失甲状腺结合蛋白(tbg)和皮质激素结合蛋白(cbg),临床上甲状腺功能可正常,但血清tbg和t3常下降,游离t3和t4,tsh水平正常,由于血中cbg和17羟皮质醇都减低,游离和结合皮质醇比值可改变,组织对药理剂量的皮质醇反应也不同于正常,由于铜蓝蛋白(mw151000),转铁蛋白(mw80000)和白蛋白从尿中丢失,肾病综合征常有血清铜,铁和锌浓度下降,锌缺乏可引起阳萎,味觉障碍,伤口难愈及细胞介导免疫受损等,持续转铁蛋白减少可引起临床上对铁剂治疗有抵抗性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外,严重低蛋白血症可导致持续性的代谢性碱中毒,因血浆蛋白减少10g/l,则血浆重碳酸盐会相应减少3mmol/l。

静脉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深静脉血栓形成各种诊断 诊断复发一般较差不困难继续,可利用以下的诊断技术方法:

1、静脉压测定: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侧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2、超声: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好转见到结论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经验,并观察得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领导反应是否存在,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个月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服务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3、放射性核素健康检查:125I纤蛋白原扫描偶用于本病的儿童诊断,与超声波检查相反,本检查对腓肠肌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可高达90%,而对近端深静脉血栓诊断已经的特异性较差为人,本检查的主要缺点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后需要滞后48-72小时才能显示效果。

4、阻抗容积描记法(IPG)和静脉血流描记法(PRG): 前者应用皮肤电极,后者采用充气袖带测量在生理变化条件下静脉容积的改变,静脉阻塞时,随呼吸和袖带充、放气而引起伏的容积波幅度小,这种穷人试验对近端深静脉雪山形成水平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多亏明显降低。

5、深静脉造影 从足部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在近心端使用压脉带,很容易使造影剂直接开始进入到深静脉系统,如果出现静脉充盈缺损,即可作出定型及定位诊断咨询。

浅静脉血栓形成大德诊断较容易,局部出院症状体征较明显。

相关推荐

静脉曲张要怎么判断

第一、有许多静脉曲张患者在症状比较轻的时,会发现站立的时候腿部有凸出的血管,像蚯蚓一样,坐着休息时就会消失。 第二、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静脉曲张的家族史。这是属于静脉曲张的诊断标准之一。 第三、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也是属于静脉曲张的诊断标准,静脉曲张患者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第四、静脉曲张患者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这也是属于静脉曲张的诊断依据。 第五、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

肾母细胞瘤的诊断

临床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腹部超声、腹部CT或MRI检查。其中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是最重要的检查项目,诊断肾母细胞瘤的准确性高达95%以上。但对伴有肾功能不全、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应做腹部MRI扫描检查。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应考虑做肿瘤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指导治疗方案。

尿血是什么引起的

1、肾脏及尿路疾病 (1)炎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统结核、泌尿系统霉菌感染等。 (2))结石:肾孟、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结石,当结石移动时划破尿路新膜即容易引起血尿,亦容易继发感染。大块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3)肿瘤:泌尿系统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或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泌尿道时,均可引起一血尿发生。 (4)外伤:是指暴力伤及泌尿系统。 (5)药物刺激:如磺胺、酚、汞、铅、砷中毒,大量输注甘露醇、甘油等。 (6)先天畸形:多囊肾、 先天性肾

静脉血栓形成如何鉴别诊断

1.浅静脉血栓形成 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很难鉴别,并且临床上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疾患多为血栓性静脉炎而非静脉血栓形成,故对该类疾患的诊断一般均为血栓性静脉炎。 2.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与腓肠肌受累的其他疾病如局部软组织感染等进行鉴别。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多可表现有单侧性下肢水肿,应当与淋巴水肿及心、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进行分析鉴别。 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超声检查、脉冲多普勒频谱检查、静脉造影术、血象、凝血四项 组织病理:大静脉的新鲜血栓通常是混合性的,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及重要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目前国内对于深静脉血栓的规范治疗做的比较优秀的是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他们的血管外科带头人Smile(张强)医生是最早开始重视这种病症的几个专家之一。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 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表现

一、临床症状 本病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

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并发症

1.感染 老年人患肾病综合征时,因机体免疫力在激素作用下明显下降,易出现感染,且感染起病隐袭,临床表现不典型,本征也易引起泌尿系感染,但尿中出现有核细胞时不要轻易诊断泌尿系感染,应做尿培养以区别是否是细菌感染,注意糖皮质激素常加重细菌感染,特别是结核菌感染的易感性,应用细胞毒类药物,则加重病毒的易感性,感染的部位多为肺部,腹部,脑膜及下泌尿道,一旦感染出现应及时选用敏感,强效及无肾毒性的抗生素治疗,对老年人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如注射疫苗及高免疫血清球蛋白。 2.血栓,栓塞 此乃本征严重的致死性合并症之一,已

肾动脉闭塞的诊断方法

肾动脉闭塞尽管少见,闭塞是影响肾动脉的最常见疾病。经常是因为腔壁血栓(房性心律失常,先前有心肌梗死,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引起的栓塞或动脉粥样栓塞(见下文)。较少见的原因是脂肪或肿瘤栓塞。肾动脉血栓形成可继发于原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创伤后(外科手术,血管造影,血管成形术)或内膜撕裂或肾动脉瘤破裂。肾动脉的急性分割性损害(闭塞的另一原因)较主动脉少见,但较任何其他外周动脉多。原有动脉硬化疾病或纤维发育不良常易形成自发性或外伤性分割,但血管成形术已成为一个常见原因。 诊断 肾动脉闭塞的明确诊断通常靠肾动脉造

老人饭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血糖浓度单位:mmol/l。若餐后血糖《140mg/dl(7.8mmol/l)及空腹血糖《100mg/dl(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空腹3.6-6.1mmol/L,餐后两小时小于7.8mmol/L就是老人饭后血糖正常值。 糖尿类疾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糖尿病 空腹:静脉(全血)≥6.1,毛细血管≥6.1,静脉(血浆)≥7.0。 服糖后2小时:静脉(全血)≥10.0,毛细血管≥11.1,静脉(血浆)≥11.1。 (1)符合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标

老人饭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老人饭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血糖浓度单位:mmol/l。若餐后血糖《140mg/dl(7.8mmol/l)及空腹血糖《100mg/dl(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空腹3.6-6.1mmol/L,餐后两小时小于7.8mmol/L就是老人饭后血糖正常值。 糖尿类疾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1、糖尿病 空腹:静脉(全血)≥6.1,毛细血管≥6.1,静脉(血浆)≥7.0。 服糖后2小时:静脉(全血)≥10.0,毛细血管≥11.1,静脉(血浆)≥11.1。 (1)符合下列之一者